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抗战小小说之三突围史光荣

2015-12-12 09:36 作者:史光荣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突围

(记实小小说

史光荣

1941年10月,寒露刚过,大地上就一片肃穆,白茫茫一片,天空中不时飘过一阵阵花,打在脸上,沙沙直响,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般戳在身上。

太岳区机关的首长们顾不上翻找隐藏在深山的装,匆忙中把皮带嘞紧一下,就起身上马,又去应对“铁壁合围”的扫荡日军。

隔着山头,远远望去,日本鬼子像蝗虫一般,密密麻麻,铺天盖地般向沁源的太岳区机关驻地扫荡而来,所到之处,比可恶的蝗虫还要坏上百倍,片叶不留,烧光抢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大林区一带,7000多日军兵分多路,层层包围,叫嚣着要把太岳区的党政军机关一网打尽,彻底扫平。行署主任薄一波及安子文、刘聚奎等领导陷入困境,在陈赓的386旅、孙定国的212旅等奋力掩护下,血战两天两才突出重围。

为尽量减少损失,绕开强敌,机动灵活地穿插出去,太岳区党委、行署和其他作战部队采取分散行动的方式,进行突围。

行署副主任裴丽生原与警卫员贾康、通讯员李昆三等一起突围,后来听说军分区那边作战任务繁重,掩护群众撤退的人员不足,遂派他们去一线部队疏导老百姓去了。

靠着对大林区地形的熟悉,裴丽生和副秘书长刘季荪,骑着战马,沿着林区小道,不断向外穿插,在一个深坳里,发现同样骑着马的一名八路军战士,轻轻喊过话后,才确定是自己人,原来是120师的一名武装侦查员,前来侦查周边地形,为反扫荡作准备工作,因姓刘,他俩遂喊他为小刘,三人遂一起突围。

在前面一个稍缓一些的三岔路口,突然听见前面传来一阵阵马蹄声,三人立刻翻身下马,小刘趴在地上,用两个耳朵交换着倾听了一小阵,站起来说道:“坏了,前面有鬼子,二十来个,有一千多米。”

裴丽生和刘季荪不相信地说道:“怎么,这么远你还能听出是什么马蹄声音?”

“是的,咱们的马和日军的马是不一样的,马蹄形状和马蹄走路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在公路上,两千米以外,我能听出那些是咱们部队的马,那些是日军的洋头大马,不相信可问我们营长。”

“信,信,还能不相信我们的子弟兵吗。”裴丽生说道。

三匹马静静地跪在地上,仿佛能听懂他们三人的对话。

刘季荪接着说;“怎么办,前面有鬼子,后面过来时,也发现鬼子,关键是骑马动静有点大,不好隐蔽。”

“放马归山吧,咱们三人向侧面的老林子靠,那里林密,沿途还有几个小庄子,估计还有一些百姓不时回家,好照应一些。”裴丽生向小刘说道。

“我好说,没有马,爬也能爬出去,关键是你们二位身体能否吃消,再说,我们丢掉三匹马,回去是否要挨处分,每一匹战马都是我们宝贵的资源啊。”

“不要紧,我们身体没有那么金贵,再说马,特殊时期灵活处理,你可听过老马识途这一典故?”裴丽生坚定地说道。

小刘则迅速地跑到马的跟前,把马拉起来,把缰绳一一取掉,防止树枝缠挂和敌人俘获,用手在马背上轻轻一拍,叫它们快走,但三匹马几乎同时转过身来,泪汪汪看着他们,就是不走。

情况紧急,他们三人一齐动手,在各自座马的背上轻轻摩挲了一下,向不同的方向,用手一拍,三匹马恋恋不舍地离开,走过几步后则风驰离去。

打发马匹离开后,他们三人登绝壁,攀山崖,不时需手拉着手,脚踩着肩,避开日军耳目,不断向外穿插。

白天,透过灌木林,查看敌情。看清楚了,就前进一截,有敌情了,就在山坳里隐蔽一阵子,山果子和沟里的泉水支撑着他们,发现山庄里有农户时,则晚上摸下去,叫开老百姓的宅门,要一点吃的。

有一天,他们走到了一个稍大的村庄,有二十多户人家,他们联系上了地下党员,就在他家饱饱地吃了一顿,吃过饭后,刘季荪两眼就困的再也睁不开了,直打瞌睡,裴丽生催他快走,他说:“睡一会再走吧。”

“不行,特殊时期,随时都有危险。”

他们匆匆忙忙离开村子,上到对面山上,回望村子时,发现鬼子正在包抄村子,真是好险。

一个多月后,他们才返回沁源赵寨的行署驻地,这时,他们放出去的马匹早已回来了。

裴丽生和刘季荪搂着各自的马,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眼泪。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3447/

抗战小小说之三突围史光荣的评论 (共 6 条)

  • 雪灵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 小虎涛
  • 荷塘月色
  • 艾葭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