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时的“行为艺术”

2016-01-22 09:11 作者:闲情偶寄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行为艺术”一词源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是艺术家用思维和行为过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现在,一些行为怪异者动辄以行为艺术自称。2014年10月19日,罗马举行裸女读书会,阅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国也出现过诗人裸体读诗的现象。但不知这种做法,能否挽救文化的沉沦和诗歌衰颓的命运?行为怪异,甚至荒唐,能否以艺术来标示,那就值得探讨了。而且,这一事物也并非纯粹舶来,在我国,古已有之。

接舆是秋时期楚国著名隐士,因不满时政,剪发佯狂不仕,故称“楚狂接舆”。接舆佯狂避世,曾迎孔子之车而歌。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这就是“接舆歌凤”典故的由来。“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屈原以此表达对时局的愤慨和对高洁品质的坚守;“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之句,李白以此表达对接舆的景仰之情和狂放不羁的洒脱。

《庄子》一书中记载了庄子妻死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惠子吊唁,批评了庄子不以礼悼念其妻,反而箕踞而坐,鼓盆而歌的行为。庄子曰: “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重修礼,用以调整社会秩序。而作为与儒学对立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却以不合礼法的特立独行,表现出与儒家截然不同的生死观。儒学思想的核心是仁,要人无求生以害仁,认为人活着而没有仁、生命则无意义。所以在关键的时刻,可以杀身成仁。在庄子的哲理中,生与死同为自然现象,就好像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一般;人生命的轮回,是自然的变化。就此而言,庄子以宏观的宇宙变化视野,认为生不足以喜,死不足以悲,否则就是不知命。庄子非不爱其妻子,而是以超脱达观的态度对待生死,认为生与死,不过是一种存在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存在形式而已。古今中外,谁能把行为做到如此艺术境界?恐怕是旷古一人。

庄子这一思想对其门人及后世名士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后世很多读书人都是儒道兼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他们被冷酷的现实撞得头破血流之时,庄子思想不啻是一副灵丹妙药,使他们在精神萎靡之时,能够在心底找到一方净土,完成思想的转变,从而变得超然物外或寻求片刻的精神慰藉。

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最动荡、黑暗的朝代,当司马氏集团篡夺政权,企图用““的遮羞布来掩盖其乱臣贼子的嘴脸并大肆杀害名士时,“竹林七贤”愤然雅集山林,鼓琴、喝酒、纵歌,谈玄说理,肆意酣畅,以不合作的态度表达对正统理念的维护,以文章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于是,嵇康悠然地在柳荫下打铁,钟会慕名有意结交,竟对其不冷不热,如见仇雠。搞得钟会满怀期待而来,却悻悻而去,并最终为其惨遭杀戮埋下了祸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竹林七贤”中,社会地位最低的刘伶,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表现出对传统“礼法”的蔑视。《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记载了他的故事:“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其行其为,放浪形骸,藐视世俗,何等洒脱。嬉笑怒骂,反而在那文人动辄被杀的乱世得以保全性命,也可谓世外高人了。刘伶喝酒,他本人绝没想到,千年之后,却成就了“刘伶醉”这一白酒品牌,真是喝出了艺术。

可惜,这种不拘礼法的行为为司马新政权所不容,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丢弃了当初的“盟约”,竹林七贤最后分崩离析。但他们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所展现的狷狂名士的奕然神采,却始终在历史上闪烁着精神的光芒,使得后世失意文人在价值观的取向上受其影响,并在行为上竞相模仿。

唐寅,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吴中四才子之一。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会试泄题案”,被判发充县衙小吏使用。唐寅耻不就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三十六岁时选中苏州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后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企图谋反,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在坊间,也因其行为不拘礼法留下了风流才子之说,“唐伯虎点秋香”经戏曲、影视剧的演绎更成为美谈,在中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风流韵事。尽管其才华出众,但他那狂傲不羁的性格使他始终不能见容于社会,最后,穷困潦倒地死去。

中国名士,一个曾被社会挤压,跑到世界的一角暗自疗伤的群体,以其种种怪异、叛逆的行为发泄着不满,抒发着快意,践行者操守。现在,很难想象,当方孝孺拒绝为朱棣起草诏书,而被诛灭十族时,不知是什么在支撑他,能够做出如此之大的牺牲?不知有没有受到嵇康的影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地说,他们都殉了心中的道,陪葬了他们所认同的文化。嵇康殉了曹魏宗室,方孝孺殉了建文帝。

肉身虽不能千载万世,精神却可不朽。精神强大时,行为才能高尚;精神瘦弱时,行为亦变得猥琐。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2493/

那时的“行为艺术”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