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5.殖民跳板

2015-10-28 16:38 作者:闲丑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位于恒河三角洲的加尔各答,距离孟加拉湾一百多公里,经过亿万年的风冲刷,海拔仅六米;左岸的胡格里河擦城而过。由于地处热带风暴和大气旋流的高危中心,每年有一千多毫米的虐水从天而降。可是誓死不设防的胡格里河,只遵循千年水进岸退的自然法则。两岸旱涝疏堵,全凭老天爷的快意恩仇。

之际的汛期,凶波灌城,漫漶长街,人同鱼鳖共游于一市。所以自古,此廓便享有“泽城”的美誉。满城人蹚水荡浆的盛况,完胜威尼斯水上的旖旎风光。

按说五月为淫雨多发之季,可眼前苍际无云,蒸河无风,只有岸旁观光的小船——漆髹的油头粉面,形同彩色的死鱼。

打败印度鬼子的我,顶着白晃晃的日头,浑身竟流不出一滴汗,胳膊大腿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站在桥头,四下张望,只盼能瞧见南海龙王,一享“泽城”的美浴。

天上的雨,很难降下来,因为城市上空永远漂浮着不散的粉雾。它印证了一则杜撰。加尔各答的孟加拉语为kalikata。kali意为运河,kata意为石灰。此点符合上古初民,在河边烧贝加工石粉的况味。

城名还有另解。说此地早先是一处叫卡利卡塔(Kalikata)的渔村。意为迦梨女神的土地。至今城南庙里还供着她的神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加尔各答到底是神所,还是灰窑?其实无关宏旨。重要的是,这块荒蛮的沼泽之地,三百年前被一位霸眼独到的英国佬相中,且仅用了1300卢比,便买下了这块足以媲美英伦的地皮。对于这段壮举,邱吉尔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中,写道:“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于1686年在胡格里河口建立了一个贸易站,加尔各答从此有了人烟,发展成一个贸易中心……”

老邱所说的“贸易中心”即恶贯满盈的东印度公司。那时这里的确繁荣,可对中国却是一场噩

坏就坏在不列颠的臣民,有好喝两口下午茶的怪癖。然而和闭关锁国的清廷做茶叶买卖时,却又年年赤字飙升、国帑亏空。为了平衡贸易,琢磨着让满大人们也能买点物美价廉的英国货,蛮夷们想出一个阴招儿。他们借助东印度公司的经济实力,在印度遍植鸦片,然后再通过海上的不法奸商,偷偷地贩卖给珠三角的傻逼国人;逗引他们尝鲜儿上瘾,欲罢不能。最终导致大清朝野跪求烟土,一举勇夺 “东亚病夫”的桂冠。随之拉开虎门硝烟的序幕、上演了鸦片战争大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中华五千年社稷于顷刻之间分崩离析,亿万华夏儿女被西方列强,先后整整轮暴了百五十年有余。

闲话少叙,自从此城年被定为英属印度的首府,理查德•韦尔兹利总督为促进泽城发展,就地安营扎寨,排干沼泽,盖商馆,建教堂,政府税所,侵略衙门,沿着胡格利河岸如雨后春笋。得寸进尺的英国佬儿,以此为跳板,逐渐鲸吞了整个印度;使之成为维多利亚时代最富庶的殖民地,号称为女王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颗宝钻。由于城内欧亚各时期不同流派的建筑,此起彼伏、随处可见,此地除了雨后“泽城”的享誉之外,还兼有“宫殿之城”的美谈。

总之,当年人家加尔各答千帆遮日,万桅如林地被拥趸为亚洲经贸大佬时,京上广深的先人们还在提笼架,撒网捉虾,逗猫逗狗逗蛐蛐儿!

对此,当下的城里人不知是自豪,还是毒怨,张口闭口就是“加尔各答比伦敦还大”。听起来颇有点儿子打老子的阿Q情结。不过,它是印度的第一大城,确是不争的事实。兴许,它还大在地域的幅员广阔和人口的浩瀚无边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2823/

15.殖民跳板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