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公大义失荆州

2015-08-10 06:18 作者:老农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关公大义失荊州

斗山斗士

陈寿<三国志)载:关羽(160或162-220)本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解州常平村)人,东汉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曾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躲避,但遭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身亡。

然陈寿评曰: 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刚而自矜'即现代之'刚愎自用',陈寿此评成为了历代关公兵败致死的文学定语

。因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民间也流传着'关羽大意失荊洲'的传说。关羽真的是因'刚愎自用'而大意失掉荊洲'的吗。非也!关公是被刘备急于称王,用弃卒保帅

之策害死的!陈寿之言虽是史家之言,但不代表正确,只能是个人观点。因史书历来就有'史不言君过'的潜规则。就如岳飞本死于赵构之手,史书和民间为了'罪不加尊',所以才脱罪于秦桧,使秦桧成为了害死岳飞的替罪羊。关公本死于刘备之手,但史官怕犯忌而不能言,又找不到可替罪的羊,所以才给关公找了点性格的缺陷聊以示非以掩君过而已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陈寿评关羽刚而自矜,根据何在呢?

<三国志>没有记载,<三国演义>道是有过几段相关的描述,<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诸葛瑾至荊州对关公曰:“某特来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吴侯有一子,甚聪明;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瑾抱头鼠窜,回见吴侯;不敢隐匿,遂以实告。权大怒曰:“何太无礼耶!”便唤张昭等文武官员,商议取荆州之策''。

又,云长得了襄阳,赏军抚民。随军司马王甫曰:“将军一鼓而下襄阳,曹兵虽然丧胆,然以愚意论之:今东吴吕蒙屯兵陆口,常有吞并荆州之意;倘率兵径取荆州,如之奈何?”云长曰:“吾亦念及此。汝便可提调此事: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倘吴兵渡江,则明火,昼则举烟为号。吾当亲往击之。”王甫曰:“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必须再得一人以总督荆州。”云长曰:“吾已差治中潘浚守之,有何虑焉?”甫曰:“潘浚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可差军前都督粮料官赵累代之。赵累为人忠城廉直。若用此人,万无一失。”云长曰:“吾素知潘浚为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赵累现掌粮料,亦是重事。汝勿多疑,只与我筑烽火台去。”王甫怏怏拜辞而行。此两则'拒婚'与'拒谏'可谓关羽刚而自矜的写照,不管此事是真是假,我们不妨把它

分析一下,看看它是不是造成关羽失荆州的主要原因。

一,拒婚,

汉朝几代与匈奴联姻,联姻是否能阻止匈奴人的入侵呢?历史证明不能!孙权也曾

把其妹嫁于刘备,孙权是否因联姻而打消过谋取刘备荆州的念头呢?事实证明从未打消过!孙权,雄略有为之君,一统天下是他最大

的理想,攻城占地是他最高的利益,只要有机可乘,什么亲情友情都可绝决而弃,孙权决不会因儿子取了关公之女而放弃夺取荊州的利益。关公熟读秋,深明此道。关公更是洞悉天下大势:欲扶刘备恢复汉室,和孙权必有一场大战,不管怎么联姻,都无法避免。再则,关公所守的荆州只是整个荆州地区的三分之一,兵微而将寡,又北有曹操虎视,南有孙权谋夺,关公夹在两大军事集团的夹缝之中,又没有坚强的后盾(刘备入川,无力东顾),关公若不恃强示傲,宣武扬威,谨防慎守又怎能镇慑得住敌人,守护得住荆洲呢!关公拒婚纵然是真,也是正义之举,试想,孙刘联盟,是两大军事集团最高领导刘备和孙权才能拍板决定的,孙权若是有意让自己的儿子取关公之女为妻,以加强联盟,也须遣使向刘备去求,然后经刘备许可,关公才能嫁女,以前孙权之弟孙匡取曹仁之女,也是先经过曹操的同意才顺利成行的。因这是政治联姻!关公只是荆州地区的军事长官,知道自己的职责,切又是忠义之士,怎么会私下答应孙权这种越制的求婚呢。孙权与其臣属均是知礼明事之人,若真有诚意与关公联姻加强联盟,也必先经由刘备许可才能成行。孙权难道不知这些外交礼节吗?孙权已有前例,不可能不知。孙权既知,还要冒过刘备单方面于关公联姻,于此,其叵测之心已昭若揭。其实孙权内心是惧怕关公的,他既想夺取荆州,又怕关公,还不想承担破坏联盟的罪名,这才想出这么一招瞒天过海,一石二的阴谋。关公若答应联姻,其一,必陷关公于不忠不义之境,刘备也即会对关公产生怀疑,或互相猜忌,或把关公这只猛虎调离荆州。其二,既然联姻,关公即会对孙权放松警惕,并产生麻痹思想,从而给孙权造成可乘之机。不管怎样都对孙权有利。关公若不答应联姻,就是关公破坏了孙刘联盟,一旦发生战争,关公就得承担战争的责任。如此小小伎俩,怎能瞒得了关公,所以关公义正词严的斥责了使者,至于是否用了'虎女焉能嫁犬子'一词,其实并不重要,就按骂过,只要关公不出兵北伐,孙权纵有千重胆略,也不敢轻易对荆州用兵。就按关公未曾骂过,并把'虎女嫁给了犬子',只要关公出兵北伐离开了荆州,只要有机可乘,孙权绝不会顾忌什么亲情友情而坐失良机,同样也会出兵夺取荆州。以此而论,孙权夺取荆州的关键所在,主要在于关公是否出兵北伐,而不在于嫁女联姻。关公的刚而自矜是其忠义的表现,绝不是失荆州的主要原因!

二,拒谏

赤壁大战后,荆州之地几经争夺,又重新划分,最终荆襄九郡各有得属: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由关公镇守。南阳、襄阳、南乡归曹操,由曹仁镇守。江夏、桂阳,长沙归孙权,先由吕蒙镇守,后换陆逊。关公所守只有荆州的三郡而已,能有多少兵马呢?最多

也就两三万人。211年刘备入川就 按未带荆州的一兵一卒,诸葛亮和张飞入川时必然会带去能征惯战的荆州的一半人马。荆州可谓兵力 空虚,已是先天不足。

219年关公北伐时虽紧急征调,关公的兵马最多也不过三万来人,大部有经验的老兵皆会被带往前线,小部新兵将分散于三郡进行防守。关公就带领这两万来人,一战克襄阳,再战擒于禁,威镇华夏,也足显关公的神勇非常了。然曹操先使于禁率兵急救,再沠徐晃率大兵增援,前有坚城(樊城)未克,后有援兵纷至,关公孤军奋战,又腹背受敌,已面临被围歼的危险,值此时不得不抽调荆州之兵前

来救援,这时荆州地区能有多少兵马呢?最多也就剩五六千人了,荆州如此空虚,这就给孙权偷袭荆州造成了可乘之机。就按关公当时听从了王甫之言,把潘浚换为赵累,把糜芳、傅士仁换为廖化或其它将领,他们是不是就能守得住荆州呢?在如此形势下,

可以肯定的说,不能!不但赵累,廖化守不住,就是张飞.赵云也守不住。若

此只不过是迫使孙权夺取荆州的战术将由偷袭转换为强攻而已。孙权倾全国之

力,十倍于守军,就按强攻,荆州守军也坚持不了两天,就是关公接到急报,马上率兵回援,樊城离荆州四百多里,急行军最快也得四天

才能赶到。四天后孙权也早已拿下了荆州并完成了防守部署。关公败走麦城,临沮被捉,不屈而死,还

是必然的结果,不管关公是否听取王甫之谏,结果都不会改变。关公'刚愎自用'之说,只能是其性格的特征,但于失荆州毫不相关。

荆州,地区狭小,兵力薄弱,又夹在曹操和孙权两大军事集团之中,是一四面受敌之地,只能防守以求自保,根本就没有力

量单方面向任何一方发动进攻,在得不到刘备派兵增援的前题下,任何军事行动都会是无谓

的自杀。刘备老于兵事,关公镇守十年寸土未失,早已熟谙形势,那么刘备为什么还要令关公出兵北伐,关公还要欣然领命呢!这里面刘备有着难言之隐不能明说,关公怀着忠义之心义无反顾!这一切皆得从刘备夺取了曹操的汉中后说起。

汉中争夺战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持续了将近两年之久。最终曹操兵败退回长安,刘备尽

得了汉中之地。刘备得到汉中之后,势力大增,众大臣便上表劝晋,欲尊刘备为汉中王,书中说刘备再三推辞不过,只得依允。遂于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也就是夺得汉中仅一个多月)筑坛于沔阳,方圆九里,分布五 方,各设旌旗仪仗。群臣皆依次序排列。许靖、法正请玄德登坛,进冠冕玺绶讫,面南而 坐,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子刘禅,立为王世子。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 亮为军

师,总理军国重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 守。其余各拟功勋定爵。遂后即 差官起造宫庭,又置馆舍,自成都至白水,共建四百余处馆舍亭邮。广积粮草。多造军器,以图进取中原。刘备既为汉中王,遂修表一道,差人赍赴许都。表到许都,曹操在邺郡闻知玄德自立汉中王,大怒曰:“织席小儿,安敢如此!吾誓灭 之!”即时传令,尽起倾国之兵,赴两川与汉中王决雌雄。此段描述虽只见于<三国演义>而未见于史书,但也不失为真实。以情度之,曹操功勋卓著,才得到魏王的封号,刘备何许

人,怎敢自封为王与自己平起平坐呢?曹操必然会统兵征讨。刘备自知自己后方不稳,力量不足,难以于曹操抗衡,

若是闻知曹操欲倾全国之兵来伐,必然会惊慌失措。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用设小求大,弃卒保帅之策来应对,遂

急忙遣使一面给关公加官进爵,一面强令关公出兵北伐,以此扰乱曹操的部署,使其无睱西顾,为自己坐稳汉中王的王位争取时间

关公接到王旨,即于当年八月率兵北伐。关公勇猛,一战克襄阳,举兵围樊城,再战淹七军,曹操不得不续派援兵去救援,然曹操东线吃紧,无力西顾,不得不放弃进攻两川的计划,以此给刘备加强两川防务,巩固既得王位

赢得了时间。然关公忠义之士,明知北伐不会成功,但关公还是义无反顾的欣然领命,

并用自己的生命为刘备巩固三分天下创造了条件。三国鼎立的形成,是用诸葛之策,关公之命换来的。

<三国演义>中说,在曹操闻知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之后,欲起全国之兵讨伐时,却听从了司马懿之计,先行与孙权联合,欲

教使孙权起兵夺荆州,自己于中取利,当刘备闻知这一阴谋后这才用诸葛亮之计令关羽出兵北伐,其实这是谬误。这种说法虽无正史可考,但也经不起时间的推敲。试想,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是在219年7月,刘备修表到邺郡,最少也得十日,曹操接到表章后即招集大臣商议对策也得五日,等定下战策后,司马懿又提出异议的

时间不算,便即派使者赴孙权联络,路上起码也得走半个多月。孙权见到使者,和大臣们进行商议也得三五天。当刘备的暗探探知

消息后,返回成都报告又得二十多天,刘备接到报告再传令关公出兵又得十来天,如此折腾下来,往返

至少也得两个多月,关公出兵是在八月,

那时关公早已拿下了襄阳,围住了樊城。以时间推断,曹操进攻刘备的计划尚在准备阶段,刘备听到消息后,就令关公出兵北伐了。

小说中这段故事情节若不是罗贯中的艺术杰作,就是发生在关公出兵之后。我们大可不必信以为真。刘备虽夺得了汉中之地,并未大量消灭曹操的有生力量,曹操虽兵退斜谷,但实力尚存。刘备五月得了汉中,七月就称王,

有点操之过急,试想,汉中刚刚夺得尚不稳定,益州巧取还不巩固,曹操陈兵关中伺机报复,孙权屯兵陆口虎视眈眈,内部不稳,外有强敌,此时称王,必会成为众矢之的。明朝时,朱升曾为朱元璋提出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

朱元璋听从了朱升的建议,从而统一了全国,并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若是刚夺得南京,即宣布自己为大明皇帝,朱元

璋的大明王朝也许不复存在,也许更加艰难。

刘备政略不足,目光短浅,稍为得志,便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在刚得到汉中后各种条件尚不成熟的前提下,便急不可耐的自立为王,并大造宫设邮亭,以致招到了曹操的忌恨和报复。这是其错之一。当闻知曹操欲倾兵讨伐时,却又手忙脚乱,惊慌失措,以致做出强令关公出兵北伐,弃卒保帅的错误决策,这是其错之二。在强令关公出兵北伐之际,既不遣使与孙权修好,也不给关公增派一兵一卒,致使关公两面受敌,兵败被杀。这是其错之三。综上所述,丢掉荆州,失去关公,错在刘备,而非关公。那么刘备为什么不给关公增派一兵一卒呢?正确的回答是,无兵可派!曹操既扬言起兵讨伐刘备,必然会向关中逐渐

增兵,并陈兵边境,伺机进取。刘备知道后同样会增兵汉中,并派重兵把守各处隘口。其余的又得镇抚新夺得的地方,还要监造宫设和馆舍亭邮,兵防劳役处处用人,哪里还能派得出兵去。关公无奈只有用生命去抗,关公秉忠义舍性命为刘备巩固两川瀛得了时间,为刘备日后登基当皇帝创造了条件,对此刘备心知肚明,并一直愧疚于心,所以等到自己当了皇帝有了力量

之后,所以才不听从任何人的劝阻,决意讨伐东吴,与关羽报仇。讨伐东吴虽然未得成功,但刘备的心灵也许会得到些许慰藉!关公,不管是陈寿说的刚而自矜,还是文中说的刚愎自用,这些虽是关公性格的缺陷,但均于失荊州无关。至于民间传说的

'关羽大意失荊洲',此话却是真的,因为人民的眼睛是亮的!只是有一个字以讹传讹而出现了失误!以民情所愿,'关羽大意失荊洲'原意应是'关羽大义失荊洲',因这也符合历史事实,

不然关公怎么会被人民尊为'关圣帝''武圣人''武财神'这些称号呢!不然关公又

怎么能被后人称为忠义两全的完人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75703/

关公大义失荆州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