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连载】追梦岁月(一至三)

2015-04-11 08:26 作者:神龙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连载】追岁月(一至三)

作者 神龙

人生如梦,岁月如烟。回望我60多年的人生道路,就是民族梦、家庭梦、个人梦交织在一起的岁月。

————题注。

【连载】追梦岁月(一)

序 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文/神龙

岁月如梭,往事如烟,不知不觉已进入花甲又五之年。 时间在悄无声息的流逝,但它没有忘记记录每个人分分秒秒的生命足迹。

人生路上,人们总要经历一些风,总会留下一些印记,或浑浊,或清晰。有直行,也有弯曲,无论怎样都会在人生路上镌刻着过往的经历。一个脚印一个故事,一串足迹一段过去

五零年七月,生于贫苦之家,八个月父亲病逝,姐七岁,母亲年近半百,娘儿仨负债艰难度日。八岁入学,糠菜果腹,学业优良。可惜“十年浩劫”,加家贫无粮,含泪辍学务农。无望中,斗转星移,六八年秋,参建黄壁庄水库有功争光,经公社推荐,次年正月,跳出农门,参加工作,吃上皇粮。 二十岁参加工作,在工作岗位上耕耘了四十一年。珍惜时光,岗敬业,努力追求,每年每月,每一个岗位,都有着较为满意的收获。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这种收获却给了我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我欣慰和自豪,感受着人世间最大的精神享受。

回忆走过的65个,经过太多,有磨难,有忧伤,有无奈,有凄凉;也有梦幻,有期盼,有激情,有冷静,有悲愤,有忍耐,有欢笑。而更多的是宽容和忍让。忘却了许多,模糊了许多,历历在目的也有许多。儿时的家庭磨难,学生时代的激情岁月,参加工作后岗位的变迁,不懈耕耘;洪水、地震自然灾害的侵袭;“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戏剧性的人为灾难;从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变革;从吃不饱穿不暖到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这些亲身经历的往事,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在脑海中反复显现。

回首走过的路,我问心无愧。尽管太多的辛酸融进了昨日的犁铧,尽管难以抹去的忧伤充斥着我的心灵,尽管大半生的精力挥洒在征途上,尽管痴笑我傻的声音挥之不去……但我做人的唯一指南,就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使我感到慰藉的是自己行为的正直与诚实。这种慰藉使我无论境遇如何,总能以坚定的步伐前进。

回首走过的路,我要发自肺腑地说声“感谢”:感谢党的好政策,使我这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家庭过上了小康生活;感谢恩师和领导的培养教育,使我这个农家子弟一步步成长为县级领导干部;感谢所有关心过我的亲人、同事、朋友的无私奉献,帮我度过了工作和家庭的一道道难关;感谢九泉之下的母亲,是她收养了我,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感谢我的姐姐,是她瘦弱的身躯把我背大,起早贪黑挣工分供我上学;感谢不嫌我穷嫁给我的妻子,是她历尽艰辛抚老养小,风雨同舟,不弃不离,共同创建了儿孙满堂的美满家庭!

回首走过的路,感慨万千。但是,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的当属两点:其一要有希望。人生最重要的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有一个希望在招唤我们前行!没有希望的日子是乏味的,暗淡的,颓废的,就象航海中没了灯塔,沙漠中没了驼铃,黑里迷失了方向。其二要有意志。鲁迅先生说过“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来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就是说希望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一种追求,一种奋斗,一种动力,一种充实,一种成熟,一种潇洒,一种通向美好未来的精神支柱,一种坚韧不拔,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知难而进、永不气馁、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

我生于五零年,可以说与共和国同龄。从旷世伟人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那天起,就启程走上民富国强的追梦之路。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我们这些伴随新中国成长的一代,如今都是花甲老人。笑看新中国从一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如今,中国梦正在阔步向前,中华民族业已雄立于世界之林。

欣喜之余,抚今追昔,没有著书立传之意,只想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后人,个人家庭命运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与努力追求,艰苦奋斗不可分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希望通过我粗糙的文字,了解我的人生之片断,以窥一斑。

作者 神龙(钱志华) 2015年3月31日

【连载】追梦岁月(二)

苦涩的童年

文/神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生活也因社会背景或家庭经济状况差异而不同,或甜蜜、幸福、灿烂,或坎坷、苦难、灰暗,或两种情景相互交汇。

封建社会体制和十几年战争创伤,使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面临严峻考验。几辈子受苦受难延续下来的贫苦家庭,刚有一线曙光,又遭受天灾人祸的折腾。这种境况,使我的童年历经了吃不饱、穿不暖的苦难生活,挣扎在孤儿寡母遭受欺负的难耐日月。因此,每当回忆起我的童年,心中常常增加许多酸涩的味感。

我的祖籍是河北省元氏县西部山区仙翁寨(现称前仙村),不知因何原故,我父亲的曾祖父那辈迁居口头村,两村相距3华里。到我这辈已经是第五辈。 从我记事起,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每年两次上坟烧纸时,总要指着坟头说那里埋葬的是谁。我曾祖父那辈及上辈都是弟兄一个,祖父那辈弟兄两个,祖父排行老二,大祖父家那支到下辈弟兄一个,再往下就没人了。我父亲姐弟四个,大姑嫁到本村李家,二姑嫁到牛家庄牛家。三姑嫁到乔家庄张家,大姑、三姑去世早,我只模模糊糊记得二姑每年要带着孙子来我家几趟。二姑和三姑家的两个表哥,每年清明寒食,都来上坟烧纸,一直到他们年老不能自理。父亲叫钱景林,排行老四,因此小名叫四妮。外祖父家是本村的,母亲兄妹三个,大舅叫冯福庆,二舅叫冯玉庆,母亲排行老二,叫冯云兰。外祖父家和我家祖祖辈辈都是贫穷人家。

日寇侵略中国,给国家和民众带来巨大灾难和创伤。母亲就是受害者之一。母亲起先是嫁给仙翁寨后街(后仙村)刘家,生有一男两女三个孩子。抗日战争时期,丈夫因给八路军送给养,半路被日本鬼子用枪刺刀捅死。一个妇道人家带着三个未成年孩子,生活如履针毡。被逼无奈,不堪重负的母亲,只好投奔娘家,改嫁给父亲。大姐刘珍妮才十几岁嫁给口头村李银昌。二姐刘双枝幼小,送给口头村高家做童养媳,后因情况变化,嫁给本村冯山。十来岁的哥哥刘瑞昌随母亲迁居到口头村串房檐(借房子)住,土改解放时落户口头村,分得了房子土地,独立生活,与大舅家二女儿结婚成家。一个家庭就这样活生生拆散分离。

母亲到我父亲这儿后,又生了三个女儿,抱养了一个儿子,可惜因为那个年代医疗条件落后,两女一儿先后夭折,剩下我姐姐钱全枝。为了生计,母亲还先后为长村、苏庄两家揽过(做奶妈)两个孩子。她抚养这两个干儿子的时候,正处于兵荒马乱年代,抱着他们东躲西藏,颠沛流离,日夜不安。为了顶门立户,延续香火,父母早有抱一个儿子的愿望。

1950年农历7月25日傍晚,我出生在李姓家庭,因为生父家已有4个子女(一个姐姐三个哥哥),家境贫寒,无力抚养。在我出生的当天,就被父母抱养过来。当时家里有父亲、母亲和6岁的姐姐 。家境虽然不太富裕,但对于半百之年圆了抱儿之梦的父母亲来说,却平添了新的希冀。

后来听母亲说,我从生母家抱过来以后,父亲把我浑身上下看了又看,发现我头顶是双泉(两个旋),喜出望外,对母亲说:“双泉滚鸡蛋,必定做知县,咱这小子属虎,又是双泉,说不定以后还能成点儿事哩。”意思是说,双泉之间能滚过鸡蛋的人,能当县官。

“说不定以后还能成点儿事”,这简单而又饱含心意的话语,也许就是父母的梦想和希望所在。这在母亲有生之年,不知多少次看我头上的双旋,每次都饱含深情地重复着一句话“双泉滚鸡蛋,必定做知县。”这句话在我读初中时,教我们地理课的白老师也曾说过。 为了保佑我平安健康成长,父母还为我到土地庙上香许愿,为我拜认了四家干亲。用心良苦,可想而知。

我把母亲的期望埋在心里,作为梦想,下决心做个有出息的男子汉。

我家祖辈贫穷,从迁居以来,几代人一直住在三间小屋里,养种着几亩难以糊口的贫瘠土地。土改解放时,分得几亩山岗薄地,三间小屋。我的到来,使父母的心灵受到莫大的安慰,充满了希望,增添了生活的动力。因两处房屋相距较远,不好一起利用。在我出生的第二年春天,父母便张罗着开始盖新房。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三间北房房根基打好,刚搭起房架子的那天——1951年5月1日,塌天之祸降临家门! 这天天气很热,中午父亲参加庆祝“五一”劳动节游行回来,加上盖房劳碌过度,在喝了一瓢凉水后突然暴病去世。这对于人在中年,二次丧夫的母亲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那时,姐姐7岁,我才8个月。在亲戚和好心乡亲们的帮助下,埋葬了父亲。多年积攒准备盖房的粮食和钱,因料理丧事已经用光。孤儿寡母在无钱无粮的境况下张罗盖房,无疑是雪上加霜!

母亲从悲痛中挣扎起来,上门求人、借粮食,好不容易总算把房子凑合着盖起来了,同时也欠下了一大堆债务。 当时几亩望天收的薄地,没有劳力好好耕种,一年下来所收无几,每年靠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少许粮食还债。剩下的债务,靠借新还旧,借东家补西家,每年倒腾周转。一直到我11岁那年才把盖房的债务还完。

从父亲去世的1951年到1958年土地入社,在这漫长的7年多里,我们娘仨相依为命,靠母亲单薄身体,耕种几亩山岗薄地,艰难度日。

因母亲无奶水喂养我,除了向好心人讨一点奶水外,主要是靠小米面加点儿红糖熬成糊糊喂养。在我稍微大点儿后,饭时喂点和大人一样吃的饭,半晌饿了,主要食物就是母亲做的干饼(白面里加点芝麻烙成薄饼,容易嚼碎又不变味)、馒头、饼子,偶尔买一个烧饼。但干饼、馒头和烧饼是我专用,不让姐姐吃。秋后一直到第二年春天,北瓜、山药、红萝卜、蔓菁成了主要食物。农事季节,母亲整天下地干活,姐姐在家领我,渴了去水缸里舀碗凉水喝,饿了姐姐嚼两口干粮喂我。母亲经常叮嘱姐姐:“干粮(指干饼、馒头、烧饼)是让你嚼给兄弟吃的,你一口也别咽。”“东墙跟儿没有阴凉儿了,就是到了晌午吃饭的时候了,我要是从地里回不来,你一定领着兄弟回咱家,不要在别人家,看(让)人家嫌弃。”

姐姐身体单薄,营养也跟不上,每天吃力地领着我,实在没有劲儿了,支撑不住了,就好言好语哄着一块儿玩耍的小姐妹说:“咱们一块儿领俺兄弟吧,等他大了,谁和咱“格气”(闹意见),他给咱们上手。”这样有人替一下,姐姐可以歇一会儿,缓口气。

母亲是个体情人,地里的农活儿,只要是自己能干的就不麻烦别人。耕地、种地自己干不了的,用换工的办法求人帮助。用人家一天工,给人家干一天活儿或是以后给人家纳一双鞋底,或是纺一斤棉花。

母亲做的鞋底结实耐穿,纺的棉线粗细均匀,常常被人称赞。因此,夏季数伏后,地里没有活儿了,母亲就不停地帮别人家纳鞋底。到了冬天,没日没夜地纺棉花。一是为了和别人换工,二是挣点儿零花钱。从我记事起,每年冬夜,我都是伴着纺车声入睡,听着纺车声醒来,几乎天天如此。这种情景一直到我十几岁。有时母亲伴着纺车声哼着当地的秧歌,唱声透出的是心酸和凄楚。有时我和姐姐被唱声惊醒,母亲安慰说,孩子们,不怕,娘唱两句,心里就舒坦了。我曾多次想问母亲唱的是什么,但始终没敢开口,生怕触碰她淌血的心! 六、七岁时,母亲就教我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比如春天去剜草,夏天秋天割草,冬天拾柴。往地里送粪,母亲担着两筐,赶着驮着粪的牛,姐姐力气小用两只荆蓝担着粪紧跟后边,我肩上搭着装粪的布袋走在最后,老少三口各尽所能,往地里送一圈粪用好几天。

原来,家里没有围墙,当时夜晚经常有野狼入村祸害。为了安全垒院子围墙,母亲规定,一家三口每顿饭前必须先到房子西边的河滩里往回搬两趟石头。一直坚持了一年多,好不容易垒围墙的石头攒够了。开始请人垒墙,本来按石阶留足了滴水,可是邻家硬说是留得滴水少,挡住不让垒。母亲找村干部和乡亲说和都不顶事,没办法只好去找公社。公社干部尹合子到现场查看石阶后说,没问题,你们家垒吧,公社给你家做主,看他们谁还敢挡!这样才把围墙垒起来。这件事让母亲挂齿不忘,经常给我念叨,可不能忘了公社尹合子,要不是然(方言,人家的意思)说正经理儿,咱家的院墙可垒不起来。这使我深深感到,当干部的为老百姓办点好事是何等重要!母亲的话我至今铭记在心。

由于我年岁小,干活不注意,经常受伤,不是碰着,就是镰刀割着。特别是冬天早晨到山坡耪毛毛疙瘩,手指不知被磕破多少次。刚磕破时,天冷冻得觉不出来,直到发现流血才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破棉衣上拽点儿棉絮,找带火的烧成灰,按在伤口上止血。回家暖过来以后才感到疼得钻心,第二天照样去拾柴。除了打草拾柴,我八岁就学会了擀饺子皮,学着做些简单的饭。

姐姐九岁那年,见别人家的孩子上学,也要求去上学,因没钱,买不起写字的石板,找了一个破红泥盆盆底作石板,可惜没几天,姐姐回家说,老师要学费和书钱。母亲惋惜地对姐姐说:“妮咱(子),听娘说,咱穷,不上了。再说闺女家,上学也没多大用,咱攒点钱,供你兄弟上学吧。”就这样,姐姐上学的希望破灭了。当时我虽然年小,这件事却记得清清楚楚,至今难忘。从此,供我上学,便成了母亲和姐姐的奋斗目标!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可我家的生活却没有多大变化,一直挣扎在穷困熬煎之中。几亩薄地,碰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一年下来也收不了多少粮食,加上还要还债,一家三口吃的非常紧张,一天三顿大部分是糠菜充饥。到了冬天,一天只吃两顿饭。青黄不接时,还得到别人家借几升粮食接济,有时饿得难以承受。炕上没有毯子褥子之类铺的东西,冬天只有两床破棉被,脚头起用口袋装上喂牲口的饲草压风,没有钱买煤,天冷了靠柴禾烧炕取暖。一年四季穿得是粗布补丁衣裳。

历经苦中苦,方知甜上甜。因此,每当中秋节吃上一个香甜的月饼,每当大年初一,姐姐和我换上粗布新衣,母子三人吃上一顿白面饺子的时候,心里倍感甜蜜。

几十年来,每当这一幕一幕童年时代的生活在脑际重现,或是向自己的儿女们述说时,无不勾起我对含辛茹苦抚养我和姐姐长大的母亲的怀念。触景生情,常常使我心喉哽咽,泪流满面!这就是我几十年如一日,俯首如牛,勤奋学习,奋发工作的内在动力。

【连载】追梦岁月(三)

眼花缭乱的“大跃进”年代

文/神龙

“五八年那个呼嗨! 大跃进那个呼嗨! 竞赛的歌声唏哩哩哩, 哗啦啦啦嗖喽喽喽彩! 冲向前那个吼嗨! 五八年那个呼嗨! 大跃进那个呼嗨!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齐动员那个吼嗨!”

这首激情高亢的大跃进之歌,在当年老幼传唱、流行全国,至今记忆犹新。

现在的年轻人并不知道58年大跃进是什么样子,而我的少年时代,正是在那个振奋人心的日子里度过的,它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对我一生的工作劳动态度,产生了深刻影响。

1958年,是我一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暑假开学时,我挎着母亲亲手缝制的粗布书包,跨入学门,踏上了求知学文,圆父母“成才之梦”的征程。这一年,成立人民公社,母亲含泪把自家的土地、黄牛、农具无偿交给了集体,结束了“单干户”的窘境。当年,因为家中没有老力,母亲怕入了合作社,别人嫌弃,遭受排挤,所以一直没有入社,被称为“单干户”,这在我们村里还有两户。因此,我和姐姐走在街上,常遭到指指点点、另眼看待和冷言嘲讽,甚至有的调皮家伙,对着我们喊:“单单户,单单户!”。进入人民公社大家庭,是我的身心得到了解脱。这一年,正是“大跃进”风起云涌之时。

据资料记载, 1958年5月16日,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开始称之为“三大法宝”,后改为“三面红旗”。八届二中全会以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 毛泽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完全是为了让人民尽快过上好日子,让国家尽早强大起来,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支持。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是当年举国之梦。因为是“跑步”,所以各行各业都要“大跃进”,大跃进成为三面红旗中的核心。但是,这场运动来势之猛,“浮夸风”盛行,脱离实际,偏离了初衷。

怎样去大跃进?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为了在十五年内超过英国,学习苏联老大哥放人造卫星的精神就是大跃进。老师还解释说,苏联老大哥放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吓得傻了眼;现在我们要放全民大办纲铁、大办农业的大卫星,帝国主义阵营在社会主义阵营面前,更将吓得不攻自破、举手投降。

当时对人民公社即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吃穿不用愁,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当年没有广播喇叭,我们这些学生们承担宣传任务,白天上学下学举着小红旗喊口号,晚上两三个人一组,不远不近,拉开距离,分布到多家房顶,传递喊口号宣传,全村均可听见。

“带花要带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群众歌曲应运而生,到处传唱。

为了鼓舞斗志,人们编了这样一套口号:“少年赛罗成,壮年赛子龙,老年赛黄忠,妇女赛过穆桂英。”总之,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们,都要找一个历史故事里的英雄好汉,以他们为榜样,与他们相比试,并且要胜过他们!人们昼夜大鏖战,沉浸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喜悦之中。

人民公社大食堂,是当年的一大特色。我们村里三个生产队,每个队三、四十户人家在一个食堂吃饭。一天三顿,各家各户提着罐、篮子按人头到食堂排队领饭。我们这些上学的孩子们单独一个食堂。那真是“热闹翻天”的大家庭。没有人会担心粮食和副食品吃完了饿肚子,因为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有“一平二调”的优越性,这里吃完了,公社就会从其他地方调来。但是这种吃饱吃好的日子,没有坚持多久,饭菜质量就逐步下降。学生食堂 ,没有坚持多久,就解散,各自跟着大人到生产队的大食堂吃饭。

大办农业,夺高产,放卫星,口号铺天盖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就是其中之一。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北省徐水县委亮出计划:一亩山药产120万斤,一棵白菜500斤,小麦亩产12万斤,棉花皮棉亩产5000斤。这些将要发射的卫星,是人民公社殿堂上空飘扬的鲜明耀眼的红旗。

我们村的大跃进也搞得风风火火,如火如荼。我和小伙伴们放学了,就跑到到大跃进的战场看红火热闹。 1958年秋天刨山药的时候,村里把山药都集中到几块大地里,说是亩产超万斤。秋风把树叶扫光了,一堆挨一堆、排列成行的山药,还晾在地里,迎接上级参观检查。 想当然,拍脑袋,敢想冒进,时风愈演愈烈。有人提出小麦夺高产之策,一亩小麦播种800斤,一株小麦哪怕结5颗粒,就是亩产4000斤,绝对能够放卫星。结果第二年成了“流星”,几乎绝收。

深翻土地竞赛,热火朝天,田间地头,红旗猎猎,口号震天,歌声飞扬,一片战天斗地的气派。看谁翻得快,看谁翻得深,争奇斗艳。村南一块地翻了一米多深,结果把砂石都翻出来了,破坏了耕作层,第二年地里的庄稼黄黄的病入膏盲。

大办水利,修水库,处处是战场。我们这个百十户的小村,先后建了5座小水库,这些水库,只有土地庙下边一座水库有点效益,其他都是劳民伤财,不仅毫无收益,而且筑坝挖土毁了不少耕地。 “

钢铁元帅大升帐”,大炼钢铁也要放卫星,村村点火,处处冒烟。那年秋后,从平原村调来许多民工住进我们村里,到鸭子山北边长洼沟开挖铁矿,炮声隆隆,矿石堆成小山。因矿石品位极低,没有加工价值,只运走了一小部分,一堆堆矿石至今还堆放在那里。

冬天来了,城里大炼钢铁之风刮到了村里。我们村土法上马建了几座炼铁炉,全体青壮劳力上阵,没有鼓风机,木工自造了两头有拉杆的大风匣,两人像拉大锯一样用力推拉,给炼铁炉吹风。寒风阵阵,炼铁的人们汗流满面。“都快点闪开!开炉出铁!”一声呐喊,惊得我们这些看热闹的孩子们后退四散。只见火炉中掏出一块块冒着火星的物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人们用铁锤砸开练出来的东西,没想到还是矿石。

面对徒劳无功的结果,脑袋发胀的人们没有退却。干部们不知道从那儿又学来新经验,带领精兵强将,登门上户,把做饭的铁锅、铁勺,铁制农具,就连锁门的铁钌铞也不放过,通通无偿收缴扔进火炉。砸碎的是正在使用的炊具、农具,扔进炼铁炉里的是纯铁,从炉子里掏出来的是铁与煤渣汇杂一起的废铁疙瘩。热血沸腾的人们,还敲锣打鼓,庆贺报捷。到后来,从家家户户收上来的铁都炼完了,村里的炼铁运动也随之结束了。

“全民皆兵除四害”。五八年大跃进,除四害搞卫生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那时说得四害是指:老鼠.麻雀.苍蝇.蚊子。除四害也有战斗任务。完成任务看交上来的战胜品的多少。老鼠交尾巴。交一条尾巴说明你逮住了一只老鼠。麻雀交爪子,交两只爪子,证明消灭了一只麻雀。消灭麻雀,据说是因为麻雀与人们争粮食。当时打麻雀,手段多多:笼子捕,筛子扣,弹弓射,掏雀窝等等。消灭麻雀高潮时,可以说是打人民战争。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一方面不停的大声呐喊,一方面不停的敲锣打鼓,敲铜盆、铁盆等响器。目的是要把麻雀(也有与四害无关的其他)哄得飞来飞去,不让落地。活活累死!这一招的效果如何,我不知道。掉在地上的麻雀很少见到。不知道这是谁出的醙主意。

小发明也是当年的热门。记得我们村从面请来了“能人”、“土专家”,其中有一个是本公社石板沟村的牛素宽,本村几个木工参加,制造风力水车、压面机、包饺子机等,一旁观看的人们,投去神奇的目光。这些“发明”一直没有看到派上用场。

不知当年是怎么了?!就连像我这样的孩童都觉得是不该办的荒唐之事,人们竟然随波逐流,任凭笑话闹剧频频上演!这正是: 三面红旗齐招展, 回首弹指一瞬间, 徒有千秋功与过, 留于后人来评判。

(待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46661/

【连载】追梦岁月(一至三)的评论 (共 16 条)

  • 晓晓
  • 淡了红颜
  • 雨袂独舞
  • 艾葭儿
  • 虚妄的伊
    虚妄的伊 推荐阅读并说 回首走过的路,我要发自肺腑地说声“感谢”:感谢党的好政策,使我这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家庭过上了小康生活;感谢恩师和领导的培养教育,使我这个农家子弟一步步成长为县级领导干部;感谢所有关心过我的亲人、同事、朋友的无私奉献,帮我度过了工作和家庭的一道道难关;感谢九泉之下的母亲,是她收养了我,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感谢我的姐姐,是她瘦弱的身躯把我背大,起早贪黑挣工分供我上学;感谢不嫌我穷嫁给我的妻子,是她历尽艰辛抚老养小,风雨同舟,不弃不离,共同创建了儿孙满堂的美满家庭!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 如烟

    如烟学习了,送温暖的祝福!

    赞(0)回复
  • 白山黑水

    白山黑水老友真能写,下笔千言,没有几十年的积淀,做不到,遥祝春安。

    赞(1)回复
  • 三月风

    三月风欣赏,点赞。问好文友!

    赞(0)回复
  • 白水

    白水真是岁月的沉淀,有底蕴。学习。

    赞(0)回复
  • 神龙

    神龙回复@白山黑水:谢谢你的鼓励1向老朋友学习。

    赞(0)回复
  • 神龙

    神龙回复@白水:谢谢支持推荐。问好。

    赞(0)回复
  • 神龙

    神龙回复@三月风:谢谢支持推荐。问好。

    赞(0)回复
  • 神龙

    神龙回复@如烟:谢谢支持推荐。问好。

    赞(0)回复
  • 玉洁冰清

    玉洁冰清欣赏,问好!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