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台山上九头柳

2015-07-17 17:14 作者:溪水一石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中台山上九头柳

文/溪水一石

常登荆山,不论是从前山还是后山,每次都要上到荆山顶,沿盘山水泥路一圈,往返大约一个小时。那天傍晚,走到山顶转弯折回的地方时,朋友建议继续北上,我们便顺山脊沿着砂石路往上走二百多米,忽然看见路旁有株参天巨柳,树冠是由九支直径半米粗的分支组成,斜伸天空,树梢弯曲朝下,有如一个篮球场大,树荫遮天蔽日,比起平凉柳湖公园的左公柳来,只是主杆显得低矮了点,不算高的树身足有四个大汉合抱那般粗壮,其整体状貌却要比左公柳显得英俊精神,也许它本来就和左公柳不是一个辈分。细细观看,此柳堪称荆山之一大景观也。因这“新的发现”,从那以后,凡上荆山,必要来此大柳树前站立一会儿,给它行个“注目礼”,然后再慢慢往回走,要不心里或多或少有点疏忽老朋友的感觉。

在我认为算作荆山一景的大柳树,应该和其他名胜景点一样有个名字才对。结果问了很多人却没一个能知道这柳树有名,也许有人说这是吃饱了撑得无聊。事实确是这样,就是吃饱无聊才上得山来对大树自作多情。在细细观察欣赏后,我们给这株大柳树取名“九头柳”。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我们又上荆山去这柳树附近的村庄——苟家庙打听这柳树的身世。坐在沟边纳凉的几个村民饶有兴致地介绍说,这株柳树是他们村年近8旬的王俊杰老人的父亲栽植,据说当时栽了不少。后找王俊杰老人求证,老人说,这柳树确是其父所栽,父亲在世时,闲暇之余常和庄里人在大柳树下拉家常,并告诉大家,这是他21岁时栽的柳树。为啥记得这么准确,是因为那年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一件大事——慈禧太后下诏变法。我们查看资料,慈禧太后下诏变法是光绪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901年的事。由此算来这株柳树已近120岁了。按百年以上为古树的标准看,它是名副其实的古树了。

一日闲翻《县志》,却看到了1901年甘肃水力军重修苟家庙、柳家铺、西屯土桥的记载。这株柳树极有可能是配合苟家庙重修栽植的,因为它就生长在苟家庙前。王俊杰老人说,过去瓦玉以西的什字原、崇信和北边的泾川等地的行人到灵台县城都要经过这个山梁。为了行人方便,当地群众便修路栽树,据说整个山梁都被柳树遮蔽,从县城到瓦玉,一直接连由东到西的官家大道,与道旁的左公柳连为一体。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被疯狂砍伐,这是唯一幸存下来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灵台的古树名木中,压根儿就没有这株柳树的记载。比起密须古城的千年唐槐、文庙前的古柏怀抱桑、孟家岭的古杨、疙瘩庙的木瓜树来,它确实属于小字辈,至今也就不足120岁。当年修县志时它还够不上古树标准,也难怪没有对它的记载。柳树是一种易活好栽,适应性很强的树种,但它的缺点是寿数有限,不像松柏那样耐年头。我们要找千年的古柏很容易,甚至千年的古槐也能见到,但千年的古柳不可能,就连百年以上的也不多见。所以当地群众对这株柳树就特别重视保护,这成了他们守望家园的一种情结,于是在树旁挖了一个池塘,将天山道上流下来的水引入,有了足够的水分涵养,又能借助苟家庙的神气灭了那些想砍伐此树者的邪念,于是它便长得如此茁壮和富有精气神。

望着眼前的“九头柳”,叫人联想到家乡人所说的“风流树”。在陇东,当生长在住宅北边的柳树长大后,它就成了住户人家的“风脉树”,长得再大些,就成了这个村庄的“风流树”,主宰着一个村庄的人脉、文脉、地脉等脉气。到这个时候,这柳树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柳树了,而变成了一个村庄的守护神,象征着兴旺发达、源远流长、保佑平安,邻里乡亲不仅会采取许多措施好好保护,还会在旱象严重时悄悄在大柳树下去浇水祈福求雨。人给大柳树赋予了神的权威,谁还敢随便砍伐呢?看来这“九头柳”就是小县城的风脉树了。难怪攀上荆山到此,人会有种神清气爽、盎然振奋之感。

也许会有人不以为然,就那么一棵树。是啊,就是这么一棵树,不能与唐槐汉柏相比,也不能与左公柳相提并论。可贵的是,它虽然处于瘠薄的山梁,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雨雷电,饱经岁月沧桑,却依然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脱凡超俗,傲立苍穹,显得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梢头的柳枝迎风飘摇,如同向上得山巅的游人招手致意,表示热烈欢迎一般。不夸张地说,它本身就是颇具自然美而又耐人寻味的艺术品。

“九头柳”所处位置比荆山顶的玉皇阁还要高。站得高才看得远,在这里看到的不再是小县城,凝神聚目,天蓝地绿,白云飘飘;远望秦地岐凤,近见林海茫茫。不远处的苗家岭林场绿黛尽染;环顾四周,高志山、苍山、离山、虎山以及脚下的荆山(亦称中台山)全部被墨绿包裹得严严实实;弯弯曲曲的达溪河水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间由西向东缓慢流去。

望着远山,思绪连绵。多年来,为了改变县城周边穷山恶水的状貌,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县上就发动城区干部职工及附近的村民在每年植树时节,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修路、栽树。连续多年对包围县城的五座山逐个进行绿化美化,退耕与还林同行,刺槐与松柏并栽。今天看到县城面山如此景观,这其中饱含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恐怕只有生长在荆山脊梁,居中占高且有着上百年历史,目睹了这县城沧桑与变迁的这株“九头柳”最清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前人的劳动成果后人当倍加珍惜才是。

“九头柳”,你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奇特的自然形态成为一道靓丽景观,给我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让人感觉到你的坚韧、顽强、催人奋进。虽然你的生存环境不尽如人意,但你固守着家园不离不弃,不声不响,年复一年最早向人们报告的讯息,毒辣辣的日头下,又挺身而出给人以荫凉,微风起时又袅娜多姿令人神往,北风呼啸黄土漫卷时又遮风挡沙,谁能小看你平凡中蕴藏着的伟大,这像极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我要大声赞美你,挺立在荆山脊梁的古城“风流树”——“九头柳”。

2015年6月16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70894/

中台山上九头柳的评论 (共 1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