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府之旅(五)黄龙背山工

2015-05-06 09:09 作者:姜英华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去黄龙的路上,当地的医生上了旅游车,向我们推销抗高原反应药品。之前,蒋导给我们讲,一个身体特棒的青年军人,轻视黄龙的高海拔,最后败给高海拔,住进了医院。大家于是踊跃购买,有备无患呀。

车子一路盘旋向上,记不得拐了多少道弯。68岁的母亲开始昏睡,脸色微微泛红,似是高原反应所致。问母亲服药不?母亲摇头。

继续上行,从车窗遥望到了山,白光点点,熠熠生辉。蒋导说,黄龙的水就是雪山峰顶流下的雪水汇聚成溪,沿石钟乳山坡倾泻而下形成的。沟内布满乳黄色岩石,远望好似蜿蜒于密林幽谷中的金色巨龙。

我们乘坐索道,到达了海拔3800米的黄龙龙顶,在深幽的原始森林中缓步前行。隔上几百米,就会看到一个小木屋,是专门对付高原反应的吸氧屋。走了一阵子,已服过药的儿子说有点头晕,小侄女也有轻微的头胀。服了药还会有反应呀。看来,高原反应真的不容小觑呀,难怪景区会建设密集的吸氧屋防控。暗自庆幸母亲留在山底,是个明智的选择。

突然间,落了。高原的天,说变就变,雨说来就来,没有任何预兆。忽然间很喜欢这说来就来的雨,喜欢它的随意与率性。

雨中,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人间瑶池”。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碧池,睡莲般,静静地绽放在那里,晶莹剔透,自然天成。雨水滴到碧池间,像一颗颗珍珠,跌落到池水中,泛起圈圈涟漪,引人无限遐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继续下行,一步一景,别有洞天。高山峡谷中,莽林苍苍、碧水荡荡,池、湖、滩、瀑、泉、洞各类钙华景观,不一而足,镶嵌其间,令人叹为观止,心旷神怡。

黄龙的水,较之九寨,似有过之而无不及!

流连于黄龙的山光水色,儿子和小侄女的高原反应消失了,是美景的特殊疗愈吗?

身前的游人,忽然间自动闪到一旁,就这样,遇到了背山工。一个,两个,三个……下行途中,开始不断与他们相遇。每一次相遇,都让我驻足,回首,追随他们的背影,试图去感受他们重负下的那份生活

他们有男有女,用特制的背篓,背起一百到二百斤不等的重负,从山底,一级一级,一步一步,爬完4000米的里程。

他们手里拄一根拐杖,深深地弓着腰,埋着头,盯着脚底的台阶,一步一步,慢慢向上。十几二十几步后,他们便将手头的拐杖支到背后的背篓下,尽力的挺直腰身,间或擦一把汗,稍作歇息。歇息时,他们的目光,偶尔会扫过游人,但绝不看向身边的美景。生活的重压,让他们没有心思观赏身边的美吗?

我曾与一个女背山工短暂对视过。她大约三十左右,腮上有两朵大大的高原红,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了绺,紧紧贴在脸上。一双大大的眼睛,茫然地看着我,一秒,两秒,然后,回到自己的脚下。是什么让她选择了这样一份工作?她喜欢这份工作吗?我不得而知。我所知道的,只是她需要负重而行,慢慢向上。很想上前,跟她说几句话,但我打消了这个念头,说话,会不会耗费她更多的体力?

一个只有一只手的男背山工,引起了众多游客的回首。他敞着衣襟,胸前密布了汗珠,肌肉很结实。一只手强壮有力,另一只只有半截羸弱的小胳膊。歇息时,他直起身,闭了眼,表情平静。似乎众多关注他的目光,都与他无关。是因为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关注吗?

父亲在看到他的时候,突然泣不成声,那是我长到42岁,第一次看到父亲的眼泪。父亲年轻的时候,有过与他相似的负重经历。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十四五岁时,也是靠负重,在码头生存。是相似的经历,让父亲动容吗?父亲站在那里,看他艰难地向上,嘴里喃喃道:“给他点钱吧。”父亲最终没给他钱,是因为父亲意识到,负重向上,自食其力,那是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坚定选择,也是他的尊严所在吗?

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群人!在氧气稀薄的高原,我们这些游人,徒步下行,还会胸闷气喘。他们,却日复一日,挥汗如雨,负重向上!

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群人!他们背负的,多是建筑用的水泥和沙子。没有他们经年累月的付出,黄龙的美景,可能今天依然是隐在深闺无人识啊。

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群人!同是龙的传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活着的意义。

黄龙的景色真美,美得令人难忘。但更令我刻骨铭心的,是黄龙美景的缔造者——黄龙背山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53302/

天府之旅(五)黄龙背山工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