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快乐走绵竹

2014-10-23 12:08 作者:石剑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快乐走绵竹

石鉴明(绵阳)

人生注定有痛苦幸福忧愁和快乐,失落和得意,沉闷与开心,哭哭笑笑,生生死死。我想,与其忧忧愁愁过日子,不如开开心心每一天。本人早就想通了,看淡了。退休后,我自由自在,终于迎来了“夕阳红”。

最近,德阳市荣获“中国散文之乡”桂冠,应大海先生之邀,我填了一《金缕曲》在授牌座谈会上献丑,并在《人民网》和《中国散文网》发出。现又收到德阳市散文学会的短信,约写点东西。写什么呢?以前我多次去德阳,曾经发表过《三星堆怀古》、《初识玄珠湖》、《想念二重》、《汉旺不屈》、《趣话三井》等小文。这次再和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石英前辈、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张立华,四川省散文学会会长卢子贵先生,及何开四、徐康、海、杨泽明、伍松桥等大家一起参观采风,他们肯定有精品大作品问世。我这个才疏学浅的同路人,还敢提笔么?真有点提心吊胆。

不过,好在德阳市的朋友说是要出一个专集。我斗胆写一点东西,可能混在其中,也许不那么丢人现眼,说不定还可沾点光呢?那就试一试吧!

以什么为题呢?就以我填的《金缕曲》中的一句“快乐走绵竹”好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绵竹我也多次去过。记得第一次去,是198年,绵阳地区大学中专招生办公室借调我负责文考和宣传工作,我们两位同志去绵竹县中了解复习迎考情况。当时的绵竹县中很不错,不愧是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张栻的故里的高完中。当时,我并不知道张栻是绵竹人。去年,我有幸游览长沙岳麓书院和第一师范学院时才知道的。我不禁喜出望外,又一次感到四川人值得自豪。

众所周知,绵竹的年画是全世界闻名的。这次我们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年画村,参观琳琅满目的展览销售厅,真个是大开眼界。深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出一方有特色的文化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绵竹,以竹名县,因其“地滨绵水,多竹,故名”。绵竹古为蜀山氏地,西周时为蚕丛国的附庸邑。秦隶蜀郡,后隶广汉郡。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建县,辖今绵竹和今德阳两地。东汉中平五年(188年)刘焉领益州,将州治迁于绵竹。公元194年,因绵竹城火灾,刘焉才将州治迁往成都。1949年12月27日绵竹县人民政府建立,隶川西行署绵阳专区。1983年改属德阳市。1995年初,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绵竹西北部属龙门山地区,山峦重叠,山谷高深,植被垂直分布,适合各类竹的生长,因而竹资源相当丰富。杜甫当年在《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中这样写道:“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杜诗详注》云:“绵竹产汉州绵竹县之紫岩山”。 当然,绵竹仅为该地竹类之一种。“绵竹素善竹简之利”(《绵竹县乡土志.植物》)也就是说,这些竹子大多都可用来造纸:“竹可造纸者出西北山。曰慈竹,曰斑竹,曰龙竹,曰绵竹,曰白笳竹,曰荆竹,曰油竹,曰苦竹,曰山慈竹,曰刺竹,曰黑竹,曰黄竹,曰蓝天竹,曰凤尾竹,凡十五种。”十五种竹中,绵竹是该地的一大特产,属造纸的上好材料。绵竹纸产品种类有“白大纸、小化连、对方、勾边、卷连、净丹、茶纸、书纸、毛纸、火纸、二标纸、京果纸等” (《中国地方志集成 民国绵竹县志》)。“竹纸之利仰给者,数万家、犹不足,则仰为书籍,制为桃符,画为五彩。”有人说:“绵竹年画为什么这么出名呢,就是做年画的纸好嘛!” 这是绵竹年画得以产生、繁荣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当然,文化教育的发展更是其主因。清朝诗人李锡命写了一首《咏绵竹》的诗:“山程水陆货争呼,坐贾行商日图。济济真如绵竹茂,芳名不愧小成都。”

绵竹地处川西北要塞,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故而战乱频繁。三国时期,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偷渡阴平道江油关成功,进军蜀国,与诸葛瞻战于绵竹,瞻阵亡,其子诸葛尚亦“荷国重恩,策马冒阵而死”。诚为一门双忠,可歌可泣!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也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道教传说中“一人得道,鸡犬飞升”的神仙严君平是绵竹人。绵竹有福地之称。东汉道家二十四治,绵竹有三治(张道陵创五斗米道时的传教地之一)。北周道教类书《无上秘要》载,中国早期道教斋所全国的三十六靖庐,其中四川境内占三个,列为第一即绵竹庐(在今绵竹)。唐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记》则将绵竹列为天下名山第六十四福地。这里有与藏传佛教密宗关系密切的川西名寺祥符寺。三国辩才秦宓也是绵竹人。绵竹籍金榜题名的进士,宋代13人、明代8人、清代7人……这里儒释道三教汇合激荡。忠文化及以“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为代表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这里人才辈出,酿就了独特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绵竹年画。因而有一幅对联总结道:“忠臣孝子纲常地,大将真儒父母邦。”

“5.12”大地震曾经对绵竹市造成巨大破坏。特别是汉旺几乎全镇损坏。灾后重建,一座座新镇拔地而起,一排排新村如诗如画。我们参观绵竹市地震纪念馆时悲泪难禁。而后看到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又喜不自禁。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多么的威力无穷。而人类生命是那么渺小和脆弱。人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其自然。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对自然灾害的隐瞒是对人民和国家、民族的犯罪。那些贪官污吏,眼目中只有上司和金钱的“疯子”必定昙花一现,罪有应得!真正“以民为天”,为民服务的人,人民的心碑会永远铭记他们!

2014.10于绵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02464/

快乐走绵竹的评论 (共 9 条)

  • 荷塘月色
  • 晓晓
  • 心静如水
  • 醉死了算球
  • 雪儿
  • 我本豺狼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多么的威力无穷。而人类生命是那么渺小和脆弱。人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其自然......
  • 无不为之
    无不为之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
  • 弦琴雅致

    弦琴雅致欣赏朋友淡然的心境和对文学的挚爱,赞一个。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