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与偶像“见面”

2014-05-30 12:51 作者:相忘江湖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生活中,见面实在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每个人,只要一踏出家门,就意味着要与他人见面。他人,可能是熟人,可能是陌生人;见面,或者是约见,或者是偶遇。

人生虽有无数次的见面,但有的人并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比如我们喜欢的偶像——伟人、明星,他们的身影活跃于各类媒体,可要在现实中碰一面,难乎其难。正因如此,粉丝们才心甘情愿为见偶像而“疯狂”,即便是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也在所不惜。

时势造英雄,英雄成偶像。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偶像,这偶像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批人。对于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唱着《东方红》长大的人来说,当年最崇拜的偶像是毛泽东。

我对毛主席的热有一个渐近的过程。幼年时,毛主席画像家家挂,毛主席语录天天学,眼瞅着大人虔诚的样子,对毛主席萌发了好奇心;上学后接受教育,认识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毛主席领导共产党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开始对毛主席产生敬意;参加工作以来,在党组织的教导和培养下,我深深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选择了党,党选择了毛泽东,对毛主席激起了发自内心的热爱。

我崇拜的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杰出的诗人、书法家,可谓集文韬武略于一身。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毛主席在指点江山的同时不忘激扬文字,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其主要作品收录于《毛泽东选集》(1-5卷),公开发行的还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毛泽东诗词选》等等。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毛主席的诗词书法,仿佛他就在与我亲切地交谈。他的诗词,既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又有现实浪漫主义情怀。如:诗《七律•长征》,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讴歌了红军不畏艰险、把困难踩在脚下的豪情壮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以“我失骄杨君失柳”开头,通过奇特而瑰丽的联想和想象,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先烈,寄托了对亡偶及亡友的思念。毛主席的草书,“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龙蛇飞舞,俏俊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独树一帜,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我最喜欢的作品是《沁园》与《忆秦娥•娄山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普通人见毛主席,难于上青天,可也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1958年9月16日,毛主席专程到本市视察,安庆一中的师生幸运地见到了日想念的领袖。熟悉的人当中,小舅也差一点与毛主席见到面。1966年9月,中央“文革”发出通知,鼓励各地大中学校的革命师生免费赴京大串联(各地师生赴京交流革命经验,沿途设有红卫兵接待站,吃住行费用全免)。读高二的小舅积极响应号召,与5位同学一起,10月份从安庆启程,步行2000多里、历时2个月抵达北京。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他们见到了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可惜毛主席那次没去。据统计,那一年从8月到11月,毛主席8次共接见了约1300多万师生。现在提起这件事,小舅还会惋惜地说,如果坐火车去,肯定见到毛主席了。此次北京之行虽未见到主席,却成为小舅他们6人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以至于40年后再相聚,仍然津津乐道。

1976年9月9日,是举国哀痛的日子,毛泽东主席永远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似乎天都要塌了,大人小孩个个哭得稀里哗啦。当时,我在读小学五年级,印象中全体师生站在操场上,参加吊唁毛主席的活动。南方9月依然炎热,在向毛主席三鞠躬的时候,我眼前突然一黑,身子往后一仰,人事不知(醒来方知中暑了)。或许冥冥之中,儿时的我就已经意识到这次离开的是多么重要的人。

毛主席“走”了,未能见他一面的遗憾深深埋在我心里。许是考虑到众多对他老人家心心念念的人的心声,党中央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将他的遗体安放在水晶棺材里,供世人瞻仰。2004-2013十年间,我四进京城,都因各种原因未能“见”到,今年五上京城,终于了了此桩心愿。

4月27日9点多钟,我来到天安门广场,人来车往,通向毛主席纪念堂的专道上早已排起了长龙。参观者须先存包,只留手机与钥匙在身,再经安检,最后才能进入纪念堂内参观。我将随身带的包交给在外等候的亲戚保管(她已参观过),然后随着人流缓缓移步。警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尚未进入就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过完安检,道口处有菊花出售,每支3元,很多群众都买了,我未带分文,只好作罢。走上台阶,跨入大门,是一个大厅,中间有一尊毛主席坐姿的石膏像,主席像前辟出一处地方,供人们献花。参观的人被分成两拨,分别从大厅左右两侧进入后面的房间,而我敬爱的偶像就在那里长眠。他躺在房间中央的水晶棺里,四周围着绳栏。远远望过去,穿着中山装,身上盖有一面党旗。再靠近一点,可以看到桔黄色的灯光照在他脸上,天庭依旧饱满,鼻梁高挺,眼睛和嘴巴闭着,好像只是睡着了。走到离毛主席最近的地方时,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深鞠了一躬,似乎此刻才是与他真正的告别。

从北京回来不久,我特意到一中校园,重又瞻仰那尊体现毛主席与群众鱼水之情的铜像。它系2006年11月该校百年校庆时所立,铜像上的毛主席与师生亲切地挥手致意,仿佛是当年他来校视察的情景再现。我注视着他们,想到了小学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想到了毛主席著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想到了权延赤作品《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也想到了曾经以阶级斗争为纲给中国带来的一切……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就毛泽东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远远大于他晚年的过失。尽管一代伟人毛泽东已经远去,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将永放光芒!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6549/

与偶像“见面”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