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由《咸阳诗词》说咸阳诗词

2014-12-19 20:31 作者:孙雯曦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咸阳诗词》创刊十多年已出刊100多期。无意中,我却成为《咸阳诗词》编辑的工作人员。干一行,想一行,也就多想了一下,咸阳诗词的面貌是什么?

《咸阳诗词》刊登作品以咸阳作者为主,也刊登外地诗词作者的投稿,发送范围以咸阳的机关单位、文化团体为主,也分送外省区的兄弟城市和作者。分送的省区除西藏外,几乎到达了全国各地,在全国中等城市的诗词创作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咸阳诗词》办刊宗旨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为会员服务、为广大诗词书画作者服务、为咸阳社会文化建设服务,着力实现高雅艺术与地方文化的有机结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雅俗共赏、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所刊发的诗词稿件,以吟咏咸阳、赞美咸阳、热咸阳、感叹咸阳、记录咸阳为基本要求。以实现宣传咸阳这个最终目的。

《咸阳诗词》刊登的诗词应当就是咸阳诗词。如果要给咸阳诗词做个定义,首先应说古今中外吟咏咸阳、赞美咸阳、热爱咸阳、感叹咸阳、记录咸阳的诗词,都是咸阳诗词;其次,凡咸阳人写的诗词,也应当是咸阳诗词。现在,许多城市都曾经编印过自己城市的诗集,如《诗咏兴平》《唐代诗人咏长安》,我们咸阳也曾经出版过《历代诗人咏咸阳》等,都是以诗词作为城市名片具有特殊的宣传效果。

开封市梁苑诗社对开封诗词进行研究,他们定位开封诗词是“中国词都”。不难理解,唐诗宋词是中国诗词发展的巅峰,开封作为宋王朝的国都,是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称开封为宋词的“词都”实不为过。咸阳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建都之地,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地,被称作中国第一帝都人所共知。那么在诗词方面也应该像开封一样有一个说法。

一、咸阳是中国诗词的发源地、集中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汉字文化形成以来,咸阳就是诗词的发源地。其代表作是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诗经》中《国风》160篇,其中许多都是产生于关中咸阳,秦时的咸阳,泛指关中。《秦风》、《豳风》等都发生于咸阳。后稷教民稼穑,公刘居豳兴农。六月莎鸡振羽,七月流火条桑,八月其获载绩,九月授衣在户。就连农事的二十四节气也产生于古豳、关中。《公刘》、《皇矣》、《生民》等篇既是当时的记事诗,也是最早的历史史诗。秋时期,咸阳是诗词的集中地,其代表作是吕不韦集中门客编注的《吕氏春秋》。虽然《吕氏春秋》不是诗词专集,但里面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诗歌、谚语、诸子百家。

汉代的咸阳,因秦曾将六国贵族徙居咸阳六国宫室,汉王朝又在咸阳北原建帝陵,设陵邑,为王公大臣划封地,使咸阳成为王公贵族的集中地,其中文人学者云集。如班固、班昭、马援、傅毅、梁鸿等,应是咸阳籍最早的诗人,其中班昭可能是咸阳籍最早的女诗人。咸阳依然承担着诗词集中地的角色。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都完成于咸阳,其中的《汉书•艺文志》收集古歌诗314篇。最早、最有名记录咸阳的歌诗是反映农业生产方面的《汉书》中的《郑白渠歌》:“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两汉时期的乐府,是专门负责收集整理诗歌、演出曲艺的机构,后人将其集中编写成《乐府古辞》,系统整理了汉代乐府诗词曲谱,记载咸阳的诗歌还有不少。

汉代吟咏咸阳的诗词中有许多值得熟记与推崇的历史名诗、名句,多收录在《乐府古辞》中,如班固《咏史》、梁鸿的《五噫歌》等。由于咸阳被项羽一把火焚毁,许多写咸阳的诗词多带有感叹和惋惜之情的特点。最早对咸阳发出感叹的诗人是曹操,他在《蒿里行》中发出了“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的感叹,他的感叹似乎有重新统一中国政权的雄心。卢谌《览古诗》“赵氏有和璧,天下无不传。秦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还有陶渊明的《咏荆轲诗》,都对秦人秦事发出了深深地哀叹。南北朝时期,很多诗人以咸阳入诗,或对咸阳遭遇焚毁而缅怀,如诗人鲍照“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或对咸阳失去帝都地位而叹惜,如吴迈远“百里望咸阳,如是帝京城。”或对咸阳当年的繁华与显赫而留恋。如阴铿“上林春色满,咸阳游侠多”。

这个时期值得一提的有武功人苏蕙织锦为文曰《璇玑图》,锦宽八寸,题诗二百余首八百多字,纵横反复,皆成章句,时人难识。原来是“徘徊宛转,自成文章,非我佳人,莫之能解”的回文诗,是咸阳籍诗人在诗词史上的一绝。

二、咸阳是中国诗词吟唱不尽的历史话题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高峰,也是咸阳诗词的高峰时期。其中吟咏歌唱咸阳的诗词几千首,难以统计。2005年出版的《古今诗人咏咸阳》收录咸阳诗词1200多首,其实这个数字远远没有做到细致统计和查找。

众多的咸阳诗词中,应当首推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首“阳关三叠”至今咏唱,唱出了亲友至诚至爱的真情。咸阳本来就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加上《渭城曲》的流传,许多诗人,都把《渭城曲》中的名句作为经典引入诗词,把个咸阳或渭城唱红大江南北。类似的作品在宋代至少300首以上,影响之大,绝无仅有。如宋祁有《拟西出阳关无故人》、黄庭坚有《题阳关图二首》等。北宋刘敞的《渭城》“举世几人歌渭城,流传江浦是新声。柳色青青人送别,可怜今古不胜情。”几句话道出了《渭城曲》在当时的辐射和延伸,形成当时中国特有的送别诗的特定含义和送别文化现象。

李白、杜甫是唐代诗词的代表和象征,在咸阳诗词中,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再现了将士将要出征前的壮烈场面。李商隐的《咸阳》,“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温庭筠的《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都写出了咸阳的特色,是流传千年不朽的杰作。唐代的咸阳,是京都长安的京畿赤县,也是将士出征、亲友送别、商户过往、郊游狩猎的必到之处,繁华的市井,稠密的人口,在李白的笔下成了“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一派秀丽迷人的景象。李白的一生,政治上有起有落,可能是宫廷政治影响的原因,同样的咸阳,李白看到的又是 “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完全是另一派凄凉景象。

咸阳是汉唐帝王陵墓集中的区域,杜甫“两过昭陵”的诗是历代著名诗人凭吊帝陵诗词的代表作品,“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把作者寄望贞观再现的思想充分体现出来;李商隐的《茂陵》,“茂陵松柏雨萧萧”写出了茂陵地匝松阴的森森气息;沈佺期的《咸阳览古》,“咸阳秦帝居,千载坐盈盈”写出了秦都咸阳的历史盛衰;吕牧的《泾渭扬清浊》,“泾渭横秦野,逶迤近帝城”以“泾渭分明”的出典隐喻历史的公正与无私;李益的《过马嵬》,“太真血染马蹄尽,朱阁影随天际空”说出了安史之乱正是皇帝喜好乐舞、宠爱贵妃、使朝政混乱的的根本原因;白居易的《渭上偶钓》,“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留下了“钓人不钓鱼”的名句;鲍溶的《塞下》,“咸阳三千里,驿马如饥渴”写的正是咸阳作为长安西去第一个驿站的繁忙景象。咸阳要写的内容太多太多,难以尽述。

在诸多写咸阳的诗词中,最著名的诗句是唐许浑《咸阳城东楼》“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诗在很多人的文章中都曾被引用,甚至被政治家作为比喻政治形势的经典语句来引用。

到了宋代,吟咏咸阳的诗词数量更多。咸阳籍诗人彬县的张舜民。是北宋文学家、画家, 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作过右谏议大夫,集贤殿修撰。刻意于诗,晚年作乐府百余篇。其代表作《打麦》吸取民间乐府手法,描述四月麦子成熟田家辛勤收割的劳动场面,并揭露官赋剥削造成的不平等现象,具有较深的现实意义。张舜民的词作与苏轼风格相近,所以有的作品被人误为苏词。只存四首,以《卖花声》为最杰出。全文曰:“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杠尽处,应是长安。”这首词巧以《渭城曲》中的西出阳关入词,在江南广为吟唱。

两宋金元时期的咸阳,依然是诗人们怀古叹今的名地。刘兼的《咸阳怀古》:“高秋咸镐起霜风,秦汉荒陵树叶红。”王镃的《咸阳》:“劫灰飞出祖龙宫,六国强吞总是空。”金赵秉文的《咸阳》:“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元马致远《叹世》:“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都是以咸阳而怀古叹今非常富有代表性的诗作。

王安石一生写了许多具有政治意义的诗词,他在《读秦汉间事》写到:“秦征天下材,入作阿房宫。宫成非一木,山谷为穷空。子羽一火炬,骊山三月红。能令扫地尽,岂但焚人功。”一语道透了秦的灭亡,并非只是因为项羽焚烧咸阳所致的根本原因。王安石的政治诗大多吟咏的是历史人物,如《范雎》、《秦始皇》、《汉武》等。咸阳汉唐帝陵集中,陪葬和埋葬的王公贵族众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大都是诗人们怀古叹今的命题。宋代有名的诗人如范仲淹写《周人》、宋祈写《朱云传》、司马光写《马伏波》等都写过吟咏历史人物的诗词。吟咏历史人物的诗词是唐宋时期咸阳诗词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宋代擅长写历史人物诗词的诗人王十朋、刘克庄、赵戣、陈普、林同、徐钧等笔下的历史人物很多都埋葬在咸阳或与咸阳有关。

除了咸阳是吟咏对象,其他县区也成为诗词吟咏的题材。如窦仪《过邠州题留》、文同《登邠州城楼》、《豳州》、《过永寿县》、《亭口》、《兴平原上》、邵伯温《过渭城馆》、李新《武功驿留题》等。这个现象到了金元时期更多,如元诗人董佐才《细柳营》、刘纯《阿房宫》、许再思的《马嵬坡》等。咸阳可写可歌的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多,可圈可点的历史遗存、纪念地也多,在这方面流传下来的诗词必然众多,形成了这一时期咸阳诗词的又一特点。

三、咸阳诗词独具咸阳地方特色

明清之际,咸阳诗词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特色。在它身上,历史的厚重依然衬托着发展,浓郁的人文色彩和优越的发展环境优势更加突出,它在保留了唐宋诗词意义的基础上,少了许多的历史哀叹,多了许多的晨光风采,形成了具有咸阳地方风物景点与中华文明人文历史密切结合的景物史诗特点。

明代文学家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是明代咸阳籍诗人的代表,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曾作《过马嵬有感》诗,著有诗文集《对山集》等。明代还有一位咸阳籍诗人马理(1477—1555)字伯循,号溪田,三原人。曾任稽勋主事,考功主事。著有《溪田文集》等著作,他有一首《咸阳怀古》诗,“咸阳原上望秦中,渭水依依带故宫。指鹿臂膺人恶说,青山惟爱茹芝翁。”像这样一类的《咸阳怀古》诗在明代很多很多,如熊鼎、李贤、徐震、童轩等人都作过,诗境也大都如此。

值得骄傲的是有明弘治六年(1493年)咸阳知县赵琏与邑进士贠鼐所作咸阳八景,为咸阳景物名胜的集锦,把咸阳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众多的景物名胜全部概括,而且诗文精美,独具咸阳风采。清代的白纶又在《咸阳八景》的基础上,编辑成《渭阳十胜》,比起《咸阳八景》内容更为丰富,流传至今,仍然是老人、文人街谈巷议的家常话题,可见其影响深远。至从有了《咸阳八景》一类的诗词,明清一代诗人咏之成风,王云凤的《过毕郢原》、乔奉先的《和咸阳晚钓》、贠鼐的《渭阳古渡》、殷奎的《长陵晓望》等都是咸阳诗词中很有特点的写景诗。但每一处景点都会与有关的历史事件相联系,诗人各从自己不同的认识角度或多或少发出各自不相同的评论或感受。

自从汉代在咸阳建设帝王陵园,咸阳诗词就有了感怀帝王、帝陵、皇室文物的诗词,数量以明清以来最多、最集中。如刘成穆的《过汉武陵》、王士祯的《汉武帝通天台址》、张幹的《长陵怀古》等,帝王陵墓、王公贵族的凭吊诗是咸阳诗词中的有一个显著特征。

四、咸阳诗词始终具有与时俱进的进步精神

近代中国以反帝、反封建、反迷信为历史主线,这种进步思想在清末的进步人士中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林则徐最早以禁烟开始反帝遭到贬谪,在去新疆路过乾县的时候,写了《出关别长儿》的诗劝慰送别的儿子:“汝父虽衰龄,余勇或可贾。平生一念愚,艰危辄身许。”“仕止随所遭,修为力须努。语言讷鲜失,人事忍为主。我其归首邱,汝勿忘在莒。虽有今日离,犹期他日聚。”林则徐以“浩荡襟怀”安慰家人,同时更重要的是,把生死祸福一概弃之度外,标示其人生目的。这和他主张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诗句意境相得益彰。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是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戊戌变法中,醴泉人宋伯鲁(1854—1932)和咸阳人李岳瑞积极投身了这一运动。团结在京应试的各省举人和倾向维新的在京官员,积极进行维新活动。凭借自己职务之便,与康有为、梁启超密切配合,积极推动新政的进展。变法失败后,二人都受到了清廷迫害。宋伯鲁晚年受聘总纂《续修陕西通志》,二人分别有《海棠仙馆文集》及《春冰室野乘》等著述传世。追随宋伯鲁、李岳瑞积极参加维新活动的还有醴泉人邢廷荚、三原人陈涛及泾阳人杨蕙等。他们都有许多诗文著述。宋伯鲁的诗文《望昭陵有感》:“云壑烟峦碧万层,孤蜂耸处是昭陵。万年老柏参千仞,廿种残碑值百朋。金管无端随白兔,兰亭枉自护苍鹰。茫茫浩劫谁能救,那有常明地下灯。”最早喊出了破除迷信反对封建的口号,他一改杜甫寄望皇帝统治者的开明改善朝政、改变社会的封建贵族地主阶级思想,高呼“茫茫浩劫谁能救,那有常明地下灯”的口号,和他积极支持变法图强的思想言行一致。

就是在那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咸阳已经出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诗词。1914年和1918年,昭陵六骏石刻先后被盗卖美国,礼泉举人曹骥观(1869--1935)在西安亲见盗运和被爱国群众拦截的情景,写下了《昭陵六骏歌》:“唐家创业扫群雄,马上得之为太宗。真人出世姿神武,驰骋纵横驾六龙。六龙神骏皆汗血,陷阵冲锋警电瞥。双瞳垂镜权协月,五花连钱蹄蹴铁。擒充戮窦西复东,飞镞血溅鬃毛红。帝嘉汝绩传不朽,制赞图形召石工。琢成玲珑气深稳,丹青不数阎立本。立仗永置昭陵宫,万岁千秋表忠悃。於今陵殿久无主,败瓦颓垣窜野鼠。独留六骏尚嘶风,犹指唐家一抔土。何物奸人居奇货,大车捆载咸阳过。纵说神物有护持,到此已嗟缺两个。我家结庐嵕山阳,儿时习见真乘黄。今日重逢长安市,感时抚事增惋伤。吁嗟呼!金人辞汉泪犹流,应知六骏多烦忧。歌成不禁三叹息,恍睹石马向我齐昂头。”山西人景梅九(1882—1961)《闻昭陵二骏被盗》“盛唐文物惜无征,殉葬兰亭早失凭。抔土当中谁敢盗,又闻石马走昭陵。”一片拳拳爱国心。1949年,于右任被裹挟到台湾,而结发妻子和儿子却留在大陆,从此天各一方。他思念大陆亲人和家乡,临终前写下诗作《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是爱国者的一片心声。

到了1936年,礼泉人,外交部原副部长符浩的《登昭陵望秦川》:“一上昭陵千古恨,肢离六骏添新仇。巍巍太华插天外,泾渭分明入海流。人间多少不平事,眼底风云万户愁。文章未必医贫病,宝剑应能解国忧。”是革命志士的呐喊,是革命思想的表白,是革命火种的传播,也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很好注解。

五、咸阳诗词永远保持着一股活力

我认为,诗词与诗歌都是泛指而且比较笼统,应当在共同的属性下,各有所指。诗词应偏重指古体诗词,诗歌应包括新诗与歌词,甚至还可以包括民歌。1949年起,当代诗歌发展的很快,而古体诗的发展几乎是停止的。因为在经过短暂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之后紧接着就是大跃进,在“大跃进”运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新民歌,以“政治诗”的形式,与时代相应和,形成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诗歌运动。如小学课本上的《我来了》:“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用夸张和想象手法,塑造了一个向大自然发号施令的巨人——“我”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征服大自然的信心、气魄和豪迈意志。这些书写在田间、工厂、建筑工地等处的,“扁担诗”、“机床诗”、“炉灶诗”、“黑板诗”、“田头诗”等形式的大跃进诗歌都属于诗歌,当年曾经出版过《大跃进歌谣选》、《红旗歌谣》。陕西涌现了农民诗人王老九,咸阳当时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积极追随者,各县区都有类似王老九一样的业余诗人,群众中的大跃进歌谣层出不穷。此后在“农业学大寨”、“学习小靳庄”运动中形成的诗词也是以诗歌形式为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文化艺术方面重提百花齐放,诗词和诗歌创作进入了咸阳的飞跃时期。咸阳诗歌方面,以雷抒雁为代表,他的《小草在歌唱》是新时期诗歌创作的一个里程碑,一座高峰,是咸阳诗歌的骄傲。他出版过诗集《沙海军歌》、《漫长的边境线》、《云雀》、《春神》、《绿色的交响乐》、《跨世纪的桥》、《掌上的心》、《时间在惊醒》、《雷抒雁抒情诗百首》、《父母之河》、《踏尘而过》、《激情编年1979-2008》等;散文集《悬肠草》、《秋思》、《写意人生》、《丝织的灵魂》、《与风擦肩而过》、《雷抒雁散文随笔》、《分香散玉》、《舌苔上的记忆》、《答问》等14种。史学研究著作有《还原诗经》、《国风》等。获得过各种文学创作奖,并有多种文字翻译诗作发表于国外。持续33年的诗歌文学创作,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共鸣,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在一个当代诗人心灵中激起的思想和情感的强度、深度和广度。此后,活跃在咸阳诗坛的峭石、耿翔、杨焕亭等诗人,他们以《秦都》为阵地,也都有很多很好的作品奉献。

近年来咸阳诗歌创作队伍壮大,涌现了程晓逊、敬远、周文惠、董蛟、楚田、杨生博、鲁曦、刘鹏、张亚军、曹斌、敏卓、王晓林、顾鹤、一寒、杨波海、董信义、阿子、鹤鸣、邹赴晓、宁颖芳、赵常丽、文源、山岚等一大批诗人,新人新作源源不断,许多人都出版过自己的诗歌专辑,文学刊物阵地不但有《秦都》、《工人文艺》,还新增添了的《渭水》,新成立了诗歌学会,从创作的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组织建设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诗歌创作和发展方面的春风荡漾也拂醒了咸阳诗词的老态龙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截至目前,从事古体的格律诗创作人员绝大多数还局限于老年人之中,中青年人几乎没有人对古体诗词诗创作、阅读感兴趣。习近平指出,他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从咸阳诗词的现状看,真是切中时弊。

但在咸阳,咸阳诗词的发展依然有其自己的优势,传统的诗词底蕴丰厚,传统的诗词作者人数可观。受于右任的《过渭》、郭沫若的《咏乾陵》、胡绳的《霍去病墓》、符浩的《秦宫遗址感怀》、贺敬之《谒昭陵》、孙轶青的《游昭陵》、施蛰存的《谒昭陵》等以及咸阳籍的文化大家范紫东、吴宓、徐怀璋、萧之葆、张寒杉等近代、现代、当代许多诗人学者言行风范、诗作典范影响,一批诗词作者执着追求,依然有很多的诗词故事。

在改革开放初期,咸阳是我省外事旅游开放城市之一,这个时期的咸阳诗词中,不少外国友人为咸阳留下了珍贵的诗词绝句。如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山本健吉的《乾陵览古》,日本泽田瑞惠《游乾陵》、《乾州行》。1979年,日本书道访华团、日本文化财访华团等许多日本学者先后访问昭陵,日中友好书道教育者协会种谷扇舟、全日本汉诗连盟会长石川忠久、书法家青木香流等与孙迟先生结下了诗词友情。吉川幸次郎先生(1904~1980)是日本文学博士,国立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东方学会会长,日本艺术院会员,日本中国学会评议员兼专门委员,日本外务省中国问题顾问,京都日中学术交流座谈会顾问,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顾问,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专家。在参观昭陵时听到杜甫“两过昭陵”的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用过午餐,他欣然题词,用毛笔书写了“今值乾坤开朗日,此陵真见五云飞”两句诗。虽然只有两句,共十四个字,但却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含有深刻的意思。“五云飞”三字,是从杜甫诗中借用的。杜甫《重经昭陵》一诗的最后两句:“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的后期,当唐肃宗李亨在凤翔集结重兵,即将收复长安的前夕,诗人憧憬唐室中兴的局面,想象着先帝陵墓飞起了五色祥云。但是,这个现成词儿,在吉川先生的笔下,却赋寓了新意。孙迟先生临别题诗《赠吉川幸次郎先生》一首作谢:“邦交事纷纭,杯渡多苦辛。友谊谱新曲,渊源征旧文。相隔千顷波,同沐万里春。谈兴酣如醉,正是友情深。”吉川幸次郎先生回国后回赠孙迟先生一首五言诗:“英雄开国业,密勿少陵诗。绝巘云光閟,层巅风籁移动。沙沉收绣瓦,崖断得丰碑。世复烘炉净,煌煌文物滋。”吉川先生是日本研究杜甫的专家,他的诗风像老杜一样古朴典雅。字句锤炼,像杜诗一样谨严响亮。诗的技巧和风格、内含、意旨,充满了对中国历史文物和新中国的友情。首联赞誉“英雄”,和杜甫诗中的“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指唐太宗的“开国业”。“密勿”是机要邃密,唐人称枢密要员为“密勿之臣”,他们与皇帝商讨军国大事为“密勿之言”。因为杜甫在关于昭陵的两首诗中,对贞观及天宝时期的盛衰,作了对比的褒贬。如称赞贞观间“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就是关乎纳谏、求贤等的治国要道。故而吉川先生将杜诗称作“密勿”之诗。頷联是写昭陵景物。“绝巘”指九嵏山主峰,峰高1188米,山势突兀,孤耸回绝。明人赵崡游此山,适值雨后新晴,所以有“众山忽破碎,突兀一峰青”之句。而吉川先生所见的九嵏山,却是隐现在浮云之中的情景。其曰“云光閟”者,仿若隔帘看美人,愈见绰约多姿。“层巅”指围绕主峰的山峦,“风籁移”是静中见动,动而有声。清人张鹏翮遥望九嵏山的诗句曰:“行人欲问昭陵事,尽在岚浮翠涌中”。“岚浮翠涌”亦是写动,然不如“风籁移”的动而协律,更为入微。颈联是赞美昭陵出土文物。“绣瓦”可指唐代特有的莲花瓦当,也可泛指各种精美的陶俑;“丰碑”指高大而精致的碑刻。尾联是歌颂新中国。“洪炉”指治化之功。杜甫诗中有“指挥安率土,荡涤抚洪炉”一句,就是对贞观之治的歌颂。吉川先生诗中的“洪炉净”,意谓政治清明而纯正。先生又特意锻炼出一个“复”字,点化出了新中国在经历了十年浩劫后,又正本清原,达到大治全新的崭新时期。这首诗也开创了咸阳诗词对外交往的先例。

泾阳县籍的知名作家白描,1996年曾经写过《我爱咸阳》的一首藏头诗:“我哭我笑思乡,爱在古园未己情。咸欢共舞归来,阳春伊始唱大风。”白庙先生创作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散文随笔以及影视作品等。长期在北京工作,远离家乡,当他在和咸阳籍作家、艺术家相聚之时由衷的吟出了这首富有家乡情味的爱家诗,成为众多咸阳诗词中第一首我爱咸阳的诗词。

兴平市的张过先生曾发起成立中国楹联协会,先后出版楹联专著15部,发表有关楹联文章600多篇,是有突出贡献的全国联坛 “十老”、“十杰”、“十秀”之一。曾经以兴平市楹联协会的名义和阜寨乡人民政府共同筹备“全国首家乡镇楹联一条街”活动,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为推动诗词楹联创作、宣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咸阳有一大批老年同志坚持诗人的正义、正直、正向,坚守诗坛的冷静,执著、虔诚,坚持我写我心,我歌我语,十多年地默默奉献。1988年,咸阳市老年书画诗词研究会成立,自觉承担起组织我市老年诗词爱好者学习、创作古体诗词的义务,主办了《咸阳诗词》,出版了两辑《咸阳诗词汇编》和上下两册的《咸阳诗词评论集》。长武、彬县、旬邑、乾县、礼泉、武功等县区纷纷建立了老年诗词组织。旬邑县定期出版诗词刊物《豳风》,长武汇编了《长武诗词选》、兴平出版了《诗咏兴平》、《七友文选》等。这些诗词以清新的诗风和大胆的表现与那些旧体的韵律格式相碰撞又相统一,为当下古体诗词的落寞燃起了希望和激情。

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只要紧贴时代的脉搏,古体诗也能容纳、消化新时代的生动语言和主旋律。《咸阳诗词》走过了20多年,100多期的《咸阳诗词》刊登过万首诗词,吟咏了有在田野静心耕耘的农民,有热爱故土故乡的游子,有婉转缠绵的醉梦,有生机盎然的城乡,有喜庆丰收的田野,有书声琅琅的校园......如此等等,诗词的触角直抵社会各个角落甚至人的心灵。

现实中的咸阳诗词,创作队伍开始壮大,专业性的县作协、市作协和社会团体组织活动经常。诗词阵地扩大。县区多有文联主办的文艺刊物,为诗词作者提供方便,许多作家已出版过自己的诗词专集,成绩可贺可喜。但还存在着普及难、发展难、提高难、宣传难等问题,影响面有限,没有形成很大的气候。许多诗词爱好者还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创作水平受限制。研究会的组织力量,刊物的编辑质量都应该加强和提高。现在出刊已过百期,正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时候,我只能暗暗加油——再接再厉。(请勿转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16743/

由《咸阳诗词》说咸阳诗词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