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屯的地脉

2014-06-09 20:17 作者:溪水一石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西屯的地脉

文/溪水一石

俗话说,人有人脉,地有地脉。在陇上第二大塬的什字塬腹地有个叫西屯的地方,因了那里地脉绵长故事多的缘由,让我对其情有独钟。

时节,我们来到西屯采风,汽车沿吴凤路穿行,成片的果园和绿浪翻滚的麦田呈现着一派丰收在即的景象;近年来沿吴凤路修建的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村民住宅,则集中展现着这里的老百姓迈向小康生活的新面貌。这是个面积只有14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两万的乡镇,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肥沃,交通便捷,文化鼎盛,地灵人杰,是个历史文化积淀相当深厚的地方。乡虽然不大,但故事不少,漫步其间,可谓一步一个故事。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典故和传说,随着漫长岁月的演变,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越加令人神往。

红色火种此间燃 革命成功始换天

西屯的小村徐家,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地方党史早已大书特书。1944年中共地下党就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的火种,到1949年短短几年向周边扩散,发展壮大起党的队伍和组织,送优秀青年参加解放军,为人民军队筹集粮饷,开展对敌斗争,为人民解放军顺利解放泾灵崇做出了贡献。今天我们寻踪觅迹,除遍地蒿草外,看见的是残垣断壁和破败不堪的几孔窑洞,仅此而已。村里的老人给我们讲起当年这里发生的故事时,仍激动不已。我们相信,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这方热土曾经的荣光和辉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西屯本是古要塞 将台点兵战西原

远在1200多年前的唐帝国时代,西屯就已是防御吐蕃的西陲重镇,向来有重兵把守。位于桥子村的土桥,把东西走向的什字塬面分成两半,像细腰葫芦,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这里是通道咽喉,在此屯兵,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屯兵之地在土桥的西边,所以,这里才称作西屯。

公元765年,朔方叛将仆固怀恩诱吐蕃、回纥等族统治者,合兵30万侵扰泾州,妄图进攻长安。年近七旬的老将郭子仪,带一万多官兵,驻扎在西屯镇,拒敌进犯。他亲率铁骑到前线征战,叛兵摄于郭子仪的忠勇,纷纷投降,叛将仆固怀恩率300余人逃到宁夏灵武。后来郭子仪单人骑马赴上良一带与回纥首领谈判,陈述利害,晓以大义。回纥将士被感化,遂后与唐兵结成同盟,共抗吐蕃。数日后,在今西屯的柳家铺村(距西屯街不足10里),用土石筑起“点将台”,进行誓师动员。郭子仪不顾年迈亲自调兵遣将,进军上良、朝那一带,展开了唐朝历史上有名的“西原大战”。这次靠政治和军事手段结合,以少胜多大获全胜的战役,使得西屯古塞被后来的政治家、军事家而倚重,“点将台”也成了西屯的一个历史遗址,郭子仪也成了唐王朝西北方的守护神而名垂青史。现今西屯中学院内保存完好的古式大殿,就是郭子仪祠,文革中虽然毁了塑像,把大殿变成了学校的读书室,但郭子仪赤胆忠心杀敌保国的故事代代流传。在桥子村吴凤公路旁不远处,建有“栖阳宫”,据说祭祀的便是“汾阳王”郭子仪,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清末民国初的学者王朝俊有诗云:“西屯原有旧祠堂,犹见当年气象昂。单骑威震来敌胆,山河奠不让初唐。”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郭子仪的英勇和老百姓对他的敬仰。

文化精神的乳房 崇文思贤双堠子

汽车经过店子村,在茂密的松柏翠柳掩映中,有两座并列的高大墓冢,人们称为双堠子,看那气势,真有点向苍穹叫板的味道。千百年来,任凭风吹淋,岁月侵蚀,不但未将其淫灭,反而还有愈来愈高之势。据传,这双堠子是唐代著名诗人皇甫松和其弟皇甫竹的坟冢。“踯躅花开红照水,鹧鸪飞绕青山觜。行人经岁始归来,千万里,错相倚。懊恼天仙应有以。”这便是《唐五代词作》中收录的皇甫松 二十多首词作之一《天仙子》。

皇甫兄弟是工部郎中、散文名家皇甫湜之子,也是当朝宰相牛僧孺(灵台人,中唐“牛李党争”牛派领头人)的外甥,他们虽然才学过人,但为免瓜田李下之嫌,便放弃功名,远离官场,一门心思做学问。他们本是江南人,来灵台省亲期间不幸染上时疫而病逝。被安葬在这里后,慢慢便成了西屯、灵台、乃至陇东甚至西北人心目中的“文曲星”。此后,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文人商贾亦或达官贵人途经这里,因敬重皇甫兄弟的才学和人品,便停下脚步,上前添土焚香,以表敬意,由此代代相传。如今,每逢节和高考前夕,来客如流,致使交通拥堵;有从天水、庆阳、宝鸡、西安、甚至上海等四面八方到这里来敬香叩拜的学子和家长,来时总忘不了要带一包家乡的净土添于其上。难怪这双堠子不断增高变大,她伴随着一代代学子士人的荣光,传递着千百载本地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这里历代文脉的传续,潜移默化地滋养着耕读于这块土地上的先民和今人。“人人有文化,家家飘书香”,这是西屯人的追求和愿望,此间民众痴心一片,崇尚文化古风流传。今天我站在路边,望着这双堠子顶端刚刚添上去的黄土,思绪不知怎么就联想到了乳房。是啊,这不正是根植在大地上的丰满乳房吗,她用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乳汁喂养了陇东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双堠子是文化人的精神寄托,更是老百姓对文化的敬重和崇拜。怪不得当地老百姓在这里自发修建了亭子,栽了松柏,建起围栏,文管部门也立碑予以保护呢。

白草坡前说西周 稀世文物树一流

言谈中穿过阡陌,不觉中到了白草坡。在西周文物出土的地方,我们了解到,1967年,村民在平田整地时发现了大量文物,遂逐级上报。直到1972年,省上专家组才来此进行发掘,共发掘西周墓葬八座,车马坑一座,获得了一批造型精美、价值很高的青铜器、玉石器、陶瓷器和骨蚌器共1500多件。其中有铭文铜器24件,铭文14种,极具史料价值。这批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工艺精湛,造型别致,特别是兵器、瓷器为文物考古界所罕见,被视为“国宝”。专家认为,墓主是西周时期的诸侯王,那批精美的文物曾被国家借调出国外巡展,有些内容还被选入了大学考古教材。这里还想再说几句,就是在北庄村有个桥村遗址,曾发现了50多件异常精美的玉器、古钱币以及硬如石板、表面光滑如玻璃的白灰墙皮,砖石砌成的下水管道、墓葬及村落房屋遗迹,考古专家认定是商周时代的城池遗址。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南头村也出土过不少金银玉器及石像等珍贵文物。

遍地是故事,到处有传说。厚重的历史和渊源的文化充盈在这方百姓的血脉里涌动,由此产生的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与吸引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西屯,你这古老文明之风水宝地,我们怎能一时走得出去,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谁人又能一时半会儿说得完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9841/

西屯的地脉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