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路上----诗评

2015-10-22 11:25 作者:白说废话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桌面摆着一大叠文档,是诗人汪剑平传来的。前一阵忙搬家的事,一直没功夫细读。近来安定了,方能打开文档。看到里面的几个标题,我就感到异常震惊了。我很少看诗,特别是新诗。印象里它不是流于浅薄,就是没于晦暗。它兴起百年不到的时间,却过早地衰老了,不能再承受风的侵袭,只能躲在花前月下散步,或是避开刺眼的光亮,默默地趴在写字桌上,回忆曾经的光荣。但真的能够给我带来艺术的享受,或是能够刺痛我的神经,我还是不会拒绝读完,从而追寻诗里诗外的意蕴。这个诗人的近作,就真的刺痛我了。他像热带丛林的皮鞋推销商,不择手段,在路口洒下一大片蒺藜,让所有人都受伤。当然,他自己也是打着赤脚,血肉模糊地带着人群走向经销店。

所以,作为“反动主义诗派”的主要成员,诗人的做法就是用诗歌刺伤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使其产生出至深至痛的愤怒。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救赎。他宣称:反动是一种济世情怀,是一种无畏担当,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生死抉择。其实,说到底还是文学的使命感,还是诗人的社会责任心。汪剑平们,一反当代诗坛肤浅庸俗的无病呻吟,更不屑于迎合世俗,拒绝与之同流合污,以狼的吼声化为诗歌,震动山野,震动人心。古往今来,有良心的诗人都是把笔触伸向社会,伸向民间。喜人民所喜,怒人民所怒。诗人并没有拿着放大镜,专门去寻找社会的弊端,把它扭曲成哈哈镜里的怪相,以求博取点击量;而是把众所周知的阴暗面展示出来,冷静地告诉人们:这片阴暗是树木造成的阴影,还是月食引发的灾难?从而打破人们的迷,以使他们从麻木中清醒过来。

诗人的目光是敏锐的,但现实根本就不需要他擦亮眼睛,他只需要喝一杯酒就可以写出排山倒海的诗行,直逼颓废的人世。诗人的语言是尖刻的,但事实压根就不需要他锤炼语言,他只需要把梦里敢说的话说出就行了,就是一篇篇精炼的好诗。他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措辞平实,含义深刻。在表面上纷纷扬扬,骨子里频临绝境的诗坛,喊出震耳发聩的声音。就像一匹高原的狼在呐喊,要么群峰都为之应和,要么都随着这沉沦的世道一起灭亡。

这里摘录几段开开眼界:

携带8000亿赃款出逃

这相当于300亿两白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等于十年间输掉了十次甲午战争的赔款 《荒诞时代衍生的荒诞美学》

把一天,当一生来过

阳光之重

沿着脊梁弯曲的弧线嘎嘎作响

血肉分崩离析,坚硬的骨头

是我们残留的标本 《托词》

如今,官员没有通奸史

自己都觉得没有面子

也没有混下去的本钱

权利的药,让为官者意乱情迷

裤裆失守 《牛逼是这样炼成的》

一群猪不知最终的命运

他们每天为一口草食争论不休

一头觉悟的猪......

却遭到集体的抵制和殴打

此后,猪群保持高度的沉默

有猪获“五一劳动奖章”

表彰他饱食终日

憨吃憨长的献身精神 《猪》

触目惊心,谁看了眼睛不会被刺痛?谁看了不感到震撼?没有哗众取宠的修饰,只用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排列,以及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展示,就把一个被御用文人推崇的盛世,剔去了镀金的面皮,还原成百孔千疮的现实。

诗人的诗,不是在奥林匹亚山上,喝着葡萄酒,献给日神和月神的颂歌;也不是荷尔蒙过剩,面对着宽阔而孤寂的大海,吟唱优美感伤的恋曲。而是穿行在街市里间,衣服上还沾着菜场的青叶腥气,以及街坊邻居的那股烟火味。诗人对死有一种天然的豁达,铸工刘老三下岗后日子过得清汤寡水,想为孩子偷块肉,却遭到羞辱,绝望之中,一家人吃下最后的晚餐。他问死者:在天国,你过得好不好?中国是个无神论的国度,连古人都知道人死如灯灭,哪来的天国?他这样问,无非是对现实深深地不满和忿恨。一辈子为国家勤勤恳恳工作的劳动者,衣服上盐花开满生命春天,血在钢水里流淌,最终却死于改制。是社会前行需要底层人的血做润滑剂,还是底层人拖住了社会前行的车轮?诗人并没有说明,他只是把事情摊开了,让人们自己去回味那些和这些生涩的年代。

在诗人近期的诗作里,我更看重两首。一是《活法》、一是 《一个叫燕子的妓*女》 。前者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对退休父亲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解剖。

拿着三千元退休金

父亲心满意足

每次看到他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

便想起了文革时期我们小镇上

不分男女老少

高举红宝书

跳集体忠字舞......

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却也并没有脱离党的领导。我记得,每年工厂里三伏天熬绿豆汤,分发给每个在岗的职工解暑。有一个快退休的老工人,每次端起汤碗,总是热泪盈眶,连声说感谢党、感谢毛主席。好朴素的阶级感情。那时已经解放二十多年了,他仍然意识不到、好像从来也没有人告诉他,这是他自己做主人的权利。他依然站在已经灭亡的旧时代门槛上,把任何工资外的所得,都当成了主人的恩赐。革命是合理的,却并不是天然合法,如果它只是换了一批主人,对芸芸众生来说,跟革命前又有什么不同?诗中提到了文革的文攻武卫,提到了带高帽子游街批斗。但诗人从未质疑父亲,也未质疑那个时代的真情。诗人感叹道,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活法,也许过不了几年,如今我们做的事,也会被后人所取笑。

但这首诗给人产生的联想太多。社会不能一如我们希望的进步,就在于像父亲一样满足于现状的人太多了。与倒闭企业相比、与失地农民相比,这个父亲无疑是改革开放的得利者。他有本钱心满意足、他应该感恩戴德。然而,更多的人做不到。因为他们失掉的比获得的更多,不仅仅是收入,也不仅仅是生活,还有当家做主的荣誉。哪怕这个地位是纸上的,不可能真正落实,它也能给人带来自豪。由此可见,那些真正的得利者,会心甘情愿地放弃手里的特权吗?

诗人的另一首诗《一个叫燕子的妓*女》,更是直面人生,揭穿了一直捂着的脓疮。这是一束罂粟花,有着非常妖艳的魅力。她既为自己的生存卖身,也为社会理想献身。诗人写到:

她用上帝为她创造的乳房、容颜和阴道

包容这个世上所有无法示人的

欲望、贪婪、恶毒、晦暗、变态的行为。

有一天,她打出了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性服务的招牌,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劳动者,在她蝴蝶状身体上,开始伟大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消泯了无数危及稳定的负面情绪。她是真实的流氓燕,还是诗人塑造的人物?不得而知。自从管仲设女闾以来,这个形象总是负面大于正面。把她作为描绘的对象,诗人的胆子也太大了一点。毕竟卖淫只是在现实里存在着,在我们的报纸电台上并不存在。而报纸电台发出的声音才是正能量,才是真理。其实,诗人也不是歌颂,只是和他惯常的行文一样,字里行间倾注了自己的憎。

我想起来五六十年代的一本书《在路上》,三个好友决定切断自己与现实生活的一切联系,收拾行囊,义无反顾地展开一场公路之旅,他们并没有设定最终的目的地,全凭决心与意念,只为了追求极致的自由。在他们对这个世界展开搜索的过程中,他们一路上遇到的是各种各样的陌生人,并最终寻求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此书被公认为六十年代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作为一个新诗流派,反动主义诗派的目的、宗旨与杰克.凯鲁亚克大不相同,生存环境也大不相同,面临的挑战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二者却有一点是相通的,这就是追求完全的自由精神。由此理解,诗人也正在路上。

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天性。

但诗人再扔蒺藜的时候,要适当扔远一点,这样至少保证自己不受脚伤,以后能在路上多走几步,把新诗带上正轨,使之恢复与人民的血肉相融,而不是扔出蒺藜,就是在做垂死挣扎!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1336/

在路上----诗评的评论 (共 7 条)

  • 雪灵
  • 荷塘月色
  • 老党
  • 沐子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审核通过并说 好的就留下,坏的就扔掉!
  • 大奔
    大奔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无意
    无意 审核通过并说 现在的人已经少掉了古人的含蕴,但写诗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情与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无论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