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借书漫谈

2014-11-25 08:56 作者:澹泊静士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借书漫谈

(赵沛庆)

我走到书橱前,去查找朋友写的一本书,不经意看到借文忠兄的那本书尚未送还,便引起了此文话题。

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患疾在城里做了手术。手术前,他买了一部《三国演义》,以备在住院时,打发难熬的养病日子。父亲病愈出院后,把《三国演义》拿回家。我见到后十分高兴,我家有了第一本藏书。我翻过目录,便看了起来,识字不多,又满篇之乎、者、也,真的看不懂,只得欣赏前面的人物画像,依稀知道了书中有张角、孔明、赵云等人的故事

“藏”书藏不住。亲戚邻里知道了我家有书,便来借阅,凡来借书的,母亲没有拒绝过。到我小学毕业时,《三国演义》的下部已不知去向。也许是借者早已遗忘了。我想,倘若转借他人,也该有人来借上部。后来,这事也就不想了。

读初一那年寒假,我到城里串亲,在书店买了一部《西游记》,分上,中,下三册。拿回家后,母亲没有责备我乱花钱。我对这部书十分珍惜,立即包上书皮,心里盘算:一定要好好保存。那时虽对篇首,篇中的诗词不甚明白,但对书中的故事情节还能看懂。在这个假期,我看完了《西游记》,致使寒假作业没有完成,后来,遭到老师的责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开学后,我的同桌明瑞问我有没有书,我说有部《西游记》,他兴奋地说:周日回家快拿来借我,我正愁着借不到呢!同桌好友的要求,我是乐意满足的。过了几天便把《西游记》带到学校。明瑞是走读生。放学把《西游记》带回家看。

明瑞嗜好看书,他看的书比我多。可他看书太入痴。一次上语文课,他把书藏进桌箱里偷看起来。老师发现他了他的异常,喊了一声他的名字,大家都回头看他,他也毫无察觉。我用脚踢了他一下,他索性若无其事地把脚缩了回去。老师又大吼了一声,他还是没有听见,完全沉浸于“悟空与二郎斗法”中。老师三步并成两步,跨到他桌旁,猛然把书掠走,转身投入火炉。当时,我的心被刺了一下,可怜我的《西游记》!乘老师转身上讲台时,机灵勇为的治国,刹那间从火炉中取出。我暗自庆幸,感谢治国的“救书”行动,使我的书大难不死。下课后,治国把书还给我。因炉中牛粪火不旺,除了书皮被烧焦外,书页的边端镶上了黑边。

这部书不停地传借,我们班喜欢看书的,都看过它。

初中毕业后,这部书被外乡一个同学的朋友借去,多年没有归还。我曾间接地催书,仍然没有结果。现在我常想,这部书是否还存在于世?只要存在,我就觉得欣慰,它终究是人们精神的食粮,我珍的朋友。

少年时期,家境条件不好,买的书也屈指可数,这些书被借出后,还者甚少,大部分不知去向,虽有失意,我却不觉有太多惋惜。只有山哥送给我的两本《唐代诗歌》,使我常常思念

一次书店到单位售书,我买了一本《三侠五义》,准备退休闲适后,用以消遣。离岗后的一天,我翻箱倒柜,把可能放书的地方全找遍,也不见踪影,便问妻子,妻子说,谁借去早已忘记了。无奈,只得借别人的盗版本阅览。

在参加师范大学函大后本招生考试前,我四处寻找校方指定版本的复习资料,从同事那借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套四本。临近考期,才看完两本多。考试后我未还同事,打算以后有空时读完,这套书就放在我处。后来同事调离,见面的机会不多了。有时见到,书不在手;也有时遇上他,又没有还书的机会。

二十年以后,我又遇到这位同事。见他面色苍白,消瘦了许多,听说他患病做了手术。过了几天,我去他家探望,当然不能忘还书。他见我来访,十分高兴,滔滔不绝地说起他诊病,治疗的经过,又询问我近年来的一些情况。

两个多月后,我的这位同事突然英年早逝。我心里非常难过,含泪吊唁他时,久久地凝视他的遗容,心里说:朋友,再见吧!倐尔,想起还书的事,如果至今不还,将是我永远的遗憾。

清代学者金缨云:“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法国哲人笛卡尔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没有几本好书,如果你喜欢,尽管来取,阅后尽量还给我;我也尽量把借来的书,还给主人。

2014年11月25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10588/

借书漫谈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