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状元县休宁

2015-04-30 15:30 作者:缘份天空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休宁状元多绝非偶然

上联

凤凰山上鸳鸯湖,鸳鸯在游凤凰无,

下联

状元县里状元楼,状元楼在状元留,

休宁县又名状元县,文状元19,武状元3,资料记载都留在状元楼,(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清朝的时候,全国共有状元112名,其中有19名是深山小县休宁的,占当时全国总数的17%,称作第一状元县,绝非偶然,实之名归。原因有:

图片

一是闯。休宁山多地少,先人们只得闯。一条是外出经商,成就了徽商大业。一条是读书求发展,先人们千方百计为子孙们读书提供机会

,实行捐资助学和学田制度,还利用徽商经营1500多年的财富积累,就休宁办有社学140所,书院11所,宗族都普办私塾,请师教或父教

子,对移居外地的休宁人作用更大,19名状元中有15名是在外地考取的,相当于现在的高考移民,这也是徽商实力壮大的一个缩影。

二是诚。先人们重视理教,指导日常生活,言传身教,如崇儒好学、待人以诚、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诚、信、义”理念,被休宁民间广

泛接受并形成传统,徽商经营的纸、墨、笔、砚“四宝”为学者提供了好的文化氛围,诚心好学之风形成社会风气和民间追求。

三是学。连中状元的实例,为后人作了榜样,让后人有了学习的动力。如在乾隆年间休宁人就有四人曾经接连四次成为状元,

从历史上看休宁的状元现象

休宁不过是一个面积只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山区小县,旧时人口只有十七八万,现时也只27.5万。从1217到1880年的663年间,何以接二

连三地出了19个状元,这是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休宁,是其自身历史优势和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历史上看休宁的状元现象的原因:

第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休宁虽僻处安徽南陲,但并不十分闭塞。它介于浙赣两省之间、抱于黄山白岳之中,是新安江、富江、钱

塘江等水系的发源地,在古徽州拥有地理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水陆两线构织的交通网,连通了山外的世界,方便了商旅往来

,活跃了休宁市场,繁荣了休宁城乡。境内“川平山开,洲渚隐现”,“烟风晴露,落日溪光”,“其民雅驯,其俗简易,游宦东南者皆以徽为

乐土,尤在于休宁”。

其次,对教育的重视。休宁既近程朱阙里篁墩,又与朱熹桑梓之邦婺源为邻,深受程朱理学濡染,素来敦人伦、重教育。从明朝成化年间

休宁知县欧阳旦颁布的《教民条约》,到清朝雍正年间的《茗洲吴氏家典》,都可以见出休宁官府和士绅平民对教育的热衷程度。“十户之

村,不废诵读”,“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

第三,社会文化事业发达。徽墨、徽纸、徽笔、徽砚等制作业的兴盛,为徽州学人吟诗赋词、舞文弄墨提供了极大便利。与此相对,著书

、刻书、藏书之风盛行。据不完全统计,自宋至清末,有书目可查的休宁人著述多达670余种,其中被收入《四库全书》的作者就有56人

。休宁领徽州学风之先,对激发休宁学子的学习兴致、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称雄300年之久的徽商影响。明代开始,“贾为厚利,儒为名高”是大多数徽商奉行的准则。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赢得封建政权

的庇护,他们一方面不断向朝廷和官府捐银报效,另一方面把商业利润的一部分投资教育,培养子弟和同族学子通过科举进入封建政府的

各级政权。与此同时,商人雄厚的财力和浪迹天涯的流动性,又为他们的子弟延请名师、四方游学、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五,宗族社会的强大的合力。徽州大姓多为同宗同源派生,为了强化宗族的凝聚力,除了通过修谱、墓祭、建祠等途径维系宗族的群体

认同,还十分注重对族内的贫寒之家的救济抚恤。这种宗族的合力,表现在教育上,就是将兴办族学、资助族中贫困子弟读书、奖励科举

及第,文化积淀深厚。对族中子弟形成了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推动力。19位休宁籍状元中汪氏占4位,吴、黄、戴三姓各占3位。19位状元,状元不过是学子当中的拔尖人物而已。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52017/

状元县休宁的评论 (共 1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