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枯井

2015-04-22 21:12 作者:道法自然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三枯”系之一)

少年来,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忙碌或是清寂,总是在自觉不自觉之中,将那淡淡的乡愁嵌入自己的睡日记。睡梦里,故乡的事物总是一个个那样鲜活地出现,像一首首写满乡愁的诗。

——题记

老家在湖北利川一个山窝窝里。村里有一口伴随着岁月涓涓流淌的水井,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何时修建,只是听说,先有此井,然后有住家绕井而居。

这是一座连贯“阴河(暗河)”的老井。自父辈们记事起,时时就有一群群白里透红又不知名历的鱼儿从井底冒出,在井里摇头摆尾、悠哉乐哉,永远不怕人,也永远抓不完。这井,不仅润泽乡人,也是鱼儿们的自由天地。

村里百十号人常年饮用这井水。最辉煌的时候,围井而建的青瓦木房一栋连着一栋、一层接着一层,数十户人家足足地围了两圈。在婀娜多姿的云彩下,雕梁画栋的建筑,加上柴方水便、殷实富足的生活,成为外来姑娘们的美好憧憬。(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井,是祖祖辈辈们的神灵,饱含着生活的期盼;更像母亲的乳汁,流淌着无数年少的记忆。人们不时地为谁家小孩丢弃在井中的废弃物而争吵,也为每年除夕排队挑“银(寅的谐音)水”相互碰撞而喋喋不休。围绕着这井,人们无数次地嬉笑、嗔怨,却从未改变过她的清透和甘甜。

直到大办钢铁后饥荒到来,老井慢慢发生了变化。井里的鱼儿越来越少,但守鱼儿的人却越来越多,人们仿佛永远填不饱干瘪的肚子。后来,庄院里发生了一场大火。当时参与救火的父亲负责在井里取水,又饿又累的他在连续取水数小时后,不慎落入井中。人们将无数根木头插进出水口防止落水者下沉,从而救了父亲。幸好有源源不断的井水,才挽救了一些住家,但众人忙于救人,也让大火吞食了大半依井而生的木屋。从此,在断墙残瓦的边上,这井慢慢显得有些颓败,鱼儿也少有现身了。

再后来,不知是谁提议,人们在井上加了石盖,只留一个勉强能伸进头去的取水流水口。小时候的我,时常趴在取水口边,望着乌黑的井底,想象着什么时候能游过一条白里透红的鱼儿来。

这场变故之后,围井而生的人越来越少,有的人家搬进了城,有的搬去他乡。父亲说,他不想离开。于是,这座井就伴随着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父亲去世以后,我就很少回家了。有时匆匆回家,也难得去井边瞧瞧,更谈不上追忆过往

在父亲五周年忌日前夕,我突发心潮,再次来到井边。扒开青苔满地的取水口,水草丛生的井底愈发黝黑,俨然就是一座干涸孤枯的井。虽然涓流透彻、依稀不断,但在薄薄的白云下,井像被阳光晒化了似的埋着头,旁边一丛丛杂乱枯黄的野草,无力地随风摇头,仿佛在呼唤那早已远去的身影。

文/曹作砚

(本文首次发表于2015年1月1日恩施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49903/

枯井的评论 (共 9 条)

  • 晓晓
  • 春暖花开
  • 雪灵
  • 醉成记忆
  • 雨袂独舞
  • 心静如水
  • 梦天之蓝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三枯”系列之一

    赞(0)回复
  • 虎虎生威

    虎虎生威扒开青苔满地的取水口,水草丛生的井底愈发黝黑,俨然就是一座干涸孤枯的井。虽然涓流透彻、依稀不断,但在薄薄的白云下,井像被阳光晒化了似的埋着头,旁边一丛丛杂乱枯黄的野草,无力地随风摇头,仿佛在呼唤那早已远去的身影......点赞!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