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路上之上海

2015-01-06 08:27 作者:?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飘飘的花来到这片土地上,温暖的南方也逃不过雪侵袭。在上海这片土地上也体味到了雪的温度与美味,我静静地欣赏着上海的温柔与冷酷。从北方来到南方,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体验。在这里我感觉到了现代化的气息,也发觉出进步带来的危害。我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我渴求在地球这个星球上寻找到活着的意义,我更是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我在上海寻到一种感觉,那种感觉令人紧张,令人激动,同时带着不安和愁闷。

海风吹得很是犀利,她把整个上海吹得瑟瑟颤抖。可在这片土地上依旧透露着温暖与柔和,完全没有北方的严肃与冷峻。这里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他也代表着中国迈进现代化的旅程,工厂的建设,城市的发展,都给人一种新奇。可能是由于靠海的缘故吧,这里完全没有郑州那么严峻,工人们不分白天黑,只是不停的劳作,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现代化的标志,但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劳作却是给上海带来了某种生机。工人们在这里得到了什么呢?无疑他们在经受心灵的考验,困苦,劳累,无聊,机械式的工作、、、、、、这些就像是无形的慢性病,一点一点地侵蚀着他们的心灵,一点一点地吞噬者着他们的希望。他们在工业化的催促下一点一点的丧失掉自己,在金钱与利益面前最终把自己泯灭掉。压抑的生活就这样一天一天度过,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或许他们就这么度过了一生。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是物质,还是精神,亦或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体。可事实上我们并不确定最为准确的答案。这是哲学中问题,千百年来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讲清楚,也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认识它,但他就是我们最为致命的东西。

上海的经济确乎是中国的主干,他同样是一座国际化的城市,在哪里,来自各地的人们穿梭在这个城市的之中,当地的人们确实成了稀有品种。他们似乎有一种地域优越感,他们在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其他地方的人。真不知道这是人类的本性,还是某种东西让他们变得如此。这是什么?地域歧视?还是一种未有人们命名的称呼呢?我无法回复这种状态的缘由。但是我知道这种东西好像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是存在。人,生而自由平等。多好的愿望与宣誓啊!也许只有在人类还处在懵懂的状态之中,才是最为真实可信的手段,。正如卢梭所言——我们必须用一种手段重新找回那些被剥夺的基本权利。原始社会是回不去了,我们只能朝向未来展望,达到人类的最高素养,就像我们口号所言——达到共产社会必备的基本素养。但事实却是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时候,只是知道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

不过上海的古建倒还蕴含着颇多趣味,悠悠的豫园,淡淡的桂花糕,对了,还有沉静的古镇。那里有江南水乡的微妙,还有四季分明的棱角,偶尔伴随着雪花飘来的冷空气。不过雪的印象在这里并不深刻,当北方大地被冬天笼罩的时候,这里的叶大多还透露着丝丝绿意。怎么说呢?这里是文化的交合体,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还有那婉约的古镇小村,似乎与现代化的风格相去万里。但就其文化内涵却那样的引人入胜。就连国外的建筑也在这里有了诠释,现代化的建筑更不必说。相互映衬,相互交融,别具一番滋味。黄浦江的水在这里滑过,东方明珠就那么矗立着,人生也不过如此。忙乱的脚步声,店铺林立,不知为何,金银玉石在这里显得格外的杂眼。也许是经济带来的效果,或者是保留下来的习惯,但是也有可能是虚荣心在作怪。踏过上海的老街,路过上海的城隍庙,闻到过那浓浓的灌汤包,扫视过所谓的新天地,走过离别的车站。一觉天亮,一觉天黑,就在这里匆匆别过。行人的脚步是飘渺的,路人的脚步是轻缓的,作为一个过路客,就这么别过上海,走在人生的旅途上。

上海在中国人的心里有着那么一种别样的味道,大多数人对他充满了渴望,但同时又对他充满畏惧。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与人们生存相关的衣食住行令人不能目视,此事真是怪哉?不知大众有何独特见解?经济这种事自是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大家也看的真切,情况怎样,个人的心里也应该像明镜似的。普通人在这里似乎在这里很难找到生存下去的资本,在这里流浪一下,找寻下一站,或许会更好。

上海,那么近,又是那么远,流水泛舟,就这么路了个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20729/

在路上之上海的评论 (共 9 条)

  • 心静如水
  • 过客匆
  • 剑客
  • 晓晓
  • 江南风
  • 旅客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林玲英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