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艄公

2015-09-19 14:52 作者:木谓之华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六岁那年,我第一次回到自己家乡高才坂。母亲和外公带着我从县城行走了一天的山路,傍晚时分才到达家乡的对岸,须摆渡过河方能到家。

渡口是一块流水长期冲刷而形成的倾斜大石壁,是个天然码头。到了河岸边,只见一位中等身材,头戴斗笠,花白短须,手持竹篙,精神抖擞,五十开外的艄公立于船头,正用竹篙努力控制着渡船平稳停靠在码头上。我第一次乘船,刚上船舱,船身左右摇晃,站立不稳,吓得我想哭。这时,艄公腾出一只粗糙的大手,紧紧抓住我的臂膀,笑着安慰我:小孩不怕,抓紧大人的手。我在恐慌与新奇中第一次乘船过河。之后,我才知道,艄公叫“阿禹公”。他是高才坂的常年艄公,天天守候着渡口为进出村里的人们撑船摆渡。

读小学时,我和小伙伴们时常到渡口的河滩玩耍,捡河滩上的鹅卵石,在浅水滩里捉鱼虾。阿禹公得闲时,会把渡船靠在大石块垒成的河滩码头上,将竹篙穿过船头固定孔插入河滩。我们常到船上玩,帮助阿禹公舀掉船舱中的积水。阿禹公会唱山歌,更会讲故事。我们听不懂山歌,最喜欢听故事。一次,他给我们讲述了大井潭边读石刻诗的故事:从前,高才坂村头大井潭边上有一块大石壁,上面刻着一首诗,村民不识字,不知道上边写的是什么,村里长辈聘请了一位读过私塾的秀才来念,在秀才大声朗读诗文时,大井潭底不停地浮上白花花的银子,当秀才念到最后一句时,因一个字不会读而停顿,银子就慢慢下沉了,秀才冲到河边一捞,只捞到一小块破瓦片,银子全部沉入潭底。阿禹公鼓励我们专心学习,以后带我们去读石刻诗,捡潭里的银子。在这渡船上,阿禹公给我们讲过许许多多美丽的故事:有田螺姑娘、牛郎织女、神仙下凡……都是勤劳节俭、劝人从善、善有善报的故事。

高才坂的田畴大部分在河对岸,摆渡过河成了村民的常事。村民劳作往来过河全靠阿禹公一人撑船摆渡,全村老少都很敬重他,他总是不辞劳苦乐呵呵为村民提供方便。我和伙伴们常到河对岸山上砍柴火,上船后将木柴横放在船沿上,坐着观看阿禹公撑船。平时,阿禹公总是站在船头,手执一根五米来长的竹篙,篙头用铁棒铆上,铁棒与河石摩擦得白发亮。只听阿禹公一声:坐稳啦,开船啰——!篙头在河岸岩壁上一点,发出清脆的铁棒击石声,渡船平缓地滑离岸边。接着,阿禹公一篙插入河底,前腿伸直,后腿弯曲,将全身力量使向竹篙,人与篙形成一个“入”字,渡船加速向河中急流处驶去,阿禹公左一篙,右一篙,战胜河中急流,不一会儿渡船就稳稳地停靠在河滩码头上。阿禹公心情好的时候,一边挥舞竹篙左右撑船,一边唱起委婉动听的山歌,当他看到哪位小孩听入迷了,就会伸出一只脚,用脚指头像螃蟹夹一样夹住这小孩的小腿,让人疼痛的哇哇直叫,他就会高兴的哈哈哈大笑起来。乘坐他摆渡的船,没有一位乘客落水。他常说,安全护送村民过河是他的责任

季来临时,河流洪水泛滥,摆渡异常艰难。每逢大雨天气村民休闲,都会聚集到河边渡口上关注渡船摆渡。只见阿禹公全副武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腰系蓑裙,裤管过膝,光着脚坂,傲立船尾,双手执舵,目视前方。村里加派六位水性了得的轻壮年水手协助阿禹公,水手们先用纤绳把渡船从渡口向上游牵引一华里后,六位水手左右分开,在渡船两侧架上船桨,阿禹公在船尾奋力把舵,船朝对岸,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向对岸奋勇划去。渡船在湍急的洪流中像一片竹叶上下起伏,一会儿跌入波谷,一会儿又托向风口浪尖……惊心动魄,好不容易战胜急流,停靠到对岸石壁码头,卸下一批心惊胆战的乘客;又迎来一批思家心切的乘客上船,阿禹公又率领六位水手奋战急流。当返回高才坂岸边时,渡船已被洪水冲到渡口下游一华里远的大樟树边上了。看着乘客安全上岸匆匆朝着各自家里走去,阿禹公提到喉结上的心才缓缓地放下。

后来,村里在渡口边上修建了一座大桥,易渡为桥。从此,高才坂告别了千百年来过河摆渡的历史,村民过河不用撑船摆渡了,村里不需要艄公了,阿禹公也老了,可以安度晚年了。白发苍苍的他,淡定、平和、沉静,常常坐在河滨街道的石板凳上,久久地凝视着渡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阿禹公是高才坂的末代艄公,是好艄公。

(福建大田:刘明华)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84460/

艄公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