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店

2014-08-14 18:05 作者:意中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意中出生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87号房地局一栋。和兴路是一条修建于1958年的八车道油漆路。西起南岗区与道里区交界的康庄桥,越过南岗区与动力区交界的老动物园东的马家沟河,直到动力区的和平路止。在那个年代能修出如此宽阔的路,实属少见。由于该路在当时太宽了,所以从南岗区的清滨路开始到和平路,这条宽阔的和兴路中间用道牙子圈起,种起了两排杨树。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伐了树,拆除了道牙子,恢复了八车道的原设计宽度。意中很佩服当初设计这条路的人,真有发展眼光。

这条不足5公里的和兴路,最繁华的路段,当属于意中居住的与西大直街交接的方圆500米内。

两路相交处,是个转盘道,有红绿灯信号。围绕他四周的建筑物分别是,西南方向的黑龙江省公安干部学校四层主楼;西北方向是黑龙江省水利设计院,一幢6层高的建筑,在当时颇有鹤立鸡群之感;东北方向,也就是意中家所在这一侧,是由三栋四层商服与住宅混合楼。东、北方向分别是一栋与和兴路、西大直街平行的楼。与转盘相对处,相当于圆的切线部位一栋,将其他两栋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封口的八字建筑,当地人称“副大楼”;东南向与东北向相似,是座三层的封口八字商服楼,俗称“五满意”。

沿公安干校向西,是该校的礼堂,经常放映电影,意中也属于那里的常客。毕竟东北电影院远了点;再向西是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然后是驻哈中国人民解放军23军军部。没着军衔时,不觉怎样,有了军衔,才看出级别高来,和兴路上走的二杠四星真多。再向西,是公交汽车一厂,过了一厂就是康庄桥了;沿公安干校向南,23军一个单位有个院落;再向南,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建筑了。

从水利设计院向西,一片平房,那是南岗区最有名的贫民区—清明街,治安乱,小偷小摸、打砸抢事件多发地区;从水利设计院向北,是23军69师师部、公交电车二厂、23军家属院,断断续续到通达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副大楼”向东,紧邻就是意中居住的房地局一栋,隔清滨路向东是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当时学校已经黄了,被23军下属的一个通信营使用,再往前就是平房、荒地了;向北,过了一栋商业局家属楼,就是进化农业社,也叫翻身社,很大一片平房住着操山东口音的农户。

“五满意”向南,有个只有为数不多树木的公园,当时还没有名字,现在有名字没围墙的“清滨公园”;向东排列着钟表眼镜店、和兴路邮政局、工商银行、电信局。最有名的是和兴路与清滨路交叉口有个木质的绿色小商亭,因开门早关门晚被经常光顾,而亲昵的称其为“小亭子”。与小亭子隔着清滨路相对的是一个公共厕所,这个厕所出了不少故事,容意中在后面讲述。“五满意”后身还有一条小路,当时无名,现在有名了但意中不知道。小路靠“五满意”围墙的都是修鞋、修表等小生意人。对面是一趟U形平房,分别是清滨菜市场、清滨饭店。饭店又细分为熘炒部、冷饮部、砂锅部、回民部。

这样,意中家所在的位置就明了了吧!面南而说,左是艺术学校,右是“副大楼”,隔和兴路直对邮局、银行,右前方是“五满意”,左前方是“小亭子”。楼前就是和兴路、楼左边是清滨路、楼右边是“副大楼”、过了“副大楼”就是西大直街了。

“副大楼”是和兴副食品商店的简称,意思是副食品大楼。由三栋楼连接起来的“副大楼”,只有一层是商服。从东开始,先是一个理发店、一个洗染店,占了与和兴路平行这栋的二分之一左右,然后都是副食品商店,直到与西大直街平行楼的二分之一处。紧接着是一个照相馆、一个服装店。

“副大楼”,顾名思义是卖副食品的,意中小的时候还没实行票、证供应时,商品很丰富,价格也便宜。意中只记得松花蛋一角六分、咸鸭蛋一角七分。还恍惚记得卖螃蟹,不知道价格,母亲煮熟了螃蟹,壳红红的。这些都是意中三、四岁时的事情了。从意中能到商店买东西开始,稍微紧俏点的商品,全是凭票、证供应了。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副食品商店是最吸引孩子的地方。说是挨着商店买东西方便,其实看着食品买不起或买不到,多了一种折磨。凭票的历史过去三十多年了,至今意中还能清楚的记得“副大楼”的商品摆放布局和很多商品的价格。

“副大楼”有五个门,商店东、西两头前后各有一个门,基本是常年开启的;面对转盘道有个正门,此门经常不开。

从东开始说说商品吧。从临和兴路的门一进商店,右手摆放着几张桌子,供应冷饮。那时的冷饮就是散装啤酒、副食,基本是拉车送货“扛大个”(装卸工俗称)享用。

右前方是卖酒、汽水、面包的,白酒是一元1斤的50°散装白酒;啤酒主要是卖木桶装的散啤酒,一开始是一角六分一大碗,后来是二角二分一罐头瓶;瓶装啤酒非常少,生啤11°三角一分1瓶,12°熟啤每瓶三角三分。一旦卖瓶装啤酒,知道消息后,附近居民都从家里拿空瓶子来换啤酒,没瓶子的拿盆;不是附近的就拿塑料袋装。但一个月也就那么一、两回,每回十来箱,大多数人买不到。汽水就是道外南坎生产的一角五分一小瓶;面包一开始是二两粮票八分钱一个的,后来又有了四两粮票一角六分的和一两粮票五分钱一个的,品种算增加了。卖酒与吃冷饮的地方有时候也对调一下,但不会离开那个方位。

左手是卖熟食的,猪头肉每斤九角五分、红肠八角五分,不过买时每斤要用半斤猪肉票一张。那时每人每月一张半斤猪肉票,那就意味着吃一斤猪头肉或红肠,一个月就别想吃猪肉了。后来调价为猪头肉一元零五分、红肠一元零七分。不要票的品种也不少,七角1斤的粉肠(肉肠)、八角五分的小肚、五角的风味肠、八角五分的肉饼,后来分别涨到八角五分、九角五分、七角、一元零五分。至于怎样涨到现在的价格,就不是意中可以逐项叙述的了。

那时候穷,肚子空,最想吃的就是比较肥的猪头肉,然后是带肥肉的红肠,至于用油炸的肥肉很多的也很解馋的肉饼,听说是用高温加工痘猪肉做的,本来就买不了几次副食,更不可能选肉饼了,所以肉饼意中几乎就吃不到了。

那时,意中与小伙伴们最羡慕的就是那些拉车扛大个的,中午花二、三角钱买一点各种副食品混合的熟食(当然以粉肠、小肚、肉饼等不要票的为主),喝一、两罐头瓶啤酒,吃两个七分钱一个的烧饼。真潇洒、豪爽。就是现在,意中还经常想往一手攥一杯啤酒,一手攥一根红肠的豪饮。当然了,现在意中有条件可以随时这样畅饮,但毕竟时过境迁,当年那些有此想法的伙伴不在了,和谁去回忆,又有谁与之共举呢?

左前方是卖水果的。那时水果贫乏,一到季基本无水果可卖。变成卖冻梨冻柿子、白菜土豆的了。偶尔也能卖点绿颜色的芹菜。记得最贵的香蕉苹果三角七分1斤,从大连来的、被台风刮掉的小国光苹果是五分1斤。这就是“副大楼”面向和兴路部分的布局。

再往前,二十米宽的跨度陡然变成了10米,原来右侧被隔断成商店的办公室,左侧四个高玻璃柜台是卖香烟的。平常卖的都是不带锡纸的一角四分的“握手”、一角九分的“蝶花”、二角三分的“葡萄”、二角七分的“迎”、二角九分的“哈尔滨”。只有过春节,每户可以用一张规定的副食票买一盒带过滤嘴的甲级烟和四盒带锡纸的乙级烟。甲级烟有七角一分的中华、六角三分的凤凰、四角九分的上海、五角一分的牡丹(不带过滤嘴);乙级烟有三角一分的“恒大”、三角三分的“大前门”、三角六分的“江帆”、三角七分的“乌江”、二角九分的“八达岭”、三角一分的“墨菊”等品种不少,只要将包烟的那层纸换成锡纸,就是乙级烟了。

过了卖烟的就是正门,虽然不常开,但门的位置还是留出来的。过了正门是卖糖果的几个柜台。对糖果的价格,意中知道的不多,一是白糖用证、红糖只卖给有出生证的产妇。多数情况下,意中能吃到的就是一角1包的杂拌糖。1包能有二十来块,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味道,用牛皮纸(又叫马粪纸)包装的裸体糖块。

过了买糖果的,右侧一下子宽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U字型,四圈摆满了柜台。按顺序分别是,瓶装白酒、果酒、罐头、糕点。二麯以上的白酒,年节凭票供应。不要票的都是50°的“白玉露”之类的,价格在一元二、三左右1瓶,味道基本与散装白酒相同,甚至有的都不如散装白酒。果酒以“紫梅”、“金梅”、“香梅”为主,价格在七角到九角之间。蛋糕一斤八角五分、要七两粮票,光头(一种白面加糖精烤出来,形状象馒头,直径5CM)六角六分、六两粮票,桃酥七角八分、六两粮票,炉果六角六分、六两粮票,婴儿饼干七角八分、六两粮票,其他饼干六角六分、六两粮票。至于八月节的月饼,凭副食品证,每年节前按户供应。最少的时候一户2斤,最多的时候每人1斤。每斤八角五分、一斤粮票。想多买,只能买一元零五分1斤、一斤粮票的翻毛月饼了。

这些U型柜台的对面,挨着糖果的是卖调料的,一直到这栋楼的尽头。从尽头往回有15左右延长米,右侧凸出来,又缩到10米的宽度。那是做库房之类用的。意中经常到调料柜台买的是花椒面,大概直径4CM,高6CM吧,一角一分1盒。年节的时候,按证供应八角一分五厘1斤的鸡蛋,装鸡蛋的木头箱子堆靠在对面的墙上,罗的挺高。再就是春节的时候,用票买半斤黄花菜、半斤黑木耳,每份大概七、八角钱的样子。啊,还有时买点一角一分1斤的面碱什么的小东西。对了,告诉一声, 那时的调料柜台不卖麻将。买麻将得去粮油店,大概每年每户花七角五分能买一瓶。

过了这块,就到了临西大直街这栋了,因为堵头封死,显得长宽都是二十米呈正方形的样子。左侧砌的池子,贴的白瓷砖,一米宽一米半长,一溜4个。主要卖海杂鱼,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凭票供应三角八分1斤的刀鱼。那时的海杂鱼不是现在饭店卖的整整齐齐的刀鱼、黄花鱼、晶鱼,甚或红娘子、辫子鱼类。而是分不出鱼的种类、分不出大小,一堆一块混着海盐粒子直接卖。价钱从一角六分到二角三分不等。买回家,锅里搁点油一煎,煎出糊嘎巴,就着苞米面大饼子,是比较好的伙食了。那鱼咸的,一小口鱼可以吃进去一个小型的大饼子。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鱼肉是红色的,就是臭了。1斤鱼足够一家六、七口人吃一整天了。确实挺实惠的。

挨着卖鱼的是卖豆芽和豆腐。一直摆到前门。豆芽、水豆腐、干豆腐都要豆腐票。绿豆芽一角五、黄豆芽一角六,但不常有;水豆腐一个豆腐票二角五分10小块,干豆腐一个票二角八分1斤。豆腐票每人每月一张,基本够用。

右侧斜放着一排柜台,一直到后门,是卖酱菜的。三分一块的腐乳、臭豆腐,一角三分1斤的杂拌咸菜、糖蒜,那时的糖蒜没多少甜味,基本是咸的。还有散装酱油,分一角一分、一角五分1斤两种,贵的色重些。酱油有一种3斤半瓶装的,六角三分连瓶子买家去,吃完酱油可以使它到粮油店装豆油了。

堵头封死部分是卖生猪肉的。正常月份每人每月半斤肉票,年节1斤2斤不定,随时看商店贴的通知,几月几号,可以花几号肉票。各家把各种票证看得不比钱轻。没有票、证,基本啥也买不到。

说句话不拍笑话,印象中意中二十岁前没见过整扇剔好的排骨。因为那时肉是连皮带骨一块卖的。过年家里也就从农村买回一角肉,最多带半扇排骨吧。那是年三十吃的。说远了,还是说商店的猪肉吧。分四等。三等,七角四分1斤,皮连着瘦肉,看不到肥肉;二等八角三分,稍微有点肥肉;一等九角七分,肥肉多些;特等一元零五分,买肉的人能看到的这面,最少二指膘以上。没办法,副食品奇缺、油水跟不上,仅有的一点肉票,都想买肥肉。

“副大楼”,是个垂涎三尺的地方。没事转一转,不馋也变谗。

说了这么多,没提到卖蔬菜的。一到地产菜下来,“副大楼”就在商店与马路之间盖个临时的卖菜棚子,有几年菜棚子都盖到意中所住的楼下了。菜棚子装不下也没事,拉菜的马车来了,随便找个空地一卸车,营业员拎着台秤、抱着木头收款箱,往箱子上一坐,直接就卖。至于秋季的大白菜,一垛一垛的,能从和兴路沿街一直垛到通达街。

“五满意”,系指哈尔滨市第五百货商店。

前边说过,“五满意”是一幢独立的三层建筑,后面有个很大的院子。与“副大楼”相反,“五满意”的正门永远是开启的。反倒是商店东侧的门时开时不开的,有时变成宵部,早六点到九点、晚六点到九点营业。顾客不能进去,门上开个窗口,门外有个照明灯,类似现在的药店夜间售药。至于南面的侧门,基本没用过。

与“副大楼”逼仄的营业现场不同,“五满意”20米的跨度只在两侧墙面布置柜台,中间偶尔圈出环岛也是临时的。所以显得宽敞、明亮,在意中眼中,就是空旷、闶阆。

从正门一进来,迎面是一挂步行楼梯,很宽的那种。这一层是宽宽的单挂,转过缓台就变成左右双挂的那种。先不着急上楼,咱们先逛逛一层。右手分别是糕点、烟酒、罐头、茶叶、糖果。交代一下,这里不卖啤酒,但有散装白酒;右前方是碗筷、餐具、日杂,南侧那挂楼梯低下有些家具。对了,日杂柜台春节卖鞭炮。

左手从卖药柜台开始,香粉花膏、头饰、皮带、针头线脑等小物件、包裹,一直到儿童玩具;左前方是半导体收音机、灯具、手电筒、电池、灯泡等家电柜台,接着是五金、自行车零部件。东侧楼梯下方把放着出售的自行车,偶尔也有婴儿手推车。自行车只有“大国仿”加重和“孔雀”两个牌子,至于凭票供应的“凤凰”、“永久”、“飞鸽”很少很少。

还是从正面的楼梯上二层。正对面是衬衣、绒衣;右前方是皮鞋、棉鞋,尽头是鞋帽;右手是成衣、布鞋、凉鞋,有时还卖草鞋。

左手是内衣、背心、内裤、胸罩、袜子、手套、口罩等,分性别、年龄段分布;左前方卖布、棉花。布按照功能、种类分为做外衣的毛料、棉布、毛纺、涤纶、化纤,做被褥的印花、白布、黑布、棉花,制衣辅料等。

三层只有正面的楼梯能上去,因为营业现场用不了那么大,二楼两侧楼梯是封死的,三层只留了三分之一做营业现场,其他部位全部用木板隔断。本层分迎面与左右三部分柜台。除了手表外,全部是文教用品。

“五满意”没有什么好吃好喝的吸引人,但由于它容积大,有很多空闲的地方,一旦天凉,逢刮风下,可以当游乐场所,意中与小伙伴还是每天都要关注的。

清滨菜市场距离意中家稍远点,而且那条小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且卖的东西“副大楼”、“五满意”都有,一般情况下不去。但有两种时候要去。一是春节前买鞭炮;二是买年节特供物品。清滨菜市场是个L型建筑,营业面积比“副大楼”小多了。室内照度不够,总觉得黑乎乎的,就连卖货的柜台,也比其他商店低、矮。那时的柜台,统一由两部分组成。底部是个全木质的储藏柜;上半部是木框镶玻璃,冲营业员那面是直的,安的是可推拉的玻璃。面对顾客是下宽上窄的斜面,顶部平的柜台。所售商品摆放在玻璃柜台里,不许摸不许碰不许挑。清滨菜市场卖肉的摊位虽不比“副大楼”大,但肉多且肥,什么时候去买都有;海杂鱼呀,黄花菜呀,黑木耳呀,小鸡呀什么的,质量都好于“副大楼”;最重要的一点,鞭炮品种远远多于“五满意”,可选择余地大。

而临清滨路的清滨饭店,也是意中经常光顾的地方,特别是熘炒部。家里条件好转后,意中常去买米饭。二角五分一斤粮票1斤的米饭,满满两大海碗,够三口人一顿饭。有段时间,意中也去砂锅部吃二角一个的白肉豆腐砂锅,再加一角钱四两粮票,虽然一个砂锅只有2片肉,但也吃的很香甜。

现在再讲讲周边其他的商业老店吧。

在清滨菜市场门前这条无名小街的西端,也就是和西大直街交界、靠清滨路这一侧,有个记不住名字的小吃部,那里的烤烧饼好吃;

“小亭子”卖的“蜜果”、炸面丸子是别的商店没有的。所谓“蜜果”,就是一半是纯面粉、一半是面加糖加蜂蜜混合而成,两半粘在一起,用油炸的,又甜又香又脆的点心;面丸子,顾名思义就是以面为主,加些佐料,也有一些肉丝参杂在里面。因为是过油食品,所以在那个年代就是香。当然了,面丸子没有肉丸子好吃。但肉丸子要肉票,而面丸子随便买。五角钱能买二十几个,牛皮纸包一大包,捧着吃时的惬意表情,现在的孩子是学不到的;

邮局里有个公用电话,专门有一间3平方米的房间,墙上挂着一部电话,听筒用手拿着,送话器在电话匣子上,通话时,将听筒放到耳朵上,嘴对着送话器说话那种老式的。当然了,比最老的没有拨号器的先进多了。意中小的时候够不到送话器,一给父亲打电话就犯愁。现在一想起来东北电影院机务室电话号码就头痛,这个号码一辈子也别想忘了;

“小亭子”道对面的公共厕所也是意中经常光顾的地方,不是为了上厕所,而是探秘。经常听到传说,厕所里有死孩子、死人,抓住扒厕所的、搞破鞋的,最可笑的据说抓住一个扒厕所的居然是妇产科男医生;

在翻身社屯子里也有个小卖部,意中也常去。那里卖的“素鸡”,三角九分1斤,一角钱能买6、7块,一咬直往外冒汁水。多少年都吃不到那么好吃的豆制品了;

离意中家很远的白家堡有个小卖部,每年春节前意中必定与小伙伴结伴去一次。那里卖的“小钢鞭”是别的地方卖不到的。“小钢鞭”比一般的小鞭还小一号,外皮是亮光纸,可以用手捏住尾部直接燃放的那种。关键是每百响比小鞭便宜一分。黑火药的小鞭每百响一角八分,黄火药的一角六分,而“小钢鞭”才一角五分。

有一个商店是意中看着建成的。大概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吧?由“副大楼”楼上与意中所在的房地局居民发起,经居委会同意,在“副大楼”与房地局一栋之间30多米的间隔靠“副大楼”一侧,依托“副大楼”楼体,建了个一层高、与楼体一样长、8米宽的临时建筑,开办便民小吃部。职工都是辖区妇女,一开始只卖烧饼。由于这些人都不会做烧饼,刚做出来的烧饼口感不好。别的饭店烧饼7分钱一个,便民小吃部6分一个。慢慢的生意就好了起来,后来也经营简单的熘炒,也有人就餐、喝酒。开了有二十几年吧?这也许是哈尔滨市最早安置闲散人员的再就业工程吧?

其实,小时候的商店,最吸引孩子的是吃的,其次是鞭炮,再就是把商店当成玩耍的场所。象生活日用品,孩子们是不太关注的。象三角八分的二节手电筒、一角三分一节的1″电池、五角七分1尺的蓝色棉布、二角三分1双的袜子等等物品的价格,意中只是不经意间记住的。

直版版的楼宇,或黄或灰的外墙面,组成少年和幼年的意中对老店的记忆。那里更多的是灰暗、贫穷、匮乏,虽然没有什么欣喜,但仍然值得回忆。因为那毕竟是意中的童年呀!

(2011.05.13第一稿)

(2011.10.29第二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77725/

老店的评论 (共 8 条)

  • 晓晓
  • 心静如水
  • 雪灵
  • 雪儿
  • 低吟浅唱999
  • 巴吾其仁

    巴吾其仁还有谁能写出如此详尽的志一般的老店风貌?!意中先生大概是位票证收藏家吧?又,文中个别文字还应再校对一次。点赞。 再,当时的城乡差别表现商品上往往仅差一分钱,真是时代不同了。

    赞(0)回复
  • 意中

    意中回复@巴吾其仁:谢谢巴吾其仁的指教,该文完成时间太长了,我在仔细看看。

    赞(0)回复
  • 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你卖吗?多少钱一斤?带黄花鱼的那种吗?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