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母亲留下的笔迹(10)

2015-06-25 01:59 作者:宜昌石头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母亲留下的笔迹(10)

母亲除了工作不错,家务能力并不强,我们小时候就一直被母亲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母亲当然会洗全家人的衣服,也会打扫房间,可是不会做饭,这就是直七院的生活对母亲的影响。我们家还在人委宿舍的时候,每到周末,如果父亲不在家,母亲最拿手的就是煮汤饭(宜昌话叫烫饭),把所有的素菜和肉类剁吧剁吧全都和米饭搅在一起,以至于很多年以后,看见那句“汤汤水水,热热乎乎”的表述就想起母亲曾经给我们做过的汤饭。

不过,母亲还有一门绝活一直是她的骄傲,那就是她不仅会和一般的女性那样用毛线来为我们一家老少编织毛衣,而且因为她织的毛衣花纹好看、样式时尚,松紧适度、穿着舒服,别人看了都赞不绝口,她自己也感到很自豪,甚至把自己的这门手工活传授给大儿媳。毛线手工编织因为温暖的性质,因此是一项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的一种工艺,加上那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唐诗,更赋予那种毛线编织以极为丰富的内涵和亲情

编织毛衣就是将绒线用上针、下针、加针、并针等多种方式交叉组织起来,就可以编结出无穷无尽的花样的各种毛衣,这项手工活需要的不仅仅是足够的耐心和恒心,还有在整个编织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的投入;而要想织好一件称心如意的毛衣可不是简单的活,就得从选择毛线开始,确定花色和尺寸,还得带有一份诚意、一种情意才能织出一件式样好看、穿着舒服的毛衣。因此,中途返工和从头再来比比皆是,所以这也是一种欣赏美与享受生活乐趣的一种生活方式。

母亲留下的那些本子里有很多与毛线编织有关的记载,也有许多计算题,那是母亲在计算编制某件毛线的记载,也是她记录学会的一些新的花型样式。比如辫子花:12针。母亲写道:“第一排上针,4个十花,第一针不打,挑内两针绞两次,再是第一针;第三针打后,第四针绞两次。”铜钱花:“1.二针下;2.二针上;3.二针下后交换再打下针。”是不是有些不知所云?

母亲是一个忠实的毛线编织者,在母亲的记载中,那些毛衣拥有者记有很多我们全家人的名字,自然有我们的老和她的名字,对于她,自称为“我”,当然会有我兄弟的名字,也会有我儿子的名字,还会有我侄儿的名字。不过其中有详细时间记载的寥寥无几。能找到的只有:“1994(年)4(月),我的黑色毛裤。”“1994(年)9月,维顺毛背心(马海毛)。”“1994(年)12月,王磊毛衣(马海毛)”很明显,只有长孙才能和爷爷享受同样的待遇,这是母亲用编织毛衣的方式证明的重要一点。而我所能见到的母亲留下的所有笔迹最后的一页就是:“1998年3月,维顺灰毛衣。”字迹很大,落笔很重,因为后面的备注分别用圆珠笔和钢笔混合书写的,十多年过去了,都已经变得有些模糊了,可是那浓浓的亲情和情仍历历在目。(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母亲留下的笔迹里,我有幸找到了我的名字:“王念时,上衣,后面开领。起针:200针,①2下8上,②全下;上身220针,全长1.8,分针前1.2,分针后0.6;袖:起针:40针,后90针,①行全下,②行4下2上8下,十针一个花。”母亲那慈祥的音容相貌就在她离开我们一周年的时候,又一次浮现在我的面前,这就是让我眼圈发红、变得湿润之处。

我们两兄弟从小到大都穿着母亲给我们织的毛衣,我很小的时候对于的印象就是,母亲披着棉袄坐在我们两兄弟睡得真香的旁边一个棉被里,夜色已经很晚了,她依然双手如飞的在为我们编织着毛衣,几根毛线针在母亲的指间十分活泼的上下抖动,一盏小小的台灯,还有一些黄色的灯光,房间里静极了,甚至听得见时钟的滴答声。每当我穿上那些毛衣的时候,母亲用长长的毛线和自己千丝万缕的爱汇成的那种母性慈祥的温暖就笼罩全身。

我渴望能够再次得到一件母亲亲手编织的温暖牌的毛衣,哪怕是在另一个世界里。(作于2014年6月24日,母亲冥辰一周年;润色于2015年6月24日,母亲去世两周年)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65979/

母亲留下的笔迹(10)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