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处在一个三观尽毁的时代

2015-12-05 14:37 作者:开心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导语

三观尽毁、节操碎尽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隐喻。中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逐渐淡化,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和精神气质也逐渐消融和瓦解了。2014年9月5日,余世存携一众老友做客腾讯思享会,一起畅谈当下的时代精神是什么,社会为何异化到如此程度和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担当。以下为学者发言实录:

时代精神被打压得溃不成军

余世存(作家,《人间世》作者):我曾很自负地说过一句话,“我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最高精神”。这句话说出来后,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对得起我说的这句话。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是一种社会的公共空间,或者是一个中产阶级社会的中层空间,这应该算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时代的最高精神。但是大家都清楚,这个最高精神在最近的十年被打压得很惨。最近两年以来,这个最高精神基本上溃不成军,大家都去过日子了。

在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知识分子想下海时都有一个目标,先挣钱成为中产阶级,然后才能够致力于拓展社会的公共空间。也就是说用一个社会学结构来划分,我们想让社会上层、中层、下层三层结构中,上下两层尽可能小一点,中层扩大一点,这是一个橄榄式的社会结构。只有这样的结构,才能有真正的自由和民主,才能在社会上扎下根来。上层和下层太大,而中层特别脆弱、特别薄,是纺锤式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里,自由和民主是没有土壤的,任专制滋生,这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常识。

所以我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是大家一起致力于拓展中层的空间。但很可惜,这两年中层空间越来越小了,大家还是变成了要么你挤上去,要么掉下来。在这么一个社会结构里生存,不仅仅会感觉到生存的压抑,而且还有一种精神的压抑,这是我对时代的最高精神的理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是个三观尽毁节操碎尽的时代

余世存(作家,《人间世》作者):我引用年轻人的一句话来评述这个时代的精神,就是“三观尽毁,节操碎了一地。”这个话非常精准,但这个话说得挺狠。我之前以为是初中生、高中生们相互嘲弄的一句话,是彼此之间开玩笑说的一句话。但童谣也好、青少年的流行句也好,其实都有意义。一句话竟然这么精准地命名了这个时代。要知道,在中国传统上,童谣一般是有寓意的,有巨大的隐喻,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隐喻就是那句话:三观尽毁。

你可以看成是中学生彼此间的玩笑,也可以看成是红十字会、郭美美、柯震东这些现象,还可以看成是吴思命名的官家主义特征,就连我书中写的知识界的爆发户、文化界的问题,也是三观尽毁,没有例外。所以毛喻原说的话我是同意的,这个时代要关注精神、谈论精神,真是二三人之间的事,非常私密,超过这个圈子流行开来,那肯定是有问题的,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在前文明时代受着后文明时代的苦

黄秀丽(特约编辑):我以前做调查记者、法治记者,罪苦也是我对中国时代状况最深的感受。很奇怪,中国已经搭上全球资本主义这艘大船,但又好像是一个孤岛,我们处在前文明时代,受着前文明时代的痛苦,可又受着后文明时代的痛苦。

比如我写的念斌案中的人,他们所经受的那样的苦、社会的不公,不知道怎么办,没有救赎没有希望,这就是前文明时代的苦,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保证起码的公正的现代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念斌的姐姐,她跟年纪跟我相仿,我写了一篇关于念斌蒙冤的稿子后,就没有办法再帮她,因为按照新闻规律不可能再写她的稿子,而第一篇稿子当初发表时还引起同事的反对,说新闻性不够。这个苦,是肉体层面的苦。

除此之外,还有精神层面的苦。我认为时代精神的关键词,就是罪苦的救赎。现在科技很发达,我们每天可以刷微博、网络,但最深的感受是跟大家没有联结。前些天我去日本玩,回国后沮丧了十天,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天我在地铁很想看看周围的人,看有没有漂亮的姑娘、帅的小伙,有没有可的人。结果每个人都在看手机,没有人跟我的眼神碰一下。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那么难受,我想跟大家有一种亲密感,但代价非常大,如果我去试的话,有可能会被拒绝,我怕受伤害,不会去试。很多人跟我一样,缩在自己的空间里,只需要一部手机,代价很小。但要和别人联结,代价就很大,人家可能会不搭理你,会说你是神经病。

不管是肉身的苦,还是精神的苦,我们都需要救赎。中产阶级们渴望被别人听到,渴望存在感,拼命地刷微博。渴望知道“我”是谁,这些人需要救赎,生活在前文明时代被教育、医疗、司法不公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也需要救赎。那怎么救赎?西方的宗教可不可以?中国古代文化可不可以?这些都需要探讨。我们渴望有一个能救赎我们的东西,渴望更高的类似于上帝那样的权威,或者余老师讲的道家心经的精神关照。其实在我看来,那个精神里包括灵性,英文里spirit,是指和物质、肉体、世俗生活相对的内容,包含精神、灵性和神圣的一切。

中国人的本质精神是向下向地狱的

毛喻原(思想家、作家):有人说为什么男人那么圆滑,说话不算话?那是高端价值的事情,一个人要谈话谈真善是高端的,是向天的问题。中国人的本质精神是向下的,是向地狱的,不是向上。西方文化是向天的,总是向上,往上面走,文化的精神也好,人的整个生活带上天空那种色彩、那种气息、那种宽广的味道,比如他们的宗教、教堂、文本、艺术、雕塑都有天堂的气味、天空的气味。

天上有什么?有星星、有太阳,人要借着太阳的光来看清楚世界上很多东西的倾向,要借光看东西。我们整个是往下的,我们是阴暗的、灰色的、模模糊糊的。我们的东西不是高端价值的,就是肉体的迷恋。我们技术上不行、工具上不行,但有很多人打仗不行,没有第一流武器可以打,为什么?你死一个人,我们死1000千,这可以打,我们有人就不需要技术。

当救亡不再压倒启蒙 该思考精神问题

十年砍柴(作家,评论家):说到三观尽毁,我突然想起了一个对子:四维不张。中国古代看社会道德沦丧时,总是说“四维不张,国之将亡”。我对余世存的判断很认同,为什么2004年当有关部门意识到以后,能用民族主义的东西来打压民权的东西?这是非常巧妙的,现在事后诸葛亮可以总结一下。当时的自由主义者主张公民权利时,也没读过多少书,说《二十四史书》全是黑暗的。我把自己也列为自由主义者的光谱,但对传统是尊重的,我说《二十四史》你读完了了?你读完前面几史也不错了,他很生气。我要维护公民权利的时候,就要把传统文化给打倒,这是不对的,是先天性的缺陷,所以有关部门很巧妙,突然提出民族主义的东西,把舆论导向给搅过去了。

回到今天的问题,今天跟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不一样,跟21世纪初不一样,用官方的话是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迈入小康。中国以前引起社会动乱、引起社会分层剧烈的原因是生存问题没有解决,大部分老百姓吃不上饱饭,那时候讲文化、讲精神是没有用的。以前的士大夫会殉道,代价非常大,特别是明末的知识分子。到今天现代科技、市场经济、WTO、世界经济一体化给中国带来了福气,中国老百姓可能为了拆迁上访,但中国13亿人温饱问题解决了,而且我们看到身边所接触的,无论干哪行哪业的,比我们的老祖先要好很多,这时候应该看精神问题了,但我们还是在向下。这是我们面临跟以往不一样的命题。

所谓救亡压倒启蒙的主题没有了,先解决吃饭的问题再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也没有了。这时候我们没有一些知识分子站出来写出一些超越自己立场的书,这时候进入市场就有两种。一种是《小时代》这样的东西充斥着,它吸金,大家把它包装。另外是我们看到的微博上各个阶层上的大V,微博跟BBS不一样,BBS是思考者的园地,微博是各个行当的,做买卖的、做房地产的或者官员都是表演,这些个大V发什么微博就知道。大家已经吃饱饭了,是第二世界经济体,每天给世界所提供的还是《小苹果》、《最炫民族风》?大妈曲占领世界确实可怕。

民生问题基本解决后,转换到民权时,被人为地异化或者包装的民族主义给打断了。中国人需要找出自己的民族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气,民气是什么样的,这个族群是什么样的人,这终究是要找回的。当我们成为第二经济体,连进城的泥瓦工已经不是那么可怜,已经在老家盖三层别墅了,这时候让90后看《小时代》,太对不起列祖列宗了。

时代精神应致力于拓展社会中层空间

余世存(作家,《人间世》作者):我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中国文化的观察角度。中国人的任何事、任何现象都可以上升到康德说的“先天综合判断”的基础上。“先天综合判断”在中国文化层面,就是时空四象,时间的四象是指,空间的四象是东南西北。以前都以为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单线的演进过程,后来我发现其实不是一个单线的,而是一个自我闭合的圆满。

比如“身”代表个人,个人在中国的先天时空的四象里放在春天,放在东方,所以个人永远需要生发、发展,这是一种状态;然后是“家”的层面,个人无论是单线走,还是按照社会模式走,注定是要走向“家”这个层面的,“家”在四象里代表南方、代表夏天,“家”给我们的理想感觉永远是光明的、温暖的、亲切的;然后是“国”,在秋天和西方,既是收获的,也是收敛状态,也是秋风肃杀的状态,这是“国”给我们的感受;最后是“天下”,在北方和冬天,这是一种感受。

也就是说每个人所经历的,其实是一个时空的完整,在这个意义上才是世界性的。“世”指时间,“界”指空间的,家人、家国、天下一个都不能缺。如果你的关怀、精神触点缺一个维度,时空就坍塌了一个维度。人生百年中,如果这四个方向缺一块,你的时空就坍塌了一块。

中国人常说一个概念——士农工商。传统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耕社会的统治阶级、专制者分化中国的百姓,分化成士农工商,让百姓不能成为一个整体,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丰富的人,这是专制层面对百姓身份的设定。

比如,“士”放在北方冬天状态,所以士大夫天然有天下观念、天下情怀;“农”在东方、在春天,是农民阶层、农民身份占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工”代表分工,工人也代表工业和等级、产业的分工,所以看中国近代以来轻工业发达地区都是在南方,工人阶层的职业也在南方;“商”在西方,晋商也是在西方,“商”有产权有利益,也能够义无反顾,这是西方精神的精髓或者灵魂。所以到今天为止,中国人对产权问题搞不清楚,是因为中国跟西方精神很大距离。这是士农工商层面。

我们要超越传统中国人的时空思想模型,必须要走到中间层面,因为只有中间这个层面才能够对士农工商、对个人家国天下,都有一种同情的关照。这个关照是什么意思?我们每个人活在当下,是打工的,还是写字的,亦或小老板,这只是职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份。最近几年可以从事农业,这是职业,过几年可以从事写作,这也是一种职业。也就是说,只有回到中间层面,才能把士农工商全部的人生社会经验体会到,这已经是全球化以来人类的常识。

城里很多中产阶级最大的想是在城里有一个房子,郊外有一个小院子,周末去郊外种种花、种种菜、搞搞园艺。这说明一个城里的中产阶级,希望既可以在城里从事工、从事商、从事写作,也可以在郊区从事农业,这是士农工商在他身上得到的完整体现,这是现代人的权利。我们现在所争取的,其实也是这样的权利,这是我们当代人的一个理想精神状态。但很可惜,在目前中国这个时代,我们离这样的理想还很遥远,至少还有很大的距离。

以时代精神关照自身 求得救赎

余世存(作家,《人间世》作者):我在观察社会时,觉得把自己的思想、看到的东西写下来,让有些人读后能悠然神会,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在公民社会被打压的状态下,中产阶级的精神成长是比较可怜的,但我们仍然需要精神来关照自己,需要这种精神的参照物,只有这样的话,我们的人生才不至于那么悲观、绝望,才不至于那么失败。而且只有在精神的关照之下,才能够自己救赎自己。用毛喻原的话讲,人都有精气神,脸上都能打出光来,要有这种精气神才行。

中国文化和括西方文化都把精神放在非常高的层面,没有精神的指引,人的生活会非常糟糕,说得负面一点就是俗不可奈或者俗气,这是浅层面的。深层面的是灵活堕落或者世俗生活堕落不堪。中国道家非常讲究人的精气神。我曾经对想跟我学功夫的人说,你爱学功夫的话,首先要背两个心经,一个是佛家的心经,一个是道家的心经。佛家的心经很多人都清楚,但道家的心经大家不一定很清楚,道家心经的第一句话很值得思考,上药三品,神气精。精气神是最好的三个药,如果没有精神这两个药,剩下气的话,就是俗气了。所以任何事都需要有精神来指引我们、照亮我们,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够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周围的人,然后才对得起这个时代。

结语

面对时代精神的堕落与瓦解,如何拓展社会中层空间,重新探索启蒙之路与塑造公民社会,是知识人应有的担当。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1943/

我们处在一个三观尽毁的时代的评论 (共 6 条)

  • 沐子
  • 荷塘月色
  • 听雨
  • 心静如水
  • 雪灵
  • 江南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