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邂逅“皕书楼”

2014-10-17 10:12 作者:西湖雨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因为一些经历,一些挫折,盛气淡了,棱角没了,渐渐重拾自己的喜好,并沉醉其中,以至于感觉:天蓝了,心暖了,于是,喜欢躲在某一段时间,某一个地点,想念那些行走在生命中的微笑和静笃……——题记

来到这个城市,渐渐的发现,这里的水质很差,原来洁白的牙齿蒙上了锈色,随即买了饮水机,换了纯净水;又发现,这个地方的卫生也很差,路上很少看见环卫工人的忙碌,随即,把白色的衣裙换成了灰色;再次的发现就是治安也不太好,经常能看到拿着砖头和棍棒的场面……在越来越多的发现中,感觉自己越来越多的沉默像书中的故事情节一样深埋在每一个字里行间。

沿着僻静的小路,踩着夕阳最后的余晖,不知不觉来到了火车站,下意识的买了回家的车票,那时手机还很少,在街旁的公用电话亭打了电话,告诉妈妈:我想吃饺子了!还有一段时间上车,和这个城市做一场最后的道别吧!在站外,环视着街道两旁的建筑和行人,无论吆喝声还是匆匆的身影,感觉是那么的陌生,一种愧疚油然而生,放慢脚步,尽可能多留一些痕迹存在记忆里吧。

八年了,好像从没注意过这个城市的变化,骨子里的吝啬,让我很不情愿找一个好一点的词语来代替印象中的“粗俗”。所以对这个城市的叛逆,时时爆发在文字或随时打好的行囊中,甚至直抵车站。这样走着,看着,想回返时,拐角处三个字震撼了我:皕书楼!“清朝有个皕宋楼,口气不小啊”,心里想着,拨开淡紫色的风铃,走进这个书屋。书屋并排有三个隔断,每个隔断上方横木的宣纸上,从左往右用楷体写着:吟香,染秋,守拙。屋内人不多,摆放的书籍很整齐,我粗略的看了下,吟香栏大多是诗词类;静心栏大多是励志类,守拙栏大多是现代名家的作品。并且在名家栏的下面,有一个特殊的书橱,好像是一些自印的线装书。还没等仔细看来,一阵阵茶香飘来,才发现最里面楼梯旁,根雕的茶几后面,优雅的女主人正微笑着迎接我的到来,才知道这紫色风铃的作用,除了妆点主人的心境,也唤起她对来人的礼貌;女主人打量了我一番,引我走到“吟香”前,递给我一本《行走在宋代的城市》,然后又微笑着示意我上二楼,我犹豫的看了下表,又看了看手里的书,对文字的喜和对这本书的好奇,让我拾级而上,而二楼那群或看、或写、或评的场景,从此改写了我生命的旅程……

这本书,让我错过了回家的车,也让我认识了一个敢把小书屋起名“皕书楼”的女子,以及一群文风妖艳、情调迥异的“文字痴人”。更让我感受了破茧而出的疼痛,当用眼泪浇灌了心中的那片草地后,决定扎根这个城市的想法在一次次挣扎中终于如蝶飞出。

在“皕书楼”里,我迷恋小禅独特触角的文字,她的质感和棱角,让我感到微芒刺身,又觉得是一种诱惑和沉溺。我们谈论着她的“银碗盛雪”,互相玩笑着谁先做“煮字疗饥”的先驱;学着林语堂面对台下的学生,眼神迷离,缓缓开口:绅士的演讲,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然后是一片掌声,一阵唏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谈过了今人谈古人,论过了诗词,论红颜;由“落花犹似坠楼人”的绿珠说到石崇的“你不是细骨轻躯,哪得百粒珍珠”;赞许着王雱的睿智故事“獐边是鹿,鹿边是獐”。更多的是对“伤心桥下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遗憾和对“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的欢欣。

在以后的时光里,我时时怀想着这样一个场面:书林四壁,群坐书城,享受香茗散淡、墨香四溢的精神道场。

花绚烂,寒梅清欢,金蕊兀自嫣然,时序更迭中,二楼杯中的“老白菜”偶尔会被另一种馨香替代,你喜欢的拿铁,他喜欢的蓝山,而我依旧是星巴克家族到处都有的卡布基诺,杯中的氤氲,笔下的葳蕤,在每一个闲暇的午后,每一个霓虹的黄昏,我们汲着生活给予的豪情,描摹一朵云彩的形状,让它生出绮丽的花朵;我们引导一段故事启程,让主人翁的灵魂在笔端升华。

“皕书楼”成了我的精神佐餐。我已经习惯了与它相濡以沫的这场邂逅,相守的每一寸光阴里,心与心的默契,墨与茶的相融,生活中的这些遇见,是一路缘分的延续,远在他乡,遇见了该遇见的,不求深浅,只求珍惜,只求那份温暖灵魂的感动,“皕书楼”,就像三毛的那棵树,在邂逅的主菜单上,以永恒的姿势,一半在文字里安详,一半在心中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01055/

邂逅“皕书楼”的评论 (共 7 条)

  • 雪灵
  • 心静如水
  • 雪儿
  • 荷塘月色
  • 晓晓
  • 三角梅
  • 醉死了算球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