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散文体小说《走出城中》第十七章 乡土迷情2

2015-10-22 14:47 作者:郁奋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学时候,每逢暑假和寒假,楚飞都会被送到乡下新港镇的外婆家。外婆外公家的湾子叫九汉家,楚飞很是不理解这个湾子的名称。

“为什么会有一个九呢?”楚飞老是拉着小舅问。

小舅就会问:“你还记不记得那过年时候三姑婆、四姑爷来我屋滴拜年啊?”

“肯定记得啊,他们买来的京果蛮好吃啊。”

“你个好吃佬!就晓得吃滴啊!三姑婆他们家就是八伍家的,四姑爷他们家就是十伍家的!”

“怎么都叫‘家’?怎么他们姓伍,这儿姓汉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都不晓得,亏你还在上学校?‘家’就是湾子的意思啊,姓汉是因为改姓了呗。”

小舅其实就大楚飞一轮,同样属马的,非常喜欢楚飞。有时候就说:“你看,我们这东西南北都有山,还有荷塘还有湖,你们楚川城里啥的没有,就留在这里呗,别回去了。”

而大舅是属于那种循循善诱的聪明老师,楚飞记得五六岁的时候总是他站在床边,大舅睡在床上,就一个劲考楚飞,因为那时候楚飞刚刚学完算数加减法。

“一加一等于几?”

“二。”

“二加二呢?”

“四”

“四加四?”

“八”

……

一直加到2的n次方,每次当楚飞说到几千万之后,就感觉说不下去了,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加法是厉害的,就硬着头皮算了好几分钟也得说出来;有几次就突然说:“没意思,不算了!”

大舅估计也记累了,觉得差不多就没要楚飞继续了。楚飞现在心里是很感谢大舅的这个教法的,或许这种简单的启蒙,开发了年幼楚飞的大脑,让他有了数学和计算的天赋,能比同龄人数学都要好。而且成绩越好呢,就越感兴趣,越感兴趣就越投入,经常被夸,成绩也越来越好了,这就是兴趣和学习的良好循环了。

在外婆家里,楚飞最有感觉的还是天午后的荷塘,不仅仅是有那绿色的莲蓬米,好喝的银耳莲子汤;还有记忆中小时候小姨拨莲蓬米出来的时候,把细小米粒般的莲蓬米粒猛地一下撞到小小楚飞大大脑门上。因为这事,小姨还被外婆狠狠骂了一顿。而那大个莲蓬米就剥出来可以吃了,清甜,那包着白色米粒的青绿色弹性外壳就可以当作手指的延伸,作为“妙脆角”,两个手掌十个手指按大小套上十个“妙脆角”,就像拥有无穷法力的魔法师一样,特别有范。楚飞每次感觉十个指头套满了之后,就感觉有种神奇的力量在身体内穿过。而那荷塘周围的美景一直印刻在楚飞的脑海里,以至于每次一看到类似的照片都会想起那荷塘边的婀娜。

当一阵夏日的微风吹来,荷塘边那一棵棵柳树就像待嫁的姑娘,伸展着嫩嫩的手臂在水中轻轻地梳洗。那边飞来的小燕雀,一只只淘气地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那像剪刀似的小尾巴点了下水,荷塘面就会荡漾起一圈又一圈的小圆晕……“嘎——嘎——嘎——”一群鸭子走过去,像是约好了,一个个“扑通扑通”地跳下了水,互相追逐着嬉戏着。它们时而扎进荷塘水里,像是在玩捉迷藏;时而张开翅膀欢快地叫着;时而又和伙伴们争抢着食物,好不可!那边时不时传来阵阵爽朗愉悦的笑声,那是洗衣服的大姑们在说笑,塘梗的石头上不时的溅起朵朵洁白的水花。清澈的荷塘水中,一群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这边有几株荷叶刚刚露出水面,像害羞的少女卷缩着自己柔嫩的小脸,引来了不少红蜻蜓,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楚飞看着这场景觉得非常爽朗通畅。

七月的夏天总是双抢农忙的时节,既要收割早稻又得赶着播种秋谷。中间关键时间就那么几天,往往农家的子女都会从外地赶回老家,都挽起裤管帮忙下田做农活,与时间赛跑着。楚飞后来每次回去都会听到外公喜笑颜开的说到双抢时候楚飞一个人在田里哭着大喊好丑的样子,外公每次都会问到:“飞子,还记不得那次你在田埂上找不到爹我,大哭大喊啊?”

楚飞先前几次就是说:“记得啊,但不是哭啊,就是热得眼睛流泪啊。”楚飞不想被误解而强烈的辩解;可后来就不争论了,只是尴尬地嘿嘿一笑,因为他能感觉到外公这是对他的喜爱。

大人们老人们都是不愿意小孩子下水田去拔秧苗割水稻的,因为水里面会有大大的吸血蚂蝗还有血吸虫。楚飞记得四姨有次用鞋子使劲地抽打了一只,然后用火钳夹住放进炉灶里烧得发红发黑,似乎很有经验,一点也不怕。

直到现在,那里的农村还没有完全实行机械化现代化,只是偶尔听到外婆说道有先进的大家伙能一次收割脱壳装米。但是那时候的谷子一切靠人割、靠人挑,靠人打,楚飞对去外婆家路上铺满的稻谷总是记忆犹新,那一片片金灿灿的,让来往的车辆碾压。经常都是稻谷满仓之后,一袋子一袋子的拿到专门碾米的小作坊给打出白花花的米粒,这就是劳动的果实,楚飞能深刻体会那种艰辛。

然而外公外婆那一代人是最能体会到直接的劳动回报的,因为在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他们能起早贪黑,为自己的想而竭尽全力,看得到希望,感觉到有保障,因而干劲十足。他们是经历过大集体时代的幸苦劳作而半饥半饱的,他们对新政策沿袭下来的习惯因而显得是最为辛苦最为勤劳的。直到七八十岁,很少也有老人坐在家里享福,只要有最后一点力气,都是坚持劳作,认为白日闲过,就是一种罪过。

楚飞从小在外婆家的农村就潜移默化地明白这立夏、水、夏至、秋分、至等节气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好像就是老天对辛勤劳苦的农民的直接指导。这些时间历法的启蒙让楚飞对地理对天文对天体运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这些形象具体的亲身感触才让他以后能深刻理解时间的实质和起源,理解一滴水就能折射整个宇宙,更能让他理解一束光或是收音机的杂波都极有可能是来自遥远的宇宙初期和宇宙边缘。这种横亘古今的神秘力量促使楚飞获得了对探索星空发出天问,走出人类发展迷宫的深刻理解和体会。

每年的七月半,一大家子人都会回到外婆家里吃月半饭,一年的一半,七月半。老一辈人都不会放弃七月半,宁可放弃过中秋,中秋也就是吃个月饼而已。楚飞不明白这个节日的由来,只是对那即将可以开吃的满桌子好菜觊觎。其实这一桌菜肴,是在堂前门内祭祀先祖们的,一般都是三代以内的直系近亲,是外婆外公他们的父母祖父祖母们。祖宗太多,是摆不下列不完的,继承了这种习俗,更远的祖宗就不用请来了,之前就有更近的祖宗请过,保证祖宗代代都被祭祀。

而每次接祖宗回来和离开的仪式流程是最为看重的,这才能充分体现出对祖辈们的虔诚和尊敬。楚飞家里后来也沿袭了这个习俗,汉贵娥似乎想通过每年的这个事情来唤起楚飞以后的回忆敬,而汉贵娥往往看着楚飞的懒样都会感慨到:“你才是屋滴个活祖宗,要人伺候!”事先就应该准备好饭菜和纸钱鞭炮,而纸钱是越多越好,鞭炮只需要两小挂一千响的就行,用来作恭迎和恭送祖宗的信号。饭菜则必须至少准备好六样:要有鱼、肉丸子、粉丝汤、豆腐、青菜、蒸肉……外公说,其中鱼一般都用鳊鱼,煎炸着祖宗才爱吃。八仙桌北、东、西、南四个方向都要摆上碗筷调羹和小酒杯,这是给祖宗用的。中国从上古时候就有着崇拜祖先的传统,一般都讲究坐北朝南为大,坐着太祖宗,两侧东西是其他祖宗。地上会放蒲团,供后世子孙跪拜磕头。

当一切摆放好后,开始请祖宗。随着一挂鞭炮的炸响,在七月里游荡的鬼魂听到了自家的信号,祖宗就进来了。屋里所有人都让开路,一言不发,让祖宗们安心坐下,两旁侧房的门也关闭。上香点完蜡烛之后,小舅会小心翼翼地往里边斟酒,一共要三次,每次都不能太多。随后,外公就说:“祖宗你们随便吃哈,照顾不周多担待担待!”宴席过半,小舅又斟了酒,这时大舅就在桌子前面的铁盆里开始烧起钱纸来,外婆每每这时都会说:“祖宗你们把钱你们用,保佑儿孙健康”“保佑丫们聪明考学”。

有次外公对楚飞说:“五六岁的孩子躲在侧屋门后面,从门缝里是可以看到祖宗在吃饭的!你现在大了。”楚飞小时候从来没试过,因为胆子小;后来看的时候,只看到了火光。

随后一家人按长幼一一下跪,作揖,帮忙烧钱,口里念叨:“这钱多,你们慢慢用。”纸钱烧化完毕,小舅最后一次敬酒。二姨开始一一给八个祖宗盛饭,原则是不能碰到酒杯和调羹。最后外公去打开大门,放起了第二挂鞭炮,恭送着祖宗们慢走。大舅吹了灯——灭了蜡烛,祭祀先祖的仪式就告一段落了。

每每这时,外公都会叫上:“飞子,你这外甥大爹,坐上座!”楚飞小时候坐大板凳还得垫上小板凳供着才能够得着,现在也不需要小板凳了。有时候外公还会按次序安排大舅和楚飞坐一起在北面,小舅和楚飞妈妈坐西面,二姨四姨坐东面,外公和小姨就坐南面了。没等全坐好,楚飞就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起来。

楚飞不明白过去的农村生活艰难,重视节日是因为可以聚餐吃好的。后来人们生活好了,还会把七月半过成过年,每家都会轮流请转转饭,增加亲情。深受政治洗脑的楚飞,当时对这类事情通通认为是封建迷信而百般抵触,他不会想到成年成熟以后,他也会沿袭这个习俗,按照记忆中七月半祭祖的仪轨要求尽量去做,用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挚和虔诚。

每次到了开学的时候,楚飞是极不情愿的离开的,习惯了无拘无束见识新事物的环境,不想再去每天枯燥的学校学习。回到了家里,楚飞往往都会要三四天才能恢复起来已经回家回到了楚川城里,对前些天外婆家里的记忆总是挥之不去,想留在乡里多几天。楚飞想不到以后他会触景生情,会心潮起伏,会把外公“说了以后赚钱把爹爹用的”话当作一句鞭策而激励自己。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1388/

散文体小说《走出城中》第十七章 乡土迷情2的评论 (共 7 条)

  • 雪灵
  • 荷塘月色
  • 心静如水
  • 老党
  • 孤帆鸢影
  • 襄阳游子
  • 九霄云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