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界畔

2014-08-22 09:06 作者:颖骄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很久以前的一天,后天晴,我和小姑子去田地里照看新苗,走到一个小路口,刚好看见一个人,一手拿着斫镰,一手拉着刚刚砍下的枣树,那枣树已经有鸡蛋那么粗了,枝繁叶茂而且硕果累累,砍得非常可惜。

小姑子见状厉声问道:“砍我家的枣树干嘛,不是谁家的就不嫌可惜么?”

那人支支吾吾开脱搪塞着说:“以为是自己家的,觉得反正没用就砍了。”

另外一个过路村民走近一看笑着说:“主人还没言传,不管事,客人先搁不住,厉害得不行。”

我连忙解释说:“我经常不在家,还分不清界畔。”

我有时候还真分不清界畔,更分不清极不规则的地畔上的树的归属权。虽然我也是农村出身,但从小很少参与田地里的事物,农忙时,我也基本上是顶替伙夫的角色,偶尔搭把手而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时候甚至非常不屑于村巷里时常会上演的闹剧,两家为田地界畔,宅基界限的矛盾,先泼妇游街地指桑骂槐,后上升到跳跃对骂,互相揭短,最后拳脚相向,再最后不得已撕扯着要去找村长,都觉得自己占理,理直气壮地说:“去就去,谁怕谁?谁不去就不是人。”

这还算是好的,还有两家人,因为东家的孩子倒炉渣,滚落到了西家院畔下的菜园子里,两家孩子言语不和,发生冲突,最后大人介入,处理不当,西家母子俩合力将东家男主人用砖打成内伤,最后死于肠穿孔……当时我最多只有八九岁的样子,但至今仍然能记得死尸停放在西家很久要讨说法,每学期开学后的法纪教育大会或法院的宣判大会,西家的人都会准备一张炕席去看望陪刑的儿子,大家都说是那儿子顺一人揽罪了。

这是最早在我心灵里留下很深印痕的,由界畔之争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的重大刑事案件,深受教育,引以为戒,基本信奉,不要贪图一时口舌之利,而轻易让自己陷入不值当的是是非非中。

在煤矿子弟小学上学的时候,自从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早》后 ,很多同学用小刀在课桌上雕刻“早”字,觉得时尚,纷纷模仿,其实刻在哪儿,都不如刻在心上,对吧?

那时候一般是两个人一张长课桌,甚至有三个人一张长课桌的时候,由于封建思想作怪,男女同桌之间以互相说话为耻,纠纷不断,最后在课桌上刻上“三八线”互不侵犯。

真正的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国土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就成为南朝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分界线,通称“三八线”。 朝鲜战争结束后,在三八线的基础上调整了南北军事分界线,北部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为大韩民国。长度248公里,宽度大约4公里。 习惯上仍称其为三八线。

后来在煤矿子弟中学上初中时,当时流行蹲级参加中考考煤技校,传说煤技校毕业是分配工作的,而且都是技术工人不用象父辈一样去一线卖命,哇塞,几天工夫,一个教室拥塞九十几名学生,先是搬来课桌把后门堵上,后来黑板两边也坐满了从高年级拿着领导便条来的蹲级生,同学们基本上是挺直腰杆被夹在课桌间听课,下课后,瘦子也得侧着身子出去,一时间课堂纪律成了一大问题,让我们这些应届生和老师都亚力山大,失去信心

唯一的一个带英语的崔姓女老师,每次上课都会被气得粉腮扭曲,哇哇乱叫。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说了一句非常粗野的实在话,她说:“那些说话的同学,你们就像吃了泻药的惯偷一样,一分钟不讲话,就像那惯偷半三更睡不安生,非得跑出去把邻家地里的土疙瘩搬到自己家地里,回来那才能睡着。”她的话让教室立刻安静了一分钟,都在琢磨老师说的话到底是个啥意思,有个农村来的学生,大着胆子用此地话瓮声瓮气地说:“报告老师,我家地里的土疙瘩多,不怕偷,再说,被人家偷了也认不出来,根本没人偷,只有人把那石头么,界碑么啥的给我悄悄送过来。”他的话引爆一场哄堂大笑,后来每当我想起那场笑话,就会突发奇想,当年那个英语老师要是教了我语文,我的语文水平会不会更好些?哈哈。

再后来,在地方碎戏上看到过有狡诈恶邻半夜偷着挪田地界碑的剧情,也不知道是村民素质差,还是编剧夸张,慢说那么费心不值当,就是值当,那农村的田地界畔和宅基档案底子那记载得是相当详细和精确的,一块地,东边多少米XX为邻,西边多少米XX为邻,南边多少米XX为邻,北边多少米XX为邻,其间或者有石头,或者有路,或者有大树,参照物很多,那不是单方面随便一挪就能轻易得逞的,最终这一蠢举肯定会露馅丢人。

我们村处于两地交界处,以前使用手机,要么处于没信号状态,要么处于漫游状态,动不动在村口拨打村里的座机还得拨区号,否则就会传来:“对不起,您所呼叫的号码是空号,请查证后再拨。”经常是在漫游状态下通话的。有人把这个特殊情况反映给移动客服经理,得到回应说:“这种情况所产生的漫游费月底会自动返还。”莫名其妙不明不白所产生的话费到底返还没有谁也说不清,反正直到后来有了“两城一家”业务,每个月花两块钱开通“两城一家”后大家才敢放心用。看来无线电波信号有时候也不一定能准确无误地识别界畔。

在当地农村,订婚时,女方母亲都会谦虚一番,说:“我家女子,穷家富养的,娇生惯养的,小家失教的,怕以后到了您家会有啥不尽不到的地方……”男方代表立刻会客套宽慰一番:“咱这一般百姓家庭,也没那么多礼数,娶媳妇,只要能把凉水烧成开水,只要娃伶俐灵醒,能盯住畔畔就是好媳妇。”

女方如此说无非就是提前打打预防针,以后有啥过错,有言在先,不能再找娘家麻烦;男方那么说无非就是口头表示自家要求并不苛刻,好相处,穷人家媳妇好当,至于日后实际行动如何,天知道。

但有一点,可以看出,穷人家娶媳妇也是有底线的,最起码要能“盯住畔畔”。在还存在包办婚姻和仍在例行包办婚姻程序的农村,那肯定是纯粹的农村,在那里,农村媳妇每天无非要面对“地畔、院畔和炕畔。”“畔畔”就是笼统的界限,能“盯住畔畔”就是能分清界限,分清彼此,能够明确邻里之间,兄弟妯娌之间的责权和义务,看似简单地几个字,其实并不简单,要做好农村媳妇有时候好像比考大学还难啊。

连自己家的田地界畔都盯不住的媳妇,连最起码的底线要求都没达到。要是抠字眼深究这个标准,许多老媳妇的家底和马脚也会露出来了,可以说没几个是合格的农村媳妇。

有时候,听到村民激烈地议论邻里之间的纠纷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很不以为然,根本就不想插言,不想接话茬,总觉得那么小的事,至于吗?值得吗?

后来有一次,我在自己家地里摘高埝畔上垂下来的枣儿,上埝地里的小孩子不停地叫嚷:“谁让你摘我家的枣儿?”我大囧,想我数十年如一日清清白白,常常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君子戒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如今却因区区几颗小枣失节?但自己一时也被弄糊涂了,不能明确枣的归属权了。因为高埝边的枣树,根长在地埝上,几乎所有枝干都侵占到我家的地里,浓密的树荫下庄稼几乎不长,而且打枣的时候必须在我家地里。在当地农村,这种现象很常见,尤其还有生产队遗留下来的分产到户的核桃树和柿子树那些高龄树木,大部分是抓阄所得,基本都长在别人家地里,树荫遮着别人家一大片庄稼不长。我很疑惑这其中的道理怎么讲得清楚,如果不讲清楚,君子和贼就没法区别,仨瓜俩枣是不值得一提,但所属权和名誉比天重要啊。回到家里刚好几位长者都在,他们听了我的苦闷和疑惑后都哈哈大笑起来,觉得我是一个较真的酸秀才。他们解释说:“这种情况原则上,枣树是归上埝,但吃枣的人往往是下埝,不要伤人家枣树就行了。那个道理确实讲不清楚,不要较真。指望你能吃几个呢?树下面常常一落一大片一大片呢,庄稼减产的损失还换不来几个枣吗?这一般都需要两邻家要做明白人,不要光考虑自己就行。”

后来又有一个村妇,找我诉苦评理。她说,她们家果园和别人家的地在一个地平线上,地界畔上原先打着护果园的土夯墙,后来墙都慢慢垮了,她就在界畔上栽洋槐树,但是,她栽一次,邻家拔一次,栽一次,邻家拔一次,她问我,那邻家还是不是人?该不该骂?

怎么说呢?这人啊,她不明事理实在可怕,总认死理觉得自己占理,自己委屈,自己气自己不说,还把别人气得够呛。我问她:“你栽的洋槐树只长身子不长根和树冠吗?”显然她栽树根本不考虑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好在邻家用“拔掉”来对抗,拔完把树苗给她扔回去了,不然长大树该归谁?树下庄稼减产算谁的损失?后患无穷啊。

农村在求人保媒娶媳妇时常常礼节上说的:“只要能盯得住畔畔的女子就行。”这句话看似要求低,其实包涵很多很广,许多过了一辈子的老媳妇也未必见得能真正盯得住畔畔,有的媳妇只是出于天性“光往里迷”,光知道自己家的,光考虑自己,那样容易迷了心窍,不利于亲戚邻里关系,根本不能算“盯得住畔畔”的媳妇。

邻村有两家修建房屋,为争界墙底子,互不相让,言语失和,大打出手,最后一家的受伤住院,另一家吃官司赔钱,后来都觉得窝屈,杠上了,干脆赌气谁也不要那界墙底子了,留下了不到一尺宽的缝隙,每每有人路过都会惊讶地问:“留那一尺水渠干吗?人又进不去维护打扫,损人不利己,看起来跟新房也不协调,怎么看怎么别扭。这是一个典型的界畔闹剧,最后成了当地邻里之间的反面教材。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著名的典故《六尺巷》和其中“千里寄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诗句,这是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个故事,状元王杰的韩城祖居管家因和邻居砌墙发生争执,书信给在京的王杰,数日回此诗信一封,老管家羞愧便自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此事后也主动让出三尺,这就有了著名的六尺巷,后更名为崇义巷,历经两百多年沧桑现在依旧如初。只是可惜现在时代不同了,《土地法》关于宅基用地有统一规划和明确规定,一下让三尺也不可能了,基本没有条件照搬效仿,只能引申其义学习其可贵的精神。

近几年,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帖子说,要是中国人就转发多少多少次“钓鱼岛是中国的……”或者做些其它的无谓的毫无意义的言论上的攻击。

光空洞地转发这帖子就算爱国吗?为什么不见专业一点的人制作详细的电子地图并附上从有史以来至今的变迁解说词,从青少年教材上普及教育,不止钓鱼岛,以后也许还会遇到其它边界的恶邻,界畔教育迫在眉睫。

当一个外国人胆敢在中国公民面前胡说类似于“钓鱼岛不是中国的”那样的话时,我希望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能讲出个“一、二、三”来据理力争,有理有据地反驳他们,从哪朝哪代开始,东经多少度,北纬多少度的某某礁岛,早就是中国的一分子了,界畔教育普及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谁想糊弄扯皮没门。

反正我一看见关于钓鱼岛的帖子就会想起农村的界畔之争,就会想起最有裁决权的老村长,和最有据可查的存档底子,其中有文字记载的,也有村民人老几辈心铭口传的。这国家大事有时候跟邻里小事差不多一个道理,总会有吵得不可开交再去查老底子明确一下谁是谁非的时候。小到一家一户,一草一木,一田一地,一村一庄的界畔、归属权以及责权和义务不容马虎,大到一个国家的国界,海陆空的责权和义务知识都必须明确普及。不然遇到事了,你喊你有理,我喊我有理,到底谁占理,谁犯规了?

农民都知道,每个媳妇过门之后必须交代界畔,明确界畔,那么每个公民成人之前,是不是也应该学习明确界畔?不然到底也“盯不住畔畔”空有一颗爱国心却不知道如何据理力争,该怎么办?据说邓小平和毛泽东有一个相似的爱好是,都喜欢看地图。邓小平出差时,总要带两本地图册,一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一本是《世界地图》,到哪都要查看自己身处何处。

我希望让现在的学生多接受一些国界和主权的界畔教育,从课本上明确知道自己的国家边界具体在哪个城市的哪个地方,与谁为邻,邻居有多强,邻居有多弱。

作者:颖骄//2014-08-15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79608/

界畔的评论 (共 10 条)

  • fish
  • 晓晓
  • 无不为之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崔秀
  • 龙行天下
  • 梦里花落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我希望让现在的学生多接受一些国界和主权的界畔教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