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今年不能收麦

2014-06-27 20:01 作者:拙朴先生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今年不能收麦

一年一度的麦收时节到了,我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询问用不用回家帮忙,母亲说,不用回家,就剩几分地了,让你把麦子拉回来就行。往年,每到麦收时节,我和二弟总是提前好几天就往老家打电话,问麦子什么时候熟,什么时候收割,什么时候回家。虽然现在实行联合收割机了,但对于农村家家户户的农民来说,一年一度的麦收仍是一年当中的大事,丝毫马虎不得。对于我逐渐年迈的父母来说,同样也是他们一年当中的大事。近两年,农村开始实行土地流转,去年,父母把土地承包了出去,所以,今年就不用回老家帮父母、帮大人收麦子了。可能,从今以后,就不能收麦子了。

收割麦子,估计每一位在农村出生并成长起来的60后、70后、80后都有深刻的记忆。在没有时兴联合收割机的时候,每到麦收时节,虽然那时自己还是小孩,但麦收几天前就开始犯怵、发愁,每天看着父母张罗这个,张罗那个,为麦收做准备。因为大人也为收麦的事压头,所以做为小孩我们麦收这段时间就表现的格外的乖,眼皮这几天格外的活,帮父母干干这,干干那,以免上愁的父母把火撒在自己的身上。但麦收时也有好事,就是麦收这几天大人会改善生活,做好吃的。记得有一年,父母安排第二天下地开镰收麦,头一天全家人养精蓄锐,休息一天,母亲还炸了果子,煮了鸡蛋。中午饱饱美餐了一顿之后,准备下午大睡一晌。谁知饭后母亲到田间一转,回来后说,人家都下地开割了,我们下午别歇着了,下地割麦子。才开始的美让麦收的紧迫形势给赶跑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型联合收割机1999年在老家华北平原开始时兴起来,困扰了农民几千年的传统麦收方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如今,每到麦收时节,人们只要开上三马车、小货车来到田间,卡着腰站在地头,在乡里乡亲的言语谈笑间,几亩小麦只个把小时就收割完毕,颗粒归仓了。回想起小时候收麦子的过程,那一幕幕场景就就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放映,真是农民们一年当中的硬仗。从一把一把的把麦子割倒,到一捆一捆的捆好;从把一捆一捆的麦个装到车上,到把一个一个的麦个拉到晒场;从把一个一个的麦个垛好,到把晴天时把一个一个的麦个撒开;从把一场小麦撒开,到把全场小麦反场辗轧;从把辗轧后的麦秸挑起,到把剩下的麦糠、麦粒、麦余聚起;从一木掀一木掀把麦粒扬出,到把一扫帚一扫帚把麦余扫出;从一簸箕一簸箕把麦粒装袋,到把一袋袋麦子装车拉回家,这十余道工序下来,家家户户的人们都已经累的精疲力尽。而每年麦收真正完毕时,地里的玉米已经长了半腿高了。那时候,每到麦收时,都会听到谁家因为收麦发愁,喝药了,上吊了,每次听到这事都忍不住让人一阵唏嘘。

今天,随着历史的车轮的推进,麦收这一艰难困苦的农业劳动成了人类的回忆。在回忆中,大脑猛然间想到,中国几千年留传下来的,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麦收难道不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吗?我坚信,几百年后,人力麦收这一曾经繁杂的劳动将成为人类学习和纪念的历史。

虽然麦收这一劳动很累很繁琐,但今年不能收麦了。自己想,过了大半辈子麦收的母亲在老家看着人家大车小辆的往家中拉麦子,她心中一定会泛起淡淡的伤感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今年不能收麦。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65172/

今年不能收麦的评论 (共 11 条)

  • 无不为之
  • 荷塘月色
  • 林玲英
  • 晓晓
  • 芊凝
  • 心静如水
  • 雪灵
  • 孤帆鸢影
  • 白草诗人
  • 从余东风
  • 风缘天涯

    风缘天涯麦收的时候我也回家了 全是机械了 记得小时候还是和作者你说的那样呢 时间在变 进步了 也退步了,,,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