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源头之石

2015-12-07 06:27 作者:听雨  | 2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最近,看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博得大家一致认同。观点认为:我们未来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今天学校班里的那些“差生”,而不是那些班上的优秀学生,更不是那些考去清华北大的尖子生们;因为,未来为你提供卖菜、收电费、送水,维修,送奶,乘电梯,理发,厨师,护理,清洁,保姆,装修,电工,取暖,用水,燃气,开出租车等无所不在的日常服务人员,很多就是今天的这些“差生”。而那些尖子生,就像今天的社会精英们一样,却同大家一起竞争这些人力服务需求,而不能给大家的生活提供出什么帮助。这些学习成绩差的人,能真正让你切实体会到生活质量的高低。毋庸讳言,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差生”,并且,“差生”被边缘化似乎成了一种普遍趋势。有些学校更是公然歧视“差生”——给“差生”戴“绿领巾”,将“差生”驱赶到最后一排,为“差生”单独编班等。校园里的“嫌贫富”,流行病般侵蚀着太多校长、教师的心。正是因为“差生”被普遍当成了“累赘”,所以,当我们看到优秀教师偏爱“差生”的时候,我们才感到格外欣慰。

对分数的狂热膜拜,使我们忽略了太多不该忽略的东西。挫败感本已经使“差生”苦不堪言,遭白眼又给他们的伤口撒盐。我们常常纳闷儿,为什么越是“差生”毛病就越多——抽烟、上网、逃课、出走……而“标签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而这也正是“差生”被称为“差生”之后越来越差的原因。前苏联一个著名教育家曾经创办过一所“幼年违法者工学团”,这个工学团的学员全都是失足少年。一个后来成为成功人士的学员这样回忆道:“老师注意到我的人格,可是那时,我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人格。这是他对我的第一次温暖的、人道的接触。”就是凭着这种“温暖的、人道的接触”让这个老师创造了教育的奇迹。当年那些失足少年,被他成功塑造成了专家、学者、干部、企业家,国家勋章获得者和卫国战争英雄等等。

对比我们的教育,出了很多问题,而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在对待差生的的态度与做法。这种做法与态度是导致我们今天社会道德滑坡,社会不安定,生活质量不高,人与人之间冷漠,残酷,犯罪率升高,社会公德意识差等诸多社会问题的原因之一。我们一直关注的教育不成功问题上大多注意着所谓那些“高分低能”“高材生不良心理伤害同学及父母家人”等,而没有把差生教育失败放在教育失败的内容当中。而往往认为差生的行为是本人的行为,与教育无关,其实这才是大错特错呢,没有哪个人天生的就是坏人,就不学好,就不愿优秀。我们的教育失败恰恰就是制造了这么多的差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其实,这部分失败所导致的对本人与社会的危害才是更大的。

我举这样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我们的父母已经年迈高龄,哪天说不定行走时摔倒在路上,能够帮助我们搀扶起的摔倒在地的老父母的人一定是左邻右舍没有什么经商上学能力而留守在家的父老乡亲。假如这些人没有公德意识,我们的父母就会倒地不起。如果我们的教育成功,这种担心就会成为多余。你的邻居是一位市长,他很优秀出色,但是他公务繁忙,搀扶起我们父母的人,绝大多数的时候不会是市长。

我认为,教育的成功与否,不能看出了多少高材生,而是看你少出了多少差等生。

没有谁不喜欢这样的句子——“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但是,我们不妨想想看,如果“差生”今天收到的只有歧视与侮辱,那么,明天他奉还社会的,除了冷酷与怨恨还能有什么呢?智者说:“源头之石,改变了河流的走向。”愿那幸运地做了“源头之石”的人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意识到自己对于河流的意义,意识到河流对于大海的意义;愿每一条河流在回望迢遥来路的时候都能够深情地说:“感谢那源头之石,赋予了我有尊严的流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2082/

源头之石的评论 (共 2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