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灵肉纠葛下的爱恨情愁

2015-12-11 12:51 作者:空白中的独舞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提起米兰昆德拉,不可逃避的便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对生命存在的勘探、对“轻与重”“灵与肉”的哲学思考、对人类生存境遇和两性关系的探析。但基于笔者个人生命体验的有限以及对哲学问题、生存境遇问题的有限思考,故对于存在、轻与重的哲学问题无法进入深刻探析,本文将基于笔者个人有限的生命体验来浅探本书中的情观。

我想,每个真正读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读者,都不会有太多阅读的快感,因为真正伟大的作品,须是严肃的、痛苦的。读罢此书,我想每位读者都会因此而引发出对生命的追问和思考,书中主人公的情感纠葛、个人命运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书描述了托马斯与特丽沙、萨宾娜与弗兰兹这两对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在灵与肉的分离下、在轻与重的选择下,他们的爱情无疑是非常态的,他们的爱情观也必然是背离了世俗的牢笼。

托马斯和特丽沙是昆德拉笔下“必须活在爱人的目光下”的人。作为颓废的知识分子形象的托马斯,他的灵与肉在无奈的生存现状下是分离的,他无法成为爱人目光下的“模范伴侣”,他对特丽沙的情感是复杂的,有怜悯、有爱。他对她的爱甚至违反了他对女人制定的规则,他娶特丽沙为妻,然而,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却丝毫不曾改变,他依然游离在众多的情妇之间。这对于全心全意爱他并相信爱情是灵与肉统一的特丽沙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特丽沙常常在极度不安的魇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惧的想象。后来,特丽沙和托马斯因战乱流亡到瑞士后,她依旧发现侨居的生活还是无法改变他,托马斯依旧频繁地接触其他女人,无奈之下,留下一封信,自己回布拉格了。于特丽沙而言,她渴望的是一种“牧歌”式、没有灵与肉分离的爱情,这与灵肉分离的托马斯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无法调和的矛盾。他们的爱情也必然是一座束缚彼此的地狱,尽管他们彼此深爱着。他们都渴望从彼此的爱中寻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以他人的爱来证明自己生存的意义。

如果因爱之名而却为彼此“造地狱”,如果爱情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证明自身存在的意义。这种爱情观我是绝对无法赞同的,否则将是我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爱情,不是彼此伤害、不是必须“活在爱人的目光”下。我赞同爱情对彼此带来的某些约束,但无法接受爱情的到来就意味着自由的丧失。作为个体的人,我们的肉体与灵魂须是自由而独立的,绝非是依附他人的,我们须找到个体存在的价值,找到个体灵魂的归宿。托马斯的灵肉分离论,特丽莎的灵肉统一观,在对于爱情的基本论调上,他们是根本对立的,这样的爱情,于彼此而言,都是伤害。

书中的另一种爱情便是萨宾娜与弗兰兹的爱情。对于他们之间的感情,两个字便足以概括——背叛。萨宾娜的一生都是在无止休地背叛,她冲破了生命的重重束缚,不断抛弃自我、变换角色。她与托马斯之间的肉体纠葛是对社会现实的背叛,而对于弗兰兹的背叛更是她轻盈生活的体现。她以背叛来抵抗媚俗,她选择“避重就轻”,她渴望通过背叛找到灵魂的出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萨宾娜对于世俗、对于爱情的背叛,于弗兰兹而言,何尝不是伤害呢。弗兰兹为她放弃自己坚守的婚姻与忠诚,继而他又发现自己对婚姻的执着又是可笑的,至少,那份执着不是萨宾娜需要的。背叛,尤其是对爱情的背叛、或者是婚姻的背叛,我亦是难以接受。如果真的无法将灵肉统一于自己的伴侣,那应告知对方、让彼此自由,不可在婚姻的形式下做着肉体背叛的事。可能,于艺术家而言,灵肉的分离,抑或是肉体的背叛是他们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某种的方式,但于普通人而言,这种爱情观或婚姻观是无法普存于社会的。轻盈的生活可能是每个生命个体本能的追求,但若因此而从生活的“重”中背叛出来,遵循自身最原始的渴求,这无疑是对社会和谐的冲击与社会道德的伤害。

对于灵肉分离的爱情观、生命中“轻盈生活”的价值观,作为普通个体,我可以理解是对生命存在的探寻,但我实在是无法赞同。人生的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却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一旦我们逃离了,我们便会感受到足够的轻松,但实际上,这“轻”却是我们无法承受的。生命存在的意义不是对于负担的逃脱与回避,而是在承受中去找到灵魂真正的归所。

我们需要对自己忠诚,不需要以灵肉分离的方式去对抗现实,恰如自我伤害不是报复敌人的合理方式一样。爱情,有怜悯、有疼惜、有忠诚,还有责任。昆德拉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大概承担着责任的爱情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3275/

灵肉纠葛下的爱恨情愁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