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商贾老调重弹

2015-10-17 10:30 作者:运河雄鹰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商贾老调重弹

刘维嘉

中秋时节,来到了寂静的大运河森林公园,沿着柳荫路散步,美妙动听的乐曲在公园上空轻轻飘荡着,透过岸边儿的柳丝看到的是那缓缓驶过的仿古游船。清爽的风儿迎面拂来,轻轻地抚摸着我的思绪,令人浮想联翩,特别是那一件件往事儿又浮现在眼前。

通州百货商场

通州百货商场建于1964年,原来叫通县百货商场,后改名儿为通县东风商场,1980年9月,搬到新址后改名儿为通州百货商场。最初建在闸桥十字路口东北角儿,后搬迁到西北角儿,直到2010年秋,在运河核心区建设中拆除。

我们家住的大杂院儿后墙外是新华大街,往北就是通县百货商场,大杂院儿和商场相距150多米。在我上小学时期,每逢礼拜天,我和小伙伴儿们常去闸桥玩儿,在闸桥看到了通县百货商场的施工工地很忙碌,建筑工人们有的正在用蛙式夯实机夯实地基,有的正在用杉篙、铁丝搭建脚手架和砌墙。在施工工地悬挂着横幅,上面写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杉篙脚手架上还贴着细长条儿的标语,那些标语用的是蓝、黄、绿等颜色的大字报纸,上面写着“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加强质量管理、建设优质工程”“保证工程质量,造福通县人民”等字。通县百货商场建成后,我和小伙伴儿们经常去商场玩儿。通县百货商场东边儿是通县第一副食品商店,简称“一店”,往东是通县氧气供应服务站,再往东就到了新通剧场和通县旧货市场。我们从商场出来后,常常沿着东大街往东走,逢店必进,边走边玩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通县百货商场南北走向,南邻新华大街,北邻东大街,西邻北大街,两头儿均向东延伸,呈“匚”形,仅一层。在商场北边儿、西边儿、南边儿和西南角儿有四个门儿出入。

商场北部主要卖鞋帽、布匹和丝绸等。布匹柜台设在西北角儿,买布需要布票儿,只有更生布和布头不用布票儿。曾经在商场工作过的一位初中同学告诉我,商场采购的布匹都是很大的布卷,售货员儿要先把大布卷裁成小的,再用专用长条儿木板卷起来卖,这个方法就是“板布”,商场曾多次举办过“板布”技术比赛。布匹经过“板布”以后,都按顺序立在柜台后面的布匹货架子上,有的还摆放在木制柜台上,在木制柜台上还放着一米长的木尺和一尺长的竹尺。顾客挑选好布料儿后,只见售货员儿熟练地在柜台摊开布匹,用木尺或竹尺量好尺寸,再用固定在尺子一头的小刀儿在布边儿划一个小口儿,使劲一扯,那布料儿就齐刷刷地从布匹上扯下来,再把布料儿折叠包装好交给顾客。扯布适用于绵薄布料儿等,对于比较厚的确良、呢子、方格布、毛料儿等不能用手扯,先要用尺子量好,用画笔画上线,再用布剪子剪开,包装好,交给顾客。

商场中部主要卖针织品、文具、测绘、笔墨纸张、钟表眼镜、搪瓷制品、乐器等。我印象最深的是各种各样的文具盒儿,有马口铁的,也有塑料的,上面都印有图案。那些文具盒儿有北京风光文具盒、动物文具盒、学英雄好榜样(红小兵题材)文具盒、建国牌文具盒、鱼雷快艇双面图案文具盒、天天向上文具盒、熊猫文具盒、孙悟空文具盒、充满童趣文具盒、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文具盒、劳动题材文具盒等。

商场南部主要卖日用百货、针头线脑儿、缝纫机、玩具等。那些商品中有消失很多年的“灯塔牌”肥皂和“固本牌”肥皂。还有普通的暖壶,那些暖壶外壳是用冲压自行车链子的下脚料做的,再喷上绿色或蓝色的漆。还有由福绥境街道造纸厂或东北旺人民公社造纸厂生产的卫生纸,另有贵一点儿的粉色“金鱼牌”卫生纸,在那个年月,使用卫生纸还不是很普遍。那个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煮染过衣裳,在商场就有煮染衣物的骆驼牌小袋儿染料,那些染料有灰色、褐色、烟色、黑色和蓝色的。

1980年8月,通县东风商场新营业大楼建成后,与原来的老商场仅隔一条马路,并改名儿为通州百货商场,于同年9月25日正式开业,主要经营大小家电、音像制品、化妆洗涤用品、日用百货、针织鞋帽、文体器材、纺织服装、家具等300多类,多种商品,从规模、营业面积、商品种类有了很大的变化,成为通县首家大型综合百货商场。之后,通州百货商场历经1992年和2008年两次比较大的翻修,2008年又将名字改为通百新天地购物中心。

百货商场更名并搬迁到新建营业大楼以后,原址建了4层商业大楼,最初是北京西单商场通州分店,后来改为金鼎大厦,最后又改为物美超市,2010年秋季因核心区建设被拆除。

过去,闸桥一带有通州百货商场、光明楼综合商场、北京西友华联商厦、五金交电商场、人民商场、神剑自行车商店、通县日杂商店、小楼饭店、新华餐厅、向阳小吃店、丽新照相馆、锦华商店等,以后又有了五金交电大厦、国美电器、物美超市、大通鞋城、肯德基、麦当劳、加州牛肉面等,成为通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始终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顾客购物。区有关部门曾经建了过街走廊,将通州百货商场、物美超市、北京上科华联商厦连接在一起,新华大街南北的两个出入口儿都安装了双向滚动电梯,方便了顾客休闲和购物,通州百货商场这个老商场更是吸引着新老顾客。

2010年,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按照总体规划要求,通州百货商场于当年6月30日下午2点闭店,到了秋季就被拆除了。为了纪念老“通百”,在它停业前夕,我专门儿到那里照了一些照片儿,写了感触,发到了新浪博客,留下珍贵的记忆

“通百”拆迁那年,已经伴随我走过了46个年头,期间,我经历了童年少年和青岁月,直到鬓角儿有了白发。仔细想来,我已经从一名小顾客,成为一名老顾客。“通百”给我的印象是,“通百人”服务热情、态度和蔼、耐心细致、服务周到。曾经涌现出丝绸组组长张国恩、皮鞋组售货员儿张玉华等北京市劳动模范。我和许许多多老通州人一样,对“通百”难舍难分,挚情感无以言表,只有用笔把它粗浅地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纪念。

大红门副食店

过去年间,在通县百货商场东侧,坐落着大红门副食店,也叫一店,居民要去大红门副食店买东西,都习惯说去大红门儿。这个店的营业面积分为三部分,从南门儿进去,南部卖水产和蔬菜,中部卖猪肉和熟食,北部卖牛羊肉、烟酒茶糖、糕点和副食品,出了北门儿就是古老的东大街,再往前走就是通州卫胡同。

副食店南部西侧是水产品柜台,柜台上摆放着带鱼、橡皮鱼、平鱼、黄花鱼、墨斗鱼、梭鱼、海螃蟹。季,那些鱼的上面都放着碎冰块儿保鲜,这些冰块儿都是从西海子附近的老冰窖买来的。在柜台旁还有几个椭圆大木盆,里面有活鲤鱼、草鱼和鲢鱼,还有甲鱼。卖鱼的都身穿蓝色长衫工作服,胸前戴着黑色皮围裙,脚穿长筒靴。常看到售货员儿从送货车上卸下好几麻袋海产品,里面有海杂鱼、螃蟹、海虾,售货员儿要把它们分类挑选卖,剩下的就处理卖,花一块钱,可以买一大堆海杂。卖鱼柜台的对面儿是蔬菜柜台,柜台上放着时令蔬菜,柜台后面是货架子,上面摆着蔬菜和写着价格的木牌儿。到了季和春季,那里只有大白菜看家了。春节前夕,货架子上会有一些韭菜等稀罕菜,要凭副食证购买。

在副食店中部西侧是卖猪肉的柜台,柜台上放着猪肉、猪蹄、猪头、猪下水,还在方形白色搪瓷盘放着用绞肉机绞的肉馅儿。在柜台后面的铁架子上,有好几扇猪肉用大铁钩子挂着,都没有去骨肉,卖之前,售货员儿要把一扇猪肉放到大案板上,熟练地剔骨,把排骨、脊骨、肘子剔下来单卖。那年月的猪肉8毛多钱一斤,要用猪肉票购买,每人每月1斤半供应量,如果炒菜用,买3毛钱的可以炒好几次菜,主要还是为了借肉味儿。有的人家还把炒菜剩下的肉炒熟,放点儿盐,盛进小碗儿内,等着下一次炒菜用。那里还常卖猪板油,居民买回家里都是为了炼猪油,留着炒菜用,炼油的油渣儿可以包饺子、包包子、烙馅儿饼。孩子们常常把猪油抹在馒头上,再撒上盐吃。卖猪肉的柜台对面儿是卖熟食的柜台,老远就能闻到熟肉食的香味儿,其中物美价廉的老北京粉肠儿深受顾客的喜爱。

大红门副食店北部西侧柜台卖牛羊肉、点心、烟酒、茶糖、糕点、罐头。东侧柜台卖油盐酱醋等副食品,凭油票和副食证可以在那里购买食用油、麻酱、粉条儿等副食。食用油都是用大铁桶装着,售货员儿要用油抽子把油桶里的油抽出来,倒进售油机里再卖。售油机下面的油桶高不足一米,上面有盖子,盖子一半儿是固定在油桶上的,另一半儿是翻盖儿。在固定的盖子上面有立柱油管儿,一头儿伸进售油机的桶内,另一头儿伸出桶外两尺多,上面有售油刻度、卡簧按钮、手柄和出油嘴儿。顾客来买油,售货员儿就根据顾客购油数量,用卡簧按钮选择刻度,左手把顾客的油瓶子口对着售油嘴儿,右手把手柄提起来,正好卡在已经定好的售油刻度上,再往下按压,油就缓缓流入油瓶子里了。过去,卖酱油、卖醋,都用提子和漏斗儿,酱油提子和醋提子是用竹子做的,有一斤装、半斤装和几两装的。售货员儿卖酱油、卖醋都用提子通过漏斗儿倒进顾客的瓶子里。

万通综合副食店

过去,万通综合副食店(清真)坐落在南大街北口儿路南,回民胡同西口儿,坐东朝西,南边儿有小楼饭馆,北边儿有南大街理发馆,对面儿是大顺斋糕点铺。据记载,万通综合副食店以前是“万通酱园”的门市(经营方式是前店后厂,生产厂家位于回民胡同的现民族小学所在地),是通州的回族人马兆丰于1918年创办的,1956年公私合营后并入通州糕点酱业总店。“万通酱园”的万通酱豆腐是通州三宝之一。记忆中的万通综合副食店是相互连通的三个店,南北走向,中间是食品店,卖烟酒茶糖,南侧卖牛羊肉和水产,北侧卖副食品,三个店都有正门出入。食品店的位置高于其它两个店一米多,从店内到那两个店靠西墙有小门儿,地面是青砖砌的斜坡儿。

万通综合副食店中部的食品店,因为位置高,门前两侧均有台阶儿,南北走向。在靠近大门的地方儿有长方形平台,平台两侧对称的台阶儿各七层,高0.2米左右,宽0.6米左右。出入那里,可以从台阶儿进入店内,老百姓都习惯称呼那里“高台阶儿”。食品店主要卖烟酒茶糖等,那些烟有前门、恒大、哈德门、大生产、海河、工农、都宝、工农兵、大重九、黄金叶、红叶、凤凰、礼花、友谊、长乐、北京、金健、牡丹、香山、八达岭等品牌卷烟和烟斗丝,那些卷烟的烟卷儿可以拆包零卖。还有打火机、卷烟纸、带打火机或卷烟器的金属烟盒、通县火石厂生产的涂有各种颜色的火石等。酒有通州二锅头、通州老窖、北京红星二锅头、北京金山酒、衡水老白干、小香槟等瓶装酒,也有用酒坛子装着的散酒,售货员儿用酒提子卖。那里还卖瓶装散酒,有顾客来买,售货员儿打开酒瓶子后,用量杯量酒卖,酒瓶里的酒没卖完,就盖上瓶盖儿,放在柜台里等着下次卖。茶叶有清茶、花茶,有老北京人最爱喝的北京茶叶厂生产的小袋儿茉莉花儿茶,包装纸袋儿上印着绿色图案,一毛钱一袋儿。也有茶叶末儿,老百姓称那种茶叶末儿为“高末儿”。还有文革普洱茶砖,形状长方形,包装封面是红色的,图案显示了当时的特征,上面写着“抓革命、促生产”六个字,这六个字在三个工农兵托举下,放射着光芒,那些字和人物的颜色分别是黄色和黑色的。有大米做的糖米花儿,豌豆做的糖豆儿,都是三分钱一小袋儿,是用彩色玻璃纸包装的,袋子上有商标。还有代乳粉、麦乳精和奶粉。夏季卖红果冰棍儿、小豆冰棍儿、奶油冰棍儿、北冰洋汽水儿和老北京瓷瓶酸奶,那时期没有冰箱冰柜,所卖的冰棍儿都是放在刷着白漆的长方形木箱子内,木箱子上面有翻盖儿,正面用红漆写着“冰棍”两个字,里面用小棉被保温,防止冰棍儿融化。在那里还有几个卖冰棍儿的广口暖壶,瓶口和瓶身一样粗,上面盖有包着布的暖壶塞子,这几个暖壶里面都放着不相同的冰棍儿。

过去年间,孩子们都喜欢吃动物小饼干,那些饼干都是仿照牛、羊、小兔等几十种动物图形做的,8分钱一斤,家长开支了,常常给孩子买。顾客买了小饼干后,售货员儿就用马粪纸熟练包好。马粪纸又叫黄板纸,是黄色的包装用纸,是用稻草和麦秸等做原料的,只是在造纸的过程中加工的比较粗糙,颜色比较黄,人们就叫它马粪纸。在柜台上方挂着一个三合板做的正方形扁盒儿,里面放着黄纸绳,扁盒底面正中间有个小窟窿眼儿,黄纸绳从小窟窿眼儿垂下来,售货员儿把饼干包好之后,就抬头拉出纸绳,打个十字花,缠起来,在上面打个结,再拉出一截绳子,再打一个结,顾客就可以拎着那一段纸绳子把饼干拎回家了。

“高台阶儿”南侧是二层小楼儿,楼下卖牛羊肉和水产品。196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组来到通县,拍摄了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电影是由严寄洲导演,王晓棠、王心刚、陈立中、王润身、金青云等主演的。电影中的许多镜头是在清真寺、回民胡同、南大街北口儿、北大街等地拍摄的。电影中金环为了保护关敬陶而壮烈牺牲的场景,就是在万通综合副食店南侧二层小楼儿上拍摄的。在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闸桥街景,看到被老通州人所熟悉的鼓楼和“高台阶儿”。

“高台阶儿”北侧卖副食调料。这里有万通酱豆腐和臭豆腐。那时没有细盐,只有大盐,居民买回家里要用菜刀拍碎,再用擀面杖擀碎,炒菜做饭用。黄酱、豆瓣酱、酱菜都是用藤条大篓子装着,店里进货后,打开篓子口儿的包装,把黄酱、豆瓣酱、酱菜分别放入大青花瓷盆内卖,那种篓子形状与现在的保定酱菜篓子形状相似,比凳子高,篓子口儿和现在的酱豆腐坛子口儿一样大。店里卖的7分钱一斤的瓶装北京熏醋,如今已经见不到了。店里还卖鸡蛋,售货员儿卖鸡蛋时,要用灯箱检验鸡蛋的好坏,在灯箱上面有均匀的椭圆孔洞,里面有很多电灯泡儿,遇有顾客来买鸡蛋,售货员儿就把鸡蛋放到那些小孔洞上,再打开灯箱开关,鸡蛋呈红色是好的,如果鸡蛋是黑的,那就是坏的。店里的柜台是木制的,柜台台面儿是两寸多厚的木板,每天傍晚,门市部“关板”前,售货员儿要用碱水和刷子使劲刷台面,再用自来水冲干净。冬季,还要把店内的大取暖炉子用活好的煤泥封火,第二天再打开炉子,添上新煤,取暖炉昼不灭,店里总是暖烘烘的。

万通综合副食店每天早八点“开板”,天黑了才“关板”。以前,所有的商场、商店、饭馆等店铺停业、歇业、下班都统称“关板”。“关板”通常指店铺下班。到了傍晚下班后,要在店铺的橱窗和门框上特制的子母槽上,把一块板和一块板纵向镶嵌严实合缝,然后内部一锁称为“关板”。万通综合副食店“关板”,用的都是许多块儿覆盖门窗的木板儿,在木板儿的上边儿有对称的两个孔洞,下边儿中间位置也有一个孔洞,与其对称的门框、窗户和橱窗上安有固定的铁钩子,下方中间位置也有窟窿眼儿。在“关板”时,依次把木板儿挂在框子上方的两个铁钩子上,下方用特制的粗铁钉从孔洞中穿过去,铁钉内侧有眼儿,木板儿上好后,售货员儿再到店内,把销钉依次穿进粗铁钉的孔洞中,木板儿就被固定好了,“关板”也就完成,这样能够充分起到防盗的作用。第二天开门儿,再把这些木板儿卸下来,就叫做“开板”。后来,在通州已经看不到“关板”和“开板”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动金属卷帘门、卷帘窗。如今,许多大商场、商店下班后除了锁门,就连卷帘门、卷帘窗也不用了。

70年代后期,万通综合副食店被拆除了,盖了临时用的简易平房,对面儿的大顺斋糕点铺被拆除后,就搬到了那个平房里。1987年,那些简易平房也被拆除了。多年后,那里建了北京中商西友华联商厦,并于1996年5月31日试营业,同年6月31日正式营业。四年多后,又改为北京上科华联商厦,直到现在。

旧货市场和信托商店

以前,在东关有一家旧货市场。旧货市场在新通剧场东侧,有南北两个大门,南门外是新华大街,北门外是东大街,老百姓习惯称其为东关旧货市场。在这家市场里,有工厂用的再生布工作服和围裙套袖、电气焊护具、铁丝、铁钉、旧轴承、电子管元件、自行车零配件、铁锨、簸箕、扫帚、旧衣裳、旧鞋、旧家具,还有各种“处理商品”和企业的积压旧物资。居民也可以把自己家里不用的东西拿到旧货市场卖,但必须携带户口本儿,市场要进行登记,如果不带户口本儿是不收的。在旧货市场可以买到电阻、电容、电子管、二极管、三极管,那时,人们要是自己组装收音机,就到旧货商店去淘旧货,回家再进行组装。

在北大街鼓楼北侧路东小酒馆儿旁边儿,有一家小门市部,是县城唯一的信托商店。信托商店的营业面积有二三十平米,一进门是木制玻璃柜台,柜台里摆放着一些电子元件、打火机、通县火石厂生产的彩色打火石、手电筒、旧书等。在南墙、北墙和后墙分别有木制货架子,在货架子上摆放着收音机、电风扇、生活用品,古玩等。记得小学六年级那年,我在这家信托店买了耳机子和二级管,又找来漆包线,用铜片儿做了开关,组装了一个简易话匣子,能听两个台的广播,声音虽然很小,但其中的乐趣可是不小。这家信托商店和东关旧货市场有区别,居民到信托商店卖东西,店里先给开票儿,等东西卖了,才会给你钱,店里还要从这些钱里扣一点儿,作为提取的费用,和现在的典当行一样。

通县服装加工门市部

过去,通州城内的百货商场、商店卖的成衣非常少,那年月,很少有人去买成衣。70年代,在闸桥西北角儿,鱼市口南侧路西有通县服装加工门市部,那是通县唯一的服装加工门市部,许多居民都到那里量身订做各种衣裳,但更多的人还是自己做衣裳,大人和孩子穿的褂子、裤子、长裙、中山装等衣裳都是自己在家里剪裁缝制或请裁缝到家里来量身定做的。人们做衣裳,很多人选择灯芯绒、涤纶等布料儿。还有的选择的确良,的确良比普通的棉布要贵几倍,这种布好洗,不退色,很时髦,一直延续到了80年代。那年月,家家都有脚踏缝纫机,用来做衣裳,补衣裳。

1979年初,因建设通州百货商场大楼,服装加工门市部搬到了县体育场对面儿的楼房中部底商。门市部的裁缝有好几位,最熟悉的是家住北大街,个子不太高,留有花白的短寸头,面目慈祥,说话和气,脖子上挂着皮尺的老师傅。

服装加工门市部主要做便装、套装、长裙、假领子和中山装。那年月流行蝙蝠袖、连衣裙、喇叭裤、中山装、立领对襟外套等,后来人们喜欢上中山装套装和西服。居民携带买好的面料到门市部做服装时,负责接待的裁缝根据顾客的面料,要加工的服装款式等用皮尺量尺寸,依次填写统一印制的《服装加工订单》,上面还有交货日期,其中的一张交给顾客作为取衣裳的凭证。对于那些熟客,裁缝看看他们的身材便心中有数了,问清楚什么季节穿,不用再量尺寸,就在《服装加工订单》记下尺寸。三天后顾客就可以前来试身,裁缝已经把衣片剪好用“大线”连在一起成为一件“临时的”衣裳。顾客穿上这件临时的衣裳就会看出那里合身不合身,如不合身,当时取下马上修改,再试,直到合身。等成衣做好以后就是一件非常合体的服装了。

门市部里有好几个案子,案子上用按钉均匀地钉着白色棉布,有工人对照《服装加工订单》里的尺寸裁剪布料儿。裁缝裁减布料儿用的是一把普通木尺、画笔和布剪子。在裁布料儿之前,要把布料儿铺平拉直用缝衣针“钉”在案子上,在布料儿上画线,画线用的是三角形的画笔,有白色、粉色、蓝色和黄色的。

服装做好后,还要熨烫。门市部备有两种铸铁熨斗,一种是三角形长把儿铸铁小熨斗,另一种是大而重的三角形短把儿铸铁熨斗,使用前,都要放在炉子上烧热,温度适中后,用来熨烫服装的皱褶和整形。熨斗不能直接接触服装,熨烫服装前,服装上面要盖上白棉布,再用喷壶儿把水喷均匀。许多居民家里也有大大小小的熨斗,衣裳洗了晾干后,要用熨斗把那些褶皱熨烫平整。

以后,市场上有了电动缝纫机、锁边儿机、电熨斗等工具,方便了人们制作和整理服装。服装加工门市部也遍布大街小巷。通州百货商场、人民商场、潞河百货商场、锦华妇女商店等卖布料儿的柜台都设有服装加工业务,方便了人们制作各式服装。

现如今,在通州城内,卖布料儿的越来越少了,居民自己买布料儿做衣裳的少而又少,服装

加工门市部更是寥寥无几。通县服装加工门市部在岁月的前行中,已经从人们的视线里悄悄地消失了,唯一留给人们的是那令人无法忘怀的情感。

通县五金厂

通县五金厂在乔庄村南,后来,在原址建了“美然百度城”小区。

县五金厂的大门儿面朝北,是由县黑白铁社和县制钉厂两家合并建成的,与乔庄村相距200米。主要生产黑铁桶、白铁桶、油抽子、白铁水壶、烟囱、弯头和秋皮钉。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单位。

从北往南,在厂区东侧有木工房、冲压车间、黑铁车间、白铁车间以及两个大库房。厂区西侧有职工宿舍、篮球场、食堂、礼堂、水塔、配电室、大拔车间、小拔车间、焖炉车间和酸洗车间。厂区中部有传达室、开水房、办公区域、库房、料场、电气焊车间、机加工车间、制钉车间、烤蓝车间和包装车间。在厂区围墙四周生长着高高的杨树,春、夏、秋季节,在厂外看,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大块长方形绿洲。

县五金厂生产的黑铁筒、白铁桶、油抽子、白铁水壶都是送往北京市二轻局百子湾仓库的。

厂里生产的秋皮钉,不仅销往全国,而且还出口国外。秋皮钉的生产工序比较复杂,主要有七道工序。拔丝:制作秋皮钉的原材料是盘条,要用冷拔丝机经过拉丝,也叫拔丝,包括大拔、中拔、小拔,要拔好几遍,一直拔到制作秋皮钉所需要的粗细规格;退火:将盘条和冷拔后的盘条放进专用大炉中,再盖上巨大的铁盖子用山西大同块烧,给盘条退火,通常要加热到盘条炽热为止,并维持一段时间再冷却,从而增加盘条的柔软性、延性和韧性;酸洗:将退火冷却后的盘条用天车吊起放进盐酸池内浸泡,然后再捞出来放进石灰水池子中和除酸;制钉:将小拔后经过退火处理、酸洗中和后的盘条丝放入制钉机制成秋皮钉,钉帽、钉尖一次成型,有大号、中号、小号三种规格;抛光:将秋皮钉毛坯放入电动转炉内抛光,转炉内还放进了粗砂子,用于秋皮钉抛光;烤蓝:将抛光后的秋皮钉进行人工筛选,把那些残次品挑出来,再把挑选好的秋皮钉放进一个圆铁转炉内,拧紧盖子,转炉下面的炉子里放着山西大同块,点燃大同块后,那个转炉利用电机带动缓慢转动,秋皮钉烧烤好以后,要趁热把秋皮钉倒在大铁板上,再放入白石蜡用铁锨均匀搅拌,冷却后的秋皮钉,颜色蓝汪汪的;包装:先计量装入小盒,再装入纸箱封箱,送到仓库等待出厂。1978年,阿尔巴尼亚来了好几个人,在县工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参观秋皮钉的制作工艺,并签订了购买合同,从此,县五金厂生产的秋皮钉开始出口了。

秋皮钉的钉帽是圆形,钉身是四棱锥体,特点是增加了钉子的表面积,加大了钉子的摩擦力,常用于各类沙发、皮座椅、竹器、皮鞋等生产加工,大街小巷修鞋的,也都用秋皮钉修皮鞋。如今,市场上已经见不到秋皮钉了,取而代之的是圆钉,与秋皮钉相比较,圆钉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成本低,但对于特定的产品来说,耐用性远远不如秋皮钉。

黑白铁加工门市部

20世纪70年代前后,通县五金厂第一门市部坐落在北大街鱼市口西北侧,鼓楼西南侧,距离鼓楼50米远。门市部里有好几位工人师傅,其中一位是老师傅于林斌(80年代初病逝),另一位是他的徒弟周宽。

这个门市部虽说不太起眼儿,但活儿却很忙。在不太大的小门市里,除了工作台和各种工具,墙上还挂满了虾米弯、弯头、水壶、铁盆等制作样板。在门市部工作,需要技术比较全面,手艺比较强的人员。因为那里遇到的活儿很繁杂,有的做起来比较难。日常遇到要修理的有搪瓷制品、铝制品、黑白铁制品等。

门市部用的工具很多,有煤球儿炉子、铜烙铁、镪水、焊锡、钢锯条、钢锉、拍板、直尺、直角尺、盒尺、铁圆规、划针、铁剪子、弯剪子、方锤、圆锤、冲子、漏子、卧子、方杠、拐砧子、工作台、角铁、老虎钳子、电焊机、气焊设备等。

搪瓷制品和黑白铁制品修理,大部分需要用锡焊。比如,搪瓷脸盆的底部有窟窿眼儿漏水了,要用焊锡焊好。操作方法是,第一步先用钢锯条把脸盆窟窿眼儿边缘的搪瓷和铁锈刮干净,露出黑铁铁面。第二步用毛刷蘸着镪水均匀涂抹到上面,稍等片刻,再用熟镪水均匀地涂抹。镪水就是盐酸,分生熟两种,用锌制牙膏袋儿、子母扣下脚料或锌块儿把盐酸烧熟,使镪水成为熟镪水。方法是把锌料放入装有盐酸的坩埚里,使其分解,用于黑铁和有色金属的焊接,锌料和盐酸的配合是盐酸发白就行了。修理搪瓷铁制品、黑铁制品、马口铁制品、铜制品、不锈钢制品等,都离不开熟镪水。第三步就是用铜烙铁焊。铜烙铁是用铜棒加热后煅造而成的,长方形,宽40毫米,长100毫米,厚9毫米,一头儿用铆钉和铁制烙铁把儿固定在一起,另一头儿要把棱角儿打磨成圆弧形,先用粗锉锉均匀,再用细锉锉光滑。使用前,先要喂好铜烙铁,也就是把铜烙铁放进炉子里加热到一定温度,拿到脸旁边儿试试温度,感觉有了蕴热感,温度就合适了,先把铜烙铁头儿蘸一下生镪水,再蘸一下熟镪水,然后放在焊锡上来回左右的均匀拉动,焊锡受热溶化后,铜烙铁头两侧就均匀地挂上了焊锡,新烙铁头都这样喂。第四步就是用铜烙铁蘸着溶化的焊锡,在搪瓷脸盆漏洞处均匀地焊接、焊光滑,再用绵丝擦干净,这个盆就修好了。如果这个盆的盆底儿坏的严重了,无法用锡焊修好,就只有换盆底了。具体的方法是用弯形铁剪子把损坏的盆底整个剪下来,再用方锤和拐砧子将底圈敲打出立式边缘,用钢锯条把边缘刮干净。还要量好尺寸,用铁圆规在白铁板上划一块比盆底稍大一点儿的圆铁板,再用铁剪子剪下来,然后用方锤和拐砧子敲打出扣缝,用单角咬口的方法,把白铁盆底咬合在搪瓷盆底上,还要用钢锯条把盆底内侧咬合的地方儿反复刮干净,露出黑铁铁面,便于锡焊。锡焊前也是分别使用镪水和熟镪水,再用焊锡焊实,用棉丝擦干净,换盆底就完成了。

过去,家家都用铝壶、铝锅、铝盆等铝制品,一旦有了漏洞无法使用了,就送到门市部修理。比如修理铝壶,铝壶底部的窟窿眼儿很小,师傅们就会用铝铆钉把窟窿眼儿堵上。如果底部损坏的范围较大,无法简单修理,就要更换新壶底,先要把底部剪掉,再用铝板与铝壶均匀地咬合在一起。以后有了冲压成型的铝壶底后,把这样的壶底和铝壶咬合在一起,不仅外观好看,而且还增加了铝壶的盛水量。

除了修理活儿外,门市部经常会根据顾客需求,用白铁或黑铁制作水桶、提桶、香油桶、油提子、酒提子、漏斗、水汆子、水舀子、炒勺、洗衣盆、鱼缸、喷壶、土簸箕、节煤炉、烟囱、弯头、柳子(用于4吋和3.5吋烟囱对接,吋读为英寸,1吋为25.4毫米)、等径三通、楼顶引水管、簷口下水口、楼房用的漏水斗、虾米弯、裤衩、通风管、拔火筒、排风罩、电石灯、电闸箱、汽车加油桶、汽车加水桶、泥灰桶、钱票盒、回民沐浴用的汤瓶等,其中大部分都是用白铁制作。

老通州人常用的水汆子,就是用白铁做的,基本尺寸是直径70毫米,高220毫米,一头儿有底儿,咬缝处要用锡焊,另一头儿用铆钉安上铁把儿。过去,住平房的居民做饭,冬季取暖都是用煤球儿炉子,老北京人早上起喽(土话),有空腹喝茶水的习俗,因此第一壶茶多半是用水汆子烧的开水沏的。水汆子放进水后,把水汆子放入炉子内,不大工夫,水就开了,先用开水沏上一壶茶焖上,再把大铁壶灌满水,放炉子上慢慢烧,水开后灌进暖壶随喝随用。还有的顾客拿着铜片儿来做烟盒儿,这种烟盒儿形状扁圆,上口有推拉盖儿,用来装烟叶。那时,抽烟叶的人比较多,都是备有三样,火柴或汽油打火机、烟袋或卷烟纸、烟盒儿。也有更多的人用马口铁片或白铁片制作烟盒儿。

那个年月,自来水还没有进入各家各户,在通州城内的大街、胡同儿和大杂院儿里都有公用自来水,居民去洗衣裳,要双手端着大木盆,里面放着搓板、小板凳儿、肥皂和要洗的衣裳,来到公用自来水附近洗。木盆比较沉,冬季容易干裂,于是,许多居民就到门市部定做白铁盆。门市部的墙上挂着大、中、小号白铁盆样板,接待的师傅们按居民需求制作不同规格的白铁盆,这样的盆要比商场卖的大木盆和大黑铁盆便宜。大白铁盆不光用来洗衣裳,居民还常用它洗澡,尤其是给孩子们洗澡。那时,煤气炉陆续进入居民家后,不知是谁发明了煤气炉排风罩,门市部经常有居民来定做,常用的材料儿有0.5毫米厚的白铁,还有方形或圆形的油漆桶。第一次做排风罩,需要画图、放样等工序,为了以后方便,师傅们就用钉子在排风罩样板上钉出眼儿,用铁丝串起来,挂在墙上,有来订做的,就用样板下料制作。

居民来门市部定做生活用品,有带草图的,更多的是把想法和师傅们说说,师傅们就会根据经验帮着他们设计。有的带料来加工,更多的人是用门市部的黑白铁板。黑白铁件加工几乎全部靠敲打成型,不电焊,不热接,有的需要锡焊。细小衔接部分主要靠手工折压,相互扣紧,不断敲打而成的。

黑白铁件加工首先是看图,根据要加工物件的尺寸、形状、材质等确定用什么方法加工,需要多少工时。然后是下料,要放样、求结合线、做展开图和放加工余量。黑白铁物件加工制作离不开咬缝,通过咬缝把物件的各个部件咬合在一起。铁皮咬缝的方法主要有:站缝单扣、站缝双扣、卧缝挂扣、卧缝单扣、卧缝双扣、单角咬口、联合角咬口、双立咬口,其中卧缝单扣用的最多。黑白铁板的厚度主要有0.35毫米、0.5毫米、0.75毫米、1.0毫米、1.2毫米五种。咬缝余量在5毫米至12毫米之间。

黑白铁加工门市部有效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需求,也弥补了居民有需求,但种类繁杂,企业不能成批生产的缺憾。

小酒馆儿

20多年前,在古城纵横交错、曲径通幽的老街道里有一些小酒馆儿。其中有位于北大街鼓楼北侧的北大街酒馆,还有东大街酒馆、西大街酒馆、赵登禹大街靠北部的小酒馆儿。这些小酒馆儿没有豪华的时髦装修,更没有耀眼的招牌,从那布满沧桑的,古色古香的门脸儿来看,都有着不寻常的经历。

北大街酒馆就在鼓楼北边儿不远,营业面积有二十平方米左右,门脸儿面朝西,通常摆放着三五张八仙桌儿,桌子旁边儿放着长条儿凳子,一张桌子可以围着坐八个人。常来小酒馆儿喝酒的都是中老年爷们儿,60多岁的居多,都是老熟人儿,人多了就挤一挤,凑在一块儿喝酒,也有的是独自喝酒。

小酒馆儿只卖凉菜,没有炒菜。在小酒馆儿玻璃柜台内的夹层上,摆放着一些蓝边儿瓷盘子,在盘子里分别放着拍黄瓜、肉皮冻、煮的五香花生、花椒煮黄豆、炸花生米、炸蚕豆、炸小虾、炸排叉和麻花,后来有了酱牛肉、猪蹄子;柜台里还有不带过滤嘴的香山牌、绿叶牌、八达岭牌、大前门牌香烟和火柴,也有烟丝、卷烟纸和铜质烟袋锅儿,还有通县火石厂生产的五颜六色的火石和以汽油为燃料的打火机。柜台靠墙的地方儿有一两个簸萝,里面放着火烧,尽管簸萝盖着白色小棉被,可并没有阻挡住火烧飘出的馋人的香味儿。

在柜台后面的柜子上摆放着二锅头、衡水老白干、高粱酒等瓶装酒。柜子下方的台子上放着好几个酒坛子,酒坛子上面盖着用红布包着的盖子。酒坛子旁边儿有白色方形搪瓷盘子,里面放着卖酒用的酒提子,酒提子是用马口铁做的,容量有一两、二两的,还有更大的,大的酒提子大部分都是毛竹做的。赶上每月中旬工厂发工资,来小酒馆儿喝酒的就会多起来。他们的酒菜非常简单,有的点上两盘儿凉菜,再来二两酒慢慢喝;有的自己带着一分钱一块儿的水果糖或者三分钱两块儿的牛奶糖,还有的带着一颗铁钉子,他们在喝酒的时候,用两个手指捏着糖块儿或者大钉子,用嘴嗦,再喝一点儿酒,这样重复着喝酒,一直到酒喝完;有的带着一块儿大盐粒儿,喝一口酒,就把大盐粒儿放在嘴边儿用舌头舔舔,再喝酒;还有的买一个麻花儿或者来一毛钱的素丸子当酒菜儿。他们的最大乐趣是边喝边聊,古往今来,风土人情,所见所闻的新鲜事儿,什么都聊。他们喝完酒,再来一两个火烧,喝碗热汤,酒足饭饱才回家。他们虽然身份不同,家境不一样,但都是来喝酒聊天儿的,都在小酒馆儿感受着自己的快乐,也许,这就是吸引着他们常来小酒馆儿喝酒的缘由吧。

过去的往事儿承载了人们的各种感觉,当这种感觉成为记忆,才会被人们接受、认同和怀念。我们无法阻止岁月前行的脚步,但有责任把那些难忘的往事儿力所能及地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正如著名作家王梓夫先生说的:“我们就当一个史官,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为通州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历史遗产。”

2012年10月1日

2015年7月修改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0076/

商贾老调重弹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