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杜家梁

2014-07-20 10:40 作者:许我三千笔墨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如果仅仅因少年时代心灵悸动过的人而写杜家梁,那就不是我的风格了,事实上杜家梁在我的写作生命里还有更重要的。

杜家梁,在红军长征史上也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公元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宁胜利会师,为掩护队伍顺利北渡黄河,红四方面军第五军奉命在华家岭一带阻击穷追不舍的敌三十七军毛炳文部。二十三日,红五军撤止大墩梁, 临时作战指挥部就设在了大墩梁顶一个堡子里,红37团、39团、43团、45团分别把守四门,接连击退了敌人五次强攻。敌军首领眼见步兵进攻不能奏效,便调来了七架飞机空中支援,一番狂轰滥炸。红五军887人遇难,副军长罗南辉被炸弹击中,壮烈牺牲。

没有打散的红四军从大墩梁经杜家梁撤止丁沟毛牛川,在杜家梁下梁一十字路口又牺牲了一位黄参谋,后人就命名黄家县。

大西北偏远山区的杜家梁沾了这伟大革命的光,按情理杜家梁也算作革命老区的一部分吧!后事如何,这些都已经不在五行了。

在这一带的历史进程中,杜家梁的商品经销供应了一县两乡六庄。乡人有个感冒喷嚏,这仅有的杜家梁的两个乡村大夫,便是健康的守护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近几年西部大开发政策推行到家乡,平整了的梯田,修复了进村公路,架起了变改高压电杆。

光秃秃了近二十几年的山梁顶上,风力发电车“突突”的响,这是从不曾想到过的。

说到公路,可圈可点,可褒可贬,杜家梁的公路至今保存完整,一条路造福了正宗的杜家梁人,十年前一道梁两边的村落贫富并不显眼,十年后杜梁人大多家家开起了小轿车,十年前的土坯屋十年后红砖瓦房,勤恳了一代代的土地,因转变就业观念,真的像是田荒地老,到处可见荒芜了的田野,究其缘由,父辈老龄化,年轻力壮的见惯了大城市的花花绿绿,谁愿意把青年华浪费在刚刚脱离二牛抬杠的黄土地里,即使国家免粮免税,种田有补贴,这吸引不了年轻劳动力的眼球,打个比方,在城市打工一个月5000元工资,交通便捷,洗澡方便,城市开放享受式的生活方式,谁不愿意!

相比较,行走十里八里,爬山过沟,每隔几天才再在乡人密聚的集市里购买生活用品的乡下,只能在家的牵挂和在年味道的召唤下,每到年关才陆陆续续返家和亲人过年,年完了就可想而知,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能把家乡改变成啥样!所以乡下也是造就个人英雄的最佳之地,一县两乡六庄(村落)里就出了个个人财产雄厚且为家乡人造福的马忠仁,方圆百里的进村公路就凭了这马忠仁,但是他再有能力,也难改变执固安于现状的愚昧乡下人(这里我只贬不扬,如果深究乡下人的脾性,也有许多可之处)。

近十年来杜家梁上人才辈出,大学生很多,我们姑且不管大学生就业如何困难,但在这穷乡僻壤里考出大学生,就相当于鸡窝里飞出了半只凤凰,我们这里的人家都是很羡慕的,当然邻里乡亲对知识的渴求,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好比农民对禾苗(这也正是我在《我的中国主题征文——梦里土乡》里提到读书报恩)。

关于杜家梁,或者不如说我选取了它作为了大西北农村生活的缩影,我这里的语言是无法深刻剖析的,我只能把近乎半生所见写出来,至此心之坦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70931/

杜家梁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