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被“架空”的中国人

2014-11-17 10:59 作者:仲夏春梦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欢迎阅读作者更多的时评、杂文散文诗歌小说文章,请进入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u/

都说时下国人迷惘、惆怅、郁闷、忐忑,其实这都是心理暗示——说明我们古老的农业国度在经过经济大国崛起的心路历程中,在喧嚣浮躁的背后还有思想者的沉思和对时代的“反嚼”。因为物质嚣张的欲望代替不了精神的萎靡和困顿,我们总需在精神的充盈中徒步人生。不用去阔谈政治,政治是政客的玩物,国人绝大多数只是“看客”,不管你认不认同;也不用去撩拨国民孱弱的血性,不客气地说,由于你我骨子里几千年的奴性,又岂是一时能撩拨?阿 Q 与时代同行,阿 Q 能让我们止息纷扰的焦虑,能陷入甜蜜的自慰;“精神胜利法”能使我们意淫浮华年头,在虚拟的网络中获得生存状态的满足

我用“架空”一词来探析时下国人的人生形态和生存之状态,是冒了很大的风险。“架空”语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今研覈至论,渊乎有味,非游言架空之徒,喜未尝不至抃也。” 架空据词典的解释原指房屋、器物下面用柱子等撑住而离开地面,比喻没有基础或者没有实际的根据的东西。怪哉!我泱泱中华大国,地大而物博,文明之璀璨又岂是番邦异域蛮族能相媲?被“架空”的中国人一说恐怕遭千夫所指,人神唾骂!骂就骂吧,口诛笔伐或许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从“架空”的迷惘中找到郁闷和忐忑的端倪,引发一些思考,卷起一丝涟漪。

其实网络文学倒成了当代“架空”领域的先驱,架空和半架空,完全架空小说潮涌风起,架空历史、架空思维、架空文明、架空科学,不一而足。架空似乎已凌驾于一切时髦和新鲜事物之上,万事万物只要一“架空”,玄之又玄,皆为讳莫高深。于是乎,发展也好,改革也罢,只要一架空,凡夫俗子都可趋之若鹜,评判国是,探讨人生,言辞切切,义愤填膺。只不过,我并不纠结于此,一言蔽之,现代社会架空的究竟——它既不高深,也不用避讳,因为架空就确乎在我们的周围:在你彷徨无措的窘迫,在你焦虑不安的惆怅,在你内心恶与善的狰狞,在你百感交集的抑郁瞬间……

我们局促不安感从何而来?为什么幸福指数总在“欲说还休”?为什么随着小康的步伐我们无所适从?为什么传媒在针砭时弊“犹抱琵琶半遮面”?当然这些诘问,或许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文化人的呓。因为绝大多数的国人,不用“独醒”,更不用在“众人皆醉”这不合时宜的年头,“皆醉”未尝不是消遣人生的自足状态。中国有一句俗话叫“眼不见心不烦”,既是随了大众的“睡意惺忪”,生活自是减少诸多烦恼。双眼一闭,双耳一塞,没了烦心之事,没了绕耳的社会的颤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但是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于我如浮云”?更多的国人是随了潮流,随了盲从,既然我不能改变环境,那最高明的作法自是适应环境,这好像正是应了“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想想也是,一个人有多大力量,尤其是一小老百姓人微言轻,要不就是一小知识分子发发牢骚,借以宣泄心中的不良情绪。黎明时分还得用清水洗了倦容,洗去不快和郁闷,因为生活还得继续。平是平庸了点,总比失去生活的安定更令我们这些普通人眷念生活的平庸。谁希望自己处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除非是穷途末路,亦或是迷恋从动乱中捞得动乱的成果。

“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人从老祖宗那儿承袭的“入世 ”的积极,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成为推动国人竞相贩卖灵魂,巧取豪夺的“成功基因”。道理很粗浅,“学而优”就可“则仕”,就可做官,就可颐指气使号令别人,就可进入社会“精英集团”,就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莫要巧言令色,“人民的公仆”内涵真正是什么?架空,我还是用这一个词语,它已被诸多的社会不良现象和不良情绪架空。尽管我们的国家在日新月异强势崛起,尽管我们的口袋在悄然间渐渐鼓胀,这是历史发展使然,而历史用伟人的话来说是“人民创造”,并不是“公仆”公而忘私的恩惠。相反,历史发展创造的成果,这块硕大丰腴无比的蛋糕在分配的过程中,矛盾丛生,这一点主宰分配的“大公仆”已意识到其严重程度。中国人在分蛋糕的问题上从来就有个“认知缺陷”——“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国人有了郁闷,有了忐忑,心理有了阴影。可是中国人还有一个优良的遗传分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既是现代“王侯将相”可舍义取利,追逐财利,寻常百姓何尝不可?难道只许州官放火,于是全民奋战投入到这场追名逐利的角斗场中。所以不用慨叹世风沦落,不用质疑社会的文明进步,历史是退不回去的,它必将带着浮华和创伤向前滚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但是话说回来,也有一些不安于“地火运行”的知识分子,不恪守做个“诚实”文化人的本份,非要伸张,非要呼唤什么社会正义,启蒙改革家。这样我们听到一些微弱但却震聋发聩的低沉的呐喊:黄东涛、郑汉根之《棒喝中国》;宋晓军、王小东、宋强、黄纪苏与刘仰之《中国不高兴》;张鸣之《中国心绞痛》;梁晓声之《郁闷中国人》、《忐忑中国》、《中国人,你缺了什么》等等。读了这些书,你会顿感当代文化人,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你会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我们时下国人的生存状态。其实古人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文化人自个的“淡泊”、“致远” 就尚可满足作为文人的矫情,何必一定要扰人清梦呢?这或许就是文化人的宿命和“天下兴亡,比夫有责”的担当。架空的国人之精神、郁闷之精神、忐忑之精神,有一些释怀,有一些坦然,不致“抑郁成疾”。

被“架空”的中国人,国人到底被架空了什么?我认为当下国人的迷茫,无所适从感,焦虑、抑郁愤懑——被“架空”的是国人的精神。至于怎样被架空,前面已有赘述。从更深的层次讲,“架空”的又岂止是国人的精神?我们厚重的历史人文、我们的思维、我们生活中的林林种种——有多少不接地气,有多少匪夷所思!“中国需要思想家和新思想,他们的涌现,是我们精神的天空,星空灿烂!”被“架空”的中国人之精神脊梁,又怎能是一种新思想,一群思想家就可使“麦田守望者”的精神天空“星空灿烂”啊!但有总比一点希望都没有要强,至少我们还可学学阿Q,又未尝不是一种“精神的胜利”,事实是我们中的大多数同类俨然就是以阿Q自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08642/

被“架空”的中国人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