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门前的那颗老柿树

2016-01-11 14:30 作者:子愚雅趣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老家大门南边胡同口有棵老柿树。

树干一丈多高,胸径一抱多粗,树冠三间房大,上面的枝衩都檩椽似的。树皮酱黑,龟裂为不规则的纹理。树龄几何不知道,爷爷说他记得就这样儿。

老柿树下边有口老井。听老人说井筒年长日久,临水面塌的厉害,就用石板封了口,我记事从没见人汲过水。

柿树西边是入我家胡同丈吧宽的路。紧依路是“代销点”东山墙,靠墙南北向一排七八个坐石。山墙北边是东西巷的小街道,说街道实际是村里东西向过路,也仅四米来宽。就在这山墙北边隔路有个向南的大门,是字奶奶的家。她家大门东墙根儿放着块五六尺长、二尺多宽的青石条,这里是从我家走出胡同向南的必经之路。

柿树北边仅靠树干置一块宽约二尺、一托长的青石条。东边依次放四、五块儿小桌面大小的平顶大石头,方便人们小憩。再北十来米是大伯、二伯、三伯家南屋的南墙。这个南屋有六间,西边是王家拐儿,东南角是门楼,“挨”门楼是向北去的“瓦”拐儿,再东就是村学校。

柿树南边是个空园子,又几十米是董家兄弟院子。再南就出了村,东西向一条大马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老柿树下边是个“饭市”。凡周边的住户,一天到晚三餐必往老柿树下聚集,除非下大或降大。那时人们吃饭简单的多。要么一碗粥加点咸菜,要么一粗瓷“圪喽”面条,条件好的拿一个饼子。这一碗饭吃着说着三、五十分钟不等。内容天南地北,包络万象。或国家大事,或鸡毛蒜皮,或我问你答,或她论他辩,或一人批讲,或众人点评。这地儿,能促使户与户,人与人感情加深,也能造成邻里、同事反目。尤其是妇道人家好“咬耳朵”,往往是其中一方与第三方吵嘴甚至动手的“导火索”。

老柿树下是个会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柿树上吊个“大钟”,说是钟,其实是铸铁的牛车毂辘,米吧直径,敲起来音浑亮,公里外即闻其声。

我记得生产队上地敲钟,队长在老柿树下派活儿。分粮分油敲钟,会计在老柿树下称量。开会敲钟,大家在老柿树下议事。连“文化大革命”的“三忠于”也敲钟,社员在老柿树下表忠心。

说来见笑,一次我替爷爷开会,爷爷可高兴,说看看孙子会替爷爷干活啦!那时开会一家要参加一个人,会前点名。结果孩子家躺在老柿树下的石条上睡着了。听到有人喊我,睁眼一看剩队长俺俩,都走光啦!队长问我讲了啥,我说不知道。

老柿树下是个娱乐场。北山下来个耍猴的,南乡上来位魔术师,西村过来舞狮子,东庄人过来踩高跷,都在老柿树下走场。

那一年豫东来个提偶班,演出《陈三两爬堂》,我偷偷掀开幕布看,唱演原是一个人。陕西还来过皮影戏,在大伯、三伯家的南屋墙上投影《野猪林》,维妙维俏,真开了眼界。至于“十洋片”、吹“糖人”、卖当、斗鸡之类就更多啦!

天我和小伙伴们在这里比赛打“蝶溜”,则趁着月光推铁环儿,秋晚逮萤火虫,日争堆雪人儿。还淘气上树摘柿子喝“红柿”。

老柿树更是一个“折柳亭”。古时人们离别辞行,总要送十里长亭,折柳寄思。那么,老柿树正是我多次与爷爷、奶奶、母亲相执泪眼处。

上小学时,奶奶每每送我至老柿树下,目送我远去。半晌又坐字奶奶家门口石条上等我回家。上中学,爷爷周一五更送我到老柿树下与同学聚齐同走,周六下午奶奶在青石条处迎我归来。

不堪回首,参加工作的那一天,爷爷奶奶在老柿树下依依不舍给我挥挥手,那意思我明白:“飞吧孩子”!待我结婚生子,多少次母亲又送她的儿子、媳妇孙辈到老柿树下在心里祈福。

老柿树,您是一部史书,满身的纹理是记录实在的文字

老柿树,您是一座丰碑,镌刻着亘古悠悠的人间真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0296/

门前的那颗老柿树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