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幽幽邮政巷(2)

2015-11-16 07:21 作者:宜昌石头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幽幽邮政巷(2)

二、历史的邮政巷

那条邮政巷看似就是一条极为普通的巷子,却凝聚和浓缩了宜昌百年的沧桑历史。

我在《宜昌印象》里写到:1876年,英国人用洋枪*着满清的太阳穴,强迫签订了《烟台条约》,宜昌就成了长江首先对外开放的四个口岸之一;开埠的第二年宜昌海关成立,旧址也就是现在的市政府所在地。虽然隶属中国海关,可是连中国海关都为外国人掌管,宜昌自然更是如此。1878年,也就是开埠的第三年,宜昌港开来了第一艘轮船,是英商立德乐"彝陵"号汽船。从《宜昌邮政史》可以知道,宜昌海关1883年3月就成立了拨驷达局(英语POST的音译,也就是邮局)。1897年2月,宜昌海关邮局改名为宜昌大清邮局,仍在宜昌海关内办公。直到1912年6月,宜昌邮局才迁出了宜昌海关,在滨江路海关上首(也就是如今宜昌沿江大道101号)新建的一栋两层楼房里开始办公和营业。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宜昌邮局的局长是德国人,那栋楼房是向英商隆茂洋行租赁的,每月租金关银200两。这也就是说,宜昌邮局不仅由外国人掌管,还得用关税来承担租房的费用,瞧瞧人家老外多会算账。更要命的是,不仅是所有的邮件、也包括所有的电报、甚至包括各级衙门的往来**都是通过邮局来传递的,所以,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所有数据尽在别人的手里。甲午战争战败以后,李鸿章到日本进行赔偿谈判,和国内朝廷往来的电讯联络就是经过英国人转给日本人的,而译电密码本来就是日本人编排的,这也就是说,人家东洋鬼子在谈判以前就把我们的底牌*得一清二楚了,而李鸿章的卖国求荣、一味退让也是历史的真实。

宜昌邮局自成立以来一直寄人篱下,租房营业办公,这一租就是整整26年。期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我国与德国绝交,正式自办邮政,但由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依然仰仗洋人的鼻息,邮局局长一职从上到下仍由外国人担任。直至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开始雄心勃勃的开始发号施令以后,邮局才开始由中国人当局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到了1917年,宜昌商埠局(相当于现在的城建委)开始修建路宽17米、砖渣泥结路面的通惠路(解放路)和一马路、二马路;到1919年又先后修筑了泥结路面的中山路、怀远路(红星路)、隆中路(隆康路)、福绥路、云集路等道路,这些都是商埠区;同时在怀远路和福绥路之间还修建了同里、中宪里、强华里等为洋人和中国买办的住宅区。

只是很遗憾,我费了很大的劲也没有找到关于邮政巷修建的历史,只是有人在有关资料里肯定地指出,这条小巷至少已经有百年历史了,算算宜昌邮局搬到当时滨江路的时间,似乎也差不多。一边是海关、一边是邮局,从两者中间穿过就可以走到怀远路,也许就和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上原本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宜昌文史资料》解释邮电巷是这样说的:"解放前这里也是一条很主要的水巷子,过滨江路有一水码头,走石级踏步就可以直接下河挑水,枯水季节有水跳板。"这就是最好的注解:在没有自来水也没有供水点之前,所有人吃水都得从长江里挑起来,邮电巷就是一条水巷子。后来即使有了自来水,邮政巷靠怀远路的那一头的巷口、也就是靠市**局的围墙的那边曾经就有一个卖水点,我见过,我老就在那里为自己家里挑过水,在我的印象中,那个点生意一直很不错的。

直到1938年3月,宜昌邮局在福绥路新建了一栋西式二层邮政大楼,才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局房。新邮局的楼房是由上海一卢姓工程师负责设计的,宜昌沦陷期间曾经被用作日军政务班驻地,抗战胜利和解放以后,长期都是邮政局和后来的邮电局的所在地。改革开放以后,虽说是年年都在喊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可是就和税务分成国税、地税一样,邮政和电信也一分为二了。只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通讯的方便快捷、伊妹儿和的普及、各家快递公司的崛起,邮政就离大家的视线越来越远,甚至不知道邮政局又搬家了,那个从邮政巷迁移到福绥路的邮政局早就成了邮政局下面的一个分支机构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6975/

幽幽邮政巷(2)的评论 (共 5 条)

  • 老党
  • 心静如水
  • 雪灵
  • 荷塘月色
  • 子峰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