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抚今追昔话浯溪》

2015-01-22 10:42 作者:书山文海  | 1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书山文海

郝君是个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的“老学究”,胸中总有吐不尽的学问。上次驴友邀约至南阳小史店观摩崖石刻。归途中,该君一路口吐珠玑、流云飞泻、神采飞扬。当讲到天下摩崖碑林时,他更是口若悬河、喋喋不休。谓之:天下碑林室内景致当属陕西西安,露天碑林之俏美理所当然为湖南祁阳 “浯溪”莫属云云。让人应接不暇,如沐风,实让祖籍祁阳的我面红耳赤,惭愧万分,更令游伴们欣羡唏嘘不已。

顽劣的虚荣心牵动着我孱弱的自尊,也召唤着我绵绵的乡绪。我便趁暑期未完之机,相约好友乘漯河至祁阳的动车抵达。浯溪之愿终于成行,浯溪之终于成真。

一、古韵流深

在走进这座闻名海内外的公园漫步前,我们似乎应该先明了一下“浯溪”的沿革大要。

公元763年,唐代宗原年,即史学家所述的中唐时期。元结便是这一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古文运动先驱。他曾自吟《清廉美曲》而引来百鸣琴,松声和韵,浪声拍板,连韩湘子都来吹笛子为他伴奏。他鄙弃“曲圆奸媚”的为官之道,极力推崇为人处世应 “忠直方正”。因此他屡遭朝内贪官庸吏排挤,且先后多次被贬,亦两度谪居道州,出任刺史之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大历二年(767)二月,元结从谭州都督府返道州。尽管天空蓝天白云,但湘流凄厉,两岸萧瑟,一个政治失意,落魄文人元结被贬,路途愈走愈逼仄,景物愈行愈荒凉,心地愈来愈灰暗。诗人心情郁闷凄凉。舟经祁阳阻水,泊舟登岸暂寓。忽闻岸上溪流潺潺,一方秀色尽揽眼底:蓝天、杂木、清流、怪石,突兀而起,自然天成,和谐共生。顷刻间,抑郁之情,晦暗之色全无。登时,心情若入林的鸟雀,如沐春风

诗人的心境顿时明亮,荒凉的景物倏忽为之绚丽,这个小小的地方,溪是小的,山是小的,石头也是被分割为小块小块的,就连奔流的湘江也远远没有长江黄河那样大气。那一刻,元结一下子看见了一个大我,面对浩茫的宇宙,他一下子又觉得自己就像浯溪这个小盆景,在天地之间变得那么渺小。

于是,他便居家此地。将无名小溪命名为“浯溪”,其意“旌吾独有”,撰《浯溪铭》;又将浯溪东北的一方“怪石”冠名为“峿台”,撰《峿台铭》;后在溪口一块异石上筑一小亭,起命“吾亭”,撰《吾亭铭》,合在一起便是后人所说的“三吾”,其原意出自元结,即:我的水,我的台,我的亭。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元结摈弃俗世,心归自然,超然物外的博大襟怀。倒真应了陶渊明“少无适韵,性本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仙居意境。其大彻大悟,闲情逸致略见一般。

大历六年(771),元结特意将10年前率兵镇守九江抗击史思明叛军时,写下的名篇《大唐中兴颂》几经修改后,派人交与其好友,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并与六月觅能工巧匠刻于摩崖之上,至此,这块碑刻成了浯溪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和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元结为浯溪量身打造的名牌标志,其价值是国宝级的。更由于元结和颜真卿的名人效应,浯溪从此名震华,饮誉海内外。

浯溪有着厚重的历史,真正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明,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吾台不高,浯溪长不过千米。古有铁拐李畅游,元结赋诗填词;今是革命家陶铸的家乡。因此,小小浯溪承载着历史千年的重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南方最具盛名的旅游胜地。

5年前,几个文友相约踏春入园。行至“吾台”竹林摇曳的石子小路时,恰遇几个外国游客。一打听,方知他们来自意大利的罗马,此次来浯溪是冲摩崖石刻声名而来。当问到距罗马50公里的梵蒂冈时,外国朋友便滔滔不绝起来。从翻译的话中大概获知,梵蒂冈是西方宗教文明的殿堂,是袖珍之国,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眼前的浯园虽小,却集中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可由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身。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今天,我们来贵国便是探索两种文明的有机契合。我不禁为外国朋友的执着肃然起敬。

浯溪纳地于芥子,容万物于方寸,天地之大美,即在绰绰数亩间。浯溪熔铸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彰显了历史的沉思和凝重,更感谢元结为今人留下的不“曲圆奸媚”,应 “忠直方正”的为官言论。

浯溪没有南岳那么巍峨,也不及桂林山水那么富丽,却小巧玲珑,温润可人。历代名人对她评价甚高,清人王士祯曾说:“楚山水之胜首潇湘,潇湘之胜首浯溪。”由此可见,浯溪在中国山水中的突出地位不可小觑。

二、探秘寻芳

现在我们可以走进园内玩赏一番。

进入大门,和所有公园一样,一条主题大道,直达公园的主题——陶铸铜像。铜像设计成陶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坐像姿态。铜像正面面对浯溪公园大门,背面是青松翠柏、绿树环绕和风景秀丽的浯溪,意喻陶铸与家乡的绝世景致永世共存,流芳千古。

“心底无私天地宽”是陶铸一生的写照。数次观看他简陋的纪念馆,看他穿过的旧衣服,旧鞋子,亲笔所写的书札和手稿,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曾经的共和国副总理,是怎样的清贫和简朴。看着看着,我不禁为陶铸的精神深深感动,肃然起敬之时,并向伟大的革命家三鞠躬,致以我崇高的敬意。

出纪念馆,数条小路蜿蜒、影影绰绰于青山绿树间。我们便选择了右侧的小路走进鸟语花香的树林。一条鹅卵石小路,曲曲折折一直通向密林幽处,此时才真正能体会园林的妙处。古樟掩映,木秀石奇,一股清凉透入心扉。路边一块几人高的怪石,很普通的石灰石,孤独地立着,如一人。这块石头可大有故事,神奇的“米拜石”呢。八面异状,中空多孔,也叫“一品石”。这米,不是大米的米,而是大名鼎鼎的宋代书法家米芾,痴狂而有洁癖的书法大师,狂热的奇石收藏家。常为一块奇石,寝食不安,想尽一切办法弄到手,得到后,涕泪交加。如此藏尽天下奇石的大师,见到这么一块普通的石头,灵魂刹那间被牵动。居然把控不住,膝盖一软,跪了下去,狂拜不已。总觉得桂林的山,有人工堆砌的嫌疑,看了后,大大的不自在。永州的石灰石,质地坚硬、怪异奇绝,常常一个山岩就是一个整体,鬼斧神工,天下独步。

树叶的绿有千层,心中的爱也有千层,斑驳的阳光的影子洒落山岩之上,散落在幽僻的石径,更增添了无穷情趣。走进林荫小道,凉风习习,格外清爽,任思绪任意驰骋。静静思索,可以触摸到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文化、王权的反叛。面对宁静的小溪,“乾坤一盆景”的奇异山峰,要得前人归隐山林的闲适和自由,我们只需面对其顶礼膜拜便可。

浯溪景点中最出名的景点便是吾台和吾亭了。吾台是浯溪的中峰,也是浯溪的最高点,因在小山峰的顶部有平整的地方,因此元结冠名其为‘吾台’。后筑起的亭台便叫吾亭了。亭外悬崖边上有一半圆形小洞,仿若酒樽一般。传说清官山次在此喝酒乘凉,铁拐仙也至此助兴。但怎奈酒量太大,少酒未能尽兴。于是山次把樽一扔,结果掉进石中。奇绝的是,此樽一入地就慢慢变大,变深,成了一个小酒槽,接着便从中流出涓涓细水来,溢出阵阵酒香,数人畅饮,饮而不干。于是山次和铁拐仙尽兴的把酒言欢。后来传说有妖怪前来偷酒,铁拐仙拐杖一扬,吓的那妖怪走的太急,在吾台的石上踩出个深深的脚印来。

下了吾台,进入公园的主题地带。走过观音石,大家饶有兴致的玩了一把。相传元结下得吾台,自觉劳顿,巧遇一大石,便坐在其上歇息,谁知石头居然起了声响。诗人愈觉好奇,随即拿起一块小石敲打起来。那知,石落曲出,引得百鸟聚集,好不热闹。后民间相传:夫妇合力敲石,便能天降祥瑞,喜得贵子。究竟功效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只作笑谈吧。过了这观音石,下个小坡,迎面山石上刻四个大字“三吾圣览”赫然跃入眼中。此时,恰逢导游小姐率旅游团走来。导游小姐莺般的话语悠悠入耳:“浯溪有两个吾。一个是没有三点水的吾,古人将这个吾做为第一人称我的意思。吾亭,吾台,就是元结在游玩浯溪的时候起的。这不是说他来了吾台、吾亭,这吾台、吾亭就是他的了,而是另外一层意思。任何一个人读了,都是能表达这个意思。今天你来吾台了,这吾台就是你的吾台,吾亭就是你的吾亭。而这个带三点水的浯字是专指这条小溪。出了公园,也不叫三吾,而该叫三浯。三吾专指浯溪的三个景点,三浯就是我们祁阳的美称。”听了导游小姐的话,我们才算真正悟出其中的妙处。原来我祖籍的祁阳老家,还有这么多的典故啊!我心中不禁暗暗庆幸自己的此次家乡之行。是啊!家乡需要我的亲近,家乡更是我的老师,需要我用一生去解读和研习。

三、摩崖大唐

浯溪碑林的最美所在,当属独步天下的碑刻,文化与神奇的自然造化,合二为一,便成就了无数的美丽传奇,风流千古。

下了小坡,看了三吾圣览,随即折转,这个山脚下,便是浯溪碑林的精华所在。元结,颜真卿,何绍基……等等一系列历史文人,书画名家的碑刻都在这狭长的石壁上一一展示给大家。其中最为出名当属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了。

浯溪碑林,中国三大碑林之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露天碑林。由于唐朝散文家、诗人元结和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缘故而誉满华夏,一篇《大唐中兴颂》更让浯溪碑林蜚声海内外。

曲径通幽,只见苍崖石壁,巍然突兀,连绵近百米,最高处拨地数十丈,石质亦是绝品,真是摩崖石刻的天然绝佳之处。这是露天摩崖,随处可见风流蕴藉的石刻,或真,或草,或篆,或隶,或行,石刻中诗文居多。据统近505方。这里是珍贵的书法石刻宝库。现存摩崖石刻505方,其中唐代17方、宋代116方、元代5方、明代84方、清代92方、民国9方、时代不明的182方。最高的是刻在30米悬崖峭壁上的“圣寿万年”,字径2.3米;最低的在溪畔崖脚,字径1厘米。篆隶楷行草诸体皆全。其作者荟萃了唐以来的历代名家。如唐代有“颜体”的创始人颜真卿;“二王体”有李谅、韦瓘;“褚体”有皇甫湜;篆书有季康的“玉箸篆”、袁滋的“钟鼎篆”、瞿令问的“悬针篆”及李阳冰的《中堂铭》。宋代有“黄体”的创始人黄庭坚,还有陈从古、李若虚、邢恕;“米体”创始人米芾,还有张祥、吴潜、范成大;此外有“二王体”的秦少游、陈与义、汪藻,“欧体”的易祓,“魏碑”有邹浩、曾焕,“八分体”有沈绅。元、明、清三代继承各体的名家之作也不少。如明有董其昌、王锡爵、沈周、曹来旬、许岳;清有何绍基、钱沣、吴大澄、杨翰、阮元等各擅其美。真是“百代名臣金石宝;一溪明月水天秋。”只见树木茂密,郁郁葱葱,怪石嶙峋,或雄狮怒吼,或猛虎飞跃,或老牛卧伏,或小猴弄姿,奇形怪状。崖下是浯溪,清静平缓,发源发源于三泉岭麓的双井(双牌县阳明山),流经祁阳盆地,最后在县城南郊2公里处的古渡口流入湘江。奇山,秀水,悬崖,古渡,互相掩映,山在水里,水在山中,宛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观之无不惊叹。

这里是璀璨的文学艺术殿堂。浯溪碑林的诗词作家历代各有其代表,灿烂争春。如唐有“开中唐面目”的“五言长城”刘长卿,古文运动家皇甫湜,神童诗人郑谷,以及李谅、王邕等。宋有“江西诗派”之首领黄庭坚,“永嘉四灵”之首领徐照,“江湖派”之戴复古,“豪放派”词人张孝祥、李清照,“婉约派”词人秦少游,“田园诗派”范成大、杨万里,理学家张拭、吴儆。其他如臧辛伯、吴潜、夏倪、邢恕、王安中、王炎、王叔瞻、赵汝铛、杨冀等皆是名家。元代有杨维祯、郝径、宋渤、姚芾。明有唐瑶、茅瑞徵、解缙、王昌及晚明爱国诗人顾炎武、王夫子、张同敞及沈周、周用、杨廉、顾璘等。清代有“神韵派”创始人王士祯,“浙派”的汤古曾、曹贞吉、蒋景祁,“摹古派”的许虬,“明诗派”的胡天游,“宋诗派”的阮元、程恩泽,“性灵派”的袁枚,“格调派”的朱琦,“太白派”的张九钺等等。可谓诗派如云,大将如林。他们有的一人多碑,有的一碑多人,有的留有诗文但未刻石,有的刻石之碑被铲,被搬走或文字剥落难辨。后来又收回了流散在民间的乾隆皇帝弘历南巡时留下的《听阁》诗碑一块。碑林现存完好,能辨认的石刻中有诗词218首,铭10篇,赋记16篇,联语6幅,榜书38方,路标5方,题名104方。遍崖密布,琳琅满目,真是“万石戴题平琬琰;一碑称绝合元、颜。”

浯溪也是孤独的,在寂寞里也差点遗失了自己,湮灭于历史的烟云之中。浯溪碑林曾遭遇日本飞机轰炸,许多古建筑变成一片瓦砾废墟,毁于战火之中。文革中,碑林也差点被毁。虽然许多碑刻已消失在无边烟里,在无数人类大浩劫中仍能这样保护较好,亦算奇迹。

传说三绝碑的发现源于一个故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季,差不多是整整的一个冬季,一帮搞基建的民工到浯溪寻找能够烤火的树枝,靠着块大石壁,然后他们把拣来的枯枝败叶点燃,他们就着火光吸着旱烟,坐着,立着,瑟缩着把粗糙的冻得开裂的手指伸向那团团燃烧的火光,借以取暖。没有想到的是,在离他们不到二米远的地方,竟然就是一件稀世珍宝“浯溪三绝碑”!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当他们摩挲着崖壁上壮美的文字,于是浯溪被意外的发现了。

立于碑前,世间千年风起云涌,湘流滔滔依然如昨。白驹过隙,湮没多少英雄豪杰。瞻古人留刻,铭先人思想。不“曲圆奸媚”,应“忠直方正”,成就今人为官理想。观肃古人,抑仗今人;鉴史以镜,守业保疆;扫尽阴霾,万民景仰;浯溪安好,民生有望。

站在湘江的桥头,观湘流滔滔东流。夕阳散于江面,浮光跃金。眼前的绿色浯溪,沐浴金辉,如在画里。蓦然间,一股紫气自“峿台”袅袅腾起,元结端坐其上,双手抚琴,《清廉美曲》的乐音似溪水般在指尖流淌,惹的百鸟鸣琴,松声和韵,浪声拍板……颜真卿站在麒麟条案前,背靠《大唐中兴颂》碑,手握一只大笔,默默沉思,慢慢腾于高天之上。但见他手捻长须,圆瞪着双眼,用尽平生之力,挥舞大笔,再一次书写元结的新作《新盛世大唐》……

最终完稿于2015年1月21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25071/

《抚今追昔话浯溪》的评论 (共 1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