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游记小品三篇

2015-11-03 09:59 作者:蜗牛飞奔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游记小品三篇

周庄一昼

很近,从青浦到周庄,不足两小时就到了。

尽管有,但人群还是拥挤,映证着我暗暗祈望的下雨天人会少的推测只是一厢情愿,心下生了烦躁。但既已如此,也只好随着人流出出进进。戏台、张厅、沈厅、叶楚伧故居,一家挨一家的店铺,满墙满柜的工艺品,富安桥、外婆桥、双桥,每一座桥每一秒钟都有一二十双脚踏在上面;桥下游船穿梭,船娘膀大腰圆,偶尔,应船上游客的要求唱几嗓子,听不懂唱的什么。听说每船80元,人数上限12人。临水的花窗,人头探出,看人来船往,这个就算是时尚的“休闲”了!

一个店标映入眼帘:住宿请进。灵机一动,不如就住下吧!

客栈其实是民居,主人住一楼,客房在二楼,条件不如一般的酒店。主人介绍说,现在有“周庄夜游”可以玩,并热情地指了路。于是饭后就找去了。就在入口处,三个姑娘穿着印白花的青色小袄在跳舞,紧身合体的黑裤,黑布鞋,朴素的装扮盖不住年轻女子从身体和情怀里透出来的鲜嫩气息。旁边的船上,一男子家仆打扮,是报幕员,舱里坐着一对戏装的男女,听那家仆报过知道,是扮作沈万三老爷,来陪游客看戏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看了一会,那家仆报道:今夜良宵,我们沈老爷兴致很高,愿与四方游客共赏江南名曲《二泉映月》!云云。不觉笑出声来。旁边一位学生模样的姑娘脱口说出来了:“沈万三是明朝人,那时候哪来阿炳啊!”

几百年过去了,沈万三的影子在周庄还无处不在,有钱真是好!沈厅里的铜雕故事版、满街饭店里的万三蹄、还有戏装陪看表演的“沈老爷”!真实的陈述也好,牵强的虚模假式也罢,总算是周庄里的一个人文景观,一定程度上,还是万千游人心目中的一个地主。

正觉有趣,又一条船过来,几个六七岁到十来岁的女娃娃顶着碗过来了,一个个收拾得眉清目秀,看我举起相机,更把碗顶得高了些。前面的一条小船,船娘一位,却不象歌舞杂耍的姑娘和游船上的船娘一样穿印花布衣,船头挂的也不是灯笼,是两盏马灯,看样子是真正的渔娘吧?正穿过灯影里的柳丝,渐渐向着黑夜隐去了。

回客栈的路上,就见少数几家店铺关了门,小巷子人也渐少,心下不由一喜。认准了大方向,拐进一条小弄,遇一怪楼,阴森晦暗,未听人说过,不明就里。

晚8点半,我把妻子和儿子安顿好,独自出了门。人声终于稀疏,天微雨,灯在水里闪烁,石桥与石路泛着冷冷的反光,桥栏上潮湿,选略高稍干处坐了,点起烟来,静静地看河、看房子、看红红黄黄的灯光映射着一丝丝的雨,偶有三两个船娘相互招呼着过去,留下吴音满耳。此时,任你有十分的火气,心情也湿润起来。安静下来的周庄,才是原来的周庄。可惜现在寺院里的和尚自己已经不敲钟,都改让游人敲了,不然,南湖庙里要是再传来两声钟,就更妙了!

一高一矮两个姑娘,顾盼着上了桥来,径来问我:“先生,请问三毛茶楼在哪边?”我哪里知道?笑笑应她:“不清楚,边逛边找吧,说不定就遇上了。”周庄虽不大,外乡人要是不小心,却也会象这两位姑娘一样,暂时迷失在周庄的雨夜里!

2005年6月

狮子林

狮子林有些好碑拓。颜真卿的行书我认识,我临过《祭侄稿》,对颜行比较熟,所以当时没看到落款也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些拓都装裱了镜框,有玻璃的,很难拍,光线对了勉强可以拍得清字。还有几个较熟的字帖拓片,是米芾的《虹县诗》,黄庭坚的《诸上座》。

《真趣》匾是乾隆御笔,另外还曾有过一块御诗碑,好象说是文革时被打碎了,现在也裱了一张拓片陈列在原处。乾隆爷当年为了跟江南文士们套瓷,自己把字练得也不错,喜欢到处写字题诗。他写得太多,传世的也太多,所以现在收藏市场上,他的字就卖不过他的,虽然他写得比他爸好。好东西不能多,确实让人不得不信。

狮子林的假山有着别于其它园林的独特处,很多,设计也精巧,其中小径迂回婉转,想象如果日常生活中在这种路上走动办事,该有多急人啊!更兼洞穴水洼通透,走进去凉气浸满全身。用太湖石磊成的狮子,歪头撅尾,憨态可掬。狮背已被磨得油亮,有活泼的姑娘们欢叫着骑上去照相,明眸皓齿,笑声清脆。

游龙梅早有听说,但时令未到,花还没开,网上看那图片,花是红色的。造型确有龙的样子,只是明显是矫造而成,是龚自珍说的病梅。好在养得好,花开时倒也值得一看。有意游此园者,可留意一下花期。

日,树都特别嫩绿,玉兰花开了满树,有影匝地。石子铺就的地板,定睛看去时,原来都是有图案的,相当讲究。

亭楼阁馆全是木建筑,门花窗格、雕梁画栋,都极其精细。有的窗户镶了彩色玻璃,在当年是极其时髦前卫的,今天看来,物虽已不稀奇,然镶嵌的工艺、拼图的美感,仍然让人叹服。未细考,猜测应该是清末的吧?

不记得在哪座房子前,依稀听见导游跟一班游客介绍,说日本投降时,驻苏州的中日两国军队就是在这里签下投降书的。听时并未特别在意,此时说着说着,居然跳出记忆,顺便也提一下。

2007年4月

古镇片断——西塘

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是的,西塘人家确实都在料理着他们自己的生活。但等到我们这时候再去,他们的生活早已不是“上种红菱下种藕”的生计,而是早晚“市列珠玑”的生意。廊棚下熙熙攘攘,走着的是外乡人;对岸屋顶晾着花被子,昨晚盖的也是外乡人。船还是在水上飘,载的却不是邻家的黄酒与新娘,而是万里来游的镜头与旅客了!留着先辈合力协作构建的千米廊棚,廊角挂上红灯笼,给吃的喝的睡的玩的添些精致或者特意地做得粗陋,招待些朝来夕往的看客,就是西塘人家现在的生活了。

下午的水边,竹影婆娑。香樟树下,有大嫂在择着一篮子空心菜。八仙桌上摆着瓷茶壶,没有茶客,却是待人的模样,“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石桥台阶三二十步,有西塘人家的十来岁女孩子三四个,叽叽喳喳结伴雀跃着过桥去。“美人靠”上靠着的,也有美人,却是牛仔T恤的女子,正舒眉展眼地笑。

走进幽长的古弄,下午的阳光就被架上高高的墙顶,一线蓝天几丝白云在头顶飘飘地绵延,石板路上,让你忽然记得听一听自己的足音。

2008年5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4076/

游记小品三篇的评论 (共 9 条)

  • 老党
  • 雪灵
  • 淡了红颜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 孤帆鸢影
  • 听雨
  • 心静如水
  • 醉成记忆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