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邓城半日游

2016-02-04 17:17 作者:早岁那知世事艰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邓城半日游

二零一五年初的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同事屈旗星和徐胜利邀我一起去邓城镇看银杏树,我正好在家没事,就和他们一起前往。他们每人骑了一辆摩托车,我就坐在了胜利的摩托车后座上。我们走在乡间公路上,和煦的夏风吹面而来,还吹来了地里油菜花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公路两边的杨树都已枝繁叶茂,地里的小麦正在抽穗,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二十分钟后,我们就来到了邓城镇的镇政府所在地邓城村。胜利说:“咱们先去叶氏庄园看看吧。”三分钟后,我们就来到了叶氏庄园的门口。叶氏庄园在豫东很有名气,每到周末,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进庄园去看,碰巧看见一位导游正在给一群游客讲解,我们就跟在了这群人的后面。据导游讲,邓城叶氏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历时半个多世纪,耗银百余万两,终于完成了占地两万平方米,以三个大院为主的宏伟的叶氏庄园建筑群。宅西一百间群楼,又名转厢楼,系叶氏当铺院;宅南一百间群楼,系叶氏粮库。总共有楼房四百多间,均是灰色砖瓦硬山式建筑,占地一百亩。整个庄园建筑宏伟,规模壮观,实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之感。叶氏庄园三处主体建筑,是我国典型的硬山式四合院组群建筑。它的整体气势恢宏,布局严谨合理,门楼威武高大,主楼富丽华贵。各院因功用而设计,高低有别,华淡相间,形成跌宕起伏,错落有致,但又不失其统一的建筑风格。建筑选材精良,做工精细,飞檐斗拱,珍兽镇脊,砖木雕刻,堪称一绝,是中原腹地清代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清代民间庄园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我看来,说它门楼威武高大是真的,主楼富丽华贵却不恰当,这座庄园处处透出破败之气。

导游领着那群游客去后院了,我们去了东厢房。东厢房的版面上写着叶氏庄园的近况,民国时期,叶氏庄园是商水县第三区政府驻地、七区联师学校校址,大部分楼房已损坏,拆除后改建为瓦房。主宅三院仅存一院,至今完好,共有瓦房十七间,楼房七十间。一九八六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零零六年被批准成立商水县叶氏庄园民俗博物馆。二零一三年五月,叶氏庄园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又去了西厢房,这里放置了一些石磙、石磨、纺车和织布机。这些器物,对我们几个人来说是毫不陌生,因为我们在小的时候经常见到这些东西。

叶氏并非官宦门第,而只是一位开旅店的商人。那么,他们怎么会成为一方富豪,并拥有如此华丽的庄园建筑呢?说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邓城的叶氏先祖叶绍颐夫妇明末移民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当时沙河航运发达,邓城镇与沙河毗邻,行旅商贾多在此留宿中转。叶绍颐夫妇二人便在沙河码头开小饭店维持生计。一天晚上,有一位陕西的珠宝商人乘船来到邓城,宿于此店。第二天早晨,珠宝商仓促开船西去,把一包裹遗忘在店内。叶绍颐在收拾客人房间的时候发现了这只包裹就把它收拾了起来,以待客商来取走。一晃一年过去了,第二年这位珠宝商又宿于此店,叶绍颐将包裹取出归还给珠宝商。珠宝商看着叶绍颐,异常惊讶地说:“这个包裹丢在哪个地方,我早就忘了,没想到遗失在了你的店里,这真是我天大的幸运啊!”商人将包裹打开,光芒四射,满屋生辉,珠宝玉器,无一遗损。珠宝商深为叶绍 颐的忠厚诚实感动,就与叶结为异性兄弟,从此常来常往,亲密无间。后屡赠巨款为叶氏置田建宅,并资助其他经营,以表感谢和结义之情。加之叶绍颐夫妇勤劳持家,善于经营,遂成当地巨富。叶绍颐后世子孙,继承祖上勤俭遗风,日富一日。至清乾隆年间,叶氏家族已是家财万贯,良田千顷,楼房林立。据说,叶家的当家人在建叶氏庄园之前,买通了皇宫中的一位太监,太监把故宫的图纸偷偷给了这个人,叶氏庄园就是按这张图纸建造的。因此,邓城叶氏庄园有中原小故宫的美誉。正好在这个时候,导游出来了。我问她:“叶家的直系亲属还有没有了?”导游说:“他家的直系亲属在解放前去了台湾,其他的亲人散落全国各地。九十年代以来,有姐弟二人年年清明节回来上坟。现在这姐弟俩都八十多岁了,估计他们死后,就没有人再回来上坟了。”

旗星说:“咱们去看看饮马台吧!”我们就从叶氏庄园出来,上了邓城村后面的沙河大堤,一座武将模样的白色塑像正对着上河堤的路口,底座上还有五个大字:邓艾屯兵处。据历史记载,三国时期魏国大将邓艾曾在此地修城屯兵,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村庄命名邓城。我们在沙河大堤上站了一会,此时的沙河正是枯水期,河里面的水不太多。二十多年前,我在西华师范求学的时候经常骑自行车从邓城的渡口过河,邓城的对岸就是叶埠口,叶埠口属于西华县,从叶埠口到西华县城只有三十华里的路程。我上学的时候还得坐船,现在搭了一座浮桥,比以前方便多了。我们沿沙河大堤向东骑行五分钟,就来到了饮马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关于饮马台,还有一个有趣的的传说,这个传说和我们当地流传很广的王莽赶刘秀的故事有关,或者说是这个故事的一部分。传说西汉的末代皇帝汉平帝的祖父有一日在山中遇到一只猛虎,当猛虎要伤他性命的时候,一条白色的大莽蛇出现救了他的命。平帝的祖父对大蟒蛇很是感激,就对它说:“现在是在山中,等到了平地时,我和你共拥江山。”白蟒蛇闻言大喜,给平帝的爷爷作了一个揖,又钻回山里。巧的是,汉朝后来偏偏出了一个平帝(平地)和王莽(大蟒蛇)!于是平帝他爷爷的话开始应验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莽夺权篡位!王莽杀了汉平帝,而汉平帝的皇后正是王莽的闺女。也就是说,王莽把他自己的女婿给杀了。王莽除掉平帝没多久,就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但天不亡刘氏江山,在汉平帝死后,他的皇后,也就是王莽的女儿,生出了真命天子刘秀。忠臣王文俊怕王莽对小太子刘秀再痛下杀手,于是用自己亲生女儿换了刘秀在自己家扶养(这跟狸猫换太子差不多了),这一养就是十六年,但是这件事最后还是被王莽知道了。为了斩草除根,彻底消除隐患,王莽率领人马去捉刘秀。王文俊提前得知了王莽要捉拿刘秀的消息,他悄悄把刘秀放走,让刘秀去巡游访将,以便日后东山再起。王莽就率领军队在后面穷追不舍。刘秀骑马来到沙河岸边想要饮马,但堤坡太陡,他的宝马难以喝水。这时,刘秀发现河堤半坡有一口井,可是井水也很深,刘秀失望地拍着井栏说:“这井要是能像水桶那样扳倒该多好啊”。话声刚落,井自然倾倒,流出甘泉,刘秀人足马饱,赶快向南疾驰。等王莽来到此地,那甘泉立即变成红褐色,并流出血水。从此传说刘秀饮马的地方的土壤都是血红的,至今土壤异于别处(其他地方土壤都是黄沙)。后人在这里建了饮马台。我上师范的时候,听说这个传说以后,就和几位同学到这个地方来看,当时只看到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饮马台险工,并没有发现这个地方的土质和附近的有两样,全部都是黄沙土。现在,邓城镇政府在此地建了饮马台和刘秀像供人祭拜,这应该和邓艾的塑像是同一时间设立的,目的是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我们在饮马台呆了大约半个小时,就去许村看那棵千年的白果树,白果树是我们当地对银杏树的称呼。

这棵白果树我在以前上师范的时候曾经来看过几次,它的树干很粗,树冠大约能覆盖一亩多地,它就长在许村西南角的高岗上。当我们来到许村西南角的时候,发现围着这棵白果树建起了两米多高的围墙。南面的围墙上,安了两扇大门。我们把摩托车停在大门口,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走了出来,说:“现在看白果树得买门票了,一个人两块钱。”旗星笑嘻嘻地问:“收的门票钱是你的工资啊,还是要上交啊?”中年妇女回答道:“都得上交啊!你们三个拿五块钱算了。”她问我们:“你们烧香不烧啊?我这儿卖的有香还有纸?”胜利说:“俺不懂咋烧香的,就过来看看树。”我们三个就从大门走了进去。

迎着大门口,有一个骑着战马的君王的塑像。不用问,这个人这肯定是汉光武帝刘秀,塑像中的人物高大威武,目视前方,它的颜色也是白色的,这幅塑像倒还有几分神韵。塑像的西北角就是那棵神奇的白果树。这棵白果树和我几年前来的时候一样,依然是枝繁叶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不过和过去也有一些很大的变化,在银杏树的南面,也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刘秀拴马之古银杏树。它的树身和树干上,缠绕着一些红色的带子和黄色的丝线,给这棵千年白果树增添了一些喜气,看来这些带子和丝线是由那些善男信女为它配挂上的。我们三个伸开胳膊环抱这棵树,却未能如愿,看来树干的周长至少超过六米五。胜利去看了墙上的一个版面,说这棵树高二十米,树干周长是七点五米。这棵树树干的中部,有一道深深的痕迹,绕树身整整一圈,深度大约是十公分,好像是用绳子勒过一样。树干的下部离地面大约五十公分处,有一个清晰的靴子样的凹痕,离地面大约一米处,是一个马蹄的凹痕。靴子和马蹄的凹痕都很逼真,里面很光滑,与人们经常用手抚摸有直接的关系。关于这棵古树,传说是这样的:刘秀在沙河南岸饮过战马,见沙河上没有桥梁,也不见渡船的踪影,就骑着马来到了现在的邓城村东南角的许村西头。他看见有一棵大树遮天蔽日,树下荫凉风清,此时正值中午,四下暑气逼人,刘秀就忍不住牵马走到树下,将马拴在树身上,斜躺在马鞍上休息。因连日逃亡,刘秀早已疲惫不堪,他不知不觉就沉睡了过去,战马在银杏树下静静地吃草。过了不大一会儿,只见远处尘土飞扬,刀剑闪亮,原来是王莽带着追兵追杀过来了。此时,刘秀还在呼呼大睡,但他的坐骑很有灵性,它急忙用嘴向刘秀的脸上吹气,睡中的刘秀仍旧浑然不觉,扭了扭头又睡着了。眼见情势危急,这匹战马仰天长嘶,双蹄腾空,哒哒地砸在地面上、树根上,刘秀终于从睡梦中惊醒,一见大事不好,忙安上马鞍,当刘秀去解马缰绳时,才发现马缰绳被马挣得太紧了,一时解不开。情急之下,刘秀一剑斩断缰绳,拍马逃去。天长地久,勒在树上的马缰绳把树身勒出一道深深的凹痕,树根上的马蹄印也越长越大,更神奇的是,刘秀在银杏树下上马时候,一只脚蹬在了树身上,树身上竟然留下一个清晰的靴子印迹,为这棵千年古树增添了神秘色彩。 美好的历史传说和人文景观,给这棵白果树带来了几分神奇的色彩,富于想象的现代人又为它增加了一些新意:人们来此处观瞻时总要抚摸一下马蹄的印迹,意为“马到成功”;把一只脚蹬在刘秀留下的鞋印上,意为“一步登天”;背靠在大树或在树前面留影,认为“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些词语和现在社会上的急功近利的风气是多么地合拍呀!

我们端详着马蹄和靴子的凹痕,感觉确实非常神奇。刘秀即使真的在树下歇过脚,他和一匹马也不至于会在树干上留下那么深的印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确让人叹为观止。

银杏树属风景树,银杏的叶子像一把小折扇一样,看起来非常漂亮。尤其是到了深秋,满树的银杏叶变得通红,置身银杏树下,宛若仙境一般。银杏树又名公孙树,意思是爷爷栽下银杏树,到了孙子那辈才能收获银杏的果实。银杏树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我原来的单位种了几棵银杏树,据说还是速生的品种,十多年过去了,树干的直径顶多有五厘米。说这棵白果树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这完全可靠。听看护银杏树的中年妇女介绍,银杏树属于雌雄异株,而这棵古银杏树是雌树,每年还能结几十斤的银杏果。银杏叶可以预防癌症,秋天的时候,一些人到银杏树下捡拾银杏叶,回家泡茶喝。我问:“这棵白果树不经过授粉,就能结出果实来吗?”那位中年妇女笑了:“在谭庄还有一棵公白果树,它就能给这棵树授粉。”旗星说:“那棵白果树在谭庄镇的夏庄村,据说比这棵树小了一些。”我们就约定找个时间去看看那棵白果树。

我们在树下议论起了王莽赶刘秀的传说故事。我们知道,说刘秀是王莽的外孙,纯属无稽之谈!旗星曾经修过地方志,他对刘秀的出身颇为了解,他说,刘秀是汉景帝的后人,汉文帝生汉景帝,汉景帝生长沙王刘发,刘发是汉武帝刘彻的兄弟,刘发生舂陵侯刘买,刘买生郁林太守刘外,刘外生钜鹿都尉刘回,刘回生南顿令刘钦,刘钦生光武帝刘秀。刘秀的父亲刘钦起初是济阳令,后来改任南顿令,而南顿现在属周口市,在商水县和项城市的交界地,这也可能是这两个地方盛传王莽赶刘秀的传说故事的原因吧!我问他:王莽在真实的历史上属于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旗星说:“至少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并不是后来把他描绘成的一个白脸奸臣形象。”胜利问:“那为啥他在史书上和民间的口碑这样差呢?”旗星说:“新莽王朝托古改制,没有能解决好社会上的尖锐矛盾,王莽病死以后,社会陷入矛盾,一部分人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扶植傀儡皇帝建立割据政权,刘秀后来者居上,打败其他割据势力,重新建立了汉朝,史称光武中兴。史书都是后来的胜利者书写的,他们当然不会说王莽的好话。就像秦朝一样,后世对秦始皇的评价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王朝太短命了,论残暴的程度,汉武帝比起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历史对汉武帝的评价就比较高。关于王莽篡汉,这个罪名也不好说。要是朝代一直不更迭的话,天下也不会是姓刘的,姓刘的江山不也是从别人手中夺的嘛!”

将近中午了,胜利说:“咱们去吃邓城猪蹄吧!”我们就返回了邓城村。邓城猪蹄在周口市很有名气,邓城猪蹄不仅好吃,还以三不沾而闻名,三不沾指的就是:不沾手、不粘嘴、不粘牙。据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朱镕基总理来周口视察的时候,市委领导就请他品尝了邓城猪蹄。邓城镇开猪蹄店的有十多家,最有名的当属叶来的后人烹制的猪蹄。一位叫叶中和的人颇有现代化的经营头脑,十年前就以他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如今,带有叶中和商标的邓城猪蹄远销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邓城猪蹄店也到全国很多地方安家落户。我们来到叶来老店,买了将近一百元的猪蹄,他家的猪蹄确实名不虚传,旗星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

品尝完邓城猪蹄,我们每人又吃了一碗山野菜面条。下午两点的时候,我们就打道回府了。走在路上,胜利说:“这一棵白果树现在成了一棵神树了,初一、十五去烧香的肯定不少!”旗星说:“那也是一件好事啊,人类对大自然有些敬畏之心也是不错的事情嘛!”

2015-6-9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4787/

邓城半日游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