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再观甲午中日战争

2014-06-04 10:05 作者:低吟浅唱999  | 2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风云滚滚的历史长河里,再次翻阅这段岁月,依然是令人义愤填膺,热血沸腾;深深的痛,痛彻心脾;心有千千结,难以释怀;手捂胸口,久久不能平息心中的起伏。血的代价和教训,以及那些令炎黄子孙深感耻辱的不平等条约,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前车之鉴,怎能忘怀?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后果: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再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可是,在中日国家大小悬殊之下,我清朝泱泱大国却惨败给小日本,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问个究竟,要找出祸根,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也不是清清楚楚某个人的过失而造成的;也并非制度之过,而是在执行中出现了重大纰漏,监督部门也形同虚设,没起到任何作用,眼看着平日用于建军,强军的大量白银,都装入某些官府衙门的私人口袋。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内涵深刻发人深省,形象地说明了严重事态的形成,都是寻常不注意而积攒下来的小毛病,天长日久就会形成无可救药,无法挽回的大过失,大缺口。当大战在即,再想临时抱佛脚,已晚矣。回首清末的那段历史,‘就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期,当国家面临日本的挑衅而准备开战时,却发现没有强大的武器和军资。庞大的舰队,只有寥寥的几枚炮弹。将士急的团团转,找谁谁有理,都把责任往外推。这样的情形,我们的将士,再英勇善战也是没用的。而国家拨的军费平日都哪里去了?都统统入了贪官的私人腰包,成了他们奢靡生活的丰厚财源。军费军资是用来保证军事力量,从而保家卫国的。而那些挪用,占用,侵吞军用资金的那些昏官,他们置人民安危于何处?置国家安危于何处?就因为满足个人的贪欲,而把国家和人民抛向了危险的边缘,这是罪大恶极,无法容忍的。他们就是千古的罪人,令后人唾骂。专款没有专用,这是最大的执行弊端。平时疏于管理的松懈,造成了严重的腐败,而腐败的集中表现则是战争爆发后的全国上下手足无措,任人欺凌。面对侵略的敌人,皇帝干着急,却也无能为力;大臣无对策,力不从心;将士很英勇,无奈手中的武器不给力,炮弹匮乏,空有一腔热血,却施展不开。

我们老百姓有句话叫“不冷捎衣服,不饿捎干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普通百姓尚有这样的忧患意识,作为一个国家呢,国家更应居安思危,更何况局势动荡?更应该集中一切物力,财力,人力提高和发展军备,打造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一个国家必须具有厚积薄发的强大力量。自古以来,我们中国是热和平的。但是讲和平,要具备讲和平的资格。首先要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只有军事强大了,国家才能强大;也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保护人民不受欺凌;才能在世界之林把脚站稳;只有国家富强了,才有足够的底气发言,才能有权利讲和平,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更加的繁荣富强。

我们相信,甲午中日战争这耻辱的一页,将永远地翻过去。并化作前进路上的垫脚石,激励着中华儿女永远的奋发向前,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跻身世界强国,让和平之花遍地开放。芬芳的气息,携着阳光的明媚,风采奕奕地在眉梢眼角飞扬;挥手东风里,荡舟碧波间,这世界将会更加祥和、美丽、辉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8027/

再观甲午中日战争的评论 (共 2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