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月的心情

2014-11-04 16:27 作者:对酒当歌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五月的心情

一转眼到了五月中旬。

的五月正是莺飞草长的季节,在熬过了一个阴沉湿冷的天后终于告别了寒冷,脱掉了厚重。城市里街上的人们身着各式各样的衣服,长袖的短袖的、厚的薄的。美女们已经急不可耐地亮出了婀娜多姿的夏装。眼前的风景让你对季节的判断游离在春夏之间。管他呢!反正已经告别寒冷的桎梏现在有的只是温暖抑或炎热,可以尽情的舒展腰身,沐浴阳光。

城市里除了衣着的改变在宣告季节的变换外,其它似乎没有丝毫的变化。身边拥挤的人群、因塞车而走走停停的汽车、头顶两侧让人窒息的高楼耸立、周遭的喧闹、明知混浊而不得不呼吸的空气…。人们在用自己的忙碌描绘着这里的繁华和枯燥,其实他们绝大多数总是行走在几点连接成的并不复杂的网上。我不是也一样吗!每天穿过熟悉的街道上班、回家,重复着公式一样的生活。突然意识到自己此时对城市的厌倦,情绪有些消极,但这是无法改变的存在。城市里的人们谁都有自己忙碌的理由,不是吗!

暂时的逃避无可厚非,我选择了回去并不遥远的乡下老家。

虽然回去间隔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每次回去都是为看一眼年老多病的父母,匆匆去来,以至于无暇盼顾其他。此时客居闹市的我不自觉回忆起多年前的乡村景象,那样一些久违的画卷出现在我脑海,而时光荏苒使它们越来越模糊了、抽象了。是的,我就要把它们忘了,这使我心里极不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路上我都在不自觉地,不停地搜索着沿路的图画。与其说我是在欣赏这一路的春末夏初田园风光不如说我在寻找和回忆构成我就快忘记了的那些农耕图的点滴元素。思绪在随着汽车的奔跑而游动,也在现实与回忆之间飘忽…。慢慢地二三十年前的那些场景渐渐地回来了、渐渐地清晰了、画面也渐渐地丰满了:

那是一个还未入学堂的顽童第一次下到田间学插秧的场景,一家人在稻田里劳作着,有的在插秧、有的在挑运、有的在散秧,唯独他不知在哪里野够了偏偏跑到这里来凑热闹。

“我也来插秧!”。

也许是玩伴们不见了、也许是觉得插秧很有趣、也许是看到大人们在田里比赛速度的刺激,在丝毫没有考虑后果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提出了这个让一家人吃惊的要求。一个天天玩到吃饭都要派人四处呼喊寻找的顽童来得这么突然以至于大家不知道怎么回答。

“去去,昨天在哪里玩今天还上哪儿去!”哥哥拒绝了。

“让他下来,不小了!”姐姐排行老大说话算数,答应了。

他卷起裤腿不由分说下到水田里,被夹在一排人中间只要他插四棵秧随着大家走。在几分新鲜劲儿过后他才知道插秧是个既要技术又要耐力的农活,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大家劈劈啪啪的插秧声音已经离他远去,留下的是身边两旁插好的绿油油的秧苗还有身后长长的一片空白的水田,象个巷子。走出去不干了肯定不行,毕竟只有一排四棵秧苗说出去丢人,只好咬牙坚持。四五十米长的水田简直是难耐的煎熬,一两个小时的面朝泥水背朝天让他体会到大人“小孩儿无腰”的说法多么可笑。第一次学习插秧以勉强完成结束,没有人评价插的好坏,倒是能坚持下来得到父亲的认可。

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笑了,那就是我三十多年前的亲身经历。

离中午还有一两个小时我停下车,到家了。屋里没有人,门也只是虚掩着,我知道老父一定是在田间地头侍弄 。 年愈古稀的他是离不开这片土地的,在我的再三劝阻下才不得不停止大面积的栽种。现在就剩几块小菜地了,其余都予他人或者任其荒芜。我漫步来到田间,远远地看见他瘦削的身体在俯身劳作。马上他也看到了我,于是停止了手上的活计站着等我。到了跟前他已收拾好了家什,他见到我时的欣喜胜过了任何问候的话语。我说四处走走,他走在我前面,我们边走边聊我也边回忆,继续寻找那些记忆中的场景。

后的乡间小路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小草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微风习习,空气清新。耳畔有蛙声和不知名的虫鸣,远处有叫和工厂机器低沉的声音。天空碧蓝,偶尔几朵白云掠过,不远处村子里并不茂密的樟树足以让人倍感绿意盎然。身处其中顿感心旷神怡,俨然就是我的心灵驿站,不禁暗想:回来真好!

说话间我们走到了一大片空地,杂草丛生,凹凸不平,上面布满着车辙、牛脚印;杂草浓密,低洼处还有积水。

“哦,这不是那时的稻场吗!”我不禁说。

“早就没有人收拾了,没有用了!”我听着父亲的叹息却仍然回想着那时的一幅农忙图:

雨过天晴,稻场还没有干透时各家各户就会来到这里清除杂草,整平场地,撒上一层草木灰然后牵上牛拉起大石滚在场地转圈。压实的稻场干透以后平整结实是最好的打晒地,大而平整敞亮的一片阔地当然更是孩子们嬉闹的乐园。然而这还不是稻场热闹的主题。在那个刚刚告别了大锅饭,告别了家庭成分之争也告别了饥饿的年代,大家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了自己承包的土地上。不知疲倦地春耕秋播、除草施肥、引水灌溉;田野里到处是挥汗如雨的身影、到处是吆喝耕牛的声音、到处是挑担时低回的号子。大半年的辛勤耕作带来的是秋天收获的喜悦,田埂上摆满了捆好的稻子、挑稻子的人穿梭在窄窄的田埂上、稻田里妇孺孩子还在捡拾捆漏的稻穗…,所有的成果都要汇集到这片稻场上。挑来的稻子要集中堆成垛盖好防雨,等到收割都完成后晴天时再来集中打晒。全村的稻子都往这里汇集,稻场周围的垛子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气喘吁吁的人们会驻脚下来议论品评,说的都是比稻穗谁家的饱满、谁家的稻种更好产量更高、谁家的更好管理侍弄;年青力壮的忙里偷闲在宽整的场子里角力看看谁家的稻捆更重、不停地用扦担往高高的垛子上抛送着稻捆;当然少不了孩子们在场子里追逐跑跳,欢笑声不断;送茶水的主妇们脸上都挂着舒心的笑容,整个稻场也就活了起来。

眼前的场子却是如此,虽然没有到收获的季节,破败杂乱足以说明它早已被忘掉和抛弃,看来它很久都没有承载丰收的快乐了!

“村子里已经没有什么人了,都出去了!”

老父的话提醒了我。穿过稻场我们来到了儿时居住的砖瓦房所在的村落,村子已经没有了那时的热闹,拆的、垮的一片狼藉只剩下几家孤独的留守户了。大家都把房子搬到了柏油马路旁,也占去了许多的耕地。村子里确实人烟稀少,儿时的伙伴一个都看不见了,每次回来也只能见到十几个已入暮年的老人。站在这无数次进入我乡的老村庄,看看眼前的寂静萧瑟,我不禁想或许这是记载岁月变迁的特殊方式…。

村前村后的池塘是只能用乡音方言才能叫得出名字的,多少年前父老乡亲们那么细心地管持着这些池塘。有的是专门供洗衣服的、有的是可以供吃水的、有的是专门防旱的、有的是涮马桶的;有的里面可以种上莲藕,夏天满塘的荷叶荷花荷香;有的什么也没有种,池塘水清澈见底,小鱼儿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一幅“碧穹卧底,游鱼戏云”的景象。这些星罗棋布的池塘高低错落无声地哺育着全村老少,一块块水田和一条条沟渠连接着它们。村民们都清楚知道每一方池塘的功用:吃水的绝对不敢在里面洗衣服,洗衣服的肯定不会涮马桶,地势最高最大的池塘是备用于防旱的,放水的闸口谁也不敢乱动。这些规矩唯一可以例外的就是儿时的我们,每一口池塘里都有过我们戏水时的欢闹。

我们是离不开这些池塘的,村民们也是最懂这些池塘的。每年的天,一年中最闲暇的时候,大人们会把其中的一些抽干水,清除日久沉积下来的淤泥,加固周围的塘埂,再还原满满一池塘的清水,放养一些鱼苗。于是抛去了污垢的池塘又活了起来,春天来临的时候塘埂上的垂柳又绿了,鱼儿又开始了欢快的游动。清除出来的淤泥分散到水田里成了最好的沃土滋养着庄稼。

儿时的村庄已经不复存在了,站在废墟上我还在回想那些印在记忆深处的童年生活。走在田埂上齐腰高的野草,一脚宽的土埂子这都不是那时的样子。多少次我牵着村子里最大最壮的水牛在这条田埂上吃草,现在却只有一脚宽,想走稳当要试探着下脚。那时的田埂上是不会有这样疯长的野草的,人们会给所有的田埂“剃成光头”,把铲起来粘着一薄层表土的草皮收集起来,堆成一个个小堆,中间放些稻草点火后用草皮封闭,烟熏后腐烂一段时间就成了沤好的农家肥了。绿油油的田野中间穿插着光亮的田埂,田埂上摆着星星点点的草皮堆那样的图画现在看不到了。

我和老父走走停停说说不觉已近中午了,他摘了些菜后我们回去准备午饭。

中午的饭菜简单而奢侈,简单是因为土豆、小白菜、辣椒等都是老父种的,没有鱼肉只有小炒,也没有煎煮炖熬。奢侈是因为没有化肥的催生农药的除虫,这些在城市里都只能奢望。我慢慢品味着久违的美味,仿佛咀嚼着三十年前的生活。

午休时我准备小憩一会,躺下后却睡不了。回来是想暂避城市的喧嚣,为了找寻往昔的记忆,午饭前的短暂漫步显然是不够的。几个辗转后我终于躺不住了,洗把脸顺手带上顶草帽我独自出来了。我时而驻足时而快步地走在故乡的田埂上,急切地端详着这片那么亲切熟悉而现在却如此陌生的土地。我理不清自己的思绪所以走走停停,我看不懂眼前的景象所以快步移动。不经意间我走过了村子的前前后后,穿过了纵横交错的田埂小道,看遍了每一块水田和每一个池塘。终于我停下了脚步。我已经找不到梦里儿时的家乡了,且不说风雨蚕食后残存的稻场,已经是农忙季节的时候却很少看到劳作的身影,大片的稻田荒芜而杂草丛生,就连那些曾经滋润着我们生活的池塘也快要死去了。村旁的池塘已经填满了淤泥和垃圾,漂浮的白色工业品和浅而污浊的水昭示着苟延残喘,其它的池塘也都已垂垂老去,长年的失修与沟渠一同淤塞,坍塌残破的塘埂支撑不了这一水的生命,周围看不到随风飘拂的杨柳。放眼环顾几块庄稼孤独地散布在满眼的杂草里,远远地现出微弱可怜的绿色。我不相信这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我认不出她了,不是岁月的迁延让我世故,不是见够了大江大河高山巨峰让我忘本,这里是我的根,我怎敢有一丝的不敬…!?

怅然若失,我站在风里迈不出脚步,不觉老父已走到了我跟前,我们半晌不语。此时才明白为什么我一次次的劝阻老父却还要固执地坚守,他对这片土地何只我这样地熟悉和依恋。

“现在都不愿意在家里耕种了,即便少有的不出去打工的也不种了,都荒芜了!”父亲继续说着。

“要打工挣钱,年轻人都出去了。有的丢下孩子让老人带着,有的把孩子带在身边四处奔波。后村的两个孩儿书读的很好呀!也出去了, 十几岁正是读书的年纪。不培养孩子读书了,挣不了还要花呀!”我听着无语。

“出去有几个能赚钱的,有点钱过年回来也都大手大脚地花,有的干脆就输了!”父亲的话一点点在印证着我看到的一切。

夕阳西下看不到归耕的身影,独自坐在家门口看着如火的残霞不知到想些什么。

是啊!如今已是“农村城镇化”,我不该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刻意去寻找那时的生活,去找那简单的耕作,那无异于要时光倒流,时代退步。而内心深处不禁怀恋这里给予我的一切。那第一次插秧后的顽童对收获前艰辛耕耘的体会远远胜过城里孩子读一百遍《悯农》;父辈们日复一日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动把吃苦耐劳的精神注入了他的血液;看到日操持历尽艰辛也要供孩子读书的父母他知道怎么才能报答;在这里他同父辈们一起享受着简单真实的快乐,体会耕耘的过程也幸福着收获的幸福;他在这里学会了人生该怎样起步、学会了面对生活的态度、学会了呵护亲情、学会了体谅艰辛…。这里赐予了他一辈子享用不尽的人生财富。

土地,离开了她我们来自哪里?

土地,最常见却又最为人忽视!

是啊!如今人们习惯了用钱来计量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地最为关注的GDP用每年不断的递增在展示着繁荣;城市里股票指数涨跌、曲线升降在牵动着几亿人的神经;靠近城市的土地动辄上百万的每亩身价生动地诠释着何谓寸土寸金。土地哺育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后现在已经用钱分出了三六九等,现代文明似乎已经不再需要它为我们提供粮食和衣物,因为在我们眼里这些对GDP的增长和那些指数和曲线的爬升而言作用微乎其微。农民,这片土地的主人也用这样的方式计量着每亩的产出。他们很多已经不屑于在这里挥汗耕耘,认为这是最没有出息的选择。他们宁愿在工棚里栖身、涵洞和桥下露宿;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工厂里、矿山上、修桥建房的工地上、脚手架的高空里、城市的角落里;他们吃着清汤寡水的大锅饭菜,就着自来水龙头喝水;他们穿着灰色破旧的工作服、裹满泥灰的鞋子在太阳下日复一日地重复粗重简单的体力活;他们走在城市的大街上,乘坐公共汽车时总会招来异样的眼神甚至不屑的话语。他们离开了家,留下父母丢下孩子,也疏远了亲情。他们不假思索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因为这片土地留不住他们,而那些城市容不下他们。他们就这样过着“城市候鸟”的生活。

如果今天我们还在这片土地上重复着二三十年前的简单生产,那样无异于历史的后退。而没有办法让它焕发新的活力却选择漠视与放弃是最大的忘本。我们可以用钱来计量这片土地的产出,可以不满足于曾有的简单索取,而可以有那么多办法去改变改造她,唯独我们没有权力抛弃她。

这片土地给予我们的岂止那一亩多少粮食能换多少钱,她给予我们的是无法计算的…。

在这里坚守了一辈子的老人们不该还要如此承担,离开父母亲情呵护的孩子心理会留下怎样的阴影,正当年少却远离学堂以后的路该如何继续,而所有这些该如何计算与考量!这些不得不触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打工挣钱怎么可以成为生活的全部,这难道不是舍本逐末!此时我想起池莉的一句话“生活的最终目的其实是生活本身”。我隐约可以想象在这条不归路上前行的“80后”茫然的眼神,不愿想像富士康那令人心痛本不该发生的“十三连跳”。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片土地上有所作为!

我独自坐了很久,看着夕阳余晖在逐渐消逝,如幕的夜色盖了下来,布谷鸟的声声催耕还是依旧叫着,而我却体会不到上午刚到家时的闲适。我不是想暂避城市的喧嚣才回的吗!我本不该在此伤春悲秋的,而梅雨季节将要来临的沉闷却让我轻松不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05476/

五月的心情的评论 (共 7 条)

  • 晓晓
    晓晓 推荐阅读并说 天空碧蓝,偶尔几朵白云掠过,不远处村子里并不茂密的樟树足以让人倍感绿意盎然。身处其中顿感心旷神怡,俨然就是我的心灵驿站,不禁暗想:回来真好!土地,父老乡亲,曾经儿时的记忆,我们可以不满足曾经的简单索取,唯独没有权利抛弃它。问好作者!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 浪淘沙

    浪淘沙喜欢这样有深度的文字!推荐阅读!问好文友!

    赞(1)回复
  • 草木白雪

    草木白雪推荐阅读问好作者!散文网写作愉快!

    赞(0)回复
  • 钓雪无痕

    钓雪无痕拜谢楼主 经典美文!

    赞(0)回复
  • 蒿草兰梦

    蒿草兰梦欣赏好文!推荐阅读

    赞(0)回复
  • 子衣若荷

    子衣若荷推荐阅读!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