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和崇道学校

2016-01-06 08:40 作者:苏州叶老师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1971年3月1日自苏北大丰三总小学开始教学生

涯,教龄达42年。其中三分之二时间都在苏州崇道小学

。故对崇道校史了如指掌,是重要的校史见证人。

苏州市崇道小学创办于1924年秋,原名私立崇道

小学,因隶属于美国中华基督教会崇道堂而得名。苏州

解放后,1951年被政府接管,因地处齐门外大街138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故更名为“齐门小学”。

1978年5月,我从苏北大丰三总小学调回苏州齐门

小学任教。当时校长是段威年,教导余惠芳,副教导王

,总务是黄志伟。学校规模很小,班级不到十个,

老师不足二十人。

记得我刚到齐门时的教师有顾杏珍余惠芳,孟玲玲

黄志伟,王学春殷瑞初、段威年陈闯,吴畹珍支桂珍,

李美玲凌红、时东平孙瑞芳、徐白妹陈梅珍,巢国瑞和

我叶在壮等。

崇道小学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教会式的礼堂,教堂

的痕迹非常明显,青砖扁砌,黛瓦覆顶,高耸的屋脊,

伞墙冒出壁炉的烟囱,礼堂四周都有落地大窗。

礼堂坐东朝西,是崇道学校沿街唯一门面。礼堂的

正门实际就是学校大门。只有学校搞活动时才洞门大开

。学校大门旁,有一扇小门,师生平时进出就走小门。

小门旁有一幢独立小屋,作为传达室,隔成内外二居室

,住着一位叫“老年”的工友,(我1978年去时,老年

伯伯已经须发皆白,后来是我为他送的葬)负责学校作

息打铃和间保卫工作

进入崇道小学,有一条与礼堂等长的过道,过道

沿墙是一块数米长的大黑板,那时,我作为学校大队辅

导员,每周负责出黑板报。

往东进去,校园建筑一览无余。主体建筑其实只

有一排平房,四只教室。走过这一长溜平房,最东端角

落却有一幢样式很不错,但建材接近腐朽的西式洋房,

二层,底楼一间大客厅,东西两厢都是地板房,各有三

四十平米,当时都做了教室。客厅北,有一整块板墙做

屏障,屏障后是木梯。登梯而上,是二间卧室,因年久

失修,地板已经磨得发白。木质阳台的围栏,经数十年

侵袭,已经朽烂,小楼实际成为危房。

当时,我单身返回苏城,报进了教育局的集体户口

。报到时,接待我的文教科长丁轶民对我说,崇道小学

有洋房可住,你就去那里任教吧。于是,我就兴高采烈

地住进了这幢别墅式的小洋楼,楼上共二间房间,空关

一间,我一人独住东厢房(面对隔壁的合成化工厂)。

条件之好,完全出乎意料。我住的小洋楼北,有个大操

场,我在二楼卧室,可以北眺操场活动,还能聆听楼下

我所任教的六年级班级上课。

学校礼堂和那排平房教室之间,夹着一小间总务室

。总务室往北转弯,有个四合院,是学校的小操场,小

操场上有数件体育活动器材。小院东西各有二间教室,

分别是低年级教室和音乐室和器材室。

我到齐门小学后的第三年,区政府将一些规模很

小的里弄小学调整合并。

1981年,东汇路小学、西汇路小学和齐门小学合

并。在齐门外大街校园原址,拆去平房造教学楼。在造

新校的二年内,我们搬迁到东汇路68号东汇小学上课。

记得搬家那几天,除了搬不动的器材用汽车外,全部桌

凳都是师生徒步徒手搬运。在东汇校址,我担任两届毕

业班语文老师,送走了齐门小学的八一届和八二届。

齐门小学新校造好,东汇小学的校舍经简单维修

后,就安置给教师当住宅。

1981年“双十”节,我结婚了,分得的新房就是半

间教室。那时将48平米旧教室中间砌堵墙,一隔为二。

新婚的我与同样新婚的巫茂华(现姑苏区督导室主任)

钱素英夫妻隔墙比邻而居。直至1995年,我出资四万五

千元,购得一套62平米的福利房,住到了城东教师新村

66-604。

当时住在东汇小学的教师,除了我和巫茂华,

还有惠文英、薛心澄、崔志毅、王学春、张锡民、严秋

芳等。大多是那几年新婚的年轻教师,我们的子女先后

出生在这座原先是外齐王庙的陈旧的校舍内,如今,这

些教师的子女都有了已经读书(中小学不等)的子女了

从我1978年5月到齐门起,一直任教高小语文。

1978年后,“文革”刚结束不久,拨乱反正的教育,持

续了好几年,79、80届的学生质量都很差,升学考试淘

汰下来的学生,每年都可收容一个重读班。我和王学春

老师就是七九、八零这二届重读班的语数教师。以后,

我和徐白妹执教了八一八二届,和巢国瑞送走了八三八

四届,和殷瑞初合作了八五届,和胡申丽合作八七届,

和朱馨馨合作八九届等……

1989年,我女儿在本校读小学一年级,刚从中师

毕业的十八岁的惠惠老师,是女儿的第一任数学老师,

如今已经是崇道小学的副校长。语文老师是吴婉珍,当

时年富力强,可惜罹患癌症,今已病逝……令我骄傲的

是,我所教的87届高材生章晓洁,在我鼓励下,初中毕

业读了新苏师范,1993年中师毕业后,被我(当时我是

平江区人大常委,有说话的便利)从教育局要到齐门小

学做教师,很快成长,成为教学骨干,担任了学校副教

导。

1993年,齐门小学又移地齐门桥堍重建。从1990

年起,我担任学校教导主任,经过苦心打拼,五年之内

,齐门小学在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成绩,名扬苏州,

影响全国,我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教学论文,在英国伯明

翰召开的世界第六届计算机年会发表。齐门小学成为当

时苏州市最早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学校之一。书法教学也

如火如荼。那几年,我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策划实践

者,对全市,甚至全国上的公开课,就像走马灯似的,

至今留下许多市电教馆拍摄的公开课视频和资料。我们

的课堂教学在中央教育电视台播出,我和他人合作的《

小学生学电脑》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8年5月26日,学校搬到如今的齐门桥堍东汇支

路7-9号。为了继承历史文化渊源,学校恢复原校名“

崇道小学”。现有20多个教学班,七八百名学生,五

六十名教工。校园总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也有

平方米。在新苏州人大规模涌现的情况下,崇道

小学因地处市区边缘,成为吸纳外来人员子女就读的学

校之一。学校地位和教学声誉很难再与上世纪九十年代

媲美。

我今年六十四岁,已经退休,但衷心希望我大

半生倾心献身的崇道学校,越走越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9096/

我和崇道学校的评论 (共 7 条)

  • 雪灵
  • 春暖花开
  • 荷塘月色
  • 襄阳游子
  • 诗心云卿
  • 少华山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审核通过并说 你这是什么格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