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教师是否也要扎紧权力的“笼子”?

2015-11-18 08:35 作者:枫株湖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教师是否也要扎紧权力的“笼子”?

据1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日前,中央民族大学多名在校学生反映,该校经济学院副教授萨茹拉“强迫学生送礼买书”。对此,学校已成立专门调查组,表示如果查证属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又据2014年9月14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去年9月10左右,因教师节学生未送礼物,哈尔滨依兰县高级中学高二17班班主任冯群超训斥学生一节课———“穷、抠、不要脸”,“一群废物”。随后学生凑钱贴班费为其买礼物。9月12日,该县教育局通报称,已令涉事班主任退回礼金礼物,撤销其班主任职务停止教学工作,此外该班主任与校长均行政记大过处分。教师节虽然过去多日,但似乎还没有过完。关于教师节的话题,依然三日绕梁,余音不绝。教师节怎么过?学生们如何在教师节对老师表示感恩?看来得有个约定俗称的基本仪式了。否则,有些学生送礼,有些学生没送;有些学生送大礼,有些学生礼太小;有些家长送螃蟹,有些老师希望送人民币;有些老师收到礼,有些老师没收到礼,凡此种种,差异太大,后遗症多多。如果各地各学校各班级采取大致差不多的仪式,师生欢度教师节,或许就不会枉发学生是否送礼的烦恼事端来。

众所周知,学校是清水衙门,老师乃两袖清风;老师既不是行政领导干部,手中也没掌握钱物社会资源,哪里来的权力?因此,本文这里所言权力是个很狭隘的概念,仅仅是指对他人的支配权力。老师,无疑对学生有一定的支配权力。老师有可能僭越、滥用对学生的支配权力。譬如,去年4月19日被逮捕的宁灵武市教师黄振兴,就是滥用支配学生的权力,以讲作业为由,在办公室先后性侵12名学前班女童,性侵频繁发生或持续至少一年。当然,冯群超滥用权力没有黄振兴那么严重和丑恶。她不过是把本该履行工作职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一节课,擅自改变用途拿来训斥、辱骂全班学生尤其是班长。缘起班长没有组织同学买礼物,不称职,并当场组织同学重新选个“明白事”的班长。冯群超不但擅权该讲课而不讲课,而且越权辱骂学生,“你们咋那么没人性呢?穷嗖的,抠嗖的,那么不要脸呢?”“为你们操心狗屁都不懂,关键时刻掉链子,怎么那么不是东西……”“干吗那么不明白事,死乞白赖的。”被网友调侃为最深刻的这一堂课,会对这个班级学生的一生带来什么影响,很不乐观。

谈论教师的权力是否也要“笼子”,无疑会招来海量口水。说起教师的权力,不妨让我们说一下另一则新闻:广东佛山沧江中学初一新生7班至16班要成为“iPad班”,校方规定每个学生要交4000元钱买iPad,校长赵文林表示,让学生配置iPad,是为配合该校一项课改,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老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授基本知识,而是需要学生提前一天通过iPad平板电脑等上网浏览由教师录制的5至10分钟微视频,掌握第二天授课的基本知识点(2014年9月14日中国广播网)。学校搞课改,要学生掏腰包加重家长经济负担,这不是权力僭越是什么?本该老师课堂讲授的基本知识,却让家长掏钱让学生课前完成,这种教改是什么玩意儿?批量购买iPad,反而价格要超过市场价的4000元,这是一种什么歪门邪道的交易?

现在让我们再重新回到2015年1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教育时评:《“课堂卖书”坏师德》。推销自己的书籍,算不上什么大事,也属人之常情。但作为人民教师,把目标投向自己的学生,且莫说在师与生关系中,学生会碍于情面不得不买,这位老师公然宣称“书中自有考试题”,对不买书者,还以“别怪师父惩罚你”来威胁,这就性质有问题了,是利用了老师手中的权力资源,把推销书籍与学生考试捆绑起来。不少学生担心“不买教授书,考试一定输”,心中虽不情愿,也只好“破财免灾”,换取考试的顺利过关。这样的做法多了,必然会激起学生的反感乃至抗议,不仅损害了教师当为人师表的形象,还污染了社会风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据报道,萨茹拉也算学校的“名师”,曾很受学生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所以,“权力放进笼子”,不仅指掌握社会资源管理的公共权力,还应当包括所有对他人支配的权力。老师的行为规范需要细化、明确化,譬如不准男老师单独留下一个女学生做任何事情;再如对学生的教育、批评、惩罚,都应当有规有矩,有章可循,尤其老师没有权力放弃全班一堂课的教学来训斥学生;又如,老师或学校的教改、活动,不应当要求家长按章缴费以外再缴费。总之,老师对学生的支配权力、学校对家长的支配权力,都应当是有限度、有边界、有规章、有法度的。如今,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萨茹拉竟被自己的学生举报,着实令人唏嘘。师德,看似无形,实则有迹,是用平时言行的一砖一瓦垒砌而成,垒时艰难,毁之容易。希望相关部门认真调查,严肃处理,给学生与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更希望老师时时记得自己的责任和形象,别污了象牙塔一方净土。

所以我请求各位师长手下留情,您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开一扇窗户。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在分析教师的作用和力量时有这样的叙述: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教育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的恶化或消除,孩子是否受到感化或教育,全都在于我。吉诺特博士的这番论述,让我们体会到,教师职业是种高危职业,应时刻充满敬畏感,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点情绪,都会在不经意间对学生产生影响,都会在不经意间关闭学生健康成长之门。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岗位,因与未成年的学生打交道既神圣又难以把握,正是教师这种独特的地位,使得我们对学生的伤害常常不被人们发现。有时,教师不经意的言行就会悄悄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精神和积极性。教师的某些行为虽称不上是一种体罚,也不是变相体罚,却往往会伤害学生的心灵。教师对学生的伤害甚至披着“对孩子好”,“爱孩子”的外衣。为了学生身心的健康,为了孩子的幸福成长,请老师们慎用自己的权利。

匆忙的岁月之河,流淌着你我的青,带走的是忧郁和不快,积淀下的是不变的情怀。因为自己90年代初期曾经做过6年高中语文老师,所以对日常的教育现象特别的关注。还因为去年就哈尔滨依兰县高级中学高二17班班主任冯群超训斥学生一节课———“穷、抠、不要脸”,“一群废物”写过一篇博文,无独有偶,今天人民日报又刊登了这篇教育时评:《“课堂卖书”坏师德》,今天有感而发,显得意犹未尽。今天赘述一二,主要是用来警醒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为师不易,我们受到的关注特别多,提升教育形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7629/

教师是否也要扎紧权力的“笼子”?的评论 (共 6 条)

  • 雪灵
  • 心静如水
  • 老党
  • 淡了红颜
  • 荷塘月色
  • 老来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