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走进夏天,走进童年

2014-07-11 13:04 作者:肖洁  | 2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早饭过后,妈妈和我闲聊了一会就说要去地里面看看,顺便去摘些蔬菜回来,让我在家看看电视,我忽然心血来潮,也想跟着妈妈一起去外面走走。虽然回老家已经快两年了,但是一直都没有去外面好好的瞧过。除了去年种玉米和今年去山上采蕨菜出去匆匆忙忙地过了一路,一直都没有真真正正地去外面看过。有时,心里有一种渴盼,渴盼着去自己小时候经常待的地方去畅游一番,感受一下儿提时代的快乐。一个人去,实在也没有那个雅兴,正好今天可以跟着妈妈一起出去,了却自己的心愿。

很快的,我和妈妈各提一个竹篮子就出发了。

走三、四分钟后,我们就走出了村庄,来到了河边的木桥旁。说是木桥,其实木桥早已不见了踪影,木桥早在1995年家乡发大水的时候,被凶猛的河水给卷走了。木桥横跨河两岸,由十一板杉木桥连接而成,每板杉木桥由四到五根杉木组装成,桥墩是由河里的三个大石墩和一些松木组装的木桥墩共同来支撑这十一板杉木桥。木桥曾是村民们过河劳作的主通道,也曾是南来北往的路人必经之路,还曾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之一。第一次过桥的经历已经不记得了,但是走在桥上那有点飘游、有点害怕的心情却是根深蒂固地刻印在脑海,此生都不会忘记。

走过木桥,再往前走约莫三分钟就到了石拱桥旁,我们村的石拱桥是双拱桥,桥面宽阔得能过一辆大卡车,整座桥都是由一块块长条石板堆砌而成的。看样子,这座石拱桥已经有好几百年了。在木桥没有被河水卷走前,石拱桥除了我们这些放牛娃早晚走之外,其他人一般都不会打这里过,因为从石拱桥过河太绕道。而现在石拱桥已经成为村里通往河对岸的唯一的交通要道了。

过了石拱桥,爬上一个较缓长的小坡,就来到了我们今天要去的目的地。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自我们进来的小路径的左边起,依次是刘家岭、茅坪岭、黑石山、白石山、张嘴岩、和尚岭、桃李岭、矮岭子,而这个小盆地就是由这八座山围成的,我们刚才就是从刘家岭和矮岭子中间的小道进来的,在矮岭子与桃李岭中间也有一条小道可以直接到达河边,也就是以前杉木桥的桥头,这是杉木桥没有卷走前,村里人天天走的通道,比起我和妈妈今天走的道要近三分之一的路程。而在张嘴岩和白石山中间有一条小道可以直达刘家、彭家,在黑石山和茅坪岭之间有一条小道可以直达伍家和八丘田等地。顺着这两条道再往里走就是大山深处了,我从来没有去过,只是在山顶看到远处山岭叠嶂,那是一般人足迹不会践踏的地方,应该说去过的人是很少的。

我和妈妈今天要去的漆树沙,就在矮岭子的山脚下,和妈妈一起在漆树沙摘菜,妈种的菜真不少,我们摘了四季豆、长豆角、辣椒、南瓜、黄瓜等当下季节出产的蔬菜,装了满满两篮子。摘完菜后,爬上坡,妈妈说要去其他的两块地看看,让我在桃李岭山脚下歇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妈妈走后,我就找了一块干净的草地坐下,因为爬坡流了汗珠,虽然之前下了两天的,空气还很湿润,但毕竟已是接近农历六月天,气温还是比较高的,稍微活动一下就会热汗直流。好在偶尔会从山际吹来一阵微风,这足已缓解酷的燥热,坐下歇息了没多久,我已不觉得燥热难当。趁着妈妈还没回来,就在四处巡瞄,放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面的刘家山和茅坪岭。

刘家山是刘家村的山,所以我们习惯叫它为刘家山,刘家山山顶都是石山,在山脚下有一溜很长很陡的草坪,沿着山脚一直延伸到茅坪岭。因为刘家山紧挨着沙地,牛儿很容易就能偷进沙地去吃庄稼,所以一般我们都很少去那里放牛。

而茅坪岭是我们特别喜欢去的放牛胜地,夏天茅坪岭高高的山脊正好能挡住下午的阳光,而季茅坪岭的山脊又能挡住刺骨的寒风,再加上茅坪岭的山脚下有大块的草坪,草坪里还有一种野果子,我们当地叫它为“野茄子”,大的有小孩的大拇指头那么大一颗,小的只有小孩子的小手指头那么大,成熟后就是紫色的,很甜很美味,那可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野果之一,在野果成熟的季节,我们这些放牛娃都会早早的起床去放牛,以便能早点品尝到它的美味,并多摘一些回家,好让家里人一起品尝品尝。

茅坪岭曾留下我最多的足迹,我自小就喜欢看书,每天去放牛都会带上一本书和一张厚一点的纸板,上小学时,带的大多是《小学生作文》和《故事会》,而到上初中时,就最小说了。每次把牛赶上山后,我就找一个开阔的地方,铺上厚纸板,开始在书海里遨游。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村里的伙伴们都管我叫“女书生”。可能是受爸爸的影响,我小时候就特别爱看书,很多时候都沉浸在书海里,以至于自家的牛跑去地里吃庄稼了也不知道,经常是其他人帮忙给赶出来的,所以我也就有了一个习惯,每次看书之前,都会托咐一个人帮我看牛,如果我家的牛要进沙地了就提醒我,伙伴们都很好,不管我和他们说过,还是没有说过,也不论是谁,看到我家的牛去偷吃的时候,都会帮忙赶出来。

我们小时候,可能是因为家里比较穷的原因吧,和我一般大的伙伴们,大都才上完小学四年级就没有再上学了,而且他们的学习成绩也都很差,上学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刚好大人们也觉得孩子上学的学杂费是家里的一个大负担,所以不论有没有考上中心小学的五年级,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再上学了。在我的记忆中,我们那一般孩子里,我是唯一一个到了初中还在上学的女孩子。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和同龄的女孩子就很少玩到一块去了,我上学的时候,她们在家里割草、打猪草、砍柴,再后来就都外出打工去了。然后就都结婚生子,偶尔看到也会有一种生疏感散漫在我与她们之间。用她们的话来说,我和她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而这也成为了我没有玩得很好的闺蜜的一个最大的原因。

我很感谢父亲对我的熏陶,感激书本给予了我广阔的天地,若不是父亲的影响,我的童年该多寂寞;若是没有书籍,我的世界该是如何的苍白。

与茅坪岭紧紧挨着的是黑石山。黑石山也是童年里比较喜爱,留下很多难忘的美好记忆的地方之一。黑石山的山腰有一个深洞,曾经我和一个女孩子在一个男孩子的带领下一起进去过,开启了我人生第一次的探险行动。

那天,好像是一个周末的早上,在那里放牛的除了一个老爷爷,就只有我们三个放牛娃在那里。把牛赶上山后,我们就坐在山脚下那块平整的大石头上聊天,他们在听我讲我们班上的一些趣事,随着牛儿慢慢的爬上山腰,我们也紧随牛的后面爬到了山腰上。那个女孩子就说:“不知道其他人今天都去哪里放牛去了,今天早上都没来这里了,一点都不好玩。”那个男孩子就说:“你们害不害怕,要是不害怕的话,我就带你们去探险。”一听探险,我就来兴趣了,因为一直以来都只是在书上看到人家探险的趣事,一直都在向往着什么时候自己也去探险一回,尝试一下探险的滋味。本来那个女孩子是没有兴趣的,但是没有伴玩,又看到我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也有点动心了,于是我们三个和老爷爷说了一声,托咐他帮我们看牛后,我们就出发了。

我们来到一块毫不起眼的大石块下,那个男孩子推开一堆荆棘后,我们才看到一个刚好能容纳一个人进去的洞口,若不是他的带领,我们是决计找不到洞口所在位置的。他折了一根树枝将荆棘压着,让我们两个先进去,等我们俩都进去后,他也尾随我们的身后进入了洞穴。刚开始还有一点点的光亮,随着洞道往里延伸,里面越来越黑,后来根本就没有一丝光亮了,我们俩都不敢再往前走了,我在心里想象着会不会有蛇或其他动物,而她却担心会不会有鬼或是其他的怪物。不想还好,一想到这些,我们俩就更不敢走了,于是我们就想打退堂鼓,要就地返回去,那个男孩子就不断地鼓励我们,到了一处宽阔的地段,他就走到最前面,让我们拉着他的衣服继续往前走,那个女孩似乎比我更胆小,于是我就让她走在最后,这样就成了我拉着那个男孩子的衣服,她拉着我的衣服。洞里实在太黑了,没有一丝光亮,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只能随着那个男孩摸索着往前走,除了听到我们自己砰砰的心跳声外,围绕者我们的就是紧张和害怕,每走几步,我们就会问他还有多远,偶尔伸手触碰到的都是冰冰凉凉的石壁,就好像是我们因害怕而冰凉的心一样,冷冷冰冰的感觉直达我们的心底。好不容易,貌似走了很久很久的样子,才听那个男孩子说到了,但是,里面黑黑的,什么也看不到,就在我们俩停下来想歇口气的时候,忽然我们俩同时惊叫了起来,一声尖厉的“啊!”把那个男孩子也吓了一跳,他连忙问我们“怎么啦?怎么啦?”那个女孩子已经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我用颤抖的声音说:“那里,那里,你快看那里,有一团绿色的光在闪···”“哪里呀?”我们都被吓得惊慌失措了,他却一点反应都没有,这让我们更害怕了。最后,他不经意间用手遮住了光源,我们才知道原来是他皮带头在黑色中发出的光,原来我们是自己吓自己。现在想起这些就觉得很好笑,但是,那时是真的吓得不轻。

与黑石山挨着的是白石山,白石山上的石头都是灰白色的,被旁边的黑石山上的黑石头一衬托就显得更加白了。在白石山山脚下有一洼清泉,很是甘甜,所以白石山也是我们小时候放牛时爱去的地方,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去到那里就不用担心会口渴了。记得有一年,一起放牛的小伙伴们从家里带了一口小锅、大米、油、食盐等东西去那里做早饭吃。一般我只是周末的早上才会去放牛,有一个周末,他们又在白石山做饭了,做好之后还把第一碗饭盛给了我,那是我在野外吃过的第一餐饭,感觉特别的香,现在回味起来,那种诱人的香味还令人分外怀念

白石山的山顶上有一只断了头的石天鹅,那只石天鹅除了没有头之外,其他地方依然保持得很完整。石天鹅半蹲在山顶的一块巨石上,翅膀上的羽毛清晰可见,应该不是后天雕刻的,而是天然生成的。为了看这只石天鹅,我们几个曾刻意的爬到山顶去仔细的看过,而且还亲手触摸过。记得上学时,我还用它写了一篇作文。关于这只石天鹅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直在我们村里流传,那时候,放过牛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传说,在大队集体生产劳作的时候,山上飞来了一只天鹅,这只天鹅是从天上下来的,因为在天上触犯了天规,所以就被赶下了天庭。,每天白天天鹅就变成石头半蹲在石山顶上,晚上就恢复原形跑到地里去吃庄稼充饥,由于石山那边就是刘家村的沙地,所以天鹅每晚都在那里偷吃,时间一久,刘家村的村长受不了了。于是,就悄悄的带了人去庄稼地守候,结果发现一只巨大的白天鹅在偷吃,于是大家就一起围攻白天鹅,想要把它抓住,大家七手八脚的围攻白天鹅,在围攻的时候白天鹅被打伤了一只翅膀,就在大家以为可以抓住它的时候,它却展翅高飞了。村长就带着大家守候在地头,想看看白天鹅还会不会回来偷吃,但是直到天亮都没再看到白天鹅的踪影。正想带着大家回家的时候,忽然一个年龄稍长的村民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地高叫起来,原来他发现沙地留下一滩血迹,这一新发现,让原本想回家的人群一下子变得心神振奋,于是大家分头行动,沿着血迹一路搜寻,一直来到石天鹅的身旁,这时,大家才知道原来这只石天鹅就是每晚偷吃他们村庄稼的罪魁恶首。于是村长就安排人手回去找大铁锤来准备将石天鹅敲碎,以免它再来偷吃庄稼,要知道,那时候村里的老老小小每年都填不饱肚子,面对偷吃他们庄稼的白天鹅怎么可能不痛恨呢?大铁锤很快就找来了,村长让四个壮汉轮动大铁锤敲打石天鹅,但是石天鹅实在是太硬了,敲打了大半天,才将它的头给敲断,人都累得再也没有力气挥动大铁锤了,村长看到石天鹅的头已经被敲断了,估计它也活不了了。于是就带着大家回家去了。从那时起,这只石天鹅就一直保持着这个半蹲的姿势,留在了白石山的山顶上了。

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张嘴岩大家就去得比较的少了,因为这里不怎么好放牛,唯有特别的一点,是张嘴岩的山脚下有一个大洞,据说以前那个大洞是很大很大的,里面足足可以容纳四、五百号人,当年过日本的时候,先辈们就是在那里藏身来躲避日本鬼子的大扫荡的。后来大跃进开荒的时候,因为开垦出来的石头、沙土没有地方放,所以就将那个大洞给填掉了。现在张嘴岩只剩洞口一点点的地方没有填塞,只够供二、三十个人在里面避避雨。有好几次放牛时,忽然下雨,我们就是在那里避雨的。

剩下的三座山,都是长满树木的山,不好放牛,因此去那里放牛的时候很少,只是在每个季节,大家会去山上采摘野果。和尚岭原来是一片茶林,现在只有山脚还有一小片的茶树,每年上霜时节,那里就会有茶耳,我们就会去那里采摘茶耳,其他时候一般是不会去那里的。而桃李岭和矮岭子山上更是树木茂盛,只有在山上出产蕨菜和野果的时候,大家才会上山去采摘,至于放牛是决计不会去那里了。

眼波在群山间流转,记忆在脑海里翻腾,眼前似乎又浮现出了昔日那些小伙伴们纯真、可爱的脸庞,山涧里仿佛在回荡着大家追逐、欢腾的嬉笑声,一抹微笑不经意间浮上我的脸庞,一种名为“暖”的美好情绪充斥着我的心房。尽管随着岁月的更迭,大家早已是四处漂浮,天各一方,昔日的光阴也不会再重显,但是儿时那无忧无虑的生活,儿提时代那纯纯的友情,没有半点功利心,大家纯属自发性的互帮互助的美好岁月,一定已深深的烙印在每个人的心间 ,将陪伴着每个人,温暖着每颗心。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68754/

走进夏天,走进童年的评论 (共 2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