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5-12-23 11:27 作者:刘紫陌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稍稍有些文词知识的人都知道韵,然而用好却不容易。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称之为押韵,自《诗经》始,诗词少有不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称之为辙。

合辙大概也应合乎一种规范,沿行已有的痕迹。

正因为韵如一种痕迹,有形当乎无形,能说好却难,有幸的是而今有了汉语拼音,权借用拼音来讲韵吧。

诗词中的韵大致可以相当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学习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的入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暂时撇开声母,单独看看韵母。

例如:公,同,东,中,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韵母相同的字毫无疑问是可以通押的,但有些韵看起来不完全相同,但依然可以通押。

例如在汉语拼音中:a的前面可能有i,u。“i”是称之为韵头的。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一诗中,韵分别为:麻(ma),家(jia),瓜(gua)。可见韵母不完全相同,但同样是和谐的。

可见韵母全同或不全同,就是音的感觉,成就通押的可能需求。

着看来也竟不是极难的事情,懂了汉语拼音那么韵岂不是一点就通,真的是这样么?

下面来看一首诗: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字都认识,但要读正确也是有点难处的,我的语文老师教错的,我也读了很多年的错的,字音一错韵感就差了许多。我是余干人,如果用家乡话来读会更有节奏感,这涉及到四声,暂时不讲。

先拎出这首诗的韵来:深,心,金,簪,这四个字以现代汉语拼音论应该押错韵了。一切的静止都是相对的,语音是随着时代的不同有变化。

如果我们还是以现代的标准去衡量的话,不要说古人错了,错的是我们自己

在回顾:“心,金,簪”三字,它们的韵应该都是“en”,而且全是平声,这样读起来才相当有韵味,我读着一下子和家乡贴的很近,那种来自血脉中的音节,是用心脏搏出来的生命律动。

那有人说,音有了这么大的变化,难道我们读诗都要遵循古音么,对于绝大多数人也就罢了,如果诗篇是你的食粮,不知道些古音那有些可惜,竟也有些悲哀了。

就我个人来言,如果不是同一个韵部的韵,即便是现代口音上的相似,也不应该成为错韵的借口。

在音韵学上,汉语的发展阶段大概分为上古音系统,中古音系统,近代音系统。和作诗词关系最密切的是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语的语言,也就是中古音系统。南北朝的汉语是中古前期,唐五代的汉语是中古后期。其中《切韵》音系具有代表性。

现代的普通话属于近代音系统。而诗词写作是依照中古音系的声韵系统,这就是用韵和读的难点所在。

那么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同中古音在那些方面有不同,前人就主要方面已有整理。

一:声母里的全浊音声母变成了清声母。

二:韵母简化,中古时期以【p】【t】【k】为韵尾的入声韵母都变成了元音韵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韵尾【m】变成了【n】。

三:中古的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入声趋于消失,分别并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

前面谈到了《切韵》,《切韵》后来分为《唐韵》和《广韵》两部诗韵。

《广韵》分为二百零六个韵,作诗用起来不是很方便,《广韵》一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韵,在音韵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广韵》后来有了变化,发端在唐朝。

唐初许敬宗奏议把二百零六韵中的邻韵(音节近)合并起来用,当初虽然没有订立标准,但已经在实践了。到了宋淳祐年间,江北平水人刘渊才著成《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合并二百零六韵为一百零七韵,这就是“平水韵”之称的来由。清代又将“平水韵”改称“佩文诗韵”其实也就把一百零七韵改成了一百零六韵,差别不大。

唐初许敬宗等人奏议,后世也只不过把形式作成,唐朝的诗人们早就把内容安排好了,因此唐人用韵也和“平水韵”的标准是一样的。从唐初到现代一千多年,凡作格律诗词皆依“平水韵”的韵目。至于词有《词林正韵》。

作格律诗,用“平水韵”是一个原则问题,是信仰问题,是诗人的诗格。

《韵》刘顺成文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5986/

韵的评论 (共 5 条)

  • 雪灵
  • 老党
  • 荷塘月色
  • 襄阳游子
  • 三角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