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魁星阁

2014-05-21 11:12 作者:雪花飞舞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魁 星 阁

巴中的魁星阁,今位于巴州区图书馆侧,古色古香,左边是两棵巨大的黄角树,一红一碧,相互映衬。巴中人知道魁星阁的肯定很少,但不知道这两棵黄角树的可能真的不多。

写到这,我不得不先介绍一下这两棵巨大的黄角树。说它巨大,一点也不为过,偌大的树冠遮天蔽日,无数枝桠努力伸展,远远看去,就像是团团绿色祥云。走近,你便能看到这两棵黄角树大得惊人,遮盖了足足有七八个篮球场那么大的一片地面。再近些,粗壮的树干赫然展现在眼前。两棵树间隔大约四五米,每一棵都是三四个人合抱那么粗。这么粗的树干,并不是一根直直的树干,而是无数大大小小的枝干盘曲环绕而成,沟沟壑壑,像是一道道山脉和河流,那深褐色的树皮十分粗糙,向我们述说着久远的历史沧桑。我不知道这两棵大树里面隐藏着多少年轮,也不知道它俩曾经历了什么,但我知道它俩一直鲜活亮丽的活在巴城人的眼前,而且我还知道关于他俩的一段小插曲。记不清是哪一年的天,天气很炎热,巴中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这两棵黄角树,说这两棵树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树顶便会升腾起一缕缕白烟。越传越神,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看稀奇,我也去了。果不其然,树冠上一缕缕白烟不断升腾。很多年老的人还赶紧跪下作揖磕头,口里念念有词,还有的说这是神树显灵,巴中要发达了。直到今天,当年黄角树生白烟的事在我的脑海中依然是个不解之谜。直到今天,我来到两棵黄角树的身旁,看到的是在它们的树干和枝丫上都拴着无数红绸子,巴中人称之“挂红”。看来,黄角树真是以“神树”活在人们的心中的。

我没有把话题扯远,因为没有这两棵黄角树的陪伴,魁星阁将是多么孤单;没有这片绿色的映衬,魁星阁的色彩将是多么单调。

黄角树的枝桠伸展到魁星阁的一角,这座三层楼的朱红色的古建筑便有了生命感。

据1997年版《巴州文化志》记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魁星阁位于巴中古城东北隅,濒临巴江,阁中原塑有“魁星”,因而得名。它坐东向西,平面为正方形,三层木结构,占地31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绿色筒瓦,四角起翘,花砖屋脊,正脊中塑碎瓷镶嵌的宝瓶。梁架为抬梁式,六架椽袱,前后乳袱搭牵用四柱。檐下拖斗拱朵。出三跳四铺作。出檐深远,潇洒飘逸。四边墙外涂丹,并装有各种图案的木窗,阁身层层内收,二三层有回廊,宽为0.6米,木质楼板。底层面阔三间9.85米,进深三间9.85米,素面台基高1.95米。先建时砌踏道入阁。现改成从西而入,仿清式云柱栏板,垂带式踏道11级,长4.4米,宽0.32米,阁体通高18米,建筑面积224平方米。”

魁星阁古朴大方,特别是窗棂工艺精湛,花虫鱼,雕龙画凤。虽然历经风侵蚀,色彩尽失,但依然不减精致,不减厚重。

据《州志》载:“魁星阁在宕梁书院内。康熙中,知州沈五果建。乾隆中,知州齐光祚重建。嘉庆初毁于兵燹。十八年,暑州知州顾尧峰修复有记”。魁星阁居然已经历经三百来年的沧桑岁月,幸好有那么多的有识之士,一次次让其重生。现在的魁星阁是一九八四年巴中县人民政府拨款加以维修的。当时这里是县委招待所所在地,几层小洋楼,到处树木成荫,花草遍地。

今天,我来到魁星阁下,看到位于几步石梯上拱形圆门的一侧挂着一张吊牌,吊牌上书写着“巴中市巴州区文物管理局魁星阁保护站”。门口一个中年男人翘着二郎腿,嘴里叼着香烟,坐在一把沙滩椅上,身边是一张小方桌,方桌上摆放着一杯茶,一张报纸,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门上,挂着两条黄色的布帘子。门内,两侧摆着无数把藤椅,藤椅上坐着一些老汉,有的正在高谈阔论,有的正细细地品尝着杯里的茶水。保护站?这里莫非是一个茶馆?果真是一个茶馆!里面光线不太明亮,但足够我看清周围的一切,这里确实是一个茶馆!这么大的空间,堆满了东西。左侧,摆放着几张木桌,有一张木桌上摆满了喝茶的白瓷杯,桌角有一位五六十岁的妇女正在吃早饭,被告知这是老板娘,也是保护站的负责人。右边堆放着两摞高高的沙滩椅,把黄色木楼梯的楼梯口堵得死死的。楼梯的颜色还比较鲜艳,可能漆过没几年,不像我在外面看到的二楼三楼的窗户那样露出木质本色。

“可以上楼去看看吗?”我问老板娘。一位老大爷抢着说:“上面都烂了,有啥看头哟!”我遗憾的看着周围的一切,无数双眼睛也在看着我,看着我这个手里拿着照相机的人,他们一定觉得我很怪异,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得出。

遗憾的下楼,我在魁星阁的四周转了转,这时,无数事物清晰的进入我的视线。无数高低不一的楼房,无数修房造屋留下的碎砖烂瓦,无数蓬头垢面的太阳伞,以及伞下簸箕大的小摊点,无数横七竖八停放的三轮车、摩托车、小轿车,无数行色匆匆目不斜视的身影,还有魁星阁右侧窗子上晾晒的运动鞋,还有被一辆车遮挡着的红色大理石碑,石碑上记载着这里曾是中共巴中道委巴中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除了黄角树展现一片蓬勃的生命力外,这里的一切显出一种凌乱,一种颓败,让我内心的沉重加深。

在来魁星阁之前,我查阅了很多资料,知道魁星,又称奎星。究其源,与古代奎宿崇拜有密切的关系。奎宿为星官的名称,又叫“天豕”、“封豕”,为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认为他是主管文运的神,遂对其加以崇拜。清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二说:“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为文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略见自“奎”而“魁”的缘由。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第即称作“魁”,就是出于“魁”与“奎”的同音,并有“首”之意的缘故。看来当年知州沈五果修建魁星阁是用心良苦,希望在他执政这一方土地时能够人才辈出,科甲及第。还有知州齐光祚、顾尧峰如果看到他们一次次重修魁星阁已经摇身变成一个茶馆,他们应该早已是捶胸顿足吧!

我也看到了一份巴州区人民政府在2009年发的文件—《关于公布川陕省总工会旧址、回风亭、石门寺摩崖造像、魁星阁等四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上面有这么一段话:“ 魁星阁(【2007】114号第七批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范围:西至区委招待所二宿舍屋檐外;南至区图书馆平房后壁;西至区委招待所南面水泥路与三合土地板交接处;北至区委招待所人行道旁边花园基脚石10米处”。

魁星阁,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曾与回风亭、凌云塔齐名,而今回风亭、凌云塔的四周敞敞亮亮,早已是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巍然耸立着挺拔的身躯。魁星阁呢,虽然穿了一件新衣裳,但依然屈身于楼房、车辆、棚架中,要不是有葱郁的黄角树的陪伴、鼓励,不知那件新衣还能带给它什么欢颜,竟然落到“满眼高楼拔地起,古迹权充小茶苑”(摘自网载向秋诗歌:《巴中的魁星阁》)的地步,魁星阁真应该潸然泪下了。

即将离开魁星阁,回首,魁星阁门前的平地上喝茶的越来越多了,“巴中市巴州区文物管理局魁星阁保护站”上的“保护站”几个字是那么刺眼。一墙之外的魁星阁小广场,青砖铺成的地板光洁平整,棵棵舒枝展叶的银杏树笑看着成百上千的红男绿女的轻歌曼舞,还有几个大型的儿童游玩器具正欢快运转,同时播放着悦耳动听的儿童歌曲“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我期盼着魁星阁的春天。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3571/

魁星阁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