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年,徒步去北京(一)

2014-07-25 16:44 作者:大地栖居者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题记:时光倒退回二十年前,那时的你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

九四年的七月,世界杯进入半决赛、决赛阶段,我们打点背包准备回家。一位与我渊源甚深的老乡,鼓动我与他一起从西安徒步走到北京去,不带一分钱,我为这个奇思异想考虑了好几个晚上,决定与他同行,但是自己稍稍调整了一下活动规则,偷偷地带了70元钱放在身上,没有告诉他。

为什么我们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这条路。现在想来,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我与她的八年之恋进入持久胶着状态,看不到一丝胜利的曙光,也很少品尝侣之间应有的甜美和芬芳,更多的是期盼和相见之后的失落。我不愿如此翻来覆去的重复自己。生活在别处。或许我们在路上会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二、父母已搬到一个小城做生意,家里的田土给别人作了,不需要我去赶农活了。三、平庸无奇的大学生活也让你心生厌倦,那年正流行一曲《我想去桂林》,我们何不趁这股东风丈量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为自己的青葱岁月画上一个圆满的休止符。

于是,我们意气风发的上路了。

谨以此纪念那段永不磨灭的青岁月

那时的我们杀伐果敢,鲜衣怒马(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十日纪行

94.7.10-94.7.20

第一天

九四年七月十号

并不在乎今天是否是一个良辰吉日。

说不清是心血来潮还是理性的选择,李倒是很简单,他是五年的期待。

自那个晚上受了他的鼓动,我心里的斗争便一刻也没停过。从来没有过这么艰难的选择。一面是舒适、安逸,有可爱的朋友等待我的回归,还有父母那个安乐窝。但我也深知这种生活的乏味、无聊。大学里好几个假期都这样虚度了。另一面则是饥饿、疲累,甚至于伤病、死亡,充满了冒险和刺激。

我把心放在这两只天平上,不断地称量,到底孰轻孰重。

关于这件事,我一直严严封锁,没向家人透露,因为我还没做出决定,不愿人家笑话。

几经斗争,我心灵的砝码终于偏向了后一方,我豁出去了。

好像许多偶然的事情都无意中促使我做出了这种选择。

到外面去买东西,下意识地买了一叠信封。

她的劝导也成了导火线,把我逼到只有进没有退的境地。

那件事的失利变本加厉坚定了这种选择。于是便有了这一段曲折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多故事

(一)送行

会下吗?

虽然准备雨衣了,可毕竟下雨会带来诸多不便。

雨还是不遂吾愿,如丝如缕地飘洒下来,为我们的送行穿上了嫁衣,尽管有些不情愿,但此时也不得不嫁了。

唯一的官方代表是院团委的领导。她给我们带来了组织的关心与支持。让我们生出几分骄傲和自信,是的,院团委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不仅仅是两个人,我们不孤独

送别的话总是千篇一律,东西都准备好了吗?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事?路上一定要注意身体,要小心钱物。嘻嘻,我们颇不以为然,因为我们几乎没带什么钱物,没有小心的对象。那也得小心,善意的提醒总是不能拒绝吧,我们只好答应一定小心。一路上要写信来,万一发生什么紧急情况,就向学校打电话,我们唯唯称是。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自己无意识联想到这句诗,倒也生出一份悲壮和豪情。

把自己塞进车后,象被突然抛弃的孩子去寻找母亲一般扑向车窗,啊,那扬起的一双双手,那一声声再见,仿佛一幅风景画,慢慢的,这画便模糊了,渐渐完全消失。

一切都没有了,我们将投身于一个未知的世界。

今晚我们会到哪?

好奇与希望从心里缓缓升起。

此时,雨收云霁。

好一个艳阳天。

(二)我们的田野

常常忆起儿时和小伙伴唱起《我们的田野》这支歌,心不知不觉沉醉在那个美妙的世界里。

走出市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路上看到三三两两的郊区农民,他们不拘小节,嗒拉着拖鞋,衣冠不整,迈着沉实的步子,他们或肩锄,或挑担。他们似乎注意到了我们,用打量的目光看我们,有些人还回过头瞅。这让我们稍微愣怔了一下。但也不好意思继续观察了。

正是这些人给了我们久违的亲切感。我们也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血仍在我们身上流淌。

路边上是一畦又一畦的葡萄,也有其他蔬菜,早就听说郊区农民的生活过得很舒坦。

我们走着,看着。为这各种各样的蔬菜激动着,正在这时,有位老农主动找我们搭话了。我们急不可耐地向他打听这里的情况。赵大爷谈兴很浓。不急不慢向我们畅谈开了。

我们这个村,你们也看到了。主要是种葡萄。亩产量比较高。亩产净收入约两千元左右。另外也种菜,猕猴桃。猕猴桃是这两年兴起来,因为种葡萄的人太多了。没以前那样好卖了。你问销售是吗?没问题,家家户户有三轮车。这里离西安市也不远,拉到城里,一天就卖完。我们家过得怎样?还行。娃也大了。前几年结婚,花了一万多理。一整套现代化哩。说道我,也不错。我今年六十多岁,家里的活儿插不上手了。给厂里看门哩。一个月六百多,挺清闲哩。有什么担心的?没有啊,有吃有穿哩,还有啥担心的,托改革开放的福啊!

看着这一垅又一垅的葡萄树,这可是农民的摇钱树啊!

看来这地方的农民已经甩掉了贫穷的帽子,最先跨入了富裕的门坎。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种葡萄的呢?村领导在这里起了哪些作用?他们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呢?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访了灞桥村支书。

支书姓王,四五十岁左右,一看便知道是农村里的一个狠角色。对我们的来访非常热情。

他的客厅是他的办公房,摆设很简单。墙上挂了几张奖状,显得格外突出。到底不愧为模范支书。桌上摆着好几本理论著作,还有几本古书。看得出他颇有些古文根底。这时我才注意那幅古朴的书画,更衬托了主人的高雅。我们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了。

接受采访,看来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颇有一套,说得有棱有角。

他首先向我们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一共有两百多户,七百一十人,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经济作物。

历史上走了一段弯路,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因。但也不能完全否定过去。我是从六五年当这个村的会计,七一年当支书至今,“文革”时,我们大搞基本建设,排涝,打井,翻山培土,还是很有成绩的。

责任制以后,刚开始仍然种小麦、玉米。直到八四年,乡里组织一些人员到山东学种植巨峰葡萄。八五年又引进了凤凰五十一。农民尝到甜头后,这几年,葡萄已成为我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现在已经发生了新的问题。葡萄过多,产量虽仍有增加,但这几年成本也大幅增加,而且也没有以前那么好卖了。价格过低。人们收入开始下降。所以,现在有些农民开始发展猕猴桃,稍微缓解了这一紧张趋势。

农村下一步将如何走?

我认为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我们村现在还没有像样的村办企业。主要是个体户经营的第三产业,以及运输专业户。

发展村办企业存在许多困难,一没资金,二没厂房,三缺人才。所以这只能作为我们的长远规划,近几年还是积极发展个体户为主。

说到这里,王书记向我们透露一个最新规划,准备近几年利用洽谈会,大量引进外资,发展地产业,这样便解决了一个资金问题,关键还是人才问题。他迫切希望城里的科技知识分子能下乡来大干一番事业。并殷切向我们提出要求,希望我们多多宣传,介绍有本领的人才到这里来,虽然我们很可能办不到这事情,但是看着他的满腔热情,也便诚恳地答应了。

物质文明的建设,我们这几年抓得颇有成效,精神文明建设却收效甚微,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问题我也想得很多。却没有理清头绪)

我看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有人认为搞经济建设就是赚钱,并公开提出“找路子,赚票子”。(说到这,他满脸激愤,情为之动),这种口号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找路子是不是歪门邪道都可以找。只要赚票子就行。现在农村有些所谓能人发起来了。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非法途径赚钱,在农民中引起了坏的影响。破坏了是非观念。最近报纸上还在争能人可不可以用,我就主张这种人绝对不能用。咱们党的人才标准历来就是德才兼备,德占首位,无德的能人对社会的破坏力极大。虽然暂时起到促进经济,可长远来看,流毒深远,而且一开了这个口子,许多腐败现象都成了名正言顺,什么赌博,卖淫,都成了促进经济建设的合法途径。那还有什么精神文明可言。那还谈什么社会主义。这与咱们共产党的宗旨明显不相符,所以我们一定要澄清这一方面的模糊认识,这个口子决不能开。相反,我们还应该大力加强思想教育、道德建设。

说到这方面的建设,在农村又需要强调党组织建设。

我当支书二十多年了,对这方面深有感受。

这几年农村党支部出现了许多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我认为要着重以下几方面抓:

一、配合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变全谋型为服务型,转变干部职能,减少对农村工作的微观领导,侧重于宏观引导,加强服务性的职能,为农民提供各类信息,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二、整理干部队伍,真正贯彻执行民主选举。对干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那些贪污腐化的干部要及时清除出去,纯净干部队伍。

三、加强财政管理,对农村也要完善财务检查、要建立一套财政制度。

四、培养发展一批党员,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五、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加强政治纪律。

六、要明确乡村的管理关系。当前农村党组织出现一些混乱主要原因是:缺乏上级部门的领导监督,有些对村支部的领导停留在一些任务摊配,至于其他则放任自流。这样更使有些村群龙无首或者有些村的能人上台。大搞贪污腐败成为当地的土霸王。所以一定要明确这种这种关系,乡党必须负起这个责任来。

上面是当前农村这主要的问题。

上面是当前农村这主要的问题。暂时起到促进经济,可长远来看,流毒深远,而且一开了这个口子,许多腐败现象都成了名正言顺,什么赌博,卖淫,都成了促进经济建设的合法途径。那还有什么精神文明可言。那还谈什么社会主义。这与咱们共产党的宗旨明显不相符,所以我们一定要澄清这一方面的模糊认识,这个口子决不能开。相反,我们还应该大力加强思想教育、道德建设。

至于其他的社会治安、教育问题,都与这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此地的社会治安和教育在咱们陕西算中等。

从王支书家告辞出来,西边的天空已经泻金叠翠出一大片云霞。

这里还有回城的公车,离西安只有三十多里地,要打道回府还来得及。回到学校不仅饱餐一顿,还能洗一个澡。那真比神仙还舒服。

可毕竟这只是美好的想象,好汉不走回头路。好马不吃回头草,前方正在诱惑着我们。

(三)高速公路、官厅村

告别火车道口那位王大爷。

我们兴致勃勃地前行。

李走到前面便停下来把刚才的采访情况简记了一番,我虽然想偷懒,但一看闲着没事也便装模作样在采访本上胡划了几笔。

过去不远,便出现了一个村牌名。

路上三三两两的农民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时我对他们好生羡慕,羡慕他们穿拖鞋,在街上自由闲逛,衣服随便,搭拉在身上更是洒脱之极,而我穿着臃肿,又背着东西,浑身不舒服。

他们似乎也对我们发生了兴趣。

我却只好专心专意走路了。

也不知怎么走的,

我们胡乱陷进了高速公路里面,公路入口处有一个大市场,据广告上宣称这是西北一个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而我却看不出这个“最”字从何而来。而且也没见什么商品,真让我费解,想来这与那些“开发区”情形差不多。想到现在流行“最”,更加深了这种深刻认识。

嘿,高速公路!

以前,只是在报上、电视上、开过眼界。这次亲眼所见。

刚开始还以为深陷囹圄,两边是铁丝网。还有护路水泥栏杆。

听说高速公路的车飞快的闪电,时速一百八十公里,怎么我们身边的车也不过如此,而且车辆寥若星辰,置身于里面,觉得进入一座灯火辉煌的大厦,而这里面却空空荡荡,一无所有。

路两旁房子很少,原来有规定20米以内不能有房子。

没有房子,人也就少了。

但是庄稼颇多,这里有各种蔬菜,一哇一哇,葱绿葱绿,很逗人爱。

于是我们认开了这些五谷,南瓜藤、辣椒、丝瓜,啊,怎么和我们那边的一样。我不禁犹如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似地叫开了。李沉醉在他的世界里,竟然没搭理我的叫,于是我便愣了,一愣便想起家乡的蔬菜,想起了回家时妈做的“美味佳肴”,想一阵又看一阵,心里不觉有点扫兴,茫然。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回家吃一顿家乡菜,要是自己在农村一辈子,就养着这些蔬菜又是多好!哼!别自我陶醉了,哪有这样的好事。

葡萄,马上让我喜笑颜开。

家乡的葡萄太酸太小了,一直不合我意。

到这边来,特喜欢吃这边的葡萄,又大又甜,吞进嘴里,透身心的舒服。

这葡萄真多,一块又一块的,这跟我们那边可不一样。家乡的葡萄是扎一个大蓬,让藤自己爬上去,然后就着吃葡萄就是了。而这里却是一小株一小株,用一根木棒支着,中间是铁丝网,也有用水泥柱支着的。地里很干净,寸草不生。有些地里间种黄豆,可能葡萄还没长大。

就在这时,地里有一位葡农为我们解惑,我们坐着听,才明白,原来我们是撞进了高速公路,而这里面却禁止走人的。

我们不禁纳闷。

不准走人吗?

那为什么入口处没人管我们,路上更没有人管我们。

老先生回避了我们的问答。

李这时又犯了职业病。

老先生原来在给葡萄剪枝,问他老人来年葡萄收成可好,他颇为欣慰地说还行。

由于隔得太远,不宜多问。

忽然明白家乡那边葡萄不好处的缘故了。

缺乏“培育”。

看这些葡萄,我想家乡也可以搞这个呀,这倒是一条致富新路呀!只是不知道水土如何?

终于走出了高速公路。

不过心里的纳闷仍然未解开。

由此又想到高速公路事故层出不穷,恐怕缺乏管理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一路上葡萄越来越多,稀稀疏疏的,是些苹果树。

三点多到了官厅村地界。

路上又和一位老大爷聊开了。

老大爷颇具特色,腰间扎了一块汗巾,嘴里悠闲叼着一根烟管,脚上穿一双又宽又大的布鞋,甩着步伐朝我们走来。

和我们搭上话,他非常自然地说开了,看得出他老人家挺理解“知足常乐”之真谛。生活得无忧无虑。

再过去一点,遇到一棵棵柳数扑面而来。“唐柳”令我想起碑林那几棵唐槐,唐柳显得苍老,比不上唐槐的“圆满结实”,叶子也不够鲜润,带点黄色,显出一番无可奈何。

还有扭柏,自然扭曲的身子,显得狰狞可怕。

歇一会儿吧!

李采纳了我的意见。

他和那位卖烟的老大爷又攀谈开了,我却渐渐有点厌倦这方面的“调查”了,在一旁慢慢的打起了瞌睡。

小睡了会儿,于是,我去采访旁边在卖葡萄的几个小孩,这几个家伙都“精明”的。看我来了,又是端凳子又是递茶,我乐而受用,一块五一斤,我的吗呀!现在我们一块钱都成了大元宝一样,一元还可以商量,问他们怎么现在就有葡萄卖了,他们说是早熟的。我们还讨价还价时,忽然来了一对夫妇,一块五一斤,他们便挑选了两斤,看来这个价钱不差,城里可能卖两块多去了,可我权衡之下不敢买。而且又喝了茶,嘴也不渴了。

我要走时,他们“主动”向我下起了逐客令,我也只好撤退了。

告别那位老大爷,去找王支书,找到他采访了大半天,后来差点都睡倒了。恋恋不舍走出了他的那扇大铁门,听到铁门咣当一声,我们两个不禁同时惨笑开了。

饿吗?

还不太明显。

只是天色暗淡下来了。

快五点了。

走在田间小路上,看着四周的这一片青绿色,家乡又悄悄走入了眼帘。

竟然没有吃的。

回到公路上,又看到车来人往的热闹情景,仿佛又重回了人间。

向晚的风像柳条拂在脸上,于是我们便陶醉了。

啊,生活真美好。

(四)灞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灞桥柳”是八景之一。

闻名已久,日思慕的“雪柳仙子”。

今日一睹您的“娇姿玉态”,吾不胜晕晕乎乎,如饮醇酒。

我真想象个诗人,大声呼喊,跑向你的怀抱。

你是我最爱的人,也不知是谁唱的。

诗人们啊,你们都躲到哪里去了。太白兄,你一定在灞桥寻找你那永恒明月。“箫声咽,秦娥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怎么灞桥月成了秦楼月?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杜老头,你是不是不堪“爷娘妻子走相送”,凄凄然掩袖跑了。

贺大爷您呢?您是不是浅吟低唱“万条垂下绿丝绦”回家了,其实您不回家都好,虽然您乡音未改,但咱们的小孩就不认您做大爷。

韦应物先生在这里碰上了冯著,于是吟道: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还有韩大人,你一定还在念着“天街小雨润如酥”。

俱往矣!我可爱的诗人们。

如今轮到我这个小人物也来醉袖栏杆。山色暗淡烟光里,此时吾人也是栏杆拍遍。望断归程,竟无语凝噎。

桥头是各有两块诗碑,都是吟诗的千古名诗。

桥体“身宽体胖”,一次可并排开三辆车。汉白玉栏杆被人们摸得滑不溜秋。

灞河水滔滔而来,气势雄壮。远看水天相接,淡江的太阳竟然被衬得灰黄。这不禁令我想起太白笔下那条“奔流大海不复回”的巨龙,虽没有亲见,倒也想象得出。

黄河之水天上来。

那灞河水,我便想起了源远流长的洪荒时代,那滔滔洪水漫山遍野,席卷而来,吞噬,淹没了一切。

真的吞噬了一切吗?

不,

那不是一艘船吗?

夕阳的照耀下,船在水里荡漾着,荡来满河诗情画意。难怪诗人发疯似地眷爱着你。

大江流日夜,让我无语形容。

分不清哪是源头,哪是天,哪是水,它们缠绕在一块,打着滚,跳来跳去。

“日暮乡兰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思悠悠,恨忽忽,恨到归时方始休”

“梳洗罢,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去去千里烟波”。

这些穷酸诗人很会扫人兴致,人们本来看得好好地。偏偏抬出这些又臭又酸的东西来,把人们心中的眼泪都勾勒出来,泪水和着河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来,真的就到了家吗?

我要走啦,弯弯的小河。

嗨,你别自作多情啦!你走吧!谁是你“弯弯的小河”。

朱自清与“梅雨潭”一见钟情。

请你别生气,咱与你萍水相逢,此地一别,可能再无相逢之日,还是让我好好地抚摸你一下吧!

让我再看你一眼吧!

看你那泪满泪水的脸。

忽然,这满河水晶晶莹莹,斑斑驳驳,我知道你真的哭了。

日桥头岸边,芳草碧连天,一群小山羊悠闲啃着青草。那些小牧童,围在一块游戏。

视线收回,目光凝结在那颗柳树下的一对男女身上。啊,多美的情境,他们环绕在一块,窃窃私语,全然不觉周围的一切。

我怕冒失的视线打扰了他们,起来撤退,继续赶路。

“渭城朝雨浥轻尘,柳色青青客舍新”

这不是吗?

不过要改两个字,“朝雨”变成“晚风”,更加相符些。

路旁柳树成荫,“客舍”一溜溜排将过去。

更令人兴奋的是,路旁的柳树沿伸到田野,成了一大片树林,这真是柳的世界,柳的天堂,柳林里面静悄悄地,真想跑进去不再出来了,在这里面看会儿书,多有意思啊。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捏着柳梢,或坐在柳树边,惬意地仰望苍天白云。

可是越来越暗的天色提醒了我的“过客”身份。

这是灞桥车站,看城里发出的最后一班车来了,我的步伐竟不由自主地停下来,看着那些人下来,上去。然后车一溜烟跑了,我心里便又惆怅地前进。

没有退路,回不去了。

(五)求宿

西天最后一缕云霞悄然隐去。

夜意轻轻漾上身来。

我们前面出现荷锄而归的母子三人,顽皮的儿子落在后头,锄头斜压在稚嫩的肩膀上,他左右张望着,一脸探索的神情。母亲和女儿有说有笑的,也不时用眼睛关照留着后面的儿子。看着这欢快的归家情景,心理虽然掠过一丝疑惑,孩子他怎么不见呢?细一思量,他肯定是挣大钱去了。看他们的神情便知道,想想我们自己,不禁黯然神伤。人家此时高高兴兴的回家,吃饭,睡觉,劳累了一天,得到非常惬意的休息,而我们却是有家不可归,流浪在人生地疏的“野外”。

向晚的风携来家家户户飘出的饭香。那香气真诱人啊!闻一闻,五脏六腑象被熨烫过!

直到这时我们才想起,除出发时我们饱餐了一顿外,到现在大半天我们还是粒米未进呢!

首先是稀稀疏疏的灯亮了,接着路边屋子的灯也次第亮了。

人的心思太诡异了。

刚刚还希望夜晚快点降临,这样走了一天的路便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可现在却不那么情愿了,夜已向我们伸出恐怖的魔爪,看着夜幕中变形的灌木树丛,以及那夜云中穿梭的“精灵”。加之一些好心人提醒我们,说这一带如何如何。更是叫我们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难道这第一晚上便这样没头没尾走下去吗?不能挫了锐志啊。我们一定得找个地方歇宿才行。

想到这里,那几缕恐惧之意一扫而去。全身心放在这个当前最迫切的问题上了。学校是我们的首选目标。

经过几番打听,得知前面有个小学。

我们犹如注了强力剂,走得格外有劲。我们或许会一发而中,不但有地方住,还可以饱餐一顿。到时候再把今天的采访材料整理,然后好好睡一觉,明天继续出发,岂不美哉!

那不是吗?

那排房子虽然比较矮小,但在此地,也够得上二流水准了。外面装修一层红漆,更显得精致漂亮。走近细瞧,果然是一个小学。

更巧的是在门口边碰上了这个学校的最高长官。心中暗自窃喜,看来有戏。

我们首先向他了解这个学校的基本情况,然后趁气氛比较融洽的时候委婉提出我们的要求,这时候我们的目光诚恳中含着渴盼。我们的面部表情更是毫无挑剔之处,绝对地真诚。谁见了都会满腔同情。我们的心悬到嗓子眼,只等着他一张口,我们就“变脸”。要是答应,便是满怀感激,心花怒放。要是拒绝了,便只好一脸颓唐,极度失望了,以期他的“良心发现”。

结果我们变成了后一副脸,不过也没有停留多久,我们忍住巨痛,故作洒脱与他握手作别。他似乎也甚感过意不去。看我们走了几步之远,还大声劝慰我们说前面大约九里路有个中学,你们到那去,没问题(他用很肯定的语气。)特别是后面三个字,他特别加重了肯定的语气,几乎叫我们信以为真,可是一想到那二万五千里似的“九里”,心里便发麻,信心也随之崩塌。

夜象雾蛇环绕在我们周围,它吐着丝丝的蛇芯,并且伴随“嗞嗞”的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我们虽然带着手电,却不敢亮,而且也没有那个必要。路上不时有汽车来往,车灯把路照得如白昼一般,而且路旁的房屋也亮着光,借这些灯光走路,倒也无关大碍。

到了这步田地,后悔、恐惧、怪怨都属多余。慢慢地心竟然平静下来了。就这么走吧,走一个晚上又如何?我们本不是皇亲贵胄,我们本来就是苦难的儿子。宗教的苦难哲学倒可以拿来一用。

当我们已做好最坏的准备时,机遇突然降临。

我们坐上了一辆运河沙的货车,向城市进发,到了城市,一定会有我们的安身之处(希望)。

坐在那一堆河沙上,却添了另一种隐忧,车的每一次颠簸,都让心为之一紧,稍一疏忽,便命驾西天。想来,生与死的界限全在一刹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这又算哪一出呢?当然是轻于鸿毛啦,我们寸功未立,这样一去,便化为一缕烟尘。其实那些大人物生前功名显赫,死后也享有莫大之尊荣,可逝去的一刹那,也如烟尘一般,无影无踪。身后之名又有什么意义呢?生死这一道谜,真令人费解。

(六)临潼

不知不觉便到了城里,可城市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可爱。

晚上八点多到临潼。

这是出了名的旅游城市。

“入乡”便要“问路”。

可爱的“家”,你在哪里哟?

一块开阔的草坪上,坐满了纳凉的人们,灯光暗暗地,一切都朦朦胧胧。

走了大半天,心中没一点底,去找“公检法”吧!

啊!怎么这么多人。

其实现在还很早,才八点多,这里的夜市绝不亚于西安的某个夜市,街道不见得咋样,那红彤彤的火光把天染红了,烤羊肉串发出诱人的香味,把我的胃口吊到嗓子眼来了。

吃不是我们的首要问题。

关键是住。

折来折去总算是找到一个派出所,我有点担心他们会把我们当外流遣送回家。

还好人家对我们一点也不感兴趣,把我们往外一推了之,结果双方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找自家人看来也没用。

我们早就明白了的。

“自家人”往往是不认“自家人”的。

只剩下一条路了,去找学校,那些慈爱可亲的师长一定会对我们网开一面,尽管我们已碰过一次钉子,但毕竟人家情有可原,我们早就谅解她了。

一位好心的大姐把我们带到骊山中学的大门,我们却忽然失去了进门的勇气。

要是他们再给我们一个闭门羹,那我们今晚真是入地无门了。

看着这校门并不是警戒森严,我们临时大胆决策,来个先斩后奏吧!可敬的师长,请原谅我们的无理闯入,我们完全是慌不择“门”了。

轻轻松松地进了学校,不由得更加胆大妄为起来。我想那些犯罪的人们跟我们此时心理也差不多吧!这起码也算是一种,放任的犯罪意图。

于是我们再也不去找校长大人了,我们大肆向学校的纵深地带渗透,结果踏破铁鞋觅到一块大草地

在草坪里安歇下来,把整个身心都放了下来,心里顿时空空荡荡,无所有,忘了饥饿,忘了疲累,唯有阵阵袭来的睡意。

这软绵绵的绿茵茵的草地,加上晚风习习,在这睡一夜,不是很舒服吗?心里不禁升出几缕惬意。

可惜这样的好梦竟然不能成真。

清凉的雨滴进口里,苦苦地。

我们机械式地离开这个暂时的“安乐窝”,上了教学楼的阳台。

没有卧具,用雨衣和几张报纸平铺在水泥板上,行李充做枕头,身上压几件衣服,便草草入睡。

睡意朦胧中,又被斜飘的雨点敲醒,只好掉转头睡到另一边去,不一会儿酣然入梦,梦中回到了家乡,受到爸妈的“国宾”级待遇。

几缕晨曦把我们催醒,翻身而坐,不知身置何处,帘外雨潺潺,于是便吟出几句:

“铁鞋踏破无归处,

认取细雨作故乡

夜雨醇酒伴无眠,

骊山高处是君山。

醒来对雨无所思,

雨衣残破脚形乱。”

这时候才发觉昨天的成果产生了直接影响。身上的骨骼犹如散了架一般,两只脚更是痛不勘言。有很多事情,总是在事后才出现“隐痛”。

迷迷茫茫择路而行。

大街上密雨斜织着,不一会儿鞋湿透了,衣服也不断受到雨的袭击,破破烂烂的雨衣捉襟见肘。

那不是我们的难友吗?

他们也刚刚醒来,迷迷糊糊地,神情似乎很安闲,令我心为之一动,流浪的人,四海为家。可是那眸子里的一丝闪动,分明也写着一个思乡的故事。

他们很苦,但也有甜的时候。

又能看到那一望无际的田野。

烟雨罩在平原上,蠕动着,酝酿着,从那边向这边慢慢渗透,填塞。

这样更充实了你的朦胧和凄迷,我们被织进去了,很快无影无踪,缥缈在玲珑仙山,我们无语,万物皆静,只听见雨云的耳语声。

雨让我们焕发一新,步伐越来越有力。路上的好景色,令人目不暇接。

雨慢慢停了,身心从雨衣里面挣脱出来,呼吸这野外的清新,颇有一种把酒临风,喜气洋洋,心旷神怡的情怀。大自然成了我们的一个大浴池。微风轻轻擦着皮肤,更让我心神摇曳。

北方的农村也是这么让人喜欢,那清翠欲滴的玉米,如迎风玉立的少女,她们在做同样的梦,绿色的梦。

田边出现了农夫的身影,是他们,宣告了一天的开始和终结,是他们,让田野披上了绿装,他们从来无暇欣赏着田野的一派美景。总是那些游手好闲的诗人们百无聊赖,跑到农村,悠然唱着“采菊东篱下”“归卧南山陲”的牧歌。咱们老百姓对这些高人雅士似乎并不买账,所以某个阶段他们成了“臭老九”。他们唯一希望他们能帮上一点实际的忙,所以历史上那些青天大老爷是最得民心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72356/

那年,徒步去北京(一)的评论 (共 12 条)

  • 孤帆鸢影
  • 雨袂独舞
  • 心静如水
  • 龙行天下
  • 春暖花开
  • 江南风
  • fish
  • 荷塘月色
  • 低吟浅唱999
  • 偶然&点燃寂寞
  • 香辣鸡丁(商量岗)
  • 弦琴雅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