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孟”收集记之四

2014-08-11 08:52 作者:冀成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孟府,亦称亚圣府,位于孟庙西侧,孟府、孟庙仅一街之隔,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占地2.1万平方米,始建于宋代,迄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

孟府布局严谨,前后七进院落,拥有楼、堂、阁、室共计148间。以主体建筑孟府大堂为界,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是我国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衙宅合一的贵族庄园之一。

孟府大门,面阔三楹,硬山式全木结构。一对精雕石狮子坐在大门左右,昂首挺立。门阶两侧有上马乘车用的方形石台一对。黑漆大门上彩绘约2米高的门神。门楣正中悬有匾额,上书“亚圣府”三个贴金大字。

游客进入孟府大门,是第一进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排砖瓦小房,是当年差役和守卫人员的居住之处。

院正北为礼门,门洞为三启,正中两扇彩绘顶盔披甲的执刀武士,两侧的四扇,彩绘着执笏的文官形象,显示出孟府一派威严煊赫的气势。

礼门正中门楣上横书“礼门义路”四个字,取意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游客越过礼门,可以看见一座独具风格的屏门,仪门。

过去,仪门平时紧闭,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重大祭祀或喜庆活动的时候,方才在鸣炮声中徐徐开启。

封建社会里只有列土封侯的邦君才有资格这样建造,是一种等级地位的象征。

孟府大堂位于第二进院落,为孟府的主体建筑,建在仪门北高出院落的方形露台之上。

大堂面阔五楹,明镜高悬,正大光明,是孟子嫡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开读诏旨、接待官员、处理公文、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大堂台前甬道两侧,有两棵数百年遮天蔽日的古桧,几丛亭亭玉立的翠竹,给人一种幽深雅静的感觉,在这里静坐能感觉到灵气,在这里漫步异常舒心。

大堂内正中,是高出地面的木制暖阁,内设公案,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签筒、印盒。暖阁两侧陈列着肃静、回避、伞、扇、旗、锣等各种执事和世袭翰林、五经博士等红底贴金大字的官衔牌,以及黑红棍、皮鞭等刑具。

大堂外,露台的东南角,设置有日晷;西南角,设置有嘉量。这里完全是仿效皇宫的格式,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大堂西侧见山堂前有一个玲珑精美的太湖石。一面刻有清代金石学家阮元手书诗,一面刻有清代书法家、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涑的手书诗文。

大堂之后是孟府的内宅部分。有一禁门,也就是内宅门,与外界相隔。古代时,这个门戒备森严,一般人不得擅自入内。

内宅的第一进院落是上房院,又名世恩堂院。主建筑世恩堂,面阔五楹,是孟子嫡裔翰林博士居住处。

东西两侧,各有配房三楹,典型的四合院建筑,恬静幽雅,古朴别致,是孟府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和管帐室。

世恩堂后为赐书楼,位于内宅的第二进院落,是两层楼房,每层3间,前后出厦,硬山式典型明代建筑,是存放皇帝钦赐墨宝、圣旨、诰封、古籍文献和家族档案的地方。

赐书楼后为五进院,也叫后上房院。有正房九楹,东西配房各三楹,是孟氏亲族居住的地方。

西跨院是孟子七十三代嫡孙孟庆堂居住的地方,是一组古老的四合院。

三迁书院,清道光年间,孟子第70代裔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广均在这里办学,招收孟氏后裔子弟学习,后来逐渐荒废。

孟氏小学楼创建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招收孟氏后裔入学,当时授课内容只读《孟子》,新课程有国语、算术、常识,均采用当时小学课本。

邹城市政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孟子儒学思想,如今在孟府里设立了习儒馆。

习儒馆是山东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教学科研基地。每年都有很多各界人士、中小学生在这里进行修学活动,聆听专家学者传授儒家文化,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领略儒家文化中的谋事、做人、为政之道。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76545/

“三孟”收集记之四的评论 (共 9 条)

  • 老党
  • 雪灵
  • 孤帆鸢影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心静如水
  • 晓晓
  • 晏宗文
  • 江南风
  • 雨袂独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