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行车的回忆

2015-03-05 11:38 作者:金戈铁马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儿子,加油呀!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立前的一个晴朗周日,我带着十岁的儿子杨戈,骑着变速自行车驱车十五公里,看望住在乡下的爷爷奶奶。途中,我边骑边鼓励儿子。

经过一小时二十五分钟的骑行,终于到达了老家。擦擦汗水,换下汗衫,泡上一壸水仙茶,我饶有兴致地对儿子讲起了自行车的“前世今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自行车不仅是人们的重要代步和运输工具,而且也是一个家庭富裕程度的重要标杆,谈婚论嫁时“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一样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才称得上风光、派头。

当时自行车类型非常少,不象现在可以变速换档,可以折叠,还有山地车、公路车、旅行车之分。当时自行车只分为男式、女式两种类型。女式自行车多数是弯梁或斜梁,方便穿裙子的时候骑,一般属轻便型。男式自行车一般是横梁,分为“二六”型(轻便型,一根横梁)、“二八”型(载重型,一根或二根横梁)。轻便型自行车一般采用全包链罩,载重型自行车一般采用半包链罩。在广大农村,载重型自行车最受青睐,主要是由于它不仅能适应农村恶劣的路况,还能多驮一些货物,它可是当时重要的运输工具。时人对自行车视为心肝宝贝,总在它的横梁、斜梁用蓝色或其它颜色的塑料带缠了个严严实实。每次骑车回来,都把它推进屋里,又是擦又是抹,还经常给链条和前、后、中轴上润滑油,倍加珍惜和呵护它。

有了自行车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关键得学会骑车。“二八”车个头大,也笨重一些。“掏裆”姿势虽然不雅,鉴于当时手脚不够长,许多与我同龄的孩子学骑车都是从“掏裆”(也叫“跨裆”)开始学会骑车。之后,人长高了,腿长了,才坐在鞍座上骑行。记得1985年10月,班主任邓如玉组织和平中学初二(甲)班学生带着干粮,骑车到30公里开外的龙硿硐去秋游。当时,全班50多名学生,只有22名学生会骑车哩。

当然了,为了加强管理和有效遏制丢车、偷车现象,当时的公安部门对自行车实行注册登记和牌证管理制度,一旦被盗要组织警力破案。因此,购置自行车之后,要到公安部门挂牌并备案入档,将车牌号码的钢印砸在车把上和三脚架的位置并发放自行车执照,可对违章等事项进行记录,有利于交通管理。有了执照,当然就得年检了,有每年一检的,有第三年一检的,各地方规定不一样。自行车年检牌照的材质一般是铁质或铝质,但外观和大小完全不同,有圆形的、有盾牌形的、有四方形的,五花八门。有的年检牌照上面印着“验”字,有的则没有。有的年检牌照印着自行车图案、年检的年份、发证机关、车牌号码等。为了便于识别与辨认,每一次的年检发放的牌照颜色都不一样,有红色的、有蓝色的,五颜六色。当然了,自行车除了得挂牌年检之外,还得缴交非机动车船使用牌照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今,自行车早已风光不再,日益增多的私家小汽车如后春笋般充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当仁不让地取代了当年自行车的霸主地位。伴随着自行车的“式微”,自行车执照、年检、非机动车船使用牌照税也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关于自行车的各种美好记忆,却如影随形般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清新依然,醇香依然,温存依然。

(杨建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36053/

自行车的回忆的评论 (共 5 条)

  • 晓晓
  • 淡了红颜
  • 孤帆鸢影
  • 雪灵
  • 三角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