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午后的阳光

2015-01-26 08:44 作者:意中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想起母亲,总忘不了季午后的阳光。那暖暖的、懒洋洋的,略带慵懒意味的一个一个午后,深深植入意中的脑海,多年不散,变成了永久记忆

从懂事起,很多年的午后时光,都是意中与母亲一同度过的。意中的父亲整日忙于放映电影,一年难得休息几日,且整天早出晚归的;三个姐姐,一个出嫁、一个工作、一个下乡;一个哥哥在生产建设兵团,唯独剩下幼小的意中,围绕在母亲的膝下。

小时候的感觉,上午的时光仿佛过得飞快,而下午就觉得格外漫长,尤其是冬季的午后。午后的阳光,因为冬季太阳所处的纬度低,倾斜着射进室内。透过窗户,穿过整个房间,直接照射到北山墙上。房间几乎被阳光覆盖,让人无处躲藏。透过强光,很容易看见空气中飘忽忽的灰蒙蒙杂质,似乎有微小的生物在抖动,污浊、呛人的感觉很强烈。顺着阳光读书,光线太足而晃眼;逆着阳光,四周亮而书本暗,读起书来,非常累眼。每当遇到这样的午后阳光,意中都会躁动不安。

对于母亲,这样的午后,应该是一天中最清闲的时刻了。她总是侧身对着阳光,不急不躁地盘膝坐在床上。或在棉袄棉裤棉被面上轻轻地絮着棉花。极有耐心地时而将板结的旧棉花拆开使其蓬松,时而加些新棉花在内使其更具保暖功效;或打一盆浆糊,在案板上做袼褙(母亲用语,意中不敢确定这两个字的写法,凭感觉此二字较贴切)。母亲有一个包袱,里面塞满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面料的碎布头,这都是做袼褙的主材。先把浆糊均匀地涂抹在案板上,然后,将一小块一小块的碎布拼粘在一起。一层粘满了,再涂一层浆糊粘一层碎布。视布头的薄厚,决定两层或三层。晾干后,就是母亲口中所谓的袼褙。把袼褙按照鞋样子铰出鞋底,四周再粘上白布,五层袼褙罗在一起,上下两个表面粘上白布,用麻线纳在一起,就是非常结实、漂亮的鞋底了。

更多的时候,母亲都是在纳鞋底。想想也是,一家七口人穿在脚上的鞋,都是母亲一块一块碎布粘出的鞋底,然后再一针一针地纳出密密实实的鞋底,再镶上鞋帮而成的。就按最基本的每人每年棉假各一双鞋,那还要纳28个鞋底,何况哪只这么点呀?

所以,午后的阳光,留给意中记忆最深刻的都与母亲的身影有关,且都与家务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阳光照耀下,母亲盘膝而坐,左手拿着一只鞋底,右手中指戴着顶针,或用锥子穿透鞋底;或用顶针顶着三寸长的大针,艰难地穿过鞋底;或用力地拽着长长的麻线通过鞋底。每一针每一线,都似拼尽气力,一点一点地劳作。人,一坐就是一下午,就重复那么几个简单的动作。间或借上厕所的机会活动活动僵硬的身躯,这时,会听到母亲发出非常轻微的喘息声;有时会把针尖在头发里铛铛,并借此伸展一下酸痛的腰身。(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每当此时,意中都会搬个小板凳,坐在母亲遮挡住阳光的身影下,躲避着阳光,静静地看着母亲劳作。时常会想,什么时候能让母亲摆脱家务活的羁绊,哪怕每天能够躺下来小憩片刻也是好的啊!说起来,那时意中的理想很简单也很实际,长大以后努力工作,能让母亲不再为一家人的吃穿而不停地劳累。

后来,意中的愿望实现了。而此时的母亲却已经衰老了。过度的劳累使她本来就不高的身躯更矮小了,头发更花白了,眼神更不济了,腰身更弯曲了。就是那双灵巧的手,亦因为常年在冷水中浸泡而僵硬难伸了。

母亲遐举于2007年,享年85岁。意中与母亲一同生活了45年,并一直伴随老人家过世。每每思念,就会忆起午后阳光下劳作的母亲的身影,久久凝聚。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26033/

午后的阳光的评论 (共 6 条)

  • 雪灵
  • 晓晓
  • 心静如水
  • 春暖花开
  • 淡了红颜
  • 老党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