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读《红楼梦》

2014-05-14 12:45 作者:东山隐士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记得毛主席他老人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红楼》要多读,一次不行,要读三次、五次才行。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也不在于《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人物的婚姻悲剧,重要的恐怕还是《红楼梦》深刻地揭露了以宁、荣二府为中心的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是如何衰落如何败亡的。应该说,《红楼梦》一书对治国治家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我第一次读《红楼梦》大约是在三十五年前。那时有句话叫“男不读《水浒》,女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少不读《西游》。”更何况在当时很难买到这一类书,不像现在,想买什么书应有尽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买到一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红楼梦》上、中、下共三册,仅花费3.45元。书买回来,用了三个晚上就看完了全书。说句实在话,当时我真的被书中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所感染。不是吗?宝、黛志同道合,情趣相投,但有情人终不能成为眷属,上演了一场宝、钗、黛三人的爱情悲剧。

这些年,我又买全了《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这四部古典名著,并全部重读了一遍。最近又第三次重读《红楼梦》,并把重点放在了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上。因为大观园里所有女子的《生死簿》即《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红楼梦曲》都在第五回里,成为全书的纲。所以一些“红学”家说:读不懂第五回,就无法读懂全书。

为了弄明白此书因何而起,《红楼梦》从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到一个迷奇的神话世界。说女娲炼石补天剩下一块石头,便丢在了青埂峰上,这块顽石自己经过锻炼,灵性已通,后被芒芒大士,渺渺真人携入人世,历尽荣华富贵,世态炎凉,又回到了青埂峰下,不知经历了几世几劫,有个空空道人从这里经过时,看到石头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乃顽石幻形人世的一番经历,空空道人把它从头到尾抄录下来,拿到人间流传,便成了《红楼梦》这部书。故事中的石头,便是主人公贾宝玉,其经历就是贾宝玉的经历,也含有作者曹老先生的影子,有诗为证:“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弄明白了《红楼梦》的来历,再看看第五回,所有女子的命运都在这一回得到暗示,如写晴雯的诗《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就是说晴雯的命运不好,预示着她命薄早死。就因为她相貌美,心地美,聪明伶俐,双手又巧,疾恶如仇,有话便说,遭人诽谤,凄凄惨惨地死在了又破又脏的姑舅哥哥的家里;写薛宝钗、林黛玉的诗《金陵十二钗正册》“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里埋。”说的是一个藏愚守拙,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心满意足地成为宝二奶奶,一个凄凄惨惨地不幸夭折,并预示着宝钗冷冷清清地守一辈子活寡,宝玉的心仍在林中挂。”其她人物的命运正如第五回预示的各有结局。

读完《红楼梦》,觉得各种矛盾很自然地交织在一起,自然地演进、激化、结束。而高鹗的续书把黛死钗嫁扭在一起,一边极喜,一边极悲,虽据戏剧性,但未必合符曹老先生的原意。曹雪芹究竟如何安排处理宝、钗、黛三者结局的具体情节,就不易推知了。至于《红楼梦》里的诗、词、曲、令,更称的上是诗海遗珠、百家锦衲、光彩夺目,为此,我另有《红楼梦诗词赏读》断断续续在我的天涯博客里发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1320/

重读《红楼梦》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