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悲剧之死

2015-09-11 12:47 作者:我听见沉默的声音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悲剧究竟怎么了?尼采比对着古希腊人的卓越光辉,向自己德国文化——瓦格纳、歌德和叔本华的文化——提出了这个问题。尼采的问题是,当今的时代如何且为何会丧失悲剧概念、悲剧经验,丧失掉那种激发我们意义感和敬畏感的深深失落感,却让我们依然沉湎于琐屑的怪罪倾向。

尼采指责他的德国同胞丧失了深刻性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悲剧观念。在今天的美国,浪漫情节剧并未销声匿迹,不过它已经被一种更强烈的幻象掩盖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英语国家的电视观众最熟悉的场景,莫过于那些情节曲折且结局皆大欢喜的法庭剧,或好人骑着马奔向落日的西部片。但是,尽管我们会被他人勇敢面对令自己害怕的事件和疾病这种故事所吸引,但这并不指向悲剧感,反倒与之疏远了。屡见不鲜的是,绝大多数这种肥皂剧都会有个坏蛋,一个可以怪罪的人,即使那个勇敢的受害者最后屈服了。

悲剧的问题已没人再提起,甚至在学术界也是如此。这一事实本身就是我们时代的症状。仿佛我们已经超越了悲剧,仿佛悲剧观念只在索福克勒斯或莎士比亚时代才有其奇特的适当性,但如今,它已不再是谈论人类境况的适当方式悲剧依然是他人的,是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去完成毫无根据的解释和合理化。相较而言,亚里士多德坚决主张,悲剧之所以会感动我们,正是因为我们在情感上认同悲剧英雄。此外,保持一定的距离来看待与他人相关的悲剧,会容易认为它们毫无意义,只是运气不好,完全不能算是真正的悲剧。

这个悲剧广为人知。俄狄浦斯在出生之际就被预言会犯下人能想到的最大罪恶,即杀父娶母,如今它虽然变成了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个场景,但仍足以颠覆“家庭价值”的圣洁。他的父母也不是傻瓜,决定除掉这个婴儿,而且在一个允许必要时可杀婴的社会里,这样做并不难。他们把小俄狄浦斯交给一位仆人,这位牧羊人没有遵守指令把小俄狄浦斯遗弃在山上等死,而是把他交给别人收养。但他也听闻了原来的预言,于是很有责任感地离开了“父母”,前往忒拜城。贤明的先知被派到各地寻找原因。其中最贤明的先知提瑞西阿斯很快就明确了真相,但他没有跟国王讲,原因很明显。

实际上,他给出的贤明建议,包括宫廷里其他所有人的建议,都是不要追究了。但是俄狄浦斯关心忒拜城的安宁,他决定自己去追究诅咒的缘由,最终发现原因就是他自己及其不可宽恕的行为。

希腊人显然感到了怜悯。但美国人却常常感到不自在。如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巨著《诗学》中概括的那样,俄狄浦斯的悲剧事实上是我们所有人的悲剧。俄狄浦斯是“代表了共相的殊相”,是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的国王。他太笨了。他太固执了。他太不负责任了。却忽视了我们自己也常常不负责任、愚笨和固执。但我们没有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那么来个一厢情愿的逻辑飞越,我们自然没有生活在悲剧的世界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尽管亚里士多德大致有这样的主张,但他也采用了一种远观的策略,让悲剧显得更容易接受。在他的《诗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种悲剧理论。

俄狄浦斯不是完人。但他的不完美实际上表现为什么,则取决于观众的看法。在我们看来,他当然过于傲慢,可他毕竟是古希腊的国王,而那是个暴君多如钱币的时代。

他的确固执,可这种固执难道不是为了寻求真相吗?这种在城邦安宁的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固执,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德性、好领袖的德性,而非一种恶习或缺陷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82868/

悲剧之死的评论 (共 5 条)

  • 晓晓
  • 沐子
  • 雪灵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