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放河灯

2016-01-19 14:07 作者:李清明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李清明

俯看家乡地图,仿若水网世界。

湘江北去,资江东流,汨水西绕……三条江水长年经流不息,在县境内交汇后均是千回百转,留下九曲十八湾后才波涌洞庭,魂归长江。家乡水多,乡亲们自古便有在江河中施放河灯的习俗。

农历三月三、七月七他们施放的是咏灯、鹊桥灯;季江河涨水的防汛期,乡亲们为避风躲浪,祈保平安,施放的多为航道灯、彩船灯;到了农历七月半的盂兰会(也称鬼节),乡亲们在间施放的则多为辟邪、消灾、祛病、度魂的祈福灯、超生灯……

今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家乡的祈福传灯法会便是在湘江边的法华寺内举行的。夜幕降临,偌大的法华寺道场内和尚道士成群,信男信女云集,一开始是僧侣和居士们喃喃齐诵《盂兰盆经》《地藏菩萨经》;不一会,道场一边的道士们念诵的《超生咒》响起来了: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哆夜……整个道场内,或低回或咽呜的笙、管、箫、笛的吹奏声,呢喃嗡嗡交替的诵经声;加之烛光摇曳,树影倒幻,香雾轻飘……让人久陷冥想、沉思、回味等多种思绪之中,仿若已逝亲人们的游魂就在眼前飘幻,也仿若把大伙的所思所想带向生命的另一个维度。记得小时候,每到夜晚大人们总是让我们禁吹带管状的乐器。说是夜晚的管弦之声最易招鬼唤魂……当时总是撇嘴不信,只有今夕置身于此等境况之中,方觉顿悟。

约莫一小时过去,法华寺主持早国大师手持一盏莲花灯,带领众多信男信女缓步来到江边施放河灯……不一会,金呼呼、亮通通、花盈盈的河灯便将沉寂的江水照得幽光发亮,难以数计的河灯随着江水向北方向缓缓流动,仿若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又如一双双蟒珠龙眼,在神秘莫测的江水中漂浮闪烁……也许是习俗如此,又或许是秘而不宣的召唤,紧接着几乎所有江河边其它村庄的乡亲们也在不停地将其精心制作的莲花灯盏、船形灯盏等置入江中,成千上万只河灯有如一条见不到头的灯带,在天上银河两边无数星星的辉映下,从湘江、从资江、从汨水等江河中缠绕汇集,继而由明转暗、由多渐少、由密转稀地向着浩渺的洞庭湖缓缓北流……此情此景,仿若正验证了一代伟人那句“纸船明月照天烧”的情景与境况。(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河灯、放河灯,一方面是因为长年生活在水乡,要向水中讨生活,他们在驾船、渔猎、游泳等过程中总会有人不慎被水夺去了生命,需要超度亡灵;另一方面也是处于对江河湖水及大自然的敬畏。于是他们便选择在特定的夜晚,十分虔诚地向江水诵经叩拜,让亲手制作的河灯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善念、慈悲、祈愿……再有就是他们相传相信,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众多死了的游魂冤鬼均会相约扎堆聚集在一起;以前缠绵徘徊在地狱里面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天夜晚,若有灯光指引,每一个游魂若能托着一个河灯,便可超度托生,重回人间。

还有,佛传农历七月也是佛教地藏菩萨成道的日子。菩萨在成道时发誓要普渡所有罪孽的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这天也便成了超度“亡魂”的日子。佛曰,至诚一心,慈悲为怀,诚诵《往生咒》,便会使亡魂“拔除一切业障根本”,能“得生净土”。于是,虔诚的乡亲们一个个双手捧着河灯,平放水中,然后闭眼抬头,双手合十,呼唤亡人名号,默念佛经……此刻水乡童谣也起:“放河灯,放河灯,盏盏灯光遂我心;放河灯,放河灯,愿我亲人早托生……放河灯,放河灯,今晚放了明日灵。”

每当桃花汛一过,素有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的水乡就到了夏季的防汛期。乡亲们或为避风防水祈保平安;或给过往船只夜晚在河道中航行指示航道,避开危礁险滩,每至夜幕降临,乡亲们均会在江水河道中施放许许多多的航道灯与彩船灯。他们在小木板或小竹筏上点上蜡烛,用透光的镜片或白纸成壁制成河灯放置于江中,有的固定,有的则顺应江流河道任其漂流,天上星光、地上萤火、水里河灯交相辉映,自成水乡夏夜特有一景。这个时季,江边渔村的乡亲们还会自发捐钱捐物,在河道的暗礁险滩及江河转道的交汊口专门留有数目不等的救生船,以及一座座用漂浮物建置的长明灯塔,是为“义灯”。——它和义学、义渡、义粥、义田、义冢等好善之举,统称为“水乡六义”,久传佳话。

水乡自古人文鼎盛,青年男女在水上生活和劳作时均是唱渔歌、对情诗、哼花鼓调的好手。且听:“少男少女放河灯,桃花水暖好心情,流水悠悠带去信,妹有情来哥有心,巧用河灯定终身,牛郎织女喜临门。”有感于此,曾在法华寺盛弘佛法的一代诗僧“八指头陀”,以乐于在寺院江边施放河灯,且有一定诗文基础的信男信女为众,早在一百多年前便在湘江边成立了一个“白梅诗社”。如今,传至该寺现任住持早国大师手中,已发展诗社成员一千多人。

农历三月三、七月七,正值水乡多情的少男少女们咏春、约会的良辰佳日。他们在自制的莲花灯里放上写有自己姓名、住址及生辰八字字条的小瓶;当然也有含蓄的姑娘小伙子在瓶中只留下咏春、思春的诗作,要求对方唱和、吟对的,他们让河灯在河里自由漂流,等待下游未曾婚配的男孩女孩去抢、去对。一些自恃肚中有些“墨水”的小伙子,还天不怕地不怕地戏改古人诗句,合着渔歌曲调,或对着江河中戏水的鸳鸯,或面朝江岸上撑着花油伞的姑娘,扯着公鸭般的嗓音,将“妹住湘江头哎,我住湘江尾呐,里思君不见君哎,请看我的啊漂流瓶……”等唱得水惊飞,水波回响。长江在未修筑三峡大坝之前,春秋两季汛期之时曾常有江水倒流的自然景观。即从湘江、资江、汨水流入洞庭湖的江水,十天半月后又会流回水乡原来的江河。无疑,这一自然现象又给多情的水乡男女们通过施放河灯互相传递诗文、交流情感等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乡亲们也把这种不经媒婆说合,靠河水传情,自由恋爱成功的婚姻,称为真正的“天作之合”。

家住法华寺边樟树村的甘妹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七十多年前便是通过农历七月七施放鹊桥灯时,认识了自己的如意郎君的。甘妹老人年轻时的心上人名叫胡水生,家住洞庭湖中一个名叫青山岛的渔村。青山横亘在南洞庭湖中,既是湘、资、汨三水北流入湖的门户,又为南来江水的翠屏。先是住在湘江之滨的甘妹有情,她那刻有特殊印记,装有思春、咏春诗句的漂流瓶河灯,随江水流向了青山岛……水生捡到后,又通过倒流的江水,将他装有回应、仰慕、示爱文字的漂流瓶,经船形河灯传递到了甘妹的手中。在这过程中,虽江水无情,漂流瓶在江河湖水中的传送也充满着许多的未知数。好在水乡的渔民、船户们自古便有规矩和约定:凡捡到写有明确地址和特殊印记的漂流瓶,都须义务想办法送达!他们的理解其实也非常简单: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谁没有年轻过呀?

甘妹和水生这对有情人经河灯传情,辗转三载,终成神仙佳侣。然而就在他们新婚不久,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便踏入了水乡。后来,水生在甘妹的鼓励和支持下参加了“洞庭湖水上游击队”,用漂流的河灯传送情报,引接水雷,单是水生一人便先后炸沉了三艘日本鬼子的巡逻艇……后水生不幸光荣牺牲。七十多年了,甘妹几乎年年都会到湘江边施放相思灯、超生灯,每当这时,甘妹多会唱起自编的情歌:“放江灯耶唱心境,心中想念的人啊要听清,与你相爱不后悔呐,来世还做一家人啊,一家人……”回应的只有在河道中渐行渐远,一浮一沉的河灯;还有那一声又一声“呱哇—呱哇—呱哇哇……”夜鸟的悲鸣。

也许是熟能生巧,又或许是心有所向……我们曾多次亲眼目睹甘妹老人制作“双飞燕船灯”的全过程。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仍是手不抖,眼不花。只见她将一张涂有防水油漆的薄硬方形彩纸剪成正方形,然后将四角折向中心,再将四角打开,如此反复,几个回合下来,约莫四五分钟光景,一个漂亮的船形河灯便大功告成了。围观的乡亲们都说,甘妹老人制作的河灯快是快、好是好,只是每盏河灯的灯壁上总会留下无数的泪痕……

夜深了,我们仍在江边追逐着漂移的河灯,深一脚浅一脚地朝江水的下游走去。此时,寺院的梵音越来越小,河风也越来越凉。江中的河灯则慢慢由集中流向分散,灯光也越来越由亮转暗,一粒粒一颗颗扑闪扑闪,一会灭了一盏,一会又灭了一盏……真有些像被什么东西托走了的感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1958/

放河灯的评论 (共 10 条)

  • 雨袂独舞
  • 老夫子(熊自洲)
  • 雪灵
  • 浅笔抒写
  • 淡了红颜
  • 诗心云卿
  • 隐隐
  • 剑客
    剑客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并推荐阅读!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 剑客

    剑客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的家乡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七月七放河灯的故事。文章层次清晰,尤其描写放河灯的场景细致、收放自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年关将近,乡愁被众多的作者留墨白纸,于是,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纷纷变成强大而心酸的回忆,占据了作者所有的空间,也让读者读出满满的伤怀。其实,乡愁是一种乡土民俗文化的具体表现,它更深地表现在乡土文化上,比如这篇《放河灯》,描写家乡的放河灯这个习俗,就很好的反应了乡愁最深的内涵。这样的作品才会让人思考,让人回味,让人沉浸在乡愁的味道中。尽管这篇文章描写的不是乡愁,但我在审核时突然想起最近网站上众多的关于乡愁的文章,于是借用作者美文一角唠叨以上几句,还望大家见谅。问好李清明文友,推荐你的这篇佳作!祝你写作愉快!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