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沧浪亭游踪散记

2014-11-18 21:56 作者:苏州叶老师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沧浪亭游踪散记

苏州文庙古柏探出黄色围墙,一团团凝重的苍翠。

几位老人在“沧浪之水”边垂钓,金黄色的诱饵,空荡荡的水盆。我突然想到,三百年前,沈复和芸娘也在这里栖息。一个中秋,沈复记述:“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我有幸,与他们所见的沧浪亭,在结构布局上相差不大。

对岸的观鱼亭、面水轩和复廊,是苏州园林唯一不入园就能欣赏到的美景。40年前,我在水边嬉闹。30年前,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骑车路过这里,放慢速度,或索性停下,只为看一眼园子外景以及波光倒影。

跨过石桥,我脑海里留存的童年模糊记忆

过桥,碑廊、古木、叠石,次第展开,心沉静下来。绕过面水轩,我踱步在复廊临水一侧,外廊随黄石假山高低起伏。对岸,红衣钓鱼老人抬头望了我一眼,此时,我成为他的风景。“共知心似水,安见我非鱼。”观鱼亭这副对联,我默默吟诵几遍,微笑离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个顽皮的孩子,刚学会走路,跌跌撞撞扑向闲吟亭的柱子,年轻爸连忙抱起,一字一句地将对联念给孩子听:“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我跟着默诵一遍,便觉有风从观鱼亭处吹来,要是这风生在莲花开时的时节,那该有多舒爽。

上台阶,过叠石,绕古树,眼前就是土丘之巅的沧浪亭。俞樾题写了“沧浪亭”三个大字,还录下“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柱联。

石柱粗糙、暗黄、冰冷,我来回抚摸,时光从手掌间沙沙流逝。转了个身,柱联的背后,藏有另一联:“君见沧浪亭依旧,帝王将相具成烟。” 吴地多才子,寻常巷陌里隐藏琴棋书画高人。依靠沧浪亭这样的艺术精品,苏州文脉得以延续,世俗转眼都成烟云。

下得小丘,径直走到最东南的闻妙香室。再想往南,无奈庭院深锁。

萧瑟小花园,桂花已谢,一阵风吹过,花窗上方稀疏树叶扑簌簌往下掉,几缕阳光也随之抖动。

园林的兴衰,与时局相映衬,90多年前,颜文樑在修复沧浪亭的同时,在园东新建了美术专科学校,希腊柱廊式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放宽时间的界限,能够长久留存的恐怕只是风月山水了。

主体建筑明道堂,以前曾为看戏场所,堂前金砖铺就大天井。我沿着东西两侧长廊走个来回,疏密有致,风卷云舒。 一位老人坐在明道堂宽阔门槛上,喝一口自带的绿茶,不紧不慢,昂首朝南,享受阳光。

我登上看山楼,一位小伙子裹着羽绒服站立着看书。看山楼以及楼下的印心石屋是清末江苏巡抚陶澍的杰作。我闭上眼,想象当时的景象:东南望见肥沃的南园田畴,西南隐约可见石湖周围诸峰。

下楼,在曲径与石竹之间寻找诗意,翠玲珑一厅三折,各种姿态的竹透过形态迥异的花窗映入我眼帘。苏州园林中“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就是这虚怀之竹。沧浪亭的竹,或成林、或结丛,时而密匝,时而疏朗,却别饶风致。

转出翠玲珑,向北来到五百名贤祠。先贤的懿言懿行,应该成为我们的榜样。贤士由周朝至清末,季札、伍子胥、董仲舒、李白、白居易、欧阳修、文天祥、王世贞等等都在。顾炎武的碑在西侧下端,上书四句赞词:一代大儒,学贯天人。我心头一动,想起一副对联,高挂在昆山千灯顾炎武故居内:“莫放秋佳日过,最难风故人来。”

沧浪亭是一本书。园林和书一样,它不会主动呈现,更不会献媚。但是,进入了、品味了、感悟了,心中也有了触动。日的阳光很好,高大的朴树已经落尽树叶,枝干直刺天空,一动不动,等待春天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08995/

沧浪亭游踪散记的评论 (共 9 条)

  • 荷塘月色
  • 心静如水
  • 我本豺狼
  • 读书不求甚解
  • 晓晓
    晓晓 推荐阅读并说 绕过面水轩,我踱步在复廊临水一侧,外廊随黄石假山高低起伏。对岸,红衣钓鱼老人抬头望了我一眼,此时,我成为他的风景。问好作者!
  • 三水散人

    三水散人江浙名言,沧浪之水,闲云野鹤之意境。假山曲水,藤萝披翠。清风明月几钱,四万取之无怨。好散!推!

    赞(1)回复
  • 风清云淡

    风清云淡写作快乐,冬安,静好!

    赞(1)回复
  • 海虹

    海虹拜读,问候文友,欢迎来我的空间踩踩!

    赞(0)回复
  • 海虹

    海虹拜读,问候文友,欢迎来我的空间踩踩!

    赞(1)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