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走向呼伦贝尔(六)祭敖包

2015-04-21 09:34 作者:姜英华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8月8日上午十时半,我们抵达了旅游的第一站——金帐汗蒙古部落。

眼前,是星星点点的白色蒙古包,散落在绿色的草原上。几十个世纪前,它们是牧民们流动的家。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挥戈驰马,逐鹿争雄。据说,我们看到的金帐汗部落,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

如今,十多个世纪过去了,曾经的蒙古包,依然坚挺在草原上。哺育着、荫庇着一代又一代的草原儿女。

蒙古包前,热情的蒙古姑娘蒙古小伙放声高歌,为远方的客人奉上了草原特有的马奶酒。双手接过马奶酒,用无名指蘸一滴,敬天,蘸第二滴,敬地,蘸第三滴,敬祖先,最后,将那碗盛着草原人民深情厚谊的酒,一饮而尽——是一股直抵心肺的热辣,热乎乎、暖洋洋的。很难想象,这是在家里酒精过敏几乎滴酒不沾的我的做派。身旁,一个年轻母亲,带着个四五岁的男孩,母亲接过酒,跟我一样,一气喝干。而她的孩子,也接过了马奶酒,像他母亲那样,把碗里的酒一口喝干。喝完酒的母亲吃惊地看着她的小儿子,看着他的小脸“腾的”整个红透,像秋天熟透的红苹果。

在这片豪放率性的草原,伴着这样的长歌,若非刻意,有谁会拒绝这样的盛情呢?

穿过蒙古包,来到一个高高垒起的圆形石堆旁,我们体验了蒙古族最隆重的祭祀方式——祭敖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敖包”的蒙语意思是土堆子。在远古时候,蒙古先人用石头、土堆成一堆,上插树枝或纸旗,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旗上写经文,以此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间风调顺,牛羊兴旺,国泰民安。祭祀的仪式大致有四种:血祭、酒祭、 火祭、玉祭。血祭是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在先人眼里,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燃一堆火,将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玉祭则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的玉器当供品祭祀。

没有牛羊,没有奶酒,没有火,没有玉,我们这些游人,每人捡了几颗小石子,怀了不同的心愿,围着敖包,缓缓步行三圈,将石头掷到敖包内,体验着古老的蒙人习俗——感恩天地的慷慨馈赠。

想起了一段视频上看到的台湾深层沟通创始人、心灵科学专家林显宗说的一番话。人们烧香拜佛,往往会许愿,求平安,求富有,求爱情,求无病无灾,求国泰民安。为啥会求?求的背后说明你没有,至少说明你担心自己没有。当你带着这样的担心去生活的时候,你所担心的事情往往就会发生。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去祈求了呢?

专家说,可以的。但要换一种方式。比如,一个村子,好多天没下雨了。同样是求雨,村里人举行仪式,祷告上天,降下甘霖。求了好多天,雨始终不肯来。细细想来,这种求,其实是要求。用一种仪式,要求上天降雨。人在上,天在下,表面上是人恳求天,骨子里是人向天发号施令。村子里有个人,没去参加这样的仪式。他一个人,用虔诚的心,感恩上天赐予他们干旱,赐予他们龟裂的土地,赐予他们干枯的禾苗,让他们认识到雨的重要。然后,他想象甘霖从天而降,浇透了他的全身。

在他的感恩中,雨真的来了。

不是求,而是用感恩的心去等待

专家还说,台湾的停车位非常难找,但他每次出去,总能找到一个停车位。因为,他每次出去,想的不是找停车位,而是有一个停车位在等着他。

用感恩的心去等待——就像古老的蒙古习俗,用感恩的心去祭拜天地。生活真的会不一样的。试一试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49492/

走向呼伦贝尔(六)祭敖包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